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不是宗教,而为人心所必须

繁体

佛法不是宗教,而为人心所必须

目前世界各地佛教有流行的趋势,但是真正的佛法是什么,佛教又是什么,却很少有人明白,包括那些认真地在实践佛教的佛教徒们和认真地在捍卫科学反对迷信的科学工作者们。

大家耳熟能详的宗教是有完备的教义,有严格的教团组织,有独立权威的教主,有广大善良的信教人群,有独特的教徒的生活方式才算是宗教。而佛教徒生活方式的独特性,教理教义的完备性,教团组织的神圣性,教主的无慈不备的超地域性,遍及五洲四海的教徒们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走在哪里,都让人感觉佛教的宗教性无所不在。其实佛教是佛教,而佛法可以不是佛教!这一点却不是每个佛教徒能够明白的,更何况让世间人明白。

佛教从立教的角度,从与社会互动的角度,从与政治政府的关系,从与社会主流文化文明的沟通,都无法离开社会的外在缘起,都必须遵从社会主流的规则,否则只有退隐山林而已。佛教从承载佛法的器皿这个层面上来说,包装了纯净澄澈的佛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走入自身的重重包裹包装之中,越来越沉迷于自身的包装形式,而慢慢的忘却什么是当所应存,什么是必所丢弃。于是乎,也就只好承受来自社会主流的批判和指责,而为了应对这种批判和指责,又一次改换自己的形象和包装,再一次适应社会的需求。再一次的接受批判和指责。这个依据缘起法则看之,天经地义,无可指责。因为佛教毕竟是以一个占有空间体积形象的形而下的器出现在社会人群的眼目之中的。而占有社会资源的这个器就不得不跟社会资源冲突,跟社会资源的占有者产生冲突。

世尊本为王子,本是王位继承者,但是他舍却了这些,不再和社会资源的占有者和使用者产生冲突。并且最最关键的是:世尊佛陀观察到了这个世界的堪忍性,残缺性,不圆满性,变化性,无常性,无独立性,无主宰性。并且世尊更加观察和了知在器世间的一切,因为上述诸性的内在原因,所以无论怎样努力,其后果和结局都一样存在不圆满性,残缺性,堪忍性。比如我们看见的朝局政体的代有兴废,法律规则的经常更变,经济文化的迁流整合,纵观人类的历史,乌托邦从来就没有在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家国真正实现过,理想国没有在任何一个时间段出现过,因为这个星球上的一切都遵从不圆满性的法则,甚至,这个星球本身就在不圆满之中运行。

世尊清楚明白的看出这一点,所以,放弃王位,走回内心!放弃形而下的器,走回形而上的心。此心圆,则一切圆;此心缺,则一切缺!彻底解决了人类源于认知的苦痛和烦恼。

心灵问题是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佛法的核心就是解决普遍的人类心灵问题,而不是宗教信仰。依据佛陀最纯净的教法,世间一切都是由于心的认知,而发生心与物的互动,以心为本。一旦此心出了问题,这种互动,也就是生命,必然出现问题。佛陀纯净的教法可以这样归纳:佛法僧,贪嗔痴,戒定慧,身口意,觉正净。

佛法僧是三宝的核心。不是要信仰而是要了解:佛陀,是一个大觉的圣贤,他的教法包含对人类以及其他生命的教法,时间上贯通过去、现在、未来;法,是熄灭人类心灵热恼和痛苦的可行之道;僧,是那些走在这条灭苦之道上的人们。这样的佛法僧三宝,才是佛陀的本意,不关乎宗教信仰问题,人人可行,不是宗教。

贪嗔痴三毒是烦恼的内在动力。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所以,贪嗔痴不是宗教。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戒,是道德的有轨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慧,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从而对治愚痴。所以,戒定慧不是宗教。

身口意是工具。贪嗔痴用此工具造作痛苦,所以生命越来越苦痛。戒定慧用此工具完善人格,从而生命越来越觉醒和自由。所以,身口意不是宗教。

觉正净是用戒定慧根除了贪嗔痴之后的净化好的身口意散发出的生命的光辉与尊严,所以不是宗教。

人类只要活着,就必然面对心灵问题,而要解决心灵问题,佛法有办法。而人类是由每一个个体构成的人类,所以每一个人都要面对自身的心灵问题。身体有了疾病,我们花费生命来救疗身体之疾,但是心灵呢?我们随时都在病中,却没有看到的机会,即使偶尔看见了心灵之病,我们也是束手无策。

佛法走回每个人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心的疾病,而不是改变别人的心,改变别人的身体。这跟宗教无关,跟信仰无关。所以佛法一旦回归到心灵的层面,就必然为人人所必需。

禅意人生——如实的直观生命的无常与无我

禅意人生——如实的直观生命的无常与无我——2009年11月7日下午上海九间堂“禅意人生”讲座奘师:在这里讲“禅意人生”,不能说这个感觉是什么样的。说怪异也不是怪异,惊喜也不是惊喜,说神奇,更不是神奇。我记得两年前..

