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十号
佛的十号
佛是梵语buddha的音译,全称为佛陀,是觉、觉者的意思,也就是觉悟了真理的人。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通达诸法实相,成就以上功德才可以称为佛。
名号指佛陀的名字和称号。《大乘义章》这样解释名号的词义:
显明体者为名,表德者为称,名与称彰于外而号令天下者,称为号。[1]
佛因觉而得名,觉悟是佛的首要功德,其他功德皆因觉而起。一个佛字便是一切功德的总摄。除了佛外,佛还有许多名号,它们分别象征着佛的不同功德,使佛陀的真如体性和广大功德一目了然。在诸多名号中,最常见的有如来十号(虽称十号,一般都列举十一种名号):
如来(梵tathāgata),音译多陀阿伽陀,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
应供(梵arhat),音译阿罗汉,意指佛断尽一切烦恼,智德圆满,应受人天之供养。
正遍知(梵samyak-sa?buddha),音译三藐三佛陀,意指佛具一切智,于一切法无不了知(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
明行足(梵vidyā-cara?a-sa?panna),即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之业皆圆满具足。
善逝(梵sugata),音译须伽陀,又称为好去,意为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槃。
世间解(梵lokavid),或译知世间,即佛于一切种有情世间及器世间,皆善通达。
无上士(梵anuttara),如诸法中,涅槃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
调御丈夫(梵puru?a-damya-sārathi),佛大慈大智,以软美语、悲切语、杂语等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丈夫),使之去往涅槃。
天人师(梵?āstā deva-manu?yā?ā?),示导天、人及其他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是善还是不善,使之解脱烦恼。
佛(梵buddha),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知见三世一切诸法。
世尊(梵bhagavat),即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
经论中也有只列举十号的情况,即将世间解、无上士合为一号,或将佛、世尊合为一号,或将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
此外,还有很多名号从不同的角度来显示佛的殊胜。比如,用世雄赞叹佛陀是断除了世间一切烦恼的雄猛、雄健者;用世眼赞叹佛陀是世间之眼目;以世英赞美佛陀是世间优秀者;天尊、佛天、天中天表示佛陀是诸天中最胜第一义天;大觉、觉王、法王表示佛圆满觉悟了一切诸法的真性,于法自在;大沙门说明佛是沙门中最尊贵者;大仙指佛是仙人中最尊贵者;大医王则说明佛指引众生解脱生死之道如医中之王开方疗养众生疾病;佛日比喻佛像太阳一样光明;两足尊、二足尊、两足仙、二足仙指佛是二足生类中的最尊贵者,二足还表明佛陀愿行具足或福慧具足;还有人中牛王、人雄师子,以兽中王者比喻佛陀大雄大力的功德。
称颂佛陀名号,有着不可思议的功德。过去有一个人,他在森林中遇到一只饿虎,老虎冲过来要吃他,危急时刻他念了一句南无佛,以此善根在佛世时出家证悟了阿罗汉果。事实上佛号的功德还不止于此,一句佛号就可以种下证果之因。如《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称颂佛陀名号的利益,在其他经典中还有很多宣说。
《大悲经》云: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
《文殊师利问经》云:若能专念如来十号,佛于彼人常在不灭,亦得当闻诸佛说法,并见彼佛现在四众。
《大智度论》云: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
《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中,详细介绍了诸多佛土的如来名号以及称扬这些名号的种种功德。
称念佛号后来成为大乘净土宗所弘传的主要法门。《观无量寿经》说,如果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在念念中,可以灭除八十亿劫的生死之罪。称念佛号功德殊胜,简单易行,许多佛弟子便是因为一心称念阿弥陀佛,而得以往生西方弥陀净土。
--------------------------------------------------------------------------------
[1] 慧远大师《大乘义章》卷20,《大正藏》卷44,第863页中。
佛的十号
佛的十号佛是梵语buddha的音译,全称为佛陀,是觉、觉者的意思,也就是觉悟了真理的人。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通达诸法实相,成就以上功德才可以称为佛。名号指佛陀的名字和称号。《大乘义章》这样解释名号..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二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忍辱方使真变幻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忍辱方使真变幻 二障的种子到了这个地方逐渐地被清理干净。所谓烦恼障和所知障..
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一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修忍四方便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修忍四方便也许是天气太热,也许是春天真的回来了,大家都这么高兴。不过,春天容易..
第四次课程 第七讲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七讲之:忍的好处不忍的坏处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4月12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忍的好处不忍的坏处说到了这个地方,往下面就有很多有关于修忍辱和不修忍辱的..
第一次课程 第二讲之五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第二讲之:造论的必要性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3月21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8室造论的必要性刚才讲了月称论师这部论是为一些什么样的人造的,说过了,我们都有点惭..
第一次课程 第一讲之四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第一讲之:本论大意与受众群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3月21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8室本论大义月称论师对于显现和空性的世俗谛、胜义谛这二谛的道理他是用深和广两..
第一次课程 第一讲之三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总第一讲之:作者介绍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3月21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8室作者介绍学论之前首先要了解月称论师这个人。有《入中论导读》这本书的,我们可以翻..
第一次课程 第一讲之二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总第一讲之:《入中论》教乘所摄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3月21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8室《入中论》的教乘所摄于法的部分有如上了解后,我们就知道,佛教的法是如..
第一次课程 第一讲之一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 第一讲之:略谈法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3月21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8室开学 今天是个很吉祥的日子,现正式学习《入中论》。本次学习,我有个愿望:希望大家..
八地菩萨证悟的灭定与四果阿罗汉有没有区别?
八地菩萨是完整地走过三解脱门和八解脱门两种解脱门的修行者。修行这件事,八地菩萨以后的境遇不是凡夫所能构想的,因为一切都与凡夫现见不同了。常情所理解的世间、所讨论的外境问题,八地菩萨已经没有了。他的一切..
玄奘大师扬威异域立论高明一字不易
《史记》记载, 吕不韦辑成《吕氏春秋》后,在咸阳城发布公开,同时高悬千金,宣布有人增损一字即可获得千金赏赐,留下一字千金之名。在佛教历史上也有一桩类似盛事,而且过程更加惊心动魄,主人公是唐代高僧玄奘大..
禅宗是“无门关”,应从哪入门呢?
网友:请教师父,我去禅寺,总听法师们讲禅宗是无门关。真的连门都没有吗?那我从哪儿入门呢?明贤法师:禅宗无门为法门,是说它是一切现成的,本来是空相。了解本性的空,就是入门。本性没有分别的相状,无所谓门不..
禅修要放弃一切成见
禅修,重在这个修字。修有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上的修,一是心理上的修。如果只修改行为,却不调整心理,实际上是修外不修内,依旧没有变。禅修要放弃一切成见,为什么心理也要修?比如,幼儿的心理比较天真,这是宿缘..
本具如来秘密藏 断疑息妄永澄明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
善说十地诸法门,说智愿如金刚藏
金刚藏菩萨曾为无量大菩萨众开演了甚深的十地法门行相,成为大乘菩萨道十地五道修行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内涵,也是《华严经》的核心主旨。据《华严经十地品》记载,佛陀在他化自在天宫摩尼宝殿说法时,诸方世界无量的大..
矢志弘法印刻藏经 蒙冤下狱念佛往生
佛门有一说法,出家乃大丈夫之事。或许出家修道真要无上勇气,才能勇闯觉悟之路。其实僧人在世俗生活中,同样也能以勇气与刚烈感动世人,紫柏尊者就是这样一位典范,今天这一篇故事主人公就是紫柏尊者。提起紫柏尊者..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