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乐知多少

繁体

、修行唯乐何有苦

真正修行不要怕苦,怕苦就更苦。发心念佛只有快乐,哪有苦?一点也不苦。用功时感到苦,并非用功之苦;是以前之坏习气难除,业障在反抗,不原改良才觉得苦。种种难受、不对劲都是业障在做祟!这是自己业障重,应生大惭愧!不论感觉怎么苦都要忍耐,待坏习气改良后,自然不苦,还觉得快乐呢!

因此,凡夫知见千万要不得,要用佛知佛见来思维;凡是增进道业的助缘,怎能怕苦?怎能讳疾忌医?修行就是要和业障交战、和魔鬼抗战,切莫将敌人当朋友,切莫用妄想做智慧。所谓: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用功只有一个正见 接受训练,服从磨练,经的起考验。否则生死不了,无量诸苦难以断除。欲除业障苦,唯有咬紧牙根,忍受磨练,方有解脱、得大自在之期。

若以修行为苦,难道懈怠不修就快乐?难道追求世俗名利、在情欲尘劳中大滚就不苦?其实都是醉生梦死,那才真苦!贪爱污浊以为乐,清净修行反觉苦,这不是颠倒愚痴吗?不愿老实修持,不等于戒毒者不受教导,逃出戒毒所?跑出去又怎样呢?毒瘾不是染的更深?能先明白此理念佛是才不以为苦。

二、精进至诚除昏散

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不能散散漫漫,懈懈怠怠地空过命光。不过凡夫都有昏沉之障,只是轻重有别,切勿因此而起大烦恼。功夫愈是用不上,就愈要精进莫生退心;唯有精进才能道业相应。犹如茶可止渴、饭能止饥,可是半口茶、一口饭何能止饥?饭量大者,吃二、三碗不能饱,令其吃个五、六碗总有饱的时候吧!念佛的功夫也是要多念常念,才能消妄想入正定啊。

若功夫一直用不上,就应念念生大惭愧心;自觉业深障重,方致多生障碍。惭愧心一生,就能发出至诚心来念佛。古德云:一分诚敬一分感应,十分诚敬十分感应。只要至诚念佛,虽妄想仍多,可先不必理会,否则乱上加乱,此之谓:欲免烦恼徒增妄,趋向真如亦是邪。当知前人曾言:一句弥陀法中王,杂乱纷飞也无妨;万里浮云遮天日,人间处处有余光。只要能抱定至诚心,蓦直念去,保住身口不造恶,虽散心持名,亦能得生,此既是净土法门带业往生之广大殊胜处。

念佛念了十几年还是没功夫,究竟有否用至诚心在念?果真至诚念佛,怎不得感应?所谓:诚则灵,不诚无物。而且诚于中,形于外,内心有诚,外行自然恭敬;端身合掌、威仪严整、眼不张望,心也静下来、不胡思乱想,久之功夫就能用上路。心毫无至诚,当然一切都定不住了;站也辛苦、坐也难受,又是昏沉、又是散乱了!

三、作观无常道可成

有人想发至诚心来念佛,偏又发不起来;或乍发即失,念念又散乱了。那该如何呢?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不能安心念,还是欠福德因缘,那就要多在善事功德上修福。若是能力可及之事却不发一点心,那真是凡情贪念不舍。为何不舍?因为还不想舍,还想著要如何的追求。果真求到了,究竟有何宝贵之处?念念不舍,还防著他人来夺取;难道就像苍蝇般,舍不得离开那些臭烂之物?在人间的沙滩是永寻不到金刚宝的啊!

万法无常,此散乱心亦是无常,要多修善积福、多念佛,日久散乱自除。再者应观生命亦无常,别自以为能活一百岁,所以拼命追求五欲。阎王要是哪天请你去,这一去又如何了?功夫未成,生死不了,轮回之苦也无尽期!能如此作观,既可修福无障碍;修福无碍,善根成就快,心就易净了。

说到无常,古人有言:今晚上了床,不知明早穿不穿?佛陀更告诉我们:人命无常呼吸间,这一口气出去,能否再吸回来呢?阎王要你三更死,谁能留你到五更?不要老是打著财色名食睡的妄想了!没有无常观的人,怎能发至诚心来念佛?真是苦恼的众生!

