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法高僧从未远去,佛门弟子永远追随

繁体

在我心目中,西行是求法精神的代名词,曾经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高僧大德前赴后继,为求一法,行脚天竺。我常常在历史中注视着西行求法者的身影。

中国最早的求法者是三国魏甘露年间的朱士行法师。为求《般若经》正本,他出塞西至于阗国,二十余年间写得《放光般若》九十章,派遣弟子弗如檀法师带回中国,而他本人则在于阗圆寂,没有归来。

魏晋到唐代汉传佛教的发展与完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法本的传入和译经的兴盛。朱士行法师虽未至天竺,但其志愿风骨则成为汉地僧人忘我西行、舍命求法之滥觞,影响了无数求法者。

晋宋间,有康法朗、于法兰、竺佛念、支法领、法勇、慧睿等数十位法师走上西行之途,大多抵达于阗、罽宾、疏勒等国即止,或埋骨中路,最终到达印度的不多。而到印度后能携经而返并为后人所熟知的要数法显大师。

法显大师道心坚贞,见当时戒律未备、僧人戒行不整,便于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开始西行。

他与同行者度过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惟以枯骨为标识的流沙,翻越了毒风雨雪、飞沙走石的葱岭。然而,最后到达中天竺的仅法显大师和道整法师二人。法显大师在摩诃衍僧伽蓝求学三年,得到《摩诃僧祇律》、《杂阿毗昙心》、《方等般泥洹经》、《摩诃僧祇阿毗昙》等梵本,又在师子国停留两年,求得《弥沙塞律》、《长阿含经》、《杂阿含经》及《杂藏经》,这些经典都是汉地前所未有的。

回国途中,法显大师搭乘的商船遭遇风暴,他把个人物品扔进大海,誓死护卫所携的经藏和佛像。十三年后,大师回到中国,写下了在天竺的见闻《佛国记》。

唐朝西行求法之风尤盛,那烂陀寺是留学僧最向往的地方,来到此地的汉藏求法者不计其数,玄奘大师是第一百位。

大师一路饱受各种严酷考验,以异于常人的意志才克服万难到达印度。大师曾只身穿越流沙遍地、荒无人烟的莫贺延碛。白天零上60多度,无法行进,就用沙子把身体全部埋起来,只露出头在外面,并用物品遮挡太阳。夜间零下30多度,虽寒冷而无暴晒,便抓紧时间赶路。

在这滴水如金的沙漠中,大师还曾打破过水袋,就在极度的高温和干燥下,他坚持活了下来,走出了沙海。正是以此坚毅之心,大师才得以最终游学五天竺,带回甚深法义和大量经籍。

玄奘大师归国后短短三十年中,不下十一名中国、朝鲜的游学者拜访了那烂陀寺,义净大师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记录了同时代去印度求法的留学僧就有一百一十多人。

唐初的玄照法师求学印度,在那烂陀寺求学三年,跟随胜光法师学了《中论》、《百论》等论,又随宝狮子大德学习《瑜伽师地论》。义净大师于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在那烂陀寺见到了玄照法师。因路途阻塞,玄照法师无法归国传法,每有传灯之望,而未谐落叶之心,后在天竺去世。义净大师有悼诗云:

卓矣壮志,颖秀生田。

频经细柳,几步祁连。

祥河濯流,竹苑摇芊。

翘心念念,渴想玄玄。

专希演法,志托提生。

呜呼不遂,怆矣无成。

两河沉骨,八水扬名。

善乎守死,哲人利贞。

道希法师曾在那烂陀寺学习大乘佛法,并把大唐所有新译、旧译的经论四百多卷带到了那烂陀寺。义净大师在巡礼那烂陀寺时,也见到了已经圆寂的道希法师的卧房,心生感慨,有诗云:

百苦忘劳独进影,四恩在念契流通;

如何未尽传灯志,溘然于此遇途穷。

大乘灯禅师路过其在那烂陀的卧室时也不禁感叹:昔在长安,同游法席。今于他国,但遇空筵。

常慜禅师坐商船从广东出发,走海路辗转去往印度。中途遇到风暴,商船破损漏水,所有人都纷纷逃逸。常慜禅师见大家急于逃生,就把所有机会都让给了身边的人。船舱里没有醒的、遇到困难爬不动的,在禅师的帮助下都安全离开了大船,而禅师自己已是精疲力竭。眼看海水逐渐没过腰身,法师欣慰地看着安全的大众,开始合掌念佛,一句一句的佛号,一声一声地往下沉。逃了命的人也跟着念起了佛号,也有很多人让法师跳到小船上,但他害怕压沉了别人的小船,只是坚持念佛,直至沉到水底。

