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剃度出家真的不利于佛法长存吗?
编者按:佛门常说四众弟子,又有七众弟子之说。所谓七众弟子,包括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一般人可能对式叉摩那不大了解,不知来龙去脉。看完今天这篇文章,就能找到答案。
佛陀姨母如愿出家,成为大爱道比丘尼。
阿难是佛陀的堂弟,白饭王的次子,在佛陀成道日出生,出生时也具足了三十二相,因此全家很欢喜,叫他庆喜。当时相师预言阿难未来将服侍佛陀,白饭王听了也像当年的净饭王一样处处提防,让他在迦毗罗卫城和王舍城轮换住,以免遇到佛陀。直到有一天,阿难回到迦毗罗卫,被白饭王藏在房中,释尊施法打开了房门,阿难出来为释尊摇扇。当释尊要走时,他一定要跟随释尊,任何人都阻拦不住,阿难就这样出家了。
阿难记忆力非常好,佛陀说过的话过耳不忘,能够一字不差地记下来。据说阿难前世曾经供养过一个小沙弥,让小沙弥好好读经。这位小沙弥就是后来的佛陀,以此因缘,阿难这一世得到多闻第一的美誉。阿难跟随佛陀,担任了佛陀二十七年的侍者,佛陀说法他总是在场恭听。正是因为他的多闻强记,我们今天才能读诵佛陀当年宣说的经典。每一个佛弟子都应深深感谢阿难尊者,他是佛陀永远的侍者。
佛陀涅槃后,将衣钵交付给摩诃迦叶。迦叶尊者一百二十岁时,又把衣钵传于阿难,承佛嘱托,到王舍城附近的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佛出世时,将如来袈裟传给弥勒。此时的阿难尊者已是年近八十的首座大长老,他一直到百余岁后才入涅槃。
阿难尊者是帮助女众实现出家愿望的人。当年,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带领几百女众要求跟随佛陀出家,遭到了释尊拒绝。她们从迦毗罗卫一直跟随佛陀到了吠舍离,追得身心憔悴,可释尊依然不允。
阿难见此情景就来到释尊面前,右膝着地,双手合十说:世尊!请求您恩准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女众出家吧。夫人是您的姨母,对您有养育恩德。而且她们的决心坚定,恐怕难以回绝!
释尊低垂莲目缓缓说道:我不能忘怀她的养育之恩!但是过去的惯制,不能接纳女人加入僧团。
阿难又鼓足勇气说道:世尊!过去佛的惯制我不了解,可您说过众生是平等的,所以才接纳优波离进入僧团。世尊!您反复说不能接纳女人出家,难道男女还有什么分别吗?
释尊为阿难解释,男女因缘不同,适合不同的修行方式:女流身有五漏,如出家不利于佛法长存,五百年内正法会寂灭。
但是经阿难再三的劝请,释尊最终决定接受姨母等人出家的请求,同时为她们说了八敬法,再三叮咛她们出家后要尽形寿遵循此法。
因为阿难尊者帮助女众成就出家意愿,所以深受女众的敬重和感念,直到今天,汉传佛教女众寺院里一定都供奉了阿难尊者的塑像。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出家后,称为大爱道比丘尼,僧团中有了女众,释尊成道后所预见的佛教四众已经具备。因有些年幼者出家,所以又增加了沙弥(男)和沙弥尼(女)二众。又因为有些有了婚姻经历而不知是否受孕的女子要求出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与误解,便又设置了为时两年的学法女考验期。学法女称为式叉摩那,在两年之内住在寺庙,但不落发,修行戒法,磨练性情,使习惯出家生活,坚固道心,同时证验其是否怀孕。这样佛教有了七众弟子: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
大爱道比丘尼以国母之尊入道,恪守教法,谦卑精进,受到大众的敬服。她所领导的比丘尼僧团依止比丘受戒,每半月举行布萨,忏悔过失。她们不议论僧团的是非,不妄语、两舌、恶口,也不滥收徒众或随便化缘应供。还从事佛化的社会服务工作,使得佛教的发展深入家庭和女性社会,带动社会的善良风气。大爱道比丘尼一生为佛教奉献,直到九十多岁圆寂。佛陀曾在僧团中称赞:比丘尼如大爱道者,不可视为女人,实乃一有德丈夫,堪为僧团表率!
自从出现了尼众僧团,不断地有女众出家甚至证果,比如耶输陀罗、迦叶尊者出家前的妻子跋陀伽毗罗尼、从妓女改邪归正而被称为比丘尼神通第一的莲华色比丘尼、比丘尼中说法第一的法施女、给孤独长老的女儿施舍比丘尼等。其中摩登伽女是另一位因与阿难结缘而出家证果的比丘尼,并且以此因缘,佛陀开演了对汉传佛教影响极大的楞严法要。
唯独佛才能具有的十八种功德
在《大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中,谈到了佛的十八种殊胜功德十八不共法。概言之,佛陀各类功德的圆满程度都远非阿罗汉乃至诸大菩萨所及,所以佛的功德都可以称为不共。而此处十八种功德单用不共命名,是强调这些功德仅限..
