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之乡尼泊尔咋也招灾呢?

繁体

编者按:4 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大地震,凤凰佛教第一时间做出独家响应。当凤凰佛教发布高僧祈福、前方专访等内容后,我们看到一些网友和初入佛门的信众,甚至忘记了同情和声援,他们首先困惑于为什么佛陀的故乡也会遭此重大灾难和无常?甚至发出这样的声音:信佛没有用,佛陀连故乡都不能保佑,佛教看来是要灭亡了。凤凰佛教顾问、《海潮音》专栏评论员明贤法师面对网友的困惑,以一个宗教家的专业素养,用佛陀弟子的悲悯情怀,为广大网友慈悲解读尼泊尔大地震的无常叙事。

为什么佛陀故乡会遭灾?

对此,每一个正信的佛弟子一定会进行有力的矫正:佛陀是无常的真正觉悟者,而不是操控无常的神祇,佛教的信仰首先充分承认业力的作用、遵循因果的规律。

历史上,也是在佛陀的故乡,释迦族人遭遇琉璃王灭族的灭顶之灾。佛陀没有用神通力量去阻拦和改变这一切的发生,其自身也因业力的作用而有头疼三天的示现。佛陀弟子目犍连尊者无法释怀,用神通将五百释迦族人摄入钵内,带出迦毗罗卫国。但当打开钵时,五百人却已全部化为血水,此时尊者才真正觉悟佛陀所说不虚,就是神通也敌不过业力。

佛陀的教法,从来不惜以故乡的苦难作为对大众的无常警策,更以释迦族被灭族而开示因果无常,更重大的还有佛陀八十岁时的灭寿涅槃。佛陀从不因对故乡与自身的偏爱而不去直面无常。这证明这位圣者的教授具有永恒价值,而不被来自自身的因缘所局限。

法力没有业力大,还是地震了佛陀从不以张扬法力而忽视业力,反而因时常宣示业力的变数与生命的被动,连带自身忍受五浊之苦。他没有宣布过自己和故乡是灾难无损和人为消费不坏的存在,灭释迦族、双林示寂都是强于本次地震的业力宣示。佛教的修行正是勘破这类无常的现证,佛陀的自受用成就,正是由痛念此类无常而亲证的彼岸真常。

高僧祈福是马后炮吗?

有人质疑佛教的灾后祈福是马后炮,指责佛弟子灾难前为什么没有做出先知似的预言。他们并不了解,心灵世界的灾害安顿,除了实用主义的有为作用,必然还需要一些看似无用的力量。在灾难面前,对有为的主动过度依赖,对无为的安忍过份不接受,都是要受到大自然和业力强劲考验的。

这里不适用于非有用即无用的二分法,更不可迁怒或抱怨。灾难面前,最需要懂得凝聚善愿和力量。灾难面前,佛陀不单只赞赏早智的先人一步洞察先机,更教人面对,不教人逃避。已然无法回避的无常面前,佛陀告诉我们,面对的勇气比游疑的智巧更重要。佛法及僧团,灾后祈福,灾前也从未无视。

大灾难绝不是佛法灭去的直接原因

为什么佛教那样强调无常,而人们对灾难的发生依然如此震惊?这证明我们一再地否认无常,一再地拒绝这位伟大智者的教诲。可能更为心碎的是,因为这证明了虽然无始以来无量劫波袭过,我们仍然愿用表达短暂的痛苦,及旋复淡忘的劫余欢笑,一再地否认无常,一再地庆幸有我。

甚至,还要将无常的共业迁怒于佛陀,借灾难引发打压佛教的迂腐麻木的论调。巨大灾难的发生,绝不是佛法灭去的直接原因,对于无常深度认同、进而产生生命的主动力量即是正法的住世。无视无常的佛法无用论法灭论,不仅给受伤的心灵撒盐,更堵塞了大众建树起生命勇气的心理空间和机缘,这才是对浊世众生无情无义的残忍舍弃。

祈福和佛法加持有什么意义?

