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轻松地安住于当下
我们的心不断受到外物所吸引。这是第三种禅修障碍。
扰乱心的事物,可能和过去有关,也可能和现在或未来有关。但是,过去及未来的念头最常盘据我们的心,因而也制造了最多的痛苦。
过去可能指昨天、上个月、去年或久远之前。我们所执着的过去,往往都是不好的,那时的我们通常是失败的、际遇坎坷或犯了错误。我们回到这个痛苦的过去,再度徒然无益地为之受苦。假设我们犯了一项错误,不论那是昨天、上个月或去年犯下的,都已经成为事实,没有任何事情可抵消或防止它发生。可是,事情现在已经过去了。在心中提出这个错误,不停地想并为它而痛苦,只是徒然无益地给自己制造伤害。这个错误或当时的情景已经过去了,不复存在了。如果可以因为反覆思量而抹灭这个错误,防止它发生或使这个事件不发生,那么,倒拨时钟或许会有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无法改造过去。还是就让它去吧!这些念头只会让我们徒然无益地为已经不存在的事件而自伤自痛。
关于未来的念头过于关于过去的念头,所制造的痛苦也更多。我们或许处在不虞匮乏的环境,也没有任何可以造成痛苦的事。然而,在这个显然很快乐的环境当中,我们可能会开始担心各种未来的问题:“我是否能一直拥有如此的舒适?我会不会遭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我能不能保住我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不但无法享受目前的平静,还为一个不存在的情况而感到痛苦,并以这个痛苦来替代平静。我们大多数的痛苦来自于我们所想见的未来。虚构念头的现象确实很奇特!在此刻,未来根本尚未到来,可是,我们却为了痛苦而把注意力转向未来。不仅如此,虽然未来有两种可能性——有利和不利,但我们几乎总是选择第二种。如果以有利的角度来看事情,就会有类似这样的想法:“我相信我的工作、我的房子、我的其他等等,一切都会顺利、很好!”可是,我们很少这样去预想未来。反之,我们往往会认为:“我不会成功。这行不通。我不相信那是可能的。”因此,我们大部分的痛苦来自对未来的忧虑。
一般而言,如果我们看着现在,不转向过去或未来,自然就不会有任何痛苦。
禅修的时候,绝对不要被过去或未来的念头所掌控。事实上,只要对方法有正确的了解,禅修并不困难。禅修时,不跟随任何关于过去或未来的念头。让心保持轻松,保持在当下的状态之中。这样,禅修就非常容易了!让心轻松地安住于当下,我们就没有痛苦。禅修应当永远都像这样;不追随过去或未来的念头,让心放松、无所攀缘地安住于当下。
像这样禅修时,我们暂时安住于无念的状态中;但是,我们的心无法一直保持在这种状态中,所以念头会再度升起。
许多人相信禅修必须是一种完全无念的状态;或者,如果禅修时有念头出现,就断定自己没有禅修的能力,认为禅修是一种完全在他们能力所及之外的修持方法。这种推论是错的;禅修并不是断除念头。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念头的问题呢?首先,我们必须避免两个错误:
第一,觉知念头的生起,然后自动跟随它们。
第二,试图阻断念头。
相反的,处理念头的正确方式是:觉知念头的升起,但既不追随,也不试图阻断它,只是不理会它。若我们不去理会,念头就没有任何影响力。当我们不了解心的本性时,心所造作的念头,不论是好是坏,都对我们有极大的影响力,因为我们执着念头是真实的。如果没有这种执着,念头就不具有影响力。
当我们让心放松时,安住而无念的境界终会升起。这种安住的状态如同无波的大海。在此安定之中,一个念头升起了。这个念头如同海洋表面形成的波浪,如果我们不去理会它,不为它采取任凭行动,不去“追捕”它,它自然会溶回它所升起的心中。就如同波浪会再度消溶入它所兴起的海洋之中。
若不加以审察,海洋及海浪似乎是两种不同的实体。事实上,它们的本质是无二无别的,因为海洋的本质是水,海浪的本质也是水。我们不能说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实体。海浪会自海洋表面升起,可是,除了再融入海洋之外,它别无去处。我们不能说海洋的水量在波浪升起的刹那减低了,并在波浪回归的那一刹那增加了。同样的,当我们不去理会或干涉念头的来与去时,我们的心并不会因念头的升起而有所衰损,也是不会因无念而有所提升。
因为不了解心,我们就会像是站在岸边想除尽海浪的人。当海浪朝他涌来时,他想攫住海浪然后丢掉,接着再把连续而来的另一个海浪也丢掉。即使海洋因为其他因素而非他的努力,暂时平静下来,但海浪必定会再度形成。期望维持一个永远平静无波之海的人,注定要活在失望之中。希望在禅修中断除一切念头的人,也是如此。
海浪自海洋中升起,会再回到海洋。实际上,海浪和海洋并没有差别。了解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坐在海滩上,丝毫不觉得劳累或艰苦。同理,观照自心时,有没有念头并不重要,只要保持轻松的状态。
这就是克服第三种禅修障碍——涣散——的方法:让心轻松地安住于当下。
四、奉行佛道护民心净心
护国护仁 - 四、奉行佛道护民心净心四、奉行佛道护民心净心做人如果不在佛学上学,真是可怜了这个人身,没有智慧!诸位佛教徒能信佛、学佛,恭喜你们!善男信女们来闻佛法,纵然你不信,今天闻到佛法,佛法的金刚种子种下去..
