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净土五经
关于净土五经
修学《净土五经》,应该先知道五部经之间的关系。普及率最高的是《佛说阿弥陀经》(也叫小本弥陀经),应该作为首选。接着应该学《无量寿经》(也叫大本弥陀经)。再接下去就要学《观无量寿佛经》(也叫《十六观经》)。然后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学习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前三部也称为《净土三经》,如果不能尽学《五经》,修《三经》也可。 下面,我就分别介绍一下每部经的大意。
先说《佛说阿弥陀经》,这是一部被视作净土宗纲领性的一部经,虽然经文较短,但是内容却极丰富,应该是对净土法门的概论性的总说。里面讲到了极乐世界境界的依正庄严;说到阿弥陀佛发愿成佛已近十劫;说到往生众生的果报殊胜,都是阿鞞跋致(三不退),其中多有“一生被处”;说到六方如来赞叹阿弥陀佛功德;说到释迦如来在娑婆世界宣扬净土法门是为甚难;等等。几乎净土一门的殊胜都点到了。所以说,《佛说阿弥陀经》是净土法门的概论性经典,在修学时自然应该排在首位。权威的解释就是天台宗大德、净宗九祖、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藕益大师的《弥陀要解》。
接下来说说《无量寿经》,这部经也称大本《弥陀经》,主要内容是介绍阿弥陀佛在因地中发愿的因缘,四十八大愿,一条一条详细陈列。让我们知道了阿弥陀佛之所以被称为“大愿王”的原因,无所不摄的大慈悲心。知道了为什么阿弥陀佛能够赢得十方共赞的原因。这本《无量寿经》主要是讲述和赞叹极乐教主阿弥陀佛巍巍功德的。
《观无量寿佛经》,又叫《十六观经》。此经的内容是以频婆娑罗王被子篡位,囚于牢中,韦提希夫人求佛拔济为发端,佛教以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净土之法,释尊金口向韦提希夫人介绍极乐世界的境界。为什么叫十六观呢?里面列举了极乐世界的七宝行树、金沙布地、八功德水、七宝池、化鸟说法,说了三圣报身一一的观法,说了九品往生的因地资粮以及历劫、授记等果报的殊胜,等等,合为十六种观法。所以,此经又叫《十六观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被列为五经之数,是因为这是介绍阿弥陀佛二胁侍的。《念佛圆通章》讲的因地之行,表于空中见般若;《普门品》讲的是果中之德,表于有中得解脱。
五经中,三圣齐备,于义方足。若把《普贤行愿品》列入,却是不妥。因为普贤、文殊为释迦胁侍,虽有导归极乐一说,却不能划入西方教中。另外,三经、五经之说,都是祖意的提法,而且也不尽相同。依义不依语,若将《普贤行愿品》列入,必将观音、势至终有一失,于三圣之义不齐备矣。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七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七[原文]修持法门夫无为境界迥绝名言,有漏色心要凭修证。真如具含众德,方便而有多门。上自离相平等,下至十念称名,总括不离三乘,往生冥符九品。有念终归于无念,有生直至于无生。可谓一句弥陀,..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原文]智首菩萨说念佛《华严经》云:“一切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暂断,如是业应做。”[消文]智首菩萨说念佛在《华严经》中,智首菩萨劝人念佛的偈子中说:“作为法王子,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一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一[原文]念佛正教说法界本无众生,众生缘夫妄见;如来本无言教,言教为乎有情。妄见者,众生之病;言教者,众生之药。以药治病,则病无不治;以言觉妄,则妄无不觉。凡夫日用而不知如来之道鲜矣,故我..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二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二[原文]深信因果拟步玄途,洗心大道。深信世间因果,究明出世根源。将穷其源,必存其要;要而在用者,其于心法乎?心也者,弥纶于万行,会通于群数。盖以心无常法,乘善恶而迭用,以罪福为影响,故因..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九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九[原文]受持戒法既发菩提心,应修菩萨行。初受三皈,次持五戒。渐修十种善法,圆满三聚律仪。根熟则全,根生则分受。年有三善,月有六斋。如或五戒难行,且除酒肉二味;十重易犯,且持不杀一门。轻..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六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六[原文]奉事师长古德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友。”是知:师者迷途之明导,暗室之慧灯,苦海之舟航,人天之眼目。恩逾父母,德重乾坤。弟子所以事师,不敢慢易也。岂不见舍全身而求半偈,断一臂而..
杂譬喻之三
杂譬喻之三[原文]昔有一人,受使远行独宿空舍。中夜有一鬼,担死人来著其前。后有一鬼逐来,嗔骂前鬼:“是死人是我物,汝何以担来?”二鬼各捉一手争之。前鬼言:“此有人可问,是死人是谁担来。”是人思惟:此二鬼力大,若实..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二
《莲宗宝鉴》译注[原文]阿弥陀佛因地《鼓音王经》云:“过去劫中有国名妙喜,王名憍尸迦,祖父清泰国王,父月上转轮王,母亲殊胜妙颜。生三子:长曰月明,次曰憍尸迦,三曰帝众。时有一佛出世,名曰世自在王。憍尸迦心发道意,..
关于净土五经
关于净土五经修学《净土五经》,应该先知道五部经之间的关系。普及率最高的是《佛说阿弥陀经》(也叫小本弥陀经),应该作为首选。接着应该学《无量寿经》(也叫大本弥陀经)。再接下去就要学《观无量寿佛经》(也叫《十六..
一佛乘杂谈
一佛乘杂谈“十二因缘”即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灭。佛法教我们用四运推简:“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
转心与转境
转心与转境关于转心与转境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世间法和佛法两个层面来认识。如果从世间法来说,古今中外每个时代都会有出现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大人物,无论他们是思想家、文学家还是政治家,他们都具备这种能力。他们通过..
痴定须明理
痴定须明理事定,转眼就忘;不光是不记昨天的事,定力再深的话,刚说过话刚做的事就忘了,只好没事找事做。这也是修定的必经阶段。不知道喜,也不知道悲。空空寂寂,找烦恼也找不到。就这样远离颠倒梦想。保持一段时间之后,..
河北辛集念佛堂佛七开示 八
妙量法师河北辛集念佛堂佛七开示 八2009年2月17日请大家坐好尽量不要动,今天是辛集念佛堂佛七的第一天,我们同聚一堂共修的机会是很不容易的,法师和众居士们都非常欢喜。虽然地方小,但还是比较有秩序的,说明以前..
藁城妙量念佛堂佛七开示 七
2007年12月31日上午今天佛七已经进入到第六天了,一天比一天效果好,一天胜过一天,希望佛七结束以后,菩萨们平时也能够这样坚持下去,常久心常远心地念佛。昨天晚上摄像师把浴佛的光碟拿来,大众菩萨们都看到了,阿弥陀佛..
河北辛集念佛堂佛七开示 五
妙量法师河北辛集念佛堂佛七开示(五)2009年2月21日今天是佛七第五天,礼阿弥陀佛,拜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等等,所有的念头都是阿弥陀佛,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念下去,不换题目,一声阿弥陀佛永远念到底,不怀疑,..
藁城妙量念佛堂佛七开示 四
2007年12月29日上午我们念佛得力,念得虔诚如法,就与佛感应道交,佛菩萨这么慈悲,光临我们道场加持我们,我们一定要把佛号提起来。在《佛说阿弥陀经》里讲到,若一日,若二日,一直到若七日,一心不乱,我们今天已经是第四天..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