念了十几年的佛,仍是妄想纷飞,那有否将死字挂在眉梢?若还是彻头彻尾的凡夫心,只是挂名学佛,念佛是有口无心,当然静不下来了。印光大师就是以死字为座右铭,他警策我们:修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则道业自成。古来高僧大德都是将了生死视为大事大事未明,如丧考妣,故修起行来皆能至诚、精进勇猛,功夫很快得相应。

念佛之人若能发惭愧心、至诚心、常观人生无常,又怎念不好佛?有什么放不下?哪还有什么想当达官贵人种种好高务远的妄想?能依此作观,功夫必可进步。若无常观还觉得不切实,那请到医院急诊室或加护病房看看,再不然到太平间、殡仪馆参观,想想:为何活生生的人一定要死呢?见此情景还会打什么妄想吗?不论多懈怠、懒惰之人,这时总能发点道心吧!只要放下凡夫心,没什么佛念不好的看破放下就自在;不放下,一事无成。为何放不下?功夫不够啊!请老老实实的多念圣号吧!

四、阿弥陀佛最第一

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净土持名念佛法门更是径中又径,不须经三大阿僧祗劫就能一生成办。得闻如此超胜、方便、直接的特别法门,若不一心奉持,失之交臂,太可惜了。聪明人!好好想一想!要放下五欲,不要自找受苦!其实诸凡果报,皆是唯人自招,请不要再自找苦吃了!

佛陀无上大医王,能治众生一切生死大病。他有的是甘露不死之药。什么甘露不死之药?诸佛之圣号。诸佛之圣号中。阿弥陀佛圣号最尊第一;所谓: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净土持名念佛即是念法界藏身阿弥陀佛,非一般所说的十方佛。何以故?念一佛心易专,且一句阿弥陀佛具足无量光、无量寿,圆具万德庄严;称念圣号,能令我们亦得无量光寿:声声业障消、福慧长。纵然不知佛功德之不可思议,只要称名,弥陀智慧之光、功德之水自然加临身上,洗尽无始一切尘染。

或有人以为:心即佛,佛即心,自己即是佛,何必念他佛?当知,我们虽是佛,只是理即佛,实罪障深重,故要念佛!念佛才能转凡夫心为佛心。什么是佛心?清净心即是!众生心与佛心原本无二,凡性即是佛性,现念佛仗弥陀万德洪名之力,即能净除业障、六根圆明,乃至成就佛道。此时方真是:佛与众生无二无别,平等平等!

再说,为何要念佛?就是为了成佛。成佛做什么?为广度众生。为什么要令众生离苦得乐。得什么乐?佛法清静无为之乐,涅盘寂静之乐。因此,我们要发大菩提心来念佛为菩提道求生净土,这才是念佛的正确目标。舍此而别求是外道邪众,非真佛子也。

五、今心念佛乐无穷

要想转凡成圣、满菩提愿,还得大家老实念佛。如何念法?普通皆知有四法,所谓:实相、观想、观像、持名。实相无相,末世凡夫根基陋劣,尚无般若慧念实相佛;至于观想、观相,众生心粗境细,也不易如法观之,故重在持名念佛。

念佛的念字是今、心所合成。一般人以为念佛是口念,故在念字旁加个口,其实持名念佛固然要口念,但更重在用心念啊!用什么心?今心。今者现在、此时此刻;当下这一秒是现在,到第二秒时,第一秒已经过去了。钟一秒一秒很有规律的运转著,我们的心也如钟一般,滴滴答答的不断保持著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念念无间。当下这句一念过就不再理会,心念紧跟随下一句佛号;句句保住今心,念兹在兹,不思前不想后。

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最重要的还有现在心不可得?心即不可得,万法亦了不可得,烦恼虚妄也无自性;故念佛时先保持现在心,则一切烦恼、妄想之心就没有了呀!为什么?实相无相,三心不可得;能如是正念做观,即持名而入实相,则可直生上品莲台!