灵岩甘灵第一集 伍、持守净戒
灵岩甘灵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伍、持守净戒◎戒唯佛说最为尊佛法有经、律、论三藏,经不只佛所说,论是诸大菩萨所造,律则不通其他人说,唯有佛才能制戒;所以大家对律中的戒文格外要尊重、顶戴奉行,要至诚受戒。◎断恶修善..
三、护国治标护仁本
护国护仁 - 三、护国治标护仁本三、护国治标护仁本再说我们佛教,又是怎样的护国呢?诸位!佛法所谈的护国是最根本的学问,不过说到这地方,如果大家对佛法有信心,那就能依着佛法奉行,依着佛法奉行才是真正的护国之本;若..
灵岩甘灵第一集 肆、正见慧解
灵岩甘灵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肆、正见慧解◎佛理高深至广大佛法广大,大得像什么呢?像虚空界无边际;虚空界有多大,佛法就有多大。佛法深奥,有多深呢?上无顶、下无底。佛法就是这样无量高深广大!井蛙之见的人听来,以为佛..
二、用财有道福世界
护国护仁 - 二、用财有道福世界二、用财有道福世界说到赚钱,谁不会赚钱?人人都想赚钱也会赚钱,但有几个人真正会用钱呢?这是个大学问喔!要是讲会用钱,那只有世间上的慈善之家,他们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灵岩甘灵第一集参、明信因果◎缘起因果非高理佛法并不是说些多么玄妙的高理,也并非深奥得无法理解。佛法就是讲缘起法、因果法,就是教导我们凡夫成佛之法。你不学才以为深,你不听如何能懂?只要常听,今天听不懂,..
一、士农工商共护国
护国护仁一、士农工商共护国护国护仁--受邀于「为国祈福仁王护国息灾梁皇大法会」佛学讲座中开示今天此时,妙莲到这个不可思议又殊胜的仁王大法会来与诸位结法缘;本人的福德智慧,实在告诉大家--好苦恼!是受大会执行长..
灵岩甘灵第一集 贰、老和尚心
灵岩甘灵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贰、老和尚心◎承传印祖念佛规台湾灵岩山寺是依着大陆灵岩山寺的规则、依着印光祖师的道风传承下来,是念佛求生净土的道场。我们念佛的方式就好象老农夫一样,重在实行,「但事耕耘,必有收获..
目录 缘起
护国安仁妙莲老和尚开示目录缘起护国护仁 - 一、士农工商共护国护国护仁 - 二、用财有道福世界护国护仁 - 三、护国治标护仁本护国护仁 - 四、奉行佛道护民心净心护国护仁 - 五、学佛无争最护国转凡心修佛行 - 一、转..
灵岩甘灵第一集 壹、念佛法义
灵岩甘灵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着壹、念佛法义◎净土法门诸佛赞有邪师说:「你们修净土法门,念佛干什么?求生西方干什么?这世界的人这样苦恼,你还要求生西方?佛经三藏十二部不研究,就只是念佛?」讲得有没有道理?实实在在根..
怎么念观世音菩萨才能听得到呢?
普门品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要如何念观世音菩萨,菩萨才能观你的音声呢?只要耳听、心观两相契,即能感应道交。你的种种凡夫心还丢不开..
“认错”是处世最珍贵的宝物
我现在讲个笑话给诸位听,其实这是真事实,也是教你们在世间要如何度脱这个人生。话说世间上有左右邻居两家,左边这一家日日吵闹、日日有是非,不但夫妇间、儿女间互相吵闹,有时儿女也会同爸爸妈妈吵闹。吵闹太多,..
有钱不做好事 菩萨能让你发财吗?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还要注意时间这一因素。只要因缘、时间相聚会,则果报自然成,大至宇宙,小至微尘,皆离不开此理。俗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苦瓜怎能生出甜豆来呢?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
动物一吃到肚子里,冤魂就跟到肚子里
平时人死了埋在坟墓里,吃荤的人把大鱼大肉吃到肚子里,那肚子不是变成了动物的坟墓了?把动物埋在肚子里,你看脏不脏?卫不卫生呀?现在还有人吃蛇、吃猫真令人不敢想象!动物一吃到肚子里,冤魂就跟到肚子里;有一..
怎么才叫会讲话?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信用。你说话真实信用,谁不相信你、谁不同你共事?说话不信实、尽是骗人,谁敢同你共事?这样聪明是害了自己,所以要说诚实之语,培养自己人品,人品高贵才受人尊..
念佛,一定要拜佛
我们佛弟子做事情,能用最少的力量而得到功效最大的,就是念佛、礼佛。所谓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既然礼佛一拜、念一声佛能灭罪无量、增福无量,那么,我们就应该要好好的把握,千万勿将时间空过..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