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摧毁我执,就会不断造恶业
若没有摧毁我执,就会不断造作恶业,这是非常可怕的!《正法念处经》中云:“火刀怨毒等,虽害犹可忍,若自造恶业,后苦过于是。”意思是说,即使受到火、刀、怨敌、毒药等危害,也可以忍受,但若自己造作恶业,后面的苦果就远远超过前者。现在很多人非常担心发生地水火风四大灾难,以及因钓鱼岛事件引发战争等,实际上只要众生的我执存在,就会互相争斗、作战,也会不断出现各种灾难,所以最关键的就是断除我执。
因此,在修行过程中,每个人都要经常思维:无始以来,我在轮回中感受了无数苦难,就像瓶中的蜜蜂一样痛苦,其作者就是我执和我爱,也就是说自作自受。现在我已遇到殊胜的佛法,心态应该与世间人截然不同,不要再去追求世间福报和名闻利养,一切生活境遇都要反观自心。
在印度帕单巴(单巴桑吉)尊者的众多弟子中,被誉为严饰的佼佼者——单巴根噶,曾在帕单巴前祈求获得五种悉地:“请加持我成为没有故乡没有家室的人(所以修行人,不应过分贪著自己的家人和故乡);请加持我成为没有啖食没有嚼食[1]的人(但有些修行人,总想改善生活,让伙食越来越好);请加持我成为没有挚友没有怙主的人(世间人认为,无人帮助、无依无靠,是非常痛苦的);请加持我成为人们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人(就像米拉日巴一样,不需要他人关心自己的苦乐);请加持我不要生起芝麻许的福报(有福报对修行不利,贫穷可怜容易调整心态)。”之后,就小心谨慎地开始了艰难的苦行,经过刻苦不倦的观修,获得了殊妙的禅定境界。
所以,真正修行很好的人,生活中的一切痛苦遭遇都是修行的顺缘。若修行不好,顺缘也会变成违缘,比如对上师生邪见,对道友生嗔恨心,甚至对佛像、佛塔也产生各种邪分别念。其实,这样的相续已被魔众干扰、缠缚,其所作所为都会成为修行的违缘和障碍。因此,最根本的就是摧毁我执,若没有消灭这种自私自利心,修行永远也不可能成功。
当然,也不可能在下完课后,每个人都像米拉日巴和无垢光尊者一样,没有我执、我爱执、我所执,自然而然唱起金刚道歌。但反反复复闻思修行,内心还是会有很大的收获,这也是修行人与非修行人之间的差别。尤其是修心法门,通过长期闻思修行,心相续会非常调柔,性格会越来越温和。若一曝十寒、朝秦暮楚,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到原来的心态。但不管怎么样,对每个人来讲,这个修心法门非常实用,每个偈颂都是摧毁我执的殊胜教言,所以一定要珍惜!
金刚之智 第五章
第五章《金刚经》“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佛经,比如《金刚经》、《心经》……那这个“经”字是什么意思呢?“经”其实并不神秘,简单的说,“经”就是成佛的经验;具体从学术的角度深入的讲,就是成佛的路径、途径。掌握了..
法身与双缝实验
他们为了证明这点,做了一个双缝实验,在两个墙壁中间留一个缝隙,然后,在缝隙后面再立一个墙壁,当有光从缝隙中打过去的时候,出现了我们的意识不能理解的场景。如果从波的角度来说,扔一个石子在水里,假如有两个..
法无定法(三)
罗汉们在取得罗汉的果位以后,就住在涅槃当中,什么都不要去做,坐在泉边林下,证自己的解脱。百喻经常常是用很浅显的比喻、短小的故事,把佛法的奥义讲过大家,便于大家从中领悟真理。如果就理论去讲理论,有很多人可能越..
法无定法(二)
大家想一想,佛陀的缘起法,较之于那些小术、小道该有多么伟大。可是因为众生生性怯懦、智力浅薄,对于无上的妙法信不及,而愿意得眼前的利益。因此,常常有一些魔,用给我们少分的好处,诱惑着很多人而走上了邪道。由此来..
法无定法(一)
各位有缘的菩萨,今天我们讲无得无说分第七。无得无说,属于第七分。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中,结尾的时候说:心无所得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可以和第七分的这个纲要联系起来思考。我们在世间往往有得的时候,在不知..
为何在宝殿里的药师佛要摆在左边呢?
网友问:师父,为什么大雄宝殿里面的药师佛,要摆在左边呢?跟中国传统左尊右卑有关系吗?妙华法师答:首先这跟中国传统的左尊右卑没有关系,它是一个修学次第的问题。我们在寺院当中,在大雄宝殿会看到三尊佛:中间..
玄奘故里行
一部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被搬上银幕之际,唐僧的形象家喻户晓。反而,很少有人知晓历史上唐代高僧玄奘。玄奘故里之行,使我更加缅怀和敬仰这位高僧,由此诱发出泉涌般的情思。唐僧寺的一位老居士殷勤地领我们前去拜..
弘法是家务
弘法是家务妙华法师在中国佛教弘法史上,开示录以其真切、平实的风格深受大众喜爱。古往今来的佛门大德都很重视讲开示。并将开示的精要部分记录在案,整理成册,成为语录。这些语录体的言行录,语言简洁明快,见地深刻,可..
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
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 妙华法师按营员对佛法的认知水平和我自己的身份来说,我应该给各位讲三皈五戒、四摄六度或者是佛教的十二缘起,但是今天为什么选了一个与和尚的身份似乎不大相符的题目去..
精进的念佛诵经消业障不好吗?
信众问:如果认为业障重,那就精进的念佛诵经消业障不好吗?梦参法师答:有很多的佛教徒,一旦遇到一点困难,嘴里马上会说,自己的业障大。其实,只要学了佛的人业障都不大。真正业障大的人,是根本遇(听闻)不到佛..
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说: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号曰清凉。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三千年就说了这个山,在宋朝以前,凡是到五台山的,那时人心里清净,清净就是没有烦恼;他在五台山,看见五台山每天夜间十点钟一过,..
梦参法师:怎样学佛才不迷信?
问:怎样学佛才不迷信?答: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大夫,该..
亲人临终时,设大供养可助其离恶道
【经典原文】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
修定、修慧、修福报之前一定要先修忏悔之法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地藏菩萨说,末法的众生要想超脱生老病死,学习戒定慧,修习禅定..
举世皆从忙里老,何人肯向死前修
有些众生寿命很长的,他享受都很快乐的,他就不修法不求道,菩萨在这个中间,就给他示现自在,菩萨得了利生的自在行。对这些个年老的,对这有病的,对这死的,一切众生啊,他不知道生老病死的苦患,菩萨就示现老、示..
为什么念佛不能间断?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断,这个就难了。念一千圣号很容易,那你一个小时都不到,但是,你每天能够不断念三年,得靠你坚持力量了..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