然保持今心念佛时,仍不可忘加上自己虔诚之心、恭敬之力,使所持之每句佛号皆发自内心。如何知有用心念?即念每句佛号时,耳都听得清清楚楚、心记的明明白白;能听清楚,表示心在;否则一念忘了现在心,虽口念佛,耳未听明,表心跑走了,杂乱心攻入也。此即心不在焉,听而不闻,憨山大师也言: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口不能离心,一离心即无功夫。此乃用功之命脉处,多散乱众生能由此加功用行,散乱自然减少。如果你睡著了,仍能听到念佛声,这就对了;若一躺下就呼呼大睡什么也不知,就是还未达圣境界。念佛功夫好的人虽睡眠中作梦,仍于梦中在念佛,用功应至此境;时到功成,终能得一心不乱,入实相定。

要知佛者觉也,念佛当下就应时时觉悟,不可随其昏散。果能以今心念佛,将心住于当下所念之佛号,那只有愈念愈快乐、愈念愈清净自在。只要能得一念相应,这种法乐绝非世间任何五欲之乐所能相比!五欲是包裹甜蜜的毒药,甜是甜,却毒死人的法身慧命。凡夫以之为乐,痴到此亦太可怜了!

若念念保住此时此刻,诚敬心一发,心性归于正念,即能忘我,入于无我之境。那时念佛、拜佛,那有辛苦、昏散?功夫一相应,念佛是心境寂然。常寂自在;佛号犹如天乐盈满两耳、念念不绝;拜佛时身轻柔软如童子,若弹簧般自然上上下下欲罢不能,经年累月的礼拜,日夜间精进自如。拜佛至此,只要礼敬之乐,何来劳苦啊?

六、道交感应难思义

言及拜佛相应,在此顺便提及我所见之情形。旨在勉励大家思维:他人能做到,为何我们做不到?并非要标榜何人如何高超。其实人人都高超,最怕自己不立志向上,不勉为其难、自甘堕落等死!

我有一位好同参,他拜佛曾有三十六个钟头未离开蒲团之经验,也就是二天一夜的时间都在拜佛、念佛。或有人怀疑:三十六小时不离开蒲团,那不要吃饭、喝茶、大小便啊?告诉诸位!真的不喝茶,口念佛号自然有甘露津液涌出,也无大小便;功夫相应,这些都没了。而且也没吃饭,因那时他在静室中,用起功来觉得吃饭实在太打岔,于是打饿七,一星期没吃东西。(这只是一种方便,佛陀并未叫人不吃饭哦!)

这不辛苦吗?辛苦怎能拜三十六小时?用功相应,拜佛、念佛毫无辛苦!若继续拜还是可以,不过他心动了一念:已二天一夜了,停一下吧!因此停下来洗把脸、漱个口,又继续再拜,精进再精进,才可快步到西方呀!

其实几日不食又算什么?虚云老和尚不也经常在终南山入定,且一定就是一、二个月?禅定中自能禅悦为食嘛!念佛亦如此,当我们将全部精神住在一句佛号时,阿弥陀佛四字听得清清楚楚;到达身心静极时,连四字佛号也无。亦不分何者是我,何者是佛,至佛我一如、物我不分之境,入于无争的佛国。唯念佛人才有如此最净之乐。

一法之成就,除因缘和合,尚须加诸时间。念佛人欲求功夫相应,切莫心急;纵个人善根福的因缘深厚,还得时间够,方有所成。

多少修行者常有急功近利的通病,然游子背佛离家已甚久远,怎能在短期内返家?所谓欲速则不达?诸位只要精进用功,管他散心、一心,你还是安守本分、老实念佛;从朝至暮,不论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一切顺逆境界,还是一声阿弥陀佛。加诸时间执持久了,功夫上了路就能任运而持。时候一到,净业自成,即可得到寂静轻安的法乐,证得念佛三昧。到那时你的妄想已成正智,光明普照了。

以上所速甚为粗浅,亦颇繁复,因读者根性、不同,对治非一,故一再噜苏。倘有错误,敢请上根大士慈悲指教。敬祝大家!以今心诚敬念佛,将来同生西方、圆满佛果、同度众生!

怎么念观世音菩萨才能听得到呢?

普门品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要如何念观世音菩萨,菩萨才能观你的音声呢?只要耳听、心观两相契,即能感应道交。你的种种凡夫心还丢不开..

“认错”是处世最珍贵的宝物

我现在讲个笑话给诸位听,其实这是真事实,也是教你们在世间要如何度脱这个人生。话说世间上有左右邻居两家,左边这一家日日吵闹、日日有是非,不但夫妇间、儿女间互相吵闹,有时儿女也会同爸爸妈妈吵闹。吵闹太多,..

