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的巨大过失
饮酒的巨大过失饮酒的巨大过失
大佛顶首楞严经
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属九横死之三,横为非人鬼怪之类,夺其精气而死,是为横死。)
长阿含经之善生经第十二
当知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善生!若彼长者、长者子饮酒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分别善恶报应经
复次饮酒三十六过。其过云何。一资财散失。二现多疾病。三因兴斗诤。四增长杀害。五增长嗔恚。六多不遂意。七智慧渐寡。八福德不增。九福德转减。十显露秘密。十一事业不成。十二多增忧苦。十三诸根闇昧。十四毁辱父母。十五不敬沙门。十六不信婆罗门。十七不尊敬佛。十八不敬僧法。十九亲近恶友。二十舍离善友。二十一弃舍饮食。二十二形不隐密。二十三淫欲炽盛。二十四众人不悦。二十五多增语笑。二十六父母不喜。二十七眷属嫌弃。二十八受持非法。二十九远离正法。三十不敬贤善。三十一违犯过非。三十二远离圆寂。三十三颠狂转增。三十四身心散乱。三十五作恶放逸。三十六身谢命终堕大地狱受苦无穷。
四分律藏云饮酒十过
一、颜色恶 谓饮酒之人,颜貌容色,因此变常,无有善相也。
二、下劣 谓饮酒之人,威仪不整,动止轻薄,人所贱恶也。
三、眼见不明 谓恣饮狂痴,瞻视昏瞀,而色境莫辨也。
四、现嗔恚相 谓醉酒之人,行不善法,不顾亲属贤善,恣肆忿怒也。
五、坏田业资生 谓恣饮放逸,破费产业,资财散失也。
六、致疾病 谓饮酒过度,身体失调,以致疾病也。
七、益斗讼 谓醉酒发狠,与人争竞,不惜生命,而斗讼益增也。
八、恶名流布 谓耽饮纵恣,弃舍善法,而丑名恶声,远近流布也。
九、智慧减少 谓饮酒昏迷,狂騃愚痴,而智慧减少也。
十、命终堕恶道 谓朋狎饮酒,善行不修,恶业日增,命终之后,而堕恶道也。
大庄严论云:
佛说身、口、意,三业之恶行,唯酒为根本,复堕恶行中。
瑜伽七十一卷十页云:
何所应受?谓清净物,如来所许。除酒肉等所不应饮,不应食物。齐何应受?谓知量而受。勿令自损,或损于他。
护不饮酒戒五神:一、阿摩罗斯兜嘻,护持戒人若入山林,不为虎狼所害;二、那罗门阇兜帝,护持戒人不为伤亡所娆;三、鞞尼干那波护,持戒人除恶鸟鸣狐鸣;四、荼鞞斗毗舍罗,护持戒人除犬鼠变怪;五、伽摩毗那阇尼佉,护持戒人不为凶注所牵。(凶注者,谓阴司注写凶恶之事也。)
摘自【三藏法数】
【五种不应施】之[二、酒及毒药]谓酒及毒药,能令众生狂乱失命,故不应施与人也。﹝出法苑珠林﹞
摩崖三佛龛位于西山石窟,宾阳三洞和万佛洞之间,凿于武周时期
摩崖三佛龛位于西山石窟,宾阳三洞和万佛洞之间,凿于武周时期摩崖三佛龛,位于西山石窟,宾阳三洞和万佛洞之间。凿于武周时期,佛龛内所造三佛代表过去,现在、将来,系典型的三世佛题材。摩崖三佛龛共有七尊造像,..
制戒的因缘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子,一律要求他们都具备圣贤的条件,这是错误的想法。佛弟子终究是佛弟子,他们并不是佛陀,自有种种贤愚不肖的分别。 佛陀的教化越广,信奉皈依的人越多,尤以..