学佛时如何发心才是如法的
闻法的第一个要求是发心。我们来听这部论,虽然各位是当机的,但大家要发一个好的心。我们要了解,下面的三类用心中,只有一类是可取的。第一类是恶心。如果出于寻求世间八法的想法,比如说,听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
修行着魔后的二十五种现象
一、依德相不具之师。这是个很大的麻烦。这次课程,我将它当作是对大家建议性的学习,可千万不要认为,我现在教大家就是我有此证悟,或已经有此水平。我只是将理路告诉大家,是一个提前的修行预备,现在还不是你将修..
女子剃度出家真的不利于佛法长存吗?
编者按:佛门常说四众弟子,又有七众弟子之说。所谓七众弟子,包括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一般人可能对式叉摩那不大了解,不知来龙去脉。看完今天这篇文章,就能找到答案。佛陀姨母如愿..
佛陀之乡尼泊尔咋也招灾呢?
编者按:4 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大地震,凤凰佛教第一时间做出独家响应。当凤凰佛教发布高僧祈福、前方专访等内容后,我们看到一些网友和初入佛门的信众,甚至忘记了同情和声援,他们首先困惑于为什么佛陀的故乡也..
知否?释迦牟尼诞生时出现过这些奇异现象
编者按:在佛教节日中,有几个与释迦牟尼息息相关,如佛诞节、佛成道日,影响较大。那么,释迦牟尼诞生之日,他本人及所在国家有何奇异现象?在佛经中有无相应记载?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右胁出生东南西北各走七步佛陀出生在蓝..
佛教信仰应当具备十种正见
信仰不是心灵寄托,不局限于祈福免祸。我一直在用心构建的一个佛教文化交流的体系所谓的铁三角体系。这个铁三角是指哪三个角呢?第一个角就是汉传佛教,第二个角是藏传佛教,第三个角是印度佛教。其实,汉传佛教最初都是..
人间罪恶尚未消除,不要忙于否认地狱
一人一世界,风月有谁争?进行禅修,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观念是佛教世界观。禅院主张的佛教世界观是一人一世界。为什么世界观的问题会跟禅修有关呢?有一次去韩国弘法的因缘,在首尔的市政大厅领众禅修,这个过程有一些问答环..
“精进”他说
世人通常以努力于权财两利之业为精进,考功名,光宗祖但多不知名利的险患这根钢丝绳,实在是难行的,需要终身的学问、刻骨的经验、旷世的眼光,乃能常行不毁!荣毅仁说得好: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
“末日”的谣言,应该休止于佛法的智慧!
A、贪盈逐物、惊恐末日常人不知《道德经》中观复归根、没身不殆那种身虽死而道常存的真常之道,贪执于外物及种种利益,追求盈满,则任何出乎生命利益常有执著之外的事件,都会令其产生严重的恐惧与不安全感。世界末..
汉传佛教禅宗如何依止善知识
在大慧妙喜禅师与竹庵士珪禅师共住云居后山云门寺期间,他们合力编纂了明代以来最富盛名的禅门师资教授名著《禅林宝训》。《宝训》中重点描述了汉传佛教禅宗依止善知识核心要义,其中三点至关重要,第一,强调依止阇..
人生难说目的,但,可以使之更有意义!
二零一三年元旦第一天,给北大、人大、北中医等高校同学的第一课二零一三来到了,末日熬得不太平;和光同尘快著眼,无能受物道中心!社会发展得飞快,人们越来越忙碌,举止行为各有目的。行动可以有目的,生命是否也..
文化背后的文化
我刚才对前面地方办学的介绍内容看得不多,后面冯哲老师讲的内容我全听到了。听到这些内容,我觉得一直都是我心里想要办的事。看到自己一直在想着的事情有这么多的高僧大德、学者专家都在做,我觉得很欣慰。有些问题..
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
引言:近来,娱乐界开始流行一首龚琳娜演唱的《法海你不懂爱》,歌曲所指的法海,是佛教禅宗祖师级的宗教领袖法海禅师,这种直接针对宗教领袖的娱乐风潮,引起了宗教界的高度关切。明贤法师在他的个人博客中发表了一..
以生命之力,薪火相传(一)
以生命之力,薪火相传柏林禅寺现任主持明海大和尚访谈录(一)篇一:何处青山不道场,一碗青茶淡若禅缘起几年前参加了柏林禅寺的生活禅夏令营,很受感动,从此也与柏林寺和赵州真际舍利塔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老舍茶馆坐着喝..
学佛观念的误解,真正的开悟来自于自己
许多人都误解了学佛的观念,它并不是在学佛之后,命运就此变好了、越来越有钱了、不生病了、一帆风顺了没有那么简单。其实,很多人在学佛的过程中,一直误以为要努力去找佛、找菩萨,希望有朝一日天见犹怜能够遇见佛..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