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十三

繁体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中国历史无奴隶时期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中国历史无奴隶时期

民主时期也发展了几十万年。其后,人民选民主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中国的历史上出问题,是到了尧、舜、禹之后本来是人民选民主,后来发展成了民主子孙相传,一开始是禅让制,到后来就成为子孙相传。把子孙定位国主,庶民就没有国主的份,把民主变成了君主制度,此时称为君主时期。在君主时期有其它的国家来进行争夺,那么夺国灭主,人民就没有依靠,就成为奴隶了。但是成为奴隶的这种事情毕竟是少数,民主居多,所以我们世界发展史上没有一个特定的奴隶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瞋心和慢心逐渐增多,福德和智慧逐渐减少,食粮也从最早的地皮、林蔓汁、自然梗稻米,发展成现在的大米、小麦。食变了,从根本上说是心变了。而且因为产生了段食的习惯,现在就以断食而证性命(证性命就是让生命延续)。世俗的社会就这样逐渐形成了。君主的时期后来也出现了两种:王道主义,霸道主义。王道主义就是把老百姓大当作子女一样爱护,老百姓要求什么,民主就替他安排什么。霸道主义就是说我给你的安排服从也得服从,不服从也得服从。

当然,这些最终让我们的世界逐步从传统走向现代。

近代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史,我们不用讲也会了解,历史书上说得很多,但是现在历史发展史上的这些词汇,是从古代延续而来。

为什么要用这些原来的词汇呢?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生起来的,起源是如何的。我们这个五浊恶世,在成灭过程中的起源,是来自于光音天,光音天之前我们这个世界被毁灭了。之后民主时期、君主时期、一直到我们现在的社会。

迦湿弥罗国

迦湿弥罗国迦湿弥罗国位于古天竺西北部,乌仗那国东南,即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中国古书记载中,迦湿弥罗有多个译名,如羯湿弥罗、个湿蜜罗、迦叶蜜多或称罽宾等。传说,迦湿弥罗这片土地原来是一个巨大的龙池。释尊..

僧宝论24

僧宝论24、阿姜查尊者 (第五章 法门龙象 人天师表 之三)阿姜查尊者年幼即剃度受沙弥戒,二十岁受具足戒,早年的僧侣生活较传统,出家后第五年,因父亲重病不治而逝世的因缘而开始深入思考人生,生起厌离。通过了最高级的..

第二十二讲

胜义中二谛异体有四过关于二谛,胜义谛与世俗谛如何确定,有没有界限?不能只是讲道理,需要定标准。定了标准,才不会发生混乱。如何定标准?就是二谛,有在世俗状态中的应用,也有在胜义状态中的应用。如果不在灭定中,而在..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十六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烦恼无穷世界无边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烦恼无穷世界无边现在凡夫所说的世界结构是凡夫的结构,而世俗谛的结构是圣者..

白象入胎与释迦王族

入胎象国北天竺白象入胎与释迦王族释迦族居于喜马拉雅山麓,罗泊提河东北,是甘蔗王的后裔。甘蔗王族出于瞿昙(即乔达摩)仙人,所以也以瞿昙为姓氏。佛陀时代正值释迦族强盛时期,该族有人口约百万,分居十城,佛陀..

僧宝论21

僧宝论21、诸经律论盛赞僧宝功德 (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 之六)《大宝积经摩诃迦叶会》迦叶,尔时达摩善法二童子,闻佛说法,以净信心离于欲火,欲求出家。从城而出来至佛所,至佛所已,而说颂曰:一切诸如来,..

第十九讲

玄奘大师译《道德经》为梵文,打下佛法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基础下面学习《入中论》如何破他生。破他生前,已了解到自生的观念有问题,无法成立。自生的思想,较早源于迦毗罗仙人,几万年前已有这一思想派别。自..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十三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中国历史无奴隶时期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中国历史无奴隶时期民主时期也发展了几十万年。其后,人民选民主就出现了一..

佛的事业

佛的事业任运无间的佛事业谈到事业,世间人人都有。佛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得到了至为寂静的涅槃,他还会有事业吗?如果有,佛对于事业的作为又与凡人有什么差异?佛的事业是度众生。一位修行人成佛后,不会独取涅槃..

僧宝论18

僧宝论18、释迦牟尼佛五百本愿中关于僧宝的悲愿 (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 之三)《悲华经》中,宝海梵志(即释迦牟尼佛前生)白佛言:“我以金刚智慧,破一切众生诸烦恼山,为诸众生说三乘法,为一一众生故,过百千由旬,不..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十一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小康社会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小康社会这样发展下去,人民聚会一处,安居乐业,各自建立私产,没有政府管治,人心纯..

佛与菩萨不同

佛与菩萨不同上文提到了从十地菩萨到佛的证悟过程。菩萨是大乘区别于小乘的最大特色,大乘佛弟子对菩萨的尊崇和敬仰并不亚于佛陀。但无论从证悟境界还是度化众生来看,菩萨与佛还是有相当的距离。佛的神通智慧与自证..

僧宝论16

僧宝论16、出家的功德 (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 之一)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出家的功德若人出家,能脱三界轮回,证寂灭安乐,度无量众生,故出家功德不可限量。《阿难出家空经》云:“若发愿出家,向寂静处跨一步之..

第十四讲

如来藏概念之由来正式进入破四生的学习。这会彻底将我们对因缘法的执著一一铲除,包括对净土、非净土、功德、非功德的理解,会毫不留情地给予破斥。在开学之前,我有一个担心:有些人只见其一不知其二,拿憨山大师的话来..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八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佛教的世界起源论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佛教的世界起源论了解完这个大框架,我们就知道:《地藏经》所说这个世界成、..

释迦佛法灭尽因缘

释迦佛法灭尽因缘就胜义谛而言,究竟的佛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就世俗谛而言,佛法在世间的流布,也有着成住的因缘。如缘起偈云: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在涅槃前的三个月,释尊宣说了《佛说法灭尽经》[1],亲自..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