摄影笔记:浴佛节五台山行摄(佛光普照遍五台,居士男女多布施
摄影笔记:浴佛节五台山行摄(佛光普照遍五台,居士男女多布施佛光普照遍五台,吃斋诵经建寺庵。居士男女多布施;为求来生结善缘。即公元前565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在北印度,有天上九龙吐出香水为太子洗浴。因..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无量劫来积集的恶业,一念之间就可以忏悔,积德累功,忏罪求福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无量劫来积集的恶业,一念之间就可以忏悔,积德累功,忏罪求福【一】、《汇编》里面举了一个故事,这段故事在《了凡四训》里头也有。宋朝时候有一个卫仲达,这个人的一段故事传得很广,不但在当时..
钱财为什么不跟人走,却只跟着福报走?
钱财为什么不跟人走,却只跟着福报走?钱财为什么不跟人走,却只跟着福报走?朋友问,自己最近生意不景气,尤其今年一直亏本,用佛法怎么解。 世人苦,就苦在要一个好上。就想着,生意一直都很好。我有个观点,钱不..
信愿法师: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字者,有何意也?
信愿法师: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字者,有何意也?【往生礼赞】问曰: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字者,有何意也? 早上藉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信愿继续来向大家报告《往生礼赞》摘要。昨天我们探讨完第一段文,..
谨记吃水果的“三看五不可”
谨记吃水果的“三看五不可” 人有不同的体质,水果也有不同的成分和特质。人的体质有冷热,水果也有特质分温凉。因此,什么人吃什么水果,都有一定的禁忌。吃水果有禁忌,这种观点逐渐被人们所吸收。那么,吃水果怎..
饮酒的巨大过失
饮酒的巨大过失饮酒的巨大过失大佛顶首楞严经 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属九横死之三,横为非人鬼怪之类,夺其精气而死,是为横..
静波法师:佛教对生活的看法
静波法师:佛教对生活的看法静波法师:佛教对生活的看法我们今天探讨一个题目,叫:佛教对生活的看法。所谓生活就是一种责任,当然它是一种因缘,因缘就是一种责任。你有你的责任,我有我的责任;你有你的生活,我有..
高僧故事:百岁虚云惨遭毒打入定八天神游听法
高僧故事:百岁虚云惨遭毒打入定八天神游听法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无数磨难,自云:“阅五帝四..
净土法门法师:应用怎样的善巧,使人深信佛的智慧及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应用怎样的善巧,使人深信佛的智慧及因果问:底下一个问题,佛陀具备圆满的智慧,但有些人却认为佛经是弟子们帮助完成的,历史是人写的,因此出现许多我执、我见。请问应用怎样的善巧,才能使他们深信..
文殊院,一个可以看到最纯粹佛文化的好地方
文殊院,一个可以看到最纯粹佛文化的好地方文殊院,作为成都宗教文化的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这里也承载了很多老成都人的记忆。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听经是晚年最好的清福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听经是晚年最好的清福我们看到这个社会上的大众在工作的时候,现在工作都很紧张,他也没有时间去想别的。退休之后,工作没有了,那享清福不是很好吗?可是退休之后,我们看到两种现象,一种就是..
净土法门法师:因为念佛习惯不相同在吵闹,打架,这不是佛弟子,是魔弟子
净土法门法师:因为念佛习惯不相同在吵闹,打架,这不是佛弟子,是魔弟子物质现象从哪来的?从心生的。心净则佛土净。求生净土的人,首先要求清净心,这个修持的目标就在经题上。本经的经题,前面一段是讲的果报,“..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不能往生不是方法有问题,是我們自己出了毛病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不能往生不是方法有问题,是我們自己出了毛病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地位是平等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所以我们在今天要练,就要练功夫,练什么功夫?练心目当中看一切众生平等,跟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恶口的果报,就是不端庄
净土法门法师:恶口的果报,就是不端庄1 恶口是言语粗鲁,说话难听,说的话能刺伤别人的心。不恶口的反面就是柔言爱语,言语柔和,不说粗话。2 有些我们平常所讲开玩笑的那些话,在佛法里面讲戏论,也能够包括在恶口..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