义净大师为常慜禅师写了一首很感人的诗:

悼矣伟人,为物流身。明同水镜,贵等和珍。

涅而不黑,磨而不磷。投躯慧巚,养智芳津。

在自国而弘自业,适他土而作他因。

觏将沉之险难,决于己而亡亲。

在物常慜,子其寡邻。

身散鲸波以取灭,净愿诣安养而流神。

道乎不昧,德也宁湮。

布慈光之赫赫,竟尘劫而新新。

又有灵运法师,在那烂陀寺常画慈氏菩萨真容和菩提树像;无行禅师,为宣扬道宣律师的宗旨,留学那烂陀寺学习唯识、中观,研习《俱舍论》及律典;新罗阿离耶跋摩法师,在那烂陀寺常抄写诸经;慧业法师,曾写有梵本论典留在那烂陀寺,为义净大师所见。

这一百多位求法僧,最终安然回乡并在东土弘扬教法的少之又少,多数魂散天竺,有很多甚至连名字都未能留下,人们也不知道他们当时的这些苦行。但他们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佛法能够传到内地,让后人能够得到受益。义净大师在那烂陀寺遇到一位老比丘,以为是印度人。后来老比丘临终前,颤颤巍巍地把自己所译的《善辨律》手稿交给义净大师说:我是中国人,到印度来已经有很多年了。现在我已经病成这样,也老了,就是想走也回不去了。希望你能将我这个戒本带回去,以后去弘扬它。义净大师拿到戒本不到三天,老比丘就去世了。

义净大师所记载的求法高僧大都广闻多参,义净大师本人也是如此。他二十一岁受具足戒,此后四年间精求律典,并生起西行求法的愿望。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义净大师开始西行,曾在室利佛逝停留六月,学习声明;两年后,又在东印度耽摩栗底国学习梵语和《胜论》。这一年他遇到了大乘灯禅师,并翻译了《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一卷。

咸亨五年(公元674年),他抵达那烂陀寺,多方参学,在那烂陀寺译出了《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五卷和《一百五十赞佛颂》一卷。这十年间,他遇到了玄照、佛陀达摩、僧哲、慧轮、道琳、智弘、无行等多位法师,得以了解并记录了众僧在印度游历参学的经历。

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义净大师离开那烂陀东归。他带回了经律论近四百部共五十万颂、金刚座真容一座和舍利三百粒。当时武后亲来迎接法师,并安顿其在佛授记寺及大福先寺居住,以便安心开展译经工作。法师所译经典多戒律及咒颂,可见其求法重心在于戒律,也说明当时印度大乘佛法已开始重视陀罗尼咒,密法趋于兴盛。

义净大师历经万险西往东归,写成《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才让汉地众生有机会了解到这一段特殊而鲜为人知的历史,也让后世法子能够一睹中世纪印度佛教生活和早年戒律的轨则。

今日汉地能够读诵到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无不是鲜血凝成、汗水化成,包含了上至后汉、下至隋唐五百多年间先辈求法者的志愿和生命。

义净法师在他的《求法诗》里说: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若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大德们当年求法的发心、恩德和感人的精神,还以为手上的经书法本真的只是轻易可得的一本书。然而,历代高僧大德所传承下来的,除了法本,还有凝结在法本上的舍身求法、不问归途的精神。

西行求法僧,是人人都应当敬仰的勇士,是值得佛弟子永远追随的前贤。

学佛要在家修不要去护持寺院?这种说法等于破灭三宝

问:为什么说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明贤法师:现在的学佛人中常常有这样的论调,比如学佛总往寺院跑,还不如在家自己好好修行,或者我信佛,但是只皈依佛和法,不皈依僧,只做二宝居士,诸如此类种种..

佛陀“须弥四洲”与“宇宙银河”世界观不冲突

佛经所说四大部洲现代科学观察的银河系一、《起世经》中须弥四洲的世界汉语《大藏经》中有一部《起世经》,描绘了阿罗汉所见的须弥四洲的世界。阿罗汉眼中的世界,是上下突出的平面。上面耸立着须弥山,须弥山外是大..

