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禅宗这样依止善知识

繁体

问曰:汉传佛教的禅宗是不是没有依止法?

明贤法师答曰:不,汉传佛教禅宗,有着十分完备的依止法!在大慧妙喜禅师与竹庵士珪禅师共住云居后山云门寺期间,他们合力编纂了明代以来最富盛名的禅门师资教授名著《禅林宝训》。

《宝训》中重点描述了汉传佛教禅宗依止善知识核心要义,其中三点至关重要,第一,强调依止阇黎,实为入道捷径;第二,强调师徒相契,无人能作离间;第三,强调敬师重法则必成大器。这三个重点,实为佛门任何宗派都必须遵循的依止法要义,今特为拈出,佛门弟子,幸共参研!

一、《禅林宝训》特别强调依止阇黎、入道捷径云:

万庵天性仁厚,处躬廉约,寻常出示语句,辞简而义精,博学强记,穷诘道理,不为苟止而妄随;与人评论古今,若身履其间,听者晓然如目睹。衲子尝曰终岁参学,不若一日听师谈论为得也!(《记闻》【原文】)

意思是说:万庵和尚所禀之天性,既仁慈,又忠厚,处己最为廉约。寻常出言开示于人,言辞虽简而义理至精,学最广,记犹强,善能穷究详诘其中旨趣,于理于事,决不苟且而止息,又不虚妄而随人言说。凡与人评论古今事理,说得最清白,犹如自己亲到其间,使听者了然如目所见。衲子尝曰:我辈终岁参学,不如一日听师谈论,深有所得也!

二、《禅林宝训》强调师徒相契、谁能离间云:

水庵曰:佛智先师言,东山演祖尝谓耿龙学曰:山僧有圆悟,如鱼之有水,鸟之有翼。故丞相紫岩居士赞曰:师资相可,希遇一时,始终之分,谁能间之?紫岩居士可谓知言矣!比见诸方尊宿,怀心术以御衲子,衲子挟势利以事尊宿,主宾交利,上下欺侮,安得法门之兴,丛林之盛乎?(《与梅山润书》【原文】)

此节明师资道合,佛智先师言:东山演祖尝谓耿龙学曰:山僧有圆悟,如鱼之有水,鸟之有翼。此见其得人之相孚也,有水乳针芥之相合。如鱼有水者,乃刘玄德得武侯时,云长翼德皆不悦。玄德云: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君请无复言。重孔明以晓二人也。

丞相张浚,字德远,号紫岩居士,绍兴初,拜封为和国公,问道于圆悟克勤禅师。尝为赞曰:凡师资之相可相得授受相应,可谓千载之奇逢,而不多遇,如云龙风虎之一时也,始终相契,有一定之素分,是谁得而间隔之哉?紫岩居士,可谓知人之言也。师资者,师乃人之模范,为人之长,训物之规;资者,助也,助发己身之行业。又师以道传于弟子,弟子资学于师,非即谓师徒也。

及见诸方尊宿,巧用心术,以御(使用)衲子,而衲子所挟者,唯势与利以事尊宿,致使主宾所交者皆利也,上下所怀者皆欺也。如此,又安能得法门之兴,丛林之盛乎?

三、《禅林宝训》强调敬师重法、必成大器云:

月堂曰:黄龙居积翠,因病三月不出。真净宵夜恳祷,以至燃顶炼臂,仰祈阴相。黄龙闻之,责曰:生死固我分也,尔参禅,不达理若是。真净从容对曰:丛林可无克文,不可无和尚。识者谓真净敬师重法,其诚至此,他日必成大器(《北山记闻》)。

意思是说,月堂和尚讲:黄龙和尚,居积翠时,因病三月不愈,未出方丈。真净至午夜,诚恳祷祝于三宝前,以至顶上燃香,臂间灼灯,以作供养,仰祈神力阴相致助,使师病愈,则法有所赖也。黄龙闻而责之曰:生死固吾定分,苟可免乎?尔为参禅衲子,不通晓道理亦至于此!真净禅师从容对曰:丛林可以无我克文,必不可无和尚!祷祝之意,法源所系也。识者谓真净敬师重法,其诚切至此,则他日之成大器,不待言也。

禅门的依止法,虽然不像《广论》菩提道次第的逻辑那样多而且密,但各个要点的深刻与人性化,有如珍珠在盘,粒粒皆精,由点及面,可以窥见整个汉传禅宗的独立个性。这,绝不是一个缺乏次第的宗派它的次第,必须经由你本人融尽了各类形式期待以后,才能有望见闻;这,也绝不是一个缺乏道前基础(念死、无常等正念)的宗派它出离心的大道,完成在深厚认同世间不圆满性、而和光同尘的平常心中!

其实,以禅宗为代表的汉传佛教宗教信仰,早已达到了人类宗教文明认识范畴以外的又一个全新指标,这,是一天一天正在为我们所处时代所印证的!禅宗,正在引导人类宗教文明,走进又一个崭新的春季!

