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回避困难,要猛厉祈祷,这就是法,这就是禅定!

繁体

上'师瑜伽是这么修的

 

亚青阿秋FW开示:很多人都是这样,刚开始修法的时候,总是追这些上'师们:“我要求法啊,求法啊……”,得到了法以后就开始懈怠散乱了,就不修了。这样不好,无论从世间、出世间哪个角度来讲都非常不好。我们求上'师三宝加持,上师就是三宝,知道吗?上'师是十方诸佛菩萨的总体,上'师的身口意就代表佛法僧。每时每刻我们遇到任何困难和违缘的时候,就要猛厉地祈祷上'师,这就是法,这就是禅定,这就是你清净所有违缘的方法。

 

不管你修不修法,每个人的人生当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不吉祥,这是肯定会遇到的,什么违缘、什么障碍都会遇到,这个提前要有心理准备。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不要回避它,要猛厉地祈祷上'师:“哦,无论任何吉祥的也好,不吉祥的也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一定要坚持对上'师的信心。”但是我们提前要对上'师生起信心,要知道祈祷上'师的功德。弟子祈祷上师时的这种信心,可以说就是与上'师心心相印的一种修法,明白道理以后,我们要去修,这个很重要。

 

我是一个平凡的修行人,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各种各样的违缘和障碍,但是我从来都不回避,都是去面对。对我来讲,这个时候我面对的不是困难,而是面对我的上'师,知道吗?因为我心里想的就只有上'师。我把这些困难、违缘、障碍当作我的上'师的加持,我的上'师通过这些困难、违缘、障碍来消除我的业障。如果没有上'师的这种加持,我可能会在未来要遭受无数的痛苦,现在我只是受这小小的障碍、短短的痛苦来结束这些未来无数痛苦的果报,这些都是上'师的加持,我都接受。假如今天你在路上捡到一块钱,心里很欢喜,这时候你就想:这就是上'师给我的,上'师在加持我,上'师在鼓励我,上'师在安慰我。假如今天你的钱包被人抢了,丢了很多钱,这时候你就想:哦,这是上'师在加持我,上'师给我修行机会,考验我,让我减少执着心,让我减少烦恼。如果我们把所有的违缘和障碍都看成是上'师的加持,那么我们没有任何想不开的事情,如果时时刻刻能这么去想的话,我们没有任何违缘,没有任何障碍。

 

身体健康时,是上'师在加持我,我要更加精进努力地修法。身体不好时,是我自己过去恶业的果报,也是上'师在加持我,上'师考验我,让我忍受人身的痛苦,上'师加持我清净过去的罪业,这是上'师给我难得的机会。更加坚定自己对上'师的信心,非常重要。

金刚之智 第五章

第五章《金刚经》“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佛经,比如《金刚经》、《心经》……那这个“经”字是什么意思呢?“经”其实并不神秘,简单的说,“经”就是成佛的经验;具体从学术的角度深入的讲,就是成佛的路径、途径。掌握了..

法身与双缝实验

他们为了证明这点,做了一个双缝实验,在两个墙壁中间留一个缝隙,然后,在缝隙后面再立一个墙壁,当有光从缝隙中打过去的时候,出现了我们的意识不能理解的场景。如果从波的角度来说,扔一个石子在水里,假如有两个..

法无定法(三)

罗汉们在取得罗汉的果位以后,就住在涅槃当中,什么都不要去做,坐在泉边林下,证自己的解脱。百喻经常常是用很浅显的比喻、短小的故事,把佛法的奥义讲过大家,便于大家从中领悟真理。如果就理论去讲理论,有很多人可能越..

法无定法(二)

大家想一想,佛陀的缘起法,较之于那些小术、小道该有多么伟大。可是因为众生生性怯懦、智力浅薄,对于无上的妙法信不及,而愿意得眼前的利益。因此,常常有一些魔,用给我们少分的好处,诱惑着很多人而走上了邪道。由此来..

法无定法(一)

各位有缘的菩萨,今天我们讲无得无说分第七。无得无说,属于第七分。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中,结尾的时候说:心无所得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可以和第七分的这个纲要联系起来思考。我们在世间往往有得的时候,在不知..

为何在宝殿里的药师佛要摆在左边呢?

网友问:师父,为什么大雄宝殿里面的药师佛,要摆在左边呢?跟中国传统左尊右卑有关系吗?妙华法师答:首先这跟中国传统的左尊右卑没有关系,它是一个修学次第的问题。我们在寺院当中,在大雄宝殿会看到三尊佛:中间..

玄奘故里行

一部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被搬上银幕之际,唐僧的形象家喻户晓。反而,很少有人知晓历史上唐代高僧玄奘。玄奘故里之行,使我更加缅怀和敬仰这位高僧,由此诱发出泉涌般的情思。唐僧寺的一位老居士殷勤地领我们前去拜..

弘法是家务

弘法是家务妙华法师在中国佛教弘法史上,开示录以其真切、平实的风格深受大众喜爱。古往今来的佛门大德都很重视讲开示。并将开示的精要部分记录在案,整理成册,成为语录。这些语录体的言行录,语言简洁明快,见地深刻,可..

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

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 妙华法师按营员对佛法的认知水平和我自己的身份来说,我应该给各位讲三皈五戒、四摄六度或者是佛教的十二缘起,但是今天为什么选了一个与和尚的身份似乎不大相符的题目去..

精进的念佛诵经消业障不好吗?

信众问:如果认为业障重,那就精进的念佛诵经消业障不好吗?梦参法师答:有很多的佛教徒,一旦遇到一点困难,嘴里马上会说,自己的业障大。其实,只要学了佛的人业障都不大。真正业障大的人,是根本遇(听闻)不到佛..

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说: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号曰清凉。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三千年就说了这个山,在宋朝以前,凡是到五台山的,那时人心里清净,清净就是没有烦恼;他在五台山,看见五台山每天夜间十点钟一过,..

梦参法师:怎样学佛才不迷信?

问:怎样学佛才不迷信?答: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大夫,该..

亲人临终时,设大供养可助其离恶道

【经典原文】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

修定、修慧、修福报之前一定要先修忏悔之法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地藏菩萨说,末法的众生要想超脱生老病死,学习戒定慧,修习禅定..

举世皆从忙里老,何人肯向死前修

有些众生寿命很长的,他享受都很快乐的,他就不修法不求道,菩萨在这个中间,就给他示现自在,菩萨得了利生的自在行。对这些个年老的,对这有病的,对这死的,一切众生啊,他不知道生老病死的苦患,菩萨就示现老、示..

为什么念佛不能间断?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断,这个就难了。念一千圣号很容易,那你一个小时都不到,但是,你每天能够不断念三年,得靠你坚持力量了..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