求法高僧从未远去,佛门弟子永远追随

在我心目中,西行是求法精神的代名词,曾经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高僧大德前赴后继,为求一法,行脚天竺。我常常在历史中注视着西行求法者的身影。中国最早的求法者是三国魏甘露年间的朱士行法师。为求《般若经》正本..

都说至人无梦 释迦牟尼佛成道后还会不会做梦?

梦是睡眠中的现象,是由颠倒妄想所成,而睡眠则是常人生存所必需。古人云至人无梦,释尊已断离三界烦恼,远离一切颠倒,释尊有梦与睡眠吗?对于释尊是否有梦,虽然个别宗派说有,但大众部与有部等诸多宗派一致主张没..

人类福报减少 皆因贪欲太重有为太过

竞争和贪欲却是人类福报减少的直接原因有人担心:如果人人都去修行,会不会太过分消极,把自己的职责都放弃了呢?人们往往不甘于无所作为,而对于有为的主动充满依赖,因此对修行者不事名利的态度心存质疑你不去参与..

汉传佛教禅宗这样依止善知识

问曰:汉传佛教的禅宗是不是没有依止法?明贤法师答曰:不,汉传佛教禅宗,有着十分完备的依止法!在大慧妙喜禅师与竹庵士珪禅师共住云居后山云门寺期间,他们合力编纂了明代以来最富盛名的禅门师资教授名著《禅林宝..

如果人人出家修行地球会否变成废墟

如果人人出家修行,整个世界当下就会发生改变,必然会因人们内心的积极感通而成为一个更加清净美好、安详太平的美丽新世界。假使众生欲心都尽,必同极乐世界莲花化生。于是又有人问:如果人人都无欲无求,依佛教去修..

高僧西行取经带回数百粒佛陀舍利

在佛教中,舍利最早是指佛的遗骨,后来也指高僧或大修行者过世后的遗骨,分为骨舍利、发舍利、肉舍利三种。《金光明经》云: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对于形成舍利的原因,近代净土宗高僧印光..

解读荷兰“肉身像”金刚不坏并非木乃伊

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曝出荷兰发现一尊千年佛像,内端坐一位打坐和尚,其内脏已被掏空。这则新闻在国内各大新闻平台被高频转载。一方面,网友对佛教金刚不坏之身啧啧称奇,充满敬意。另方面,佛教界对报道中将肉身..

佛陀对儿子意味深远的父爱

释尊深知出家能够从这个充满痛苦堪忍世界中解脱,且能利益无量众生,因此度化儿子罗睺罗出家。罗睺罗尊者是释尊出家前的儿子,也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尊为密行第一。释尊成道后,曾派目犍连尊者劝耶输陀罗割舍母子..

唯独佛才能具有的十八种功德

在《大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中,谈到了佛的十八种殊胜功德十八不共法。概言之,佛陀各类功德的圆满程度都远非阿罗汉乃至诸大菩萨所及,所以佛的功德都可以称为不共。而此处十八种功德单用不共命名,是强调这些功德仅限..

学佛时如何发心才是如法的

闻法的第一个要求是发心。我们来听这部论,虽然各位是当机的,但大家要发一个好的心。我们要了解,下面的三类用心中,只有一类是可取的。第一类是恶心。如果出于寻求世间八法的想法,比如说,听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

修行着魔后的二十五种现象

一、依德相不具之师。这是个很大的麻烦。这次课程,我将它当作是对大家建议性的学习,可千万不要认为,我现在教大家就是我有此证悟,或已经有此水平。我只是将理路告诉大家,是一个提前的修行预备,现在还不是你将修..

女子剃度出家真的不利于佛法长存吗?

编者按:佛门常说四众弟子,又有七众弟子之说。所谓七众弟子,包括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一般人可能对式叉摩那不大了解,不知来龙去脉。看完今天这篇文章,就能找到答案。佛陀姨母如愿..

佛陀之乡尼泊尔咋也招灾呢?

编者按:4 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大地震,凤凰佛教第一时间做出独家响应。当凤凰佛教发布高僧祈福、前方专访等内容后,我们看到一些网友和初入佛门的信众,甚至忘记了同情和声援,他们首先困惑于为什么佛陀的故乡也..

知否?释迦牟尼诞生时出现过这些奇异现象

编者按:在佛教节日中,有几个与释迦牟尼息息相关,如佛诞节、佛成道日,影响较大。那么,释迦牟尼诞生之日,他本人及所在国家有何奇异现象?在佛经中有无相应记载?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右胁出生东南西北各走七步佛陀出生在蓝..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