学佛要在家修不要去护持寺院?这种说法等于破灭三宝

问:为什么说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明贤法师:现在的学佛人中常常有这样的论调,比如学佛总往寺院跑,还不如在家自己好好修行,或者我信佛,但是只皈依佛和法,不皈依僧,只做二宝居士,诸如此类种种..

佛陀“须弥四洲”与“宇宙银河”世界观不冲突

佛经所说四大部洲现代科学观察的银河系一、《起世经》中须弥四洲的世界汉语《大藏经》中有一部《起世经》,描绘了阿罗汉所见的须弥四洲的世界。阿罗汉眼中的世界,是上下突出的平面。上面耸立着须弥山,须弥山外是大..

求法高僧从未远去,佛门弟子永远追随

在我心目中,西行是求法精神的代名词,曾经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高僧大德前赴后继,为求一法,行脚天竺。我常常在历史中注视着西行求法者的身影。中国最早的求法者是三国魏甘露年间的朱士行法师。为求《般若经》正本..

都说至人无梦 释迦牟尼佛成道后还会不会做梦?

梦是睡眠中的现象,是由颠倒妄想所成,而睡眠则是常人生存所必需。古人云至人无梦,释尊已断离三界烦恼,远离一切颠倒,释尊有梦与睡眠吗?对于释尊是否有梦,虽然个别宗派说有,但大众部与有部等诸多宗派一致主张没..

人类福报减少 皆因贪欲太重有为太过

竞争和贪欲却是人类福报减少的直接原因有人担心:如果人人都去修行,会不会太过分消极,把自己的职责都放弃了呢?人们往往不甘于无所作为,而对于有为的主动充满依赖,因此对修行者不事名利的态度心存质疑你不去参与..

汉传佛教禅宗这样依止善知识

问曰:汉传佛教的禅宗是不是没有依止法?明贤法师答曰:不,汉传佛教禅宗,有着十分完备的依止法!在大慧妙喜禅师与竹庵士珪禅师共住云居后山云门寺期间,他们合力编纂了明代以来最富盛名的禅门师资教授名著《禅林宝..

如果人人出家修行地球会否变成废墟

如果人人出家修行,整个世界当下就会发生改变,必然会因人们内心的积极感通而成为一个更加清净美好、安详太平的美丽新世界。假使众生欲心都尽,必同极乐世界莲花化生。于是又有人问:如果人人都无欲无求,依佛教去修..

高僧西行取经带回数百粒佛陀舍利

在佛教中,舍利最早是指佛的遗骨,后来也指高僧或大修行者过世后的遗骨,分为骨舍利、发舍利、肉舍利三种。《金光明经》云: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对于形成舍利的原因,近代净土宗高僧印光..

解读荷兰“肉身像”金刚不坏并非木乃伊

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曝出荷兰发现一尊千年佛像,内端坐一位打坐和尚,其内脏已被掏空。这则新闻在国内各大新闻平台被高频转载。一方面,网友对佛教金刚不坏之身啧啧称奇,充满敬意。另方面,佛教界对报道中将肉身..

佛陀对儿子意味深远的父爱

释尊深知出家能够从这个充满痛苦堪忍世界中解脱,且能利益无量众生,因此度化儿子罗睺罗出家。罗睺罗尊者是释尊出家前的儿子,也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尊为密行第一。释尊成道后,曾派目犍连尊者劝耶输陀罗割舍母子..

唯独佛才能具有的十八种功德

在《大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中,谈到了佛的十八种殊胜功德十八不共法。概言之,佛陀各类功德的圆满程度都远非阿罗汉乃至诸大菩萨所及,所以佛的功德都可以称为不共。而此处十八种功德单用不共命名,是强调这些功德仅限..

学佛时如何发心才是如法的

闻法的第一个要求是发心。我们来听这部论,虽然各位是当机的,但大家要发一个好的心。我们要了解,下面的三类用心中,只有一类是可取的。第一类是恶心。如果出于寻求世间八法的想法,比如说,听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

修行着魔后的二十五种现象

一、依德相不具之师。这是个很大的麻烦。这次课程,我将它当作是对大家建议性的学习,可千万不要认为,我现在教大家就是我有此证悟,或已经有此水平。我只是将理路告诉大家,是一个提前的修行预备,现在还不是你将修..

女子剃度出家真的不利于佛法长存吗?

编者按:佛门常说四众弟子,又有七众弟子之说。所谓七众弟子,包括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一般人可能对式叉摩那不大了解,不知来龙去脉。看完今天这篇文章,就能找到答案。佛陀姨母如愿..

佛陀之乡尼泊尔咋也招灾呢?

编者按:4 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大地震,凤凰佛教第一时间做出独家响应。当凤凰佛教发布高僧祈福、前方专访等内容后,我们看到一些网友和初入佛门的信众,甚至忘记了同情和声援,他们首先困惑于为什么佛陀的故乡也..

知否?释迦牟尼诞生时出现过这些奇异现象

编者按:在佛教节日中,有几个与释迦牟尼息息相关,如佛诞节、佛成道日,影响较大。那么,释迦牟尼诞生之日,他本人及所在国家有何奇异现象?在佛经中有无相应记载?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右胁出生东南西北各走七步佛陀出生在蓝..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