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报来临时,如何才能守住?

繁体

修行是很真实的,不要去看道场的过失,看僧人的过失。各有各自的因果,你修了你的,谁也拿不走。
福报要慢慢培,有福报,还要有智慧,不然福报来了,也很危险。发财也是因为有福报,结果去贪图享受,财富很快就空了。这就是没有智慧的缘故,所以你福报来了,心还要正。心不正,福报就守不住。
以前祖师都不敢浪费,都说自己无福消受。别人供好吃的给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就给倓虚老法师,说自己福薄,无福消受。这些祖师,就是人间的一个宝。大家都把金银财宝看成很重要,却不知道,这些祖师住世,才是一大宝。

众生都比较迷茫,没钱想着拼命赚钱,钱太多了,又不知道怎么花,结果就跑去造业。像《法华经》说的,自己有个宝贝在衣服里,不知道用,却天天去外面求。自己的宝贝是什么?是每个人的自性,能成佛的东西。但我们不知道用它,每天就颠倒地在人间俗世间转来转去。
真修行就很好了,起码你把物质放下了,你就不会痛苦。出家人走到哪里,都是简单的,两手空空,住的好坏都很随缘,吃的好坏也无所谓。
很早时,有个行脚僧人去山上庙里挂单,知客师不给他挂单,而且还把他赶出来。天又黑了,怎么办?没有办法,他只好在韦驮菩萨桌子底下睡一觉,第二天再说。行脚僧抱怨韦驮菩萨不护法,都不让挂单。
半夜,韦驮菩萨就给他托梦说,你前辈子在庙里,别人干苦力活,你就偷懒,终于勉勉强强搬了几块砖头。就是因为你搬了几块砖头,所以现在才有福报躲在我桌子底下,否则你早就被扫出山门了。这个行脚僧才恍然大悟。
不管出家在家,福报都很关键,尤其是结三宝的福报。各位以后有想出家的,要有地缘,有法缘,有人缘。你要度众生,先要跟他们结过缘分才可以,这些都不是偶然的。所以说,培养福报上,我们仍然需要努力。

金刚之智 第五章

第五章《金刚经》“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佛经,比如《金刚经》、《心经》……那这个“经”字是什么意思呢?“经”其实并不神秘,简单的说,“经”就是成佛的经验;具体从学术的角度深入的讲,就是成佛的路径、途径。掌握了..

法身与双缝实验

他们为了证明这点,做了一个双缝实验,在两个墙壁中间留一个缝隙,然后,在缝隙后面再立一个墙壁,当有光从缝隙中打过去的时候,出现了我们的意识不能理解的场景。如果从波的角度来说,扔一个石子在水里,假如有两个..

法无定法(三)

罗汉们在取得罗汉的果位以后,就住在涅槃当中,什么都不要去做,坐在泉边林下,证自己的解脱。百喻经常常是用很浅显的比喻、短小的故事,把佛法的奥义讲过大家,便于大家从中领悟真理。如果就理论去讲理论,有很多人可能越..

法无定法(二)

大家想一想,佛陀的缘起法,较之于那些小术、小道该有多么伟大。可是因为众生生性怯懦、智力浅薄,对于无上的妙法信不及,而愿意得眼前的利益。因此,常常有一些魔,用给我们少分的好处,诱惑着很多人而走上了邪道。由此来..

法无定法(一)

各位有缘的菩萨,今天我们讲无得无说分第七。无得无说,属于第七分。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中,结尾的时候说:心无所得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可以和第七分的这个纲要联系起来思考。我们在世间往往有得的时候,在不知..

为何在宝殿里的药师佛要摆在左边呢?

网友问:师父,为什么大雄宝殿里面的药师佛,要摆在左边呢?跟中国传统左尊右卑有关系吗?妙华法师答:首先这跟中国传统的左尊右卑没有关系,它是一个修学次第的问题。我们在寺院当中,在大雄宝殿会看到三尊佛:中间..

玄奘故里行

一部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被搬上银幕之际,唐僧的形象家喻户晓。反而,很少有人知晓历史上唐代高僧玄奘。玄奘故里之行,使我更加缅怀和敬仰这位高僧,由此诱发出泉涌般的情思。唐僧寺的一位老居士殷勤地领我们前去拜..

弘法是家务

弘法是家务妙华法师在中国佛教弘法史上,开示录以其真切、平实的风格深受大众喜爱。古往今来的佛门大德都很重视讲开示。并将开示的精要部分记录在案,整理成册,成为语录。这些语录体的言行录,语言简洁明快,见地深刻,可..

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

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 妙华法师按营员对佛法的认知水平和我自己的身份来说,我应该给各位讲三皈五戒、四摄六度或者是佛教的十二缘起,但是今天为什么选了一个与和尚的身份似乎不大相符的题目去..

精进的念佛诵经消业障不好吗?

信众问:如果认为业障重,那就精进的念佛诵经消业障不好吗?梦参法师答:有很多的佛教徒,一旦遇到一点困难,嘴里马上会说,自己的业障大。其实,只要学了佛的人业障都不大。真正业障大的人,是根本遇(听闻)不到佛..

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说: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号曰清凉。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三千年就说了这个山,在宋朝以前,凡是到五台山的,那时人心里清净,清净就是没有烦恼;他在五台山,看见五台山每天夜间十点钟一过,..

梦参法师:怎样学佛才不迷信?

问:怎样学佛才不迷信?答: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大夫,该..

亲人临终时,设大供养可助其离恶道

【经典原文】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

修定、修慧、修福报之前一定要先修忏悔之法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地藏菩萨说,末法的众生要想超脱生老病死,学习戒定慧,修习禅定..

举世皆从忙里老,何人肯向死前修

有些众生寿命很长的,他享受都很快乐的,他就不修法不求道,菩萨在这个中间,就给他示现自在,菩萨得了利生的自在行。对这些个年老的,对这有病的,对这死的,一切众生啊,他不知道生老病死的苦患,菩萨就示现老、示..

为什么念佛不能间断?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断,这个就难了。念一千圣号很容易,那你一个小时都不到,但是,你每天能够不断念三年,得靠你坚持力量了..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