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卑贱的业因

繁体

净土法门法师:卑贱的业因

再看下面一段,这一段是「下贱求悔」,这是修忏悔法。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

这是先举忏悔的一类众生。贫贱是人间很苦的,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在世间它跟富贵是相对的。富是有财富,贵是有地位,贵贱跟贫富差别很大。造成这个差别,是我们自己往昔生中所造之业产生的差别。如果要责怪这个社会贫富不均,贫富是绝对不会平均,这是一定的道理。为什么?各人所造的业不相同,哪里可能出现相同的果报?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圣贤人的教诲,希望彼此都能够明了因果报应的事实,大家都没有埋怨了。富贵人有义务帮助贫贱人,贫贱人懂得自己修福,懂得忏悔、修福,这个社会才能和谐、安定繁荣,彼此互相尊重。他今天富贵是他前世修得好,我今生贫贱我没有修,我怎么能怪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怨天尤人,知道自己没修。没修不要紧,现在修来得及,我现在肯修,来生就好。富贵人要不肯修的话,只享福不再修福,来生就变成贫贱,这才是真正的道理。

青莲法师在这一段引用《辩意经》上说,这是佛讲,「五事常生卑贱,为人奴婢」,作奴婢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没有地位称之为贱。佛说五种业因受这果报,第一是「憍慢不敬二亲」,二亲是父母,对父母的态度傲慢,对父母没有尊敬,不孝,他来世会得这样的果报。第二「刚强无恪心」,恪是恭恪,就是恭敬,这一类的人也会有这个果报;自以为是,处处不肯让别人。佛在这经上也常常感叹的说,「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为什么佛难教?习气很重,这是我们一般讲个性很强,不容易接受别人的劝导。第三种「放逸不礼三尊」,三尊是说三宝,轻慢三宝。前面第一条是不敬父母,这是不敬老师。世出世间大道就是孝亲尊师,不敬父母、不敬老师,三宝是师道里面第一表率。佛法是师道,是老师里面的模范,老师里面的典型,你怎么可以对他随随便便,一点恭敬心都没有?第四个原因是「盗窃以为生业」,一生干偷盗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偷盗的手法很多,一定要懂得盗窃真正的意思,在佛法里面讲「不与取」,那都是叫盗窃,也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不义之财。你要是取不义之财,做你生活活计的,那就犯了这一条。你不应该得到的,你要把它占有、取得,这也是卑贱的业因。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二十三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4-012-0023

净土法门法师:卑贱的业因

净土法门法师:卑贱的业因再看下面一段,这一段是「下贱求悔」,这是修忏悔法。【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这是先举忏悔的一类众生。贫贱是人间很苦的..

净土法门法师:佛号力量大了,不但消自己的业障,周边的人也得福

净土法门法师:佛号力量大了,不但消自己的业障,周边的人也得福念佛人如果不懂这些道理,不能够深入经藏,他那句佛号力量就薄弱;懂得这些道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一句佛号力量很大,起很大作用,这是境随心转..

金刚经全文原文注音版

金刚经全文原文注音版可以让我们很好的认识经文中的文字,这样也是有助于我们阅读金刚经,只有让我们先去阅读金刚经,才能够去思考金刚经中的道理,从而能够让我们学习到很多有益于自身的道理,这样也是能够帮助我们..

净土法门法师:修学一切圣贤教诲最重要的指导原则

净土法门法师:修学一切圣贤教诲最重要的指导原则「可见第十九愿重在发菩提心,一心念我。第十八愿重在至心信乐,一向专念」。这前面我们读过,念老在概要裡面将第十八愿、第十九愿经文,全部抄在这个讲义裡面,我们..

流传千年的佛家禅诗:烦恼由心起,凡境皆心造,领悟者则嘉福久远

流传千年的佛家禅诗:烦恼由心起,凡境皆心造,领悟者则嘉福久远缘来缘去,缘生缘灭,万物之间的纠葛错综复杂,世人很难参透。宋朝无门慧开禅师著有禅诗一首,叫作《颂平常心是道》,流传久远、寓意深刻。春有百花秋..

禅人来去,顺于自然

景岑禅师长沙人,是南泉禅师的弟子,由于谈禅论道,机锋敏捷,同道们均尊称为虎和尚。有一年仲秋,景岑禅师与仰山禅师一起赏月,仰山禅师指着天空说道:这个大家都有,只因无明,不能充分使用。景岑禅师不以为然地道:既然大家..

净土法门法师:养生之道,念佛是第一!

净土法门法师:养生之道,念佛是第一!「世间无有真长生法」,想在这个世间求长寿不可能。寿命再长,过去李老师告诉我,要依古圣先贤所说的话,不会错,是真的不是假的,人的寿命,就是说我们这个人,人身是个机器,..

净土法门法师:头一个把障碍诚敬的缘断掉

净土法门法师:头一个把障碍诚敬的缘断掉头一个把障碍诚敬的缘断掉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49集(净空法师) 「进言之,如法藏之《心经略疏》曰:于事理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立此名(观自在)。又观机往救,自在无..

是谁在穿衣吃饭呢

是谁在穿衣吃饭呢静虑佛法僧三宝,常供养增长福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杀盗淫妄,心就是佛,佛性每个人都有,那佛性到底是什么,我们都有的,穿衣吃饭,见闻觉知,跑跳舞唱,都是佛性的用啊,一口气不来,就不能..

净土法门法师:入佛门的标准是什么?

净土法门法师:入佛门的标准是什么?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我们看底下的解释,「初起大志」,这是世间人讲立志,开始立大志,真是大志。为什么?发菩提心想学佛,想作佛,希望我这一生当中能成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布施与断贪欲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布施与断贪欲○ 爱是大烦恼,从无始劫来生死轮回之苦,均是受了爱的害,现在还不肯舍弃,真是愚痴!布施以修舍,佛经中有所谓“一切施”,施舍到了极处,爱根自然能断。 ○ 家是贪爱束缚的根本,..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这个戒持不了?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这个戒持不了?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11集(净空法师) 为什么这个戒不能持?不但戒,连十善业都做不到,这让我们细心去观察、去思惟,真正明白我们的根疏忽了,根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因为中..

释迦牟尼佛的转世

往昔,于印度鹿野苑梵施国王执政之地上,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净饭施主,财富广积犹如多闻天子。他经常前往大海取宝,以种种珍宝满众生所愿。他有次将从宝洲中所得之一串珍珠项链送与国王,国王非常欢喜,而施主恰于此时..

楞严经学习方法

楞严经作为佛学最重要的经书之一,完全可以当做立法之本的存在。有很多师兄都会选择楞严经进行修习,不过修习楞严经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方法进行修习。那么末学在此想给各位师兄具体介绍一下都..

净土法门法师:心量要清净、要大,舍一不止得万报

净土法门法师:心量要清净、要大,舍一不止得万报【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发脾气的危害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发脾气的危害净空法师:发脾气的危害1、凡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世间人总是会发脾气,总是会不高兴,他不知道这个伤害之大。2、佛门当中常说“火烧功德林”,我们自性里面的功德,这一发脾气就烧光..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