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与教相辅而不可相离

繁体

论宗与教相辅而不可相离

明真法师

闻之宗为佛心,教为佛语。世固无无语而有心者,亦无无心而有语者,心语相通,关系密切,有不可缺一者矣。奈何今世僧人,多不明此。别类分门,党同伐异。参宗者,以话头为事业,其他非所问矣;学教者以文字是生涯,其他非所求矣。门户之见既生,诋诽之说斯起。而新僧旧僧之声浪,亦因此频传于耳鼓。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宗既谤教为虚言,教亦谤宗为暗证。纷纷藉藉,扰扰攘攘,古与今同一辙矣。释迦之无碍精神,僧伽之和合意义,均已失其真相矣。呜呼!此岂佛心所及料哉?亦岂佛子所应为哉?僧人盖未之思耳,吾将平心而断,二皆非也。以各存偏执之邪见,未得圆融之道故也。倘无折衷之论调,以和解之,以发明之,以贯通而统一之,破其藩篱谬见,消其固执狂心,则一争再争,争争靡已,一迷永迷,迷迷无底。必至宗自为宗,教自为教,宗与教无关,教与宗无涉。其势又将有不堪收拾者矣。然抑思宗是谁宗,非吾自心之宗乎;教是谁教,非吾自心之教乎?盖无法不从心造,无法不即心具,岂宗教二法,而能独自外乎?不过教为有相法门而已,宗为无相法门而已,要皆从吾人清净心中之所流出者也。夫心岂有二耶?心既无二,则心所现之法,亦必唯一明矣。安可妄生执着,自分高下,以宗为是,而以教为非;以教为是,而以宗为非?如曰宗非,则世尊何以有雪山六年之苦行也?如曰教非,则世尊何以有四十九年之说法也?于以知宗既不背于教,教亦何背于宗哉?其名虽二,其实一也;其事虽殊,其理同也。中峰国师云:“以奇神悟,教即是宗;以存所知,宗即是教。”万益大师云:“宗教譬膏火,始终相需。”又云:“少室天台,本无二致。”斯皆谓宗不可离教,教不可离宗,宗内有教,教内有宗矣。智者谈妙九旬,随处结皈止观;达摩面壁九载,而以楞伽印心。此果何谓耶?亦以深知宗教有相辅而不可相离,相成而不可相反者也。是故宗外言教,非真教也;教外言宗,非真宗也。以有同体之关系故耳。经云:“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又云:“偏于禅定,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名之曰狂。”亦谓宗教有必须互助之势,宁能独立也哉?且夫娑婆世界,众生根性,种种差别,利钝不等:有宜渐法而人道者,有宜顿法而人道者,有宜密教而证真者,有宜显教而证真者。我佛若无百千方便,妙化无方,则亦安能普应群机,遇顿说顿,遇渐说渐,会显言显,会密言密,一一而使之转生作佛,超凡人圣哉?然则宗教二道,亦为百千方便之一部分耳。使其随修一法,或宗或教,皆可开示,悟人佛之广大甚深知见而已。今人不体佛心,不达佛意,才住禅堂,便置教门于度外,惟思独善其身;才人学校,便置宗门于脑后,日以口头是务。于是若宗若教,皆失本来之面目,而成学佛之大障矣。佛教不能大放光辉,佛徒不能受人尊敬,其咎虽非一;端,而推其致咎之由,实由于此耳。嗟夫!达摩不存,智者已往。宗教衰危,奄无生气。余思至此,而有不忍言矣,而又不能不言矣。言之无他,亦惟望我宗下禅师、教下法师合力同心,显扬大道,不相乖违,而相运用。以宗辅教,免说食数宝之讥;以教辅宗,离瞎练盲修之患。如是则定慧兼全,福智完备,佛心佛语两得之矣。诸师其信我言也乎,吾将馨香以祝之矣;诸师其不信我言也乎,吾将流涕以悲之矣。信与不信,与吾本无所增损,而佛教之兴衰,则大有关系者在焉。

(原载《法海》一九二九年第二期)

两个问题

两个问题明真法师一、佛衣徒只有一个人民的立场问:佛教徒为什么只有一个人民的立场?不应在人民立场外,别有一个佛教徒的立场?答:我们要搞清这个问题,最好是先对“人民”、“立场”和“佛教徒”这些名词,能有一个正确..

对于端阳节之感言

对于端阳节之感言明真法师俗以五月五日为端阳节。是日也,家家挂艾,户户悬蒲,其意何居?大率以蒲剑锋芒,可以斩怪;艾虎雄威,可以逐邪。此乃迷信之举,余窃以为不然,故因此而有感焉。夫邪怪为不祥之物,诈现丑形,巧作媚语,..

