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八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佛教的世界起源论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佛教的世界起源论
了解完这个大框架,我们就知道:《地藏经》所说这个世界成、住、坏、空的过程,事实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缘起,就是我们应该树立的缘起观。《起世经》里详述了这个世界起源观,我们只要跟着这种缘起观,确立一个大致的缘起观就可以了,无需特别深化。
首先是我们这个世界已经被毁灭过了一遍,然后世界又初成。《地藏经》里叙述星球和星球之间互相生灭的这个过程只有几句话,但《起世经》里就把我们这个星球这一个娑婆世界、南赡部州的形成过程说得很清楚了。
确切的说,它不是一个圆的星球而是一个上下突出的平面,上面立着须弥山,四边有四大部州,中间主要是海洋,最外面是铁围山,铁围山的下面全部都是地狱,是一个弧形的。
这个世界最初形成时,人们不用食物,吃的是一种欢喜的心态。大家的心里都很欢喜,从光音天刚刚下来,没有翅膀、但都能飞,每个人的身上向外散发出光明。
这个时候,地面上出生一种叫做地皮的物质,就像现在的地皮菜,长得密密实实的。这个时候的人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可以在空中飞行而不坠地,但其中有人就说:地面上长出的那些黄灿灿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去尝尝,看是什么味道吧!然后就用手沾了一点儿品尝:哇,这么好吃!我们在天上飞了这么久,每天都只有欢欢喜喜,但从没享受过人间的美食啊!我们开始天天吃吧!于是,他们就开始慢慢吃开了。但他们吃后就发现一个问题:吃着吃着身上的光慢慢消失了,等到彻底没光的时候,啪嗒一声就掉下来了,再往上飞就飞不动了(加了翅膀也飞不动)。大家再互相一看:原来彼此都长胖长灰了很多,飞不动了。
这个时候,地面往外面冒的就变成了劣质的地皮。冒了一段时间后,也渐渐变少了。此时,来到地面上求吃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从外部空间飞来的不计其数,最后只能去寻找新的食物。后来,大家发现地面生长的树枝、藤条流出的那些汁很好吃,于是就开始以此为食。不久,大家发现这些林蔓汁也越来越少了,只能吃一种从地上涌出来的叫做自然梗稻(米)的物质。(这种自然梗稻,玄奘大师的那个时代还有极少保留,那时那烂陀寺最厉害的辩论者可以得到这类梗米的供养。当时米粒有蚕豆那么大,玄奘大师吃过,但他没办法带回国来。)后来,自然梗米也越吃越少。自然梗米有一个特性:不耕自然生,没有芒、穗,米粒非常清净,大家都很喜欢吃。同样是获得欢喜,以前不依赖食物,现在要依赖食物。但在吃的时候彼此会争夺,你占的这块地多,他占的那块地少,多的人就生我慢心,少的人生嫉妒,我慢心嫉妒心一生,福德和智慧就减少了,那么相应的,自然梗米生出来的就越来越少了。所以到后来,自然梗米也逐渐的换代,生出来的米粒就越来越小了。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十一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小康社会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小康社会这样发展下去,人民聚会一处,安居乐业,各自建立私产,没有政府管治,人心纯..
佛与菩萨不同
佛与菩萨不同上文提到了从十地菩萨到佛的证悟过程。菩萨是大乘区别于小乘的最大特色,大乘佛弟子对菩萨的尊崇和敬仰并不亚于佛陀。但无论从证悟境界还是度化众生来看,菩萨与佛还是有相当的距离。佛的神通智慧与自证..
僧宝论16
僧宝论16、出家的功德 (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 之一)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出家的功德若人出家,能脱三界轮回,证寂灭安乐,度无量众生,故出家功德不可限量。《阿难出家空经》云:“若发愿出家,向寂静处跨一步之..
第十四讲
如来藏概念之由来正式进入破四生的学习。这会彻底将我们对因缘法的执著一一铲除,包括对净土、非净土、功德、非功德的理解,会毫不留情地给予破斥。在开学之前,我有一个担心:有些人只见其一不知其二,拿憨山大师的话来..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八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佛教的世界起源论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佛教的世界起源论了解完这个大框架,我们就知道:《地藏经》所说这个世界成、..
释迦佛法灭尽因缘
释迦佛法灭尽因缘就胜义谛而言,究竟的佛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就世俗谛而言,佛法在世间的流布,也有着成住的因缘。如缘起偈云: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在涅槃前的三个月,释尊宣说了《佛说法灭尽经》[1],亲自..
僧宝论13
僧宝论13、谤僧过失严重 (第三章 避免谤僧与调整行为 之一)第三章 避免谤僧与调整行为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以名闻与利养所编织的竞争网络,覆盖了社会大众的全部生活。社会发展越快,人们的烦恼越重。释迦牟..
僧宝论12
僧宝论12、不拘一格的禅宗师承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五)依止师僧修学,有着如上各种基本次第和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条刻板,也不意味着师徒之间要拘谨森严。其实,寻师访道,择善知识依止,最关键的是弟子的发心。如..
僧宝论11
僧宝论11、以清净行依止恩师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四)在以如上虔敬的信心依止师僧善知识之后,应于恩师处殷切祈请,求示法要,从闻而思,精勤修学。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胜。亲近依止师僧的根本意义,是为依照正法修行,直..
僧宝论10
僧宝论10、修信为本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三)“信”,并不是宗教信仰才有的专利。在日常生活中,它对我们来说其实很熟悉,我们平时都说“自信”、“信任”、“诚信”等这些关于“信”的概念。其实无论做什么事,大到..
佛的十号
佛的十号佛是梵语buddha的音译,全称为佛陀,是觉、觉者的意思,也就是觉悟了真理的人。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通达诸法实相,成就以上功德才可以称为佛。名号指佛陀的名字和称号。《大乘义章》这样解释名号..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二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忍辱方使真变幻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忍辱方使真变幻 二障的种子到了这个地方逐渐地被清理干净。所谓烦恼障和所知障..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一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修忍四方便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修忍四方便也许是天气太热,也许是春天真的回来了,大家都这么高兴。不过,春天容易..
第四次课程 第七讲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七讲之:忍的好处不忍的坏处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忍的好处不忍的坏处说到了这个地方,往下面就有很多有关于修忍辱和不修忍辱的..
第一次课程 第二讲之五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第二讲之:造论的必要性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3月21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8室造论的必要性刚才讲了月称论师这部论是为一些什么样的人造的,说过了,我们都有点惭..
第一次课程 第一讲之四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第一讲之:本论大意与受众群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3月21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8室本论大义月称论师对于显现和空性的世俗谛、胜义谛这二谛的道理他是用深和广两..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