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与菩萨不同
佛与菩萨不同
上文提到了从十地菩萨到佛的证悟过程。菩萨是大乘区别于小乘的最大特色,大乘佛弟子对菩萨的尊崇和敬仰并不亚于佛陀。但无论从证悟境界还是度化众生来看,菩萨与佛还是有相当的距离。佛的神通智慧与自证境界,即便是已接近佛果的十地、等觉菩萨,亦无法测度。
佛陀成就了圆满的正觉,天上天下,世出世间三乘圣者的一切功德加起来也无法与佛相比。正如赞佛偈所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菩萨是上求无上菩提,修习六度万行,以悲心度化众生,在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菩萨以佛为果,佛以菩萨为因。
从觉悟的角度来说,佛已圆满觉悟,获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菩萨的觉悟并没有圆满。从断障的角度看,佛已完全断除了所知障和烦恼障,而菩萨尚未完全断除。根据修行位次的不同,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他们对二障的断除是逐步深入的。
佛成就了七种无上[1]:
一、身无上。是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没有超过他的。
二、道无上。佛以大悲心自利利他,度脱无量无边众生,世出世间没有超过他的。
三、见无上。佛以正戒、正见、正威仪、正命之法成就正果。佛陀的见地,世出世间没有可以相比的。
四、智无上。佛具足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能遍知一切法,辩说融通,了无凝滞。[2]世出世间的智慧没有能和佛相比的。
五、神力无上。佛有不可思议的神通之力,世出世间所有的神力都比不上。
六、断障无上。佛能断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世出世间没有可以超过的。
七、住无上。佛本住于大寂灭定,其中有三种住,一是住于圣人之位,二是多于天中住,三是多于净土中住。世出世间众生安住之处没有超过佛的。
这七种胜事,菩萨也已部分获得,但远不及佛圆满。佛还证得了十八不共法,此十八种功德唯佛独有,菩萨无法证得,所以称为不共(详见下文)。另外,菩萨已断分段生死,但是尚有变易生死,而佛已断此二种生死,安住于无住涅槃中。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十一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小康社会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小康社会这样发展下去,人民聚会一处,安居乐业,各自建立私产,没有政府管治,人心纯..
佛与菩萨不同
佛与菩萨不同上文提到了从十地菩萨到佛的证悟过程。菩萨是大乘区别于小乘的最大特色,大乘佛弟子对菩萨的尊崇和敬仰并不亚于佛陀。但无论从证悟境界还是度化众生来看,菩萨与佛还是有相当的距离。佛的神通智慧与自证..
僧宝论16
僧宝论16、出家的功德 (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 之一)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出家的功德若人出家,能脱三界轮回,证寂灭安乐,度无量众生,故出家功德不可限量。《阿难出家空经》云:“若发愿出家,向寂静处跨一步之..
第十四讲
如来藏概念之由来正式进入破四生的学习。这会彻底将我们对因缘法的执著一一铲除,包括对净土、非净土、功德、非功德的理解,会毫不留情地给予破斥。在开学之前,我有一个担心:有些人只见其一不知其二,拿憨山大师的话来..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八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佛教的世界起源论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佛教的世界起源论了解完这个大框架,我们就知道:《地藏经》所说这个世界成、..
释迦佛法灭尽因缘
释迦佛法灭尽因缘就胜义谛而言,究竟的佛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就世俗谛而言,佛法在世间的流布,也有着成住的因缘。如缘起偈云: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在涅槃前的三个月,释尊宣说了《佛说法灭尽经》[1],亲自..
僧宝论13
僧宝论13、谤僧过失严重 (第三章 避免谤僧与调整行为 之一)第三章 避免谤僧与调整行为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以名闻与利养所编织的竞争网络,覆盖了社会大众的全部生活。社会发展越快,人们的烦恼越重。释迦牟..
僧宝论12
僧宝论12、不拘一格的禅宗师承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五)依止师僧修学,有着如上各种基本次第和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条刻板,也不意味着师徒之间要拘谨森严。其实,寻师访道,择善知识依止,最关键的是弟子的发心。如..
僧宝论11
僧宝论11、以清净行依止恩师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四)在以如上虔敬的信心依止师僧善知识之后,应于恩师处殷切祈请,求示法要,从闻而思,精勤修学。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胜。亲近依止师僧的根本意义,是为依照正法修行,直..
僧宝论10
僧宝论10、修信为本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三)“信”,并不是宗教信仰才有的专利。在日常生活中,它对我们来说其实很熟悉,我们平时都说“自信”、“信任”、“诚信”等这些关于“信”的概念。其实无论做什么事,大到..
佛的十号
佛的十号佛是梵语buddha的音译,全称为佛陀,是觉、觉者的意思,也就是觉悟了真理的人。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通达诸法实相,成就以上功德才可以称为佛。名号指佛陀的名字和称号。《大乘义章》这样解释名号..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二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忍辱方使真变幻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忍辱方使真变幻 二障的种子到了这个地方逐渐地被清理干净。所谓烦恼障和所知障..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一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修忍四方便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修忍四方便也许是天气太热,也许是春天真的回来了,大家都这么高兴。不过,春天容易..
第四次课程 第七讲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七讲之:忍的好处不忍的坏处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忍的好处不忍的坏处说到了这个地方,往下面就有很多有关于修忍辱和不修忍辱的..
第一次课程 第二讲之五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第二讲之:造论的必要性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3月21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8室造论的必要性刚才讲了月称论师这部论是为一些什么样的人造的,说过了,我们都有点惭..
第一次课程 第一讲之四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第一讲之:本论大意与受众群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3月21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8室本论大义月称论师对于显现和空性的世俗谛、胜义谛这二谛的道理他是用深和广两..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