有钱不做好事 菩萨能让你发财吗?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还要注意时间这一因素。只要因缘、时间相聚会,则果报自然成,大至宇宙,小至微尘,皆离不开此理。俗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苦瓜怎能生出甜豆来呢?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

动物一吃到肚子里,冤魂就跟到肚子里

平时人死了埋在坟墓里,吃荤的人把大鱼大肉吃到肚子里,那肚子不是变成了动物的坟墓了?把动物埋在肚子里,你看脏不脏?卫不卫生呀?现在还有人吃蛇、吃猫真令人不敢想象!动物一吃到肚子里,冤魂就跟到肚子里;有一..

怎么才叫会讲话?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信用。你说话真实信用,谁不相信你、谁不同你共事?说话不信实、尽是骗人,谁敢同你共事?这样聪明是害了自己,所以要说诚实之语,培养自己人品,人品高贵才受人尊..

念佛,一定要拜佛

我们佛弟子做事情,能用最少的力量而得到功效最大的,就是念佛、礼佛。所谓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既然礼佛一拜、念一声佛能灭罪无量、增福无量,那么,我们就应该要好好的把握,千万勿将时间空过..

刘德华皈依师父:为什么你做事会处处都困难?

◎为什么有才能却仍一生潦倒?这就是有慧没有福。福从那里来呢?从德行而来。你能行财施、法施、无畏施,救济人家的逆境、解除人家的痛苦,这都是培福。有福、慧就自在了。◎为什么事事都不如意?事事不如意,那都是..

这样赚钱花钱必能增加福报!

佛陀告诉我们,佛法是难行之法,难行还是要行。佛陀对钱财有怎样的看法呢?佛陀告诉我们钱财是毒蛇、是老虎,不错!确乎有人为了钱财而丧失身家性命,但那是愚蠢,取财无道,又不会运用钱财;可是有智慧的人,除了会..

长期吃素,身上不会有体臭

你们要是像我吃素这么多年,流的汗也不会臭的,什么因感什么果嘛!你们来山上打佛七,过七天的出家生活,已经吃素的当然好;没有吃素的,在这边吃七天素,口干净了,肚子也干净了,但你的骨头、骨髓都还是那些肉血的..

念佛法乐知多少

、修行唯乐何有苦真正修行不要怕苦,怕苦就更苦。发心念佛只有快乐,哪有苦?一点也不苦。用功时感到苦,并非用功之苦;是以前之坏习气难除,业障在反抗,不原改良才觉得苦。种种难受、不对劲都是业障在做祟!这是自己业障重..

我们人生在世,为谁辛苦为谁忙?忙得有意义吗?

佛陀无量的法门,总是叫人离欲,离欲无欲,无欲则刚,用钢刀斩一切情欲,身心才能得解脱;解脱,才能自在啊!世界一定要有三宝住世,黑暗之中才有阳光,苦海之中才有慈航。三宝之一的僧最为重要,若无僧修则无佛宝,..

妙莲老和尚揭秘:什么是天下最尊贵的事?

◎谁是你最大的敌人?如何解脱?无事烦恼是你最大的敌人,你若同敌人生烦恼,当然没力量解脱烦恼,要想办法和解,怎样和解?退一步海阔天空,量大福大,那有解不了的事情?只要多替对方设想,就不会有烦恼。◎你知道..

素食与放生

了解坏事一概不干是对的 知道好事一切要做是应该放生能得长寿,所以一般佛教徒对放生大都很积极。放生当然好,但不如吃素好,吃素才是真正彻底的放生。你虽放生还没有吃素,那你一生能放好多呢?你放的没有吃的多吧?当然..

修行要拿出大智大勇

一、舍小智小仁小勇大家都知道佛法难闻、难遇,闻到佛法能修行也很难。在无数人中,诸位总算有幸闻到佛法,也有信心来山修行,但修行时有没有拿出大智、大勇来呢?若没有拿出大智、大勇,想修行也修不好的啊!各位来..

如何免费得福报?

佛陀说: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这是讲随喜功德的殊胜。我们见人修善,最低限度要欢喜赞叹,需要帮忙就帮忙;即使他不请我帮忙,我还是主动做不请之友,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助之成就,使好上加好。这就是大乘经上教我..

有钱不做好事菩萨能让你发财吗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还要注意时间这一因素。只要因缘、时间相聚会,则果报自然成,大至宇宙,小至微尘,皆离不开此理。俗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苦瓜怎能生出甜豆来呢?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