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繁体

世人都希望自己一生是顺风顺水的,但现实却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寺庙,试图祈请师父帮助、祈求佛菩萨加持而解决生活中的是非难关。

但弘恩法师却在《师父来了》节目中说,出了家仍会遇到难关,佛菩萨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为何?

01

身边很多人都是顺风顺水,为什么“我”总是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呢?

弘恩法师:古人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我们人生所有境遇跟别人都没关系,都是自己造成的。佛法里面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显现什么样的行为,显现什么样的语言。

我们身口意显现什么,决定了我们感召人生的种种境遇,如果心是清净的,是安乐的,是善良的,那么人生就会感召种种悦意、美妙、快乐的境界。如果心是烦恼的、是恶劣的、是不清净的,人生就会感召来种种的障碍、挫折、烦恼、痛苦,如是而已。所以说这一切,但问自心,莫问前程。

02

出了家,是否就会避开升学、就业、婚配这些难关?师父您碰到难关是怎么度过的?

弘恩法师:出家了确实可以避开很多世俗上的烦恼,佛在《优婆塞经》里面说,菩萨有两种:一者在家,一者出家,在家菩萨比出家菩萨更难修行,何以故?

在家菩萨多恶因缘缠绕。因为在家人处在世俗生活和社会当中,要比出家人多很多障碍和烦恼,出家人会相对清净许多。

出家人虽然舍弃了世俗的一些烦恼和障碍,但也会遇到出家的障碍和烦恼,为什么?因为我们内心对道和德有追求,对佛菩萨境界有追求,对圣贤境界有追求,而这些追求都会跟人生显现的烦恼产生很大的矛盾。

佛陀给我们开示人的心应该是清净无染的,应该是慈悲智慧的,但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会时时感觉到自己的身口意与佛陀的开示有所违背,也就是王阳明先生说的知行不能合一,这就是我们出家最大的困难。它也是一种烦恼,我们需要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依靠过去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的开示,尊重传承,精进的修行,努力生发利益众生的心,这样在人和事当中才能不断勇猛精进、破除万难。

战胜这些困难,内心的智慧和福德就会提升,被困难挫折、烦恼所战胜的话,修行就不会有进步,这一生也不会有成就,这就是我们出家修行所面临的最大的难关:知行不能合一。

03

佛菩萨会不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弘恩法师:会啊。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不了呢?众生不信,众生不做,众生不行,这个佛菩萨就很无奈。

佛菩萨希望每一位众生都能得到安乐和解脱,但是大家都不听话。就像我们小时候上学每个老师都希望我们成为一流的学生,都成为社会的顶尖人才,我们不听啊,老师不让看小说,我们偏要看小说。老师不让传纸条,我们偏要传纸条,所以对于不听话和没信心的众生,即使是佛菩萨也解决不了他们的难题。

宋朝有一位禅师,在题一幅观世音菩萨画赞的时候有两句非常有意思“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若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所以真正要度化一切苦厄,还需要众生自己发奋图强,依靠诸多佛祖菩萨的护佑、加被和引导,我们才能够生起信心,而后行之,这种行持的力量就能感应到佛菩萨,感应到佛菩萨后,我们一定能解脱种种苦难。

所以佛菩萨唯一解决不了的就是无缘众生,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所谓无缘众生就是没有信心、没有精进力的众生。因此佛陀你看出世之后他一直在等待种种因缘,众生因缘与善根都成熟了,他就会化现;当众生心智恶劣、烦恼粗重,社会浊乱的时候,佛就不会出现于世间,就是因为缘不到。

这里我们可以讲一个故事,大家加深一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宋朝时期,有一位禅师是国师,他还有一位师兄在四川不远的地方做住持,这个国师文采很好,对禅宗公案的评点非常精彩。

有一次,他跟一位同参去看望这位在四川做住持的师兄弟,去了之后就看到这位师兄弟道场里面规矩没立起来,僧众的形象、素质,整个寺院的气息都非常不好。

但国师跟他聊天的时候,却丝毫没有提起他看到的这寺院的感想。只是嘱咐这位住持要注意身体,要好好发心,随后就走了。

在回来的路上,这位国师的同参就不高兴了,他说你这个人有点不厚道,为什么呢?你自己的道场昭觉寺整理的那么规矩和兴盛,如理如法,你师弟的道场却相反,你怎么不教导教导他呢?

