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宝论16
僧宝论16、出家的功德 (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 之一)
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
出家的功德
若人出家,能脱三界轮回,证寂灭安乐,度无量众生,故出家功德不可限量。《阿难出家空经》云:“若发愿出家,向寂静处跨一步之功德,已胜过诸三千界众生,于数劫中布施妻子儿女之福德。”《贤愚经》云:“出家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大海,广于虚空。”《大宝积经》云:
若有菩萨,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上至梵天香花灯明,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以如是等供养如来。若有菩萨,净心持戒于师尊所,受持读诵一四句偈,净心修行乃至七步,功德胜彼无量无边。迦叶,若有菩萨,以满三千大千世界花香、末香,于百千岁,昼夜六时供养如来;若有菩萨,舍于愦闹,深畏三界,为利众生发心,趣向阿兰若处,举足七步,胜前功德无量无边。
又云:
菩萨最胜利益,所谓出家。若乐出家者,则能摄取十种胜利:一者不著诸欲;二者乐阿兰若;三者行佛所行;四者离凡夫行;五者不著妻子,及以财产;六者离恶道因;七者修善趣法;八者宿世善根皆不损减;九者恒为诸天之所赞羡;十者一切鬼神恭敬守护。
三世诸佛最后成道时,皆是以出家身相而成就。《宣说大种变经》云:
大千界众生,皆发趣菩提,假令尽一劫,男女以奉施。若人发道意,以信而出家,随佛而修学,其福胜于彼。过去未来世,一切诸如来,无有不舍家,得成无上道。三世一切佛,称赞出家法,若乐供养佛,当依佛出家。
不必说生生世世,一生一世出家的功德,乃至一日一夜出家的功德亦不可思议。有人虽无一生出家的缘分,但发愿想要出家,或者短期出家,亦有无量功德,如今东南亚、南亚信仰佛教的国家如泰国、缅甸等都有短期出家的风气,这种做法有无边殊胜的利益。如《本缘经》中云:“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僧祇律》中云:“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离三百六十三万六千岁三途苦。”《地藏十轮经》云:“凡披出家僧衣者,诸邪魔外道,魔王夜叉等,皆不能损害彼者。”宁玛派大德华智仁波切亦云:“净戒饰着僧衣者,享用一日三宝财,其能消尽诸财障。”
出家的功德他人无法摧毁,直至究竟菩提都不会灭尽,故说出家功德不可思议,无量无边。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十一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小康社会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小康社会这样发展下去,人民聚会一处,安居乐业,各自建立私产,没有政府管治,人心纯..
佛与菩萨不同
佛与菩萨不同上文提到了从十地菩萨到佛的证悟过程。菩萨是大乘区别于小乘的最大特色,大乘佛弟子对菩萨的尊崇和敬仰并不亚于佛陀。但无论从证悟境界还是度化众生来看,菩萨与佛还是有相当的距离。佛的神通智慧与自证..
僧宝论16
僧宝论16、出家的功德 (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 之一)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出家的功德若人出家,能脱三界轮回,证寂灭安乐,度无量众生,故出家功德不可限量。《阿难出家空经》云:“若发愿出家,向寂静处跨一步之..
第十四讲
如来藏概念之由来正式进入破四生的学习。这会彻底将我们对因缘法的执著一一铲除,包括对净土、非净土、功德、非功德的理解,会毫不留情地给予破斥。在开学之前,我有一个担心:有些人只见其一不知其二,拿憨山大师的话来..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八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佛教的世界起源论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佛教的世界起源论了解完这个大框架,我们就知道:《地藏经》所说这个世界成、..
释迦佛法灭尽因缘
释迦佛法灭尽因缘就胜义谛而言,究竟的佛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就世俗谛而言,佛法在世间的流布,也有着成住的因缘。如缘起偈云: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在涅槃前的三个月,释尊宣说了《佛说法灭尽经》[1],亲自..
僧宝论13
僧宝论13、谤僧过失严重 (第三章 避免谤僧与调整行为 之一)第三章 避免谤僧与调整行为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以名闻与利养所编织的竞争网络,覆盖了社会大众的全部生活。社会发展越快,人们的烦恼越重。释迦牟..
僧宝论12
僧宝论12、不拘一格的禅宗师承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五)依止师僧修学,有着如上各种基本次第和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条刻板,也不意味着师徒之间要拘谨森严。其实,寻师访道,择善知识依止,最关键的是弟子的发心。如..
僧宝论11
僧宝论11、以清净行依止恩师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四)在以如上虔敬的信心依止师僧善知识之后,应于恩师处殷切祈请,求示法要,从闻而思,精勤修学。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胜。亲近依止师僧的根本意义,是为依照正法修行,直..
僧宝论10
僧宝论10、修信为本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三)“信”,并不是宗教信仰才有的专利。在日常生活中,它对我们来说其实很熟悉,我们平时都说“自信”、“信任”、“诚信”等这些关于“信”的概念。其实无论做什么事,大到..
佛的十号
佛的十号佛是梵语buddha的音译,全称为佛陀,是觉、觉者的意思,也就是觉悟了真理的人。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通达诸法实相,成就以上功德才可以称为佛。名号指佛陀的名字和称号。《大乘义章》这样解释名号..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二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忍辱方使真变幻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忍辱方使真变幻 二障的种子到了这个地方逐渐地被清理干净。所谓烦恼障和所知障..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一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修忍四方便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修忍四方便也许是天气太热,也许是春天真的回来了,大家都这么高兴。不过,春天容易..
第四次课程 第七讲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七讲之:忍的好处不忍的坏处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忍的好处不忍的坏处说到了这个地方,往下面就有很多有关于修忍辱和不修忍辱的..
第一次课程 第二讲之五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第二讲之:造论的必要性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3月21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8室造论的必要性刚才讲了月称论师这部论是为一些什么样的人造的,说过了,我们都有点惭..
第一次课程 第一讲之四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第一讲之:本论大意与受众群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3月21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8室本论大义月称论师对于显现和空性的世俗谛、胜义谛这二谛的道理他是用深和广两..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