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十六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烦恼无穷世界无边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烦恼无穷世界无边
现在凡夫所说的世界结构是凡夫的结构,而世俗谛的结构是圣者的结构。
凡夫的结构是用能知的心观察所知的境界。凡夫结构有一个烦恼无尽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可以开着宇宙飞船到月球去,按照月称论师的说法,我们的船能开这么远是因为我们的心有这么远,但是我们的心只有这么远吗?
不是的,一上了月球我们想到:银河系里还有火星又向火星杀过去了。等到登陆火星了以后,还有更远的星那么这些星是有尽的还是无尽的呢?无尽的,因为我们的烦恼无尽。心有多远,我们的世界就会延伸多远,你永远站在自己心的基础上向外面驰逐,心力总是先超过你的能力。所以宇宙飞船越开得快,我们的心越大,我们的力量越大,就越开不到头。
所谓业地久而天长,佛门晚钟偈里所唱的无边世界,地久天长,所感叹的,那是我们心的无边无际呀!心有多大,若还是要问个明白,答案也简单,烦恼多大心多大!烦恼无穷,心就无际,世界无边。
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是永无边境的,永无边境的一个实有世界,中我们想找真理,怎么可能有呢?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须弥四洲这样一种世界观,可以成为我们目前可及的彼岸。宇宙飞船飞不到我们真理的彼岸去,因为飞不到心的外边,因为飞不到,所以我们不以它为世界观。
迦湿弥罗国
迦湿弥罗国迦湿弥罗国位于古天竺西北部,乌仗那国东南,即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中国古书记载中,迦湿弥罗有多个译名,如羯湿弥罗、个湿蜜罗、迦叶蜜多或称罽宾等。传说,迦湿弥罗这片土地原来是一个巨大的龙池。释尊..
僧宝论24
僧宝论24、阿姜查尊者 (第五章 法门龙象 人天师表 之三)阿姜查尊者年幼即剃度受沙弥戒,二十岁受具足戒,早年的僧侣生活较传统,出家后第五年,因父亲重病不治而逝世的因缘而开始深入思考人生,生起厌离。通过了最高级的..
第二十二讲
胜义中二谛异体有四过关于二谛,胜义谛与世俗谛如何确定,有没有界限?不能只是讲道理,需要定标准。定了标准,才不会发生混乱。如何定标准?就是二谛,有在世俗状态中的应用,也有在胜义状态中的应用。如果不在灭定中,而在..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十六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烦恼无穷世界无边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烦恼无穷世界无边现在凡夫所说的世界结构是凡夫的结构,而世俗谛的结构是圣者..
白象入胎与释迦王族
入胎象国北天竺白象入胎与释迦王族释迦族居于喜马拉雅山麓,罗泊提河东北,是甘蔗王的后裔。甘蔗王族出于瞿昙(即乔达摩)仙人,所以也以瞿昙为姓氏。佛陀时代正值释迦族强盛时期,该族有人口约百万,分居十城,佛陀..
僧宝论21
僧宝论21、诸经律论盛赞僧宝功德 (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 之六)《大宝积经摩诃迦叶会》迦叶,尔时达摩善法二童子,闻佛说法,以净信心离于欲火,欲求出家。从城而出来至佛所,至佛所已,而说颂曰:一切诸如来,..
第十九讲
玄奘大师译《道德经》为梵文,打下佛法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基础下面学习《入中论》如何破他生。破他生前,已了解到自生的观念有问题,无法成立。自生的思想,较早源于迦毗罗仙人,几万年前已有这一思想派别。自..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十三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中国历史无奴隶时期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中国历史无奴隶时期民主时期也发展了几十万年。其后,人民选民主就出现了一..
佛的事业
佛的事业任运无间的佛事业谈到事业,世间人人都有。佛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得到了至为寂静的涅槃,他还会有事业吗?如果有,佛对于事业的作为又与凡人有什么差异?佛的事业是度众生。一位修行人成佛后,不会独取涅槃..
僧宝论18
僧宝论18、释迦牟尼佛五百本愿中关于僧宝的悲愿 (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 之三)《悲华经》中,宝海梵志(即释迦牟尼佛前生)白佛言:“我以金刚智慧,破一切众生诸烦恼山,为诸众生说三乘法,为一一众生故,过百千由旬,不..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十一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小康社会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小康社会这样发展下去,人民聚会一处,安居乐业,各自建立私产,没有政府管治,人心纯..
佛与菩萨不同
佛与菩萨不同上文提到了从十地菩萨到佛的证悟过程。菩萨是大乘区别于小乘的最大特色,大乘佛弟子对菩萨的尊崇和敬仰并不亚于佛陀。但无论从证悟境界还是度化众生来看,菩萨与佛还是有相当的距离。佛的神通智慧与自证..
僧宝论16
僧宝论16、出家的功德 (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 之一)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出家的功德若人出家,能脱三界轮回,证寂灭安乐,度无量众生,故出家功德不可限量。《阿难出家空经》云:“若发愿出家,向寂静处跨一步之..
第十四讲
如来藏概念之由来正式进入破四生的学习。这会彻底将我们对因缘法的执著一一铲除,包括对净土、非净土、功德、非功德的理解,会毫不留情地给予破斥。在开学之前,我有一个担心:有些人只见其一不知其二,拿憨山大师的话来..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八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佛教的世界起源论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佛教的世界起源论了解完这个大框架,我们就知道:《地藏经》所说这个世界成、..
释迦佛法灭尽因缘
释迦佛法灭尽因缘就胜义谛而言,究竟的佛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就世俗谛而言,佛法在世间的流布,也有着成住的因缘。如缘起偈云: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在涅槃前的三个月,释尊宣说了《佛说法灭尽经》[1],亲自..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