既然无常不可避免,那么大众平日的祈福和佛法的加持意义何在?

因果从来都是善恶交参的复杂网络。巨大恶业的呈现不会因为善业的存在而消失,但这不等于否定了善业的作用,只是在特定的因缘下,善业的力量无法抵挡恶业的集中爆发。佛教认为,如果善的增上具有了决定胜的价值,则个体身心的感受会超越实有因果的局限,但是个体的受用并不能左右众生复杂共业的大环境。

祈福,不是教人避免业力,逃避因果。免祸,不是免除恶果的呈现,而是教人在因地上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从心开始,产生发诸内而形诸外的积极力量,去直面无常,正视苦难,真正承担起我们的生命。

佛教救灾为何一定要诵经?

正因为深刻了解因果的道理,佛弟子以此发心在平日里祈福回向,也不会因恶业现前而迁怒于佛法。正因为深刻了解因果的道理,灾难发生时,佛教的救援也一定是双向的。僧团在第一时间为众生祈祷,也在第一时间早已投入救援。佛教从来不认为除了物质的救援,便无需诵经祈福。佛教的教义,从来都先把无常放在生命大厅的正中央,教人不但不回避灾难,反而要主动面对,采取行动。不但救一时之灾,也要救永劫之苦,这是佛经的常见主题,如同灾害救援手册,怎么可以因为实施救援而忽略诵经?

2010年四川藏区玉树发生了特大地震,当全国众多的许多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赶往震中希望能够发挥作用时,却惊讶地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施展拳脚的空间。当地的喇嘛和僧人已经用信仰独有的方式解决着震后的心理创伤,诠释着生命的无常,重塑着对未来的希望,重申着对超越世俗苦痛与终极生死的迫切。佛法以其不共的力量,在灾难之中供给着真正触及生命本质的救援。

灾难启示:无常,恰恰宣示了佛法的真理性

佛陀故乡尼泊尔与无常的狭路相逢,为世人澄清了两大佛法的重要议题:一个是佛教关于业力与无常真正意涵;一个是佛教面对灾难的态度和佛教祈福救援超越世俗局限的特殊价值。

笔者曾在尼泊尔地震祈愿文中提到:在大乘佛教一人一世界的世界观里,没有脱离心的外境,也没有脱离外境的心尼泊尔的强震就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心世界里,映照着我们的身心世界。祈愿我们的世界重归静好,祈愿历久弥新的丝绸之路见证中尼两国的深厚佛缘与休戚与共,祈愿所有众生用具足的信心与圆满的智慧,见证佛教正法的如日中天!

唯独佛才能具有的十八种功德

在《大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中,谈到了佛的十八种殊胜功德十八不共法。概言之,佛陀各类功德的圆满程度都远非阿罗汉乃至诸大菩萨所及,所以佛的功德都可以称为不共。而此处十八种功德单用不共命名,是强调这些功德仅限..

学佛时如何发心才是如法的

闻法的第一个要求是发心。我们来听这部论,虽然各位是当机的,但大家要发一个好的心。我们要了解,下面的三类用心中,只有一类是可取的。第一类是恶心。如果出于寻求世间八法的想法,比如说,听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

修行着魔后的二十五种现象

一、依德相不具之师。这是个很大的麻烦。这次课程,我将它当作是对大家建议性的学习,可千万不要认为,我现在教大家就是我有此证悟,或已经有此水平。我只是将理路告诉大家,是一个提前的修行预备,现在还不是你将修..

女子剃度出家真的不利于佛法长存吗?

编者按:佛门常说四众弟子,又有七众弟子之说。所谓七众弟子,包括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一般人可能对式叉摩那不大了解,不知来龙去脉。看完今天这篇文章,就能找到答案。佛陀姨母如愿..

佛陀之乡尼泊尔咋也招灾呢?

