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来去,顺于自然

繁体

景岑禅师长沙人,是南泉禅师的弟子,由于谈禅论道,机锋敏捷,同道们均尊称为虎和尚。

有一年仲秋,景岑禅师与仰山禅师一起赏月,仰山禅师指着天空说道:这个大家都有,只因无明,不能充分使用。

景岑禅师不以为然地道:既然大家都有,怎么会没有人充分使用?恰巧今天机缘会合,这大好明月,正在等你使用,试试看!

仰山禅师道:那是很有趣味的,用一用月光,请法座先试试看!

景岑禅师毫不客气,奋身跳起来,踢倒仰山禅师,仰山禅师非但不生气,反而赞歎道:真像大虫!(后来大家都称景岑禅师为岑大虫,亦即虎和尚)

又一次,景岑禅师游山归来,至门口,仰山禅师问道:禅师什么处去来?

景岑禅师回答道:游山来!

仰山仍然追问:游什么山处来?

景岑禅师道: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迎山大为赞赏道:大似春意!

景岑禅师道:也胜秋露滴芙渠(荷叶)。

仰山禅师最初说吾人心为皎月,只是云遮月隐,被无明烦恼矇蔽了心灵,景岑却说一切在于个人,只要有禅,就能云飞月显,仰山请他利用一下月亮,景岑立即将他推倒,意思是在禅月交辉之下,还要你多言?一句真像大虫,意即禅能静能动,禅力犹如狮虎。

景岑由外归来,仰山问他到哪里里去,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这说明了禅人来去,顺于自然,合乎法性,你说是春意,难道秋心不好吗?这就是禅者明乎一切法,用于一切法,不舍不切法

净土法门法师:卑贱的业因

净土法门法师:卑贱的业因再看下面一段,这一段是「下贱求悔」,这是修忏悔法。【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这是先举忏悔的一类众生。贫贱是人间很苦的..

净土法门法师:佛号力量大了,不但消自己的业障,周边的人也得福

净土法门法师:佛号力量大了,不但消自己的业障,周边的人也得福念佛人如果不懂这些道理,不能够深入经藏,他那句佛号力量就薄弱;懂得这些道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一句佛号力量很大,起很大作用,这是境随心转..

金刚经全文原文注音版

金刚经全文原文注音版可以让我们很好的认识经文中的文字,这样也是有助于我们阅读金刚经,只有让我们先去阅读金刚经,才能够去思考金刚经中的道理,从而能够让我们学习到很多有益于自身的道理,这样也是能够帮助我们..

净土法门法师:修学一切圣贤教诲最重要的指导原则

净土法门法师:修学一切圣贤教诲最重要的指导原则「可见第十九愿重在发菩提心,一心念我。第十八愿重在至心信乐,一向专念」。这前面我们读过,念老在概要裡面将第十八愿、第十九愿经文,全部抄在这个讲义裡面,我们..

流传千年的佛家禅诗:烦恼由心起,凡境皆心造,领悟者则嘉福久远

流传千年的佛家禅诗:烦恼由心起,凡境皆心造,领悟者则嘉福久远缘来缘去,缘生缘灭,万物之间的纠葛错综复杂,世人很难参透。宋朝无门慧开禅师著有禅诗一首,叫作《颂平常心是道》,流传久远、寓意深刻。春有百花秋..

禅人来去,顺于自然

景岑禅师长沙人,是南泉禅师的弟子,由于谈禅论道,机锋敏捷,同道们均尊称为虎和尚。有一年仲秋,景岑禅师与仰山禅师一起赏月,仰山禅师指着天空说道:这个大家都有,只因无明,不能充分使用。景岑禅师不以为然地道:既然大家..

净土法门法师:养生之道,念佛是第一!

净土法门法师:养生之道,念佛是第一!「世间无有真长生法」,想在这个世间求长寿不可能。寿命再长,过去李老师告诉我,要依古圣先贤所说的话,不会错,是真的不是假的,人的寿命,就是说我们这个人,人身是个机器,..

净土法门法师:头一个把障碍诚敬的缘断掉

净土法门法师:头一个把障碍诚敬的缘断掉头一个把障碍诚敬的缘断掉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49集(净空法师) 「进言之,如法藏之《心经略疏》曰:于事理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立此名(观自在)。又观机往救,自在无..

是谁在穿衣吃饭呢

是谁在穿衣吃饭呢静虑佛法僧三宝,常供养增长福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杀盗淫妄,心就是佛,佛性每个人都有,那佛性到底是什么,我们都有的,穿衣吃饭,见闻觉知,跑跳舞唱,都是佛性的用啊,一口气不来,就不能..

净土法门法师:入佛门的标准是什么?

净土法门法师:入佛门的标准是什么?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我们看底下的解释,「初起大志」,这是世间人讲立志,开始立大志,真是大志。为什么?发菩提心想学佛,想作佛,希望我这一生当中能成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布施与断贪欲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布施与断贪欲○ 爱是大烦恼,从无始劫来生死轮回之苦,均是受了爱的害,现在还不肯舍弃,真是愚痴!布施以修舍,佛经中有所谓“一切施”,施舍到了极处,爱根自然能断。 ○ 家是贪爱束缚的根本,..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这个戒持不了?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这个戒持不了?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11集(净空法师) 为什么这个戒不能持?不但戒,连十善业都做不到,这让我们细心去观察、去思惟,真正明白我们的根疏忽了,根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因为中..

释迦牟尼佛的转世

往昔,于印度鹿野苑梵施国王执政之地上,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净饭施主,财富广积犹如多闻天子。他经常前往大海取宝,以种种珍宝满众生所愿。他有次将从宝洲中所得之一串珍珠项链送与国王,国王非常欢喜,而施主恰于此时..

楞严经学习方法

楞严经作为佛学最重要的经书之一,完全可以当做立法之本的存在。有很多师兄都会选择楞严经进行修习,不过修习楞严经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方法进行修习。那么末学在此想给各位师兄具体介绍一下都..

净土法门法师:心量要清净、要大,舍一不止得万报

净土法门法师:心量要清净、要大,舍一不止得万报【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发脾气的危害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发脾气的危害净空法师:发脾气的危害1、凡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世间人总是会发脾气,总是会不高兴,他不知道这个伤害之大。2、佛门当中常说“火烧功德林”,我们自性里面的功德,这一发脾气就烧光..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