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佛法灭尽因缘

繁体

 释迦佛法灭尽因缘

就胜义谛而言,究竟的佛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就世俗谛而言,佛法在世间的流布,也有着成住的因缘。如缘起偈云: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在涅槃前的三个月,释尊宣说了《佛说法灭尽经》[1],亲自讲述未来佛法灭尽的因缘,以及佛法将灭时娑婆世界呈现的种种现象。现摘引如下:

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精进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怜贫念老鞠育穷厄,恒以经像令人奉事,作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损身济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设有是人,众魔比丘咸共嫉之诽谤扬恶,摈黜驱遣不令得住。

自共于后不修道德,寺庙空荒无复修理转就毁坏,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贩卖奴婢耕田种植,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无有慈心。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无有道德淫侄浊乱男女不别,令道薄淡皆由斯辈。

或避县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门不修戒律。月半、月尽,虽名诵戒,厌倦懈怠不欲听闻,抄略前后不肯尽说,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为强言是,不谘明者贡高求名,虚显雅步以为荣冀望人供养。

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边国无三宝处。

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

法将殄没,登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劫欲尽故日月转短人命转促,四十头白男子淫妷,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八九十或至百岁。

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浮漂鱼鳖食啖。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护卫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

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

如是之后数千万岁,弥勒当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人长八丈,皆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不可称计。

以上即是《佛说法灭尽经》中关于佛法灭尽的记载。

对于佛法在世间弘传历程,大小乘经典中通常会分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与末法时期,随着时间的推进,佛法越来越衰微,此后便进入法灭时代。三阶段的具体时限约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然而从大乘观念而言,正法、像法与末法这三个概念仍然是以相对方式确立的。诸大菩萨见如来之法无有兴灭,常见诸佛,那么一万年乃至一切时都是正法;二乘人见佛法有兴衰,所以就有正法、像法之别。

因此,心与世界相观待,佛以大悲不入涅槃、正在人间往返应化的大乘正见,需要时时提起。人有正见就是正法,末法实为人末,而非法末。如果所用的是日照中天的思维,所学的是日照中天的正法,那我们本人就在享受着佛教中最为精华的法义,学修的过程就处于正法时期。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十一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小康社会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小康社会这样发展下去,人民聚会一处,安居乐业,各自建立私产,没有政府管治,人心纯..

佛与菩萨不同

佛与菩萨不同上文提到了从十地菩萨到佛的证悟过程。菩萨是大乘区别于小乘的最大特色,大乘佛弟子对菩萨的尊崇和敬仰并不亚于佛陀。但无论从证悟境界还是度化众生来看,菩萨与佛还是有相当的距离。佛的神通智慧与自证..

僧宝论16

僧宝论16、出家的功德 (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 之一)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出家的功德若人出家,能脱三界轮回,证寂灭安乐,度无量众生,故出家功德不可限量。《阿难出家空经》云:“若发愿出家,向寂静处跨一步之..

第十四讲

如来藏概念之由来正式进入破四生的学习。这会彻底将我们对因缘法的执著一一铲除,包括对净土、非净土、功德、非功德的理解,会毫不留情地给予破斥。在开学之前,我有一个担心:有些人只见其一不知其二,拿憨山大师的话来..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八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佛教的世界起源论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佛教的世界起源论了解完这个大框架,我们就知道:《地藏经》所说这个世界成、..

释迦佛法灭尽因缘

释迦佛法灭尽因缘就胜义谛而言,究竟的佛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就世俗谛而言,佛法在世间的流布,也有着成住的因缘。如缘起偈云: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在涅槃前的三个月,释尊宣说了《佛说法灭尽经》[1],亲自..

僧宝论13

僧宝论13、谤僧过失严重 (第三章 避免谤僧与调整行为 之一)第三章 避免谤僧与调整行为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以名闻与利养所编织的竞争网络,覆盖了社会大众的全部生活。社会发展越快,人们的烦恼越重。释迦牟..

僧宝论12

僧宝论12、不拘一格的禅宗师承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五)依止师僧修学,有着如上各种基本次第和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条刻板,也不意味着师徒之间要拘谨森严。其实,寻师访道,择善知识依止,最关键的是弟子的发心。如..

僧宝论11

僧宝论11、以清净行依止恩师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四)在以如上虔敬的信心依止师僧善知识之后,应于恩师处殷切祈请,求示法要,从闻而思,精勤修学。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胜。亲近依止师僧的根本意义,是为依照正法修行,直..

僧宝论10

僧宝论10、修信为本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三)“信”,并不是宗教信仰才有的专利。在日常生活中,它对我们来说其实很熟悉,我们平时都说“自信”、“信任”、“诚信”等这些关于“信”的概念。其实无论做什么事,大到..

佛的十号

佛的十号佛是梵语buddha的音译,全称为佛陀,是觉、觉者的意思,也就是觉悟了真理的人。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通达诸法实相,成就以上功德才可以称为佛。名号指佛陀的名字和称号。《大乘义章》这样解释名号..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二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忍辱方使真变幻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忍辱方使真变幻 二障的种子到了这个地方逐渐地被清理干净。所谓烦恼障和所知障..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一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修忍四方便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修忍四方便也许是天气太热,也许是春天真的回来了,大家都这么高兴。不过,春天容易..

第四次课程 第七讲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七讲之:忍的好处不忍的坏处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忍的好处不忍的坏处说到了这个地方,往下面就有很多有关于修忍辱和不修忍辱的..

第一次课程 第二讲之五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第二讲之:造论的必要性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3月21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8室造论的必要性刚才讲了月称论师这部论是为一些什么样的人造的,说过了,我们都有点惭..

第一次课程 第一讲之四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第一讲之:本论大意与受众群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3月21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8室本论大义月称论师对于显现和空性的世俗谛、胜义谛这二谛的道理他是用深和广两..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