净除妄念方是真修说

净除妄念方是真修说明真法师天下不治,由人心不净;人心不净,由妄念不除;妄念不除,由止观不修。故欲治天下,则必净人心;净人心,则必除妄念;除妄念,则必修止观。此事所必至,理有固然者也。诚以妄念,为万恶之源,众祸之首..

《心经》的探索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探索明真法师一、题解般若,译智慧。在经论中主要是指证悟真如涅槃的智慧。结合《心经》,即是证悟五蕴皆空、 诸法空相、 究竟涅槃的智慧,这在我国口用的智慧一词中,根本就找不出这种含义。..

出家僧尼的生产和持戒问题

出家僧尼的生产和持戒问题明真法师天下之事多矣,未有不由己者。善者己也,极其善,则为尧舜禹汤。恶者己也,极其恶,则为桀纣幽厉。前无御者,欲圣则圣;后无挽者,欲凡则凡。世人果明此理,则证涅槃、堕地狱,无不由己也。所..

至心忏悔文

至心忏悔文明真法师夫玉之美也,不能无瑕,圭之白也,不能无玷,而况人乎!故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然改过之道无他,忏悔而已矣。忏悔之法多端:有对首焉,有作法焉,有无生焉。随修一法,皆可出欲海,离爱河..

一切众生皆可成佛

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明真法师佛可成耶?吾不得而知也;佛不可成耶?吾亦不得而知也。但以不可成之佛,存一可成之心,则佛之不可成者,亦可成矣。涅槃经云: “凡有心者,皆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娟飞蠕动,麟甲羽毛,..

论作文应先明道

论作文应先明道明真法师人可无心乎?曰:“不可!人若无心,则傀儡矣。”心可无念乎?曰:“不可!心若无念,则木石矣。”然既有心念,则必有所表示;既有表示,则必赖诸文言。此作文之所由来也。但出言欲慎,应先三思;作文欲工,..

论宗与教相辅而不可相离

论宗与教相辅而不可相离明真法师闻之宗为佛心,教为佛语。世固无无语而有心者,亦无无心而有语者,心语相通,关系密切,有不可缺一者矣。奈何今世僧人,多不明此。别类分门,党同伐异。参宗者,以话头为事业,其他非所问矣;学..

感怀赠南岳客人

感怀赠南岳客人明真法师感怀我到人间十八秋,国门一步未曾游;无边烦恼惟降断,有限光阴任去留。世事看空都若梦,真心修道立奇猷;几回磨折泪如雨,却喜今朝得自由。(原载《法海波澜》一九二九年第三期)赠南岳客人(题目为..

致吴普明函

致吴普明函明真法师(一)老菩萨:累劳惠明书慰问,情意殷殷,未遑一覆,想能谅我。老弟痛念生死,专志净土,只要愿具足,必定往生,这是用不着狐疑的。但有两点,似应注意:烦恼生死,如果实有自性,我等将永远不得生西方,成佛道..

致通一法师函

致通一法师函明真法师通一法师慈眼:尊刊能常年惠寄暮笳、岳樵各一份,此间卅多个同学已经看了;我,你寄不寄,到也无甚关系。只是你两年来寄给我一些刊物,因为许多同学东搬一本,西搬一本,不免遗失了一些。如期你能寄给我..

致巨赞法师函

致巨赞法师函巨赞法师:假借神权,愚民敛财,岂惟佛门深恶,实亦道家痛绝。但不知始自何年何月,南岳山一部分佛道教徒,竟崇奉与自家史乘无关宏旨的“圣帝老爷”作为自己底摇钱树。未解放前,你是在南岳住过两年的,这些真不..

镇江佛教会成立祝词并序

镇江佛教会成立祝词并序明真法师释迦已灭,弥勒未生。是此数千年间,我佛圆妙之道,其所以光明俊伟,而未致澌灭无余者,果何恃乎?恃乎僧耳!恃乎僧而能建设佛教会耳!盖以佛教会者,乃僧家结合之团体也。团体固,则佛教强;团..

灯光

灯光明真法师一窗前泄出扇面灯光,伴着一阵沙沙声口向。不是掀起厚厚书页,是他搏起频频心房。人影绰绰笔杆蠕动,红的批语一行一行,字字句句饱浸心血,点点滴滴无限延长……二窗前泄出扇面灯光,映亮一排高高白杨,太阳只..

《坛经》师资略述

《坛经》师资略述释明真研究《坛经》者甚多,教内教外,不一而足。然彼多在心性、顿悟、般若等义理的阐发论述,而于《坛经》师资这一块,却少人问津。余谓切不可忽此一段,以其实关乎宗门命脉的延续与佛教正法的住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