编者按:4 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大地震,凤凰佛教第一时间做出独家响应。当凤凰佛教发布高僧祈福、前方专访等内容后,我们看到一些网友和初入佛门的信众,甚至忘记了同情和声援,他们首先困惑于为什么佛陀的故乡也..

知否?释迦牟尼诞生时出现过这些奇异现象

编者按:在佛教节日中,有几个与释迦牟尼息息相关,如佛诞节、佛成道日,影响较大。那么,释迦牟尼诞生之日,他本人及所在国家有何奇异现象?在佛经中有无相应记载?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右胁出生东南西北各走七步佛陀出生在蓝..

佛教信仰应当具备十种正见

信仰不是心灵寄托,不局限于祈福免祸。我一直在用心构建的一个佛教文化交流的体系所谓的铁三角体系。这个铁三角是指哪三个角呢?第一个角就是汉传佛教,第二个角是藏传佛教,第三个角是印度佛教。其实,汉传佛教最初都是..

人间罪恶尚未消除,不要忙于否认地狱

一人一世界,风月有谁争?进行禅修,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观念是佛教世界观。禅院主张的佛教世界观是一人一世界。为什么世界观的问题会跟禅修有关呢?有一次去韩国弘法的因缘,在首尔的市政大厅领众禅修,这个过程有一些问答环..

“精进”他说

世人通常以努力于权财两利之业为精进,考功名,光宗祖但多不知名利的险患这根钢丝绳,实在是难行的,需要终身的学问、刻骨的经验、旷世的眼光,乃能常行不毁!荣毅仁说得好: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

“末日”的谣言,应该休止于佛法的智慧!

A、贪盈逐物、惊恐末日常人不知《道德经》中观复归根、没身不殆那种身虽死而道常存的真常之道,贪执于外物及种种利益,追求盈满,则任何出乎生命利益常有执著之外的事件,都会令其产生严重的恐惧与不安全感。世界末..

汉传佛教禅宗如何依止善知识

在大慧妙喜禅师与竹庵士珪禅师共住云居后山云门寺期间,他们合力编纂了明代以来最富盛名的禅门师资教授名著《禅林宝训》。《宝训》中重点描述了汉传佛教禅宗依止善知识核心要义,其中三点至关重要,第一,强调依止阇..

人生难说目的,但,可以使之更有意义!

二零一三年元旦第一天,给北大、人大、北中医等高校同学的第一课二零一三来到了,末日熬得不太平;和光同尘快著眼,无能受物道中心!社会发展得飞快,人们越来越忙碌,举止行为各有目的。行动可以有目的,生命是否也..

文化背后的文化

我刚才对前面地方办学的介绍内容看得不多,后面冯哲老师讲的内容我全听到了。听到这些内容,我觉得一直都是我心里想要办的事。看到自己一直在想着的事情有这么多的高僧大德、学者专家都在做,我觉得很欣慰。有些问题..

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

引言:近来,娱乐界开始流行一首龚琳娜演唱的《法海你不懂爱》,歌曲所指的法海,是佛教禅宗祖师级的宗教领袖法海禅师,这种直接针对宗教领袖的娱乐风潮,引起了宗教界的高度关切。明贤法师在他的个人博客中发表了一..

以生命之力,薪火相传(一)

以生命之力,薪火相传柏林禅寺现任主持明海大和尚访谈录(一)篇一:何处青山不道场,一碗青茶淡若禅缘起几年前参加了柏林禅寺的生活禅夏令营,很受感动,从此也与柏林寺和赵州真际舍利塔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老舍茶馆坐着喝..

学佛观念的误解,真正的开悟来自于自己

许多人都误解了学佛的观念,它并不是在学佛之后,命运就此变好了、越来越有钱了、不生病了、一帆风顺了没有那么简单。其实,很多人在学佛的过程中,一直误以为要努力去找佛、找菩萨,希望有朝一日天见犹怜能够遇见佛..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