国师听了之后不以为然的一笑,说我给你打个比喻吧,比如地里的瓜你知道要什么时候给它浇水吗?一般是上午或者傍晚的时候浇水最好,如果在气温最高的正午浇水这个瓜就会死掉。而我这个师弟就是没有这样的才气和能力,没有通达的智慧去管理这个道场,这样的人告诉他种种的道理也没用,说了反而显的我很傲慢,干脆没有说。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过去祖师大德也是传承诸佛菩萨度化众生的方便,众生没有缘或因缘不到的时候不能随便的去劝化和引导他们。那时候贸然的去帮助他们,可能会适得其反,断了他的善根,只有安然的等待时机成熟的一棵。

为什么念佛不能间断?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断,这个就难了。念一千圣号很容易,那你一个小时都不到,但是,你每天能够不断念三年,得靠你坚持力量了..

末法时代培养善根 相信因果努力参禅

今天的主题是禅,因为禅离言语相、文字相,所以不能找法师讲禅。而应该找一位禅师来参,以心印心。所以在禅堂中,和尚如果没有问题,便往往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或者冬天禅期的十个星期中绝不会讲话。现在的禅堂和我小..

明心见性绝不等同于成佛

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如果不识文字就从文字学起。例..

如何读诵佛经才能获得更大效果

《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你要知道,念观世音菩萨要至心,不至心不会来。如果你会修观的,念《普门品》的时候..

不管读哪部经都功德无量 特别是这部经

怀疑读大乘经典没用?其实不管读那一部经,都是功德无量,特别是地藏经,当你遇到任何困难,求地藏菩萨或读诵普门品,求观世音菩萨,没有不应的。求不应,问题没有解决,你就怀疑佛说的话,这当中有个问题,就是你没..

为什么读了很多经还不知道怎么修行?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供养。我们读大乘经的时候要供养,不是你供养很多了,一支香也可以,说我连一支香都没有,用心香供养吧,念个偈赞,用偈赞供养,燃一支香也可以。观想用法供养,..

学佛迷信者居多,检测自己是不是也迷信!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大夫,该吃药就吃药,该打针打针,手..

了生死了的是心 心无挂碍便是解脱

我们佛弟子所达到的目的,大家的目的都是想了生死。生死怎么了?因为佛跟我们说,无量劫来,我们在这个六道轮转,经过无量的苦难,我们现在这一生得到人身了,这是极难极难的。就是说人身难得,你得到人身了,你要轻..

你把财色关过了,学佛才算真入门!

古来大德经常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贪财的,一种好色的。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因为他贪爱心、财色心始终断不了,道始终入不进去。文殊菩萨说善用其心,如..

《地藏经》里隐藏的改运方法

末学根据地藏经,如果要有效改变人生境况,有这么几个方法,综合起来做好的话,财命福慧当有不可思议的变化。一,经书上说要解决不顺的事,需要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我们末法时期众生业障重,恭敬心也不够,所以需要..

念万遍地藏菩萨圣号恶事也能转变成善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

念万遍地藏菩萨圣号,恶事也能转变成善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

佛教的忍辱波罗蜜和阿Q精神有什么不同?

当你碰见一个人无理地咒骂你、毁谤你,也许与你素无瓜葛,可是他无缘无故的就来残害你,你应该怎么办呢?没有学佛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当然会不服气,就想要报复,去跟他比力气、势力、金钱!学佛的人要学会忍!忍他、..

如何忏悔业障快?

问:要忏悔业障的话,不知是持咒快?灭定业真言快?金刚萨埵心快?还是念佛快?答:都不快!怎么样才快?快的不是那些咒,是你的心,一样的磕头一样的拜忏,人家在观想佛像,观想佛的圣号,忏悔自己的业障,这个头磕下去,他业障就消..

问答释疑

占察善恶业报经问答释疑梦参老和尚问:常闻发菩提心是为修学佛法第一要义,发此无上大心,是否即是自性清净心,于日用云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应如何发?如何安住?如何护持?如何知自性当下与此想相应?又此心如何该摄大慈大..

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

梦参老和尚: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吃饭是佛法,上厕所是佛法,在菩提心的观照下,干什么都是佛法。那么,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呢?你说你没看见地狱,实际上,人间随时都有地狱。你身上生病,解脱不了,很痛苦,发高烧,..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