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方法,化解前世今生的种种冤结!
1.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真正学佛,对冤 亲债 主,绝对不能用怨恨心。
应知,心怀怨恨,吃亏的是自己。别人对我误会,对我毁谤,对我陷害,都不放在心上,这是消自己的业障。
对待冤家,依旧是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培自己的福报。
《八大人觉经》中说:“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不能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上,这个是很大的错误。
2.真诚心为对方设想
只要用真诚心去为对方设想,没有不能化解的怨结。
结下冤仇,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彼此双方都痛苦。
所以应当要觉悟,从我们内心要把它化解,希望和平共存。
3.肯定众生本性本善
人都有佛性,所有的不善,那是烦恼习气在作祟,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善的。
我们要看他的本性,不要看他的习性。真正肯定,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一切境缘都是善的。
我们的知见就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就是大乘经上所说的入佛知见。
4.深信因果,决不结怨
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为什么因果不空?因果也是万法之一,也没离开万法,万法包括因果。
因此,我们绝不能造恶业,不能跟任何人结冤仇。跟人结冤仇,将来必然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5.为立牌位,恭敬礼拜
为自己的冤家,最讨厌的人,写一个长生牌位,供在佛像旁边。
每天拜佛也拜他,把他当佛一样看待,这样很好!所有的冤 亲债 主都化解了。
什么时候能把冤 亲债 主都看作佛菩萨,对那些讨厌、不喜欢的人,也慢慢不讨厌、喜欢他了,修行的功夫才有进步。
6.发心为一切众生修行
发心修行,不管是诵 经、念 佛、拜忏,我们的心都不是为自己个人,是为一切苦难众生、为一切迷惑颠倒众生。
他们不知道修忏悔,我代替他、代表他们修忏悔,这样心量就大了。所有的冤 亲债 主,这时候都会被我们化解。
7.真诚不够,忏悔无用
修忏悔、做超渡佛事,都没有感动冤 亲债 主,第一个因素,是我们的真诚心不够。
再者,也要以真诚心求三宝加持。真诚心才能修积功德,与冤 亲债 主共享。
真的功夫做到家,一切冤结自然化解。
8.业缘要从内心化解
我们常常遇到冤 亲债 主,有意无意毁谤我、侮辱我,甚至陷害我,我们要明了,真正学佛,不要去跟一切人事物对立。
他与我对立,我心中与他没有丝毫对立。要把对立的念头,从内心化解,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决定不能有瞋恚报复之心。
9.吃素念 佛,断恶修善
真正一心念 佛的人,冤 亲债 主不会找我们,为什么?我们已经回头是岸,变成好人。
冤 亲债 主大多数也通情达理,看到我们真正改过自新,他看到也佩服、也欢喜,甚至也希望我们能帮助他,超渡他。
超渡的人有真诚心,它就灵;超渡的人心不真诚,它就不灵。
果真能这样去做,冤 亲债 主不但不找麻烦,还会来护持我们,做我们的护法,彼此都得利益。
9个月前金刚之智 第五章
第五章《金刚经》“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佛经,比如《金刚经》、《心经》……那这个“经”字是什么意思呢?“经”其实并不神秘,简单的说,“经”就是成佛的经验;具体从学术的角度深入的讲,就是成佛的路径、途径。掌握了..
法身与双缝实验
他们为了证明这点,做了一个双缝实验,在两个墙壁中间留一个缝隙,然后,在缝隙后面再立一个墙壁,当有光从缝隙中打过去的时候,出现了我们的意识不能理解的场景。如果从波的角度来说,扔一个石子在水里,假如有两个..
法无定法(三)
罗汉们在取得罗汉的果位以后,就住在涅槃当中,什么都不要去做,坐在泉边林下,证自己的解脱。百喻经常常是用很浅显的比喻、短小的故事,把佛法的奥义讲过大家,便于大家从中领悟真理。如果就理论去讲理论,有很多人可能越..
法无定法(二)
大家想一想,佛陀的缘起法,较之于那些小术、小道该有多么伟大。可是因为众生生性怯懦、智力浅薄,对于无上的妙法信不及,而愿意得眼前的利益。因此,常常有一些魔,用给我们少分的好处,诱惑着很多人而走上了邪道。由此来..
法无定法(一)
各位有缘的菩萨,今天我们讲无得无说分第七。无得无说,属于第七分。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中,结尾的时候说:心无所得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可以和第七分的这个纲要联系起来思考。我们在世间往往有得的时候,在不知..
为何在宝殿里的药师佛要摆在左边呢?
网友问:师父,为什么大雄宝殿里面的药师佛,要摆在左边呢?跟中国传统左尊右卑有关系吗?妙华法师答:首先这跟中国传统的左尊右卑没有关系,它是一个修学次第的问题。我们在寺院当中,在大雄宝殿会看到三尊佛:中间..
玄奘故里行
一部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被搬上银幕之际,唐僧的形象家喻户晓。反而,很少有人知晓历史上唐代高僧玄奘。玄奘故里之行,使我更加缅怀和敬仰这位高僧,由此诱发出泉涌般的情思。唐僧寺的一位老居士殷勤地领我们前去拜..
弘法是家务
弘法是家务妙华法师在中国佛教弘法史上,开示录以其真切、平实的风格深受大众喜爱。古往今来的佛门大德都很重视讲开示。并将开示的精要部分记录在案,整理成册,成为语录。这些语录体的言行录,语言简洁明快,见地深刻,可..
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
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 妙华法师按营员对佛法的认知水平和我自己的身份来说,我应该给各位讲三皈五戒、四摄六度或者是佛教的十二缘起,但是今天为什么选了一个与和尚的身份似乎不大相符的题目去..
精进的念佛诵经消业障不好吗?
信众问:如果认为业障重,那就精进的念佛诵经消业障不好吗?梦参法师答:有很多的佛教徒,一旦遇到一点困难,嘴里马上会说,自己的业障大。其实,只要学了佛的人业障都不大。真正业障大的人,是根本遇(听闻)不到佛..
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说: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号曰清凉。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三千年就说了这个山,在宋朝以前,凡是到五台山的,那时人心里清净,清净就是没有烦恼;他在五台山,看见五台山每天夜间十点钟一过,..
梦参法师:怎样学佛才不迷信?
问:怎样学佛才不迷信?答: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大夫,该..
亲人临终时,设大供养可助其离恶道
【经典原文】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
修定、修慧、修福报之前一定要先修忏悔之法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地藏菩萨说,末法的众生要想超脱生老病死,学习戒定慧,修习禅定..
举世皆从忙里老,何人肯向死前修
有些众生寿命很长的,他享受都很快乐的,他就不修法不求道,菩萨在这个中间,就给他示现自在,菩萨得了利生的自在行。对这些个年老的,对这有病的,对这死的,一切众生啊,他不知道生老病死的苦患,菩萨就示现老、示..
为什么念佛不能间断?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断,这个就难了。念一千圣号很容易,那你一个小时都不到,但是,你每天能够不断念三年,得靠你坚持力量了..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