明奘法师:怎能成为我的弟子?

明奘法师:怎能成为我的弟子?早诗芙(找师父)我现在是一名高中生,很想拜一个像您这样的师傅,不知道您是否愿意收我这个徒弟。我的回复:成为俺的弟子很简单。就是日常行为的操守。五戒,是做人的基础。十善,是处众的基础..

禅修是最美妙的游戏 高度认真的来玩

禅修是最美妙的游戏 高度认真的来玩——2009年9月12日上午在甘涧禅修中心IT经理人禅修营,明奘法师开示稍微运动运动,早上再来坐。双手交叉往后撇,胸就扩开了。好像有火车两头挤你一样的。再往后撇,胸这里就开了,坐容..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2009年8月22日 中人网“人力资源100人秋季论坛”(呼和浩特)明奘法师演讲奘师:非常感谢各位!你们真正是从方法论上,从实践经验上应该都是佛教向你们学习的。但是,你们却把佛教的一个倡导出世倡导..

人、人生、人本的教育

人、人生、人本的教育——2009年9月10日教师节慰问顺义多宝阁师生奘师:秋天,正是开学的季节。十几年前我们上高中那时候,还没有教师节。我先来了,看了整个教学这些东西,感觉挺好的。但是我有个感觉,整个社会的教育机..

佛教的生命态度——奘师与北师大CET留学生座谈

佛教的生命态度——2009年9月12日晚与北师大CET留学生座谈录音下载奘师:你们汉语都厉害。这次大卫没有来,是吧?谁领队?你哪个国家的?(我是美国的,我是CET大学的。)刚好赶上我别的禅修课。下午你们去抄经,我又接受一个..

奘师在紫泉心智的讲座

奘师在紫泉心智的讲座 2008.11.9奘师:这样吧,你们有什么问题先来问我。先排疑,好不好?有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我记得三年前到中山大学办讲座,给他们办了7天的冬令营。我只请了一位老师,其它的活动,全是我自己,带了几..

明奘法师北京大爱文化传播公司讲座

明奘法师北京大爱文化传播公司讲座 2008.7.26奘师:现在,市场上都有买《传媒大师与宗教大师的对话》这本书,两个人都是名人。说起来是“对话”,实际上都各有观点,不存在交流的问题,也不存在碰撞的问题,都是各自陈述自..

佛法不是宗教,而为人心所必须

佛法不是宗教,而为人心所必须目前世界各地佛教有流行的趋势,但是真正的佛法是什么,佛教又是什么,却很少有人明白,包括那些认真地在实践佛教的佛教徒们和认真地在捍卫科学反对迷信的科学工作者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宗教..

禅学与管理艺术

禅学与管理艺术——2005年10月22日明奘法师在西安交通大学的讲座非常感谢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的文君老师,以及促成这件事情台前幕后的义工们,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学习“禅”的思想,以及“禅”的思想在管理层..

关于风景区内的佛教活动场所如何办好的大会书面发言

关于风景区内的佛教活动场所如何办好的大会书面发言大会主持人、各位长老、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就寺院与风景区如何协调关系谈谈想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约略谈一下个人的体会和建议,供大会参考。一..

灾难,是人类的公共课

灾难,是人类的公共课——2005年1月30日印度洋海啸后的文字人类的历史或者也可以说是一部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无奈走向积极,从无助走向互助的对抗自然研究自然发展自然的生命神话,人们研究创造的一切文明也无不是为了完..

明奘法师在北京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的开示

明奘法师在北京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的开示时间2006年6月7日地点:北京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吴甘霖老师:今天是我们非常隆重的一天,请来了著名的明奘法师。去年我应净慧大师邀请,去四祖禅寺参加禅文化夏令营。当时就目..

心如晴空——第十四届柏林寺禅修讲座

"心如晴空"——第十四届柏林寺禅修讲座2006.7.20主持人的介绍似乎还卖不出去我,你们想买我么?没人想买,就卖不出去,介绍的不精彩。还是我来介绍精彩的吧。我的精彩就是你们把毯子拿下去,跟我来运动一下,然后才进入禅..

佛法概要·第九章

第九章 佛教各宗概况佛教传入我国,先后形成十宗,流传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区。十宗有俱舍、成实、三论、天台、华严、法相、律、净土、禅、密等宗。本书对禅、净土、律三宗已有专章叙述,这里不谈。其它七宗概况,现分述如..

佛法概要·第六章

第六章 禅宗史话第一节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禅学是佛教根本教义的一个中心论点,它是佛说一切教法之中的一大总相法门。这正是《华严经》所说的,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在开悟的人看起来,所谓头头是道..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