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光讲解心经

繁体

国际知名科学家、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近十多年来潜心佛学研修佛学,他以睿智敏锐和客观实证的科学精神,探求和解说佛教义理,推动佛教人间化理念,正引起海内外佛教界和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学佛令人心静智增

二○○五年五月三十日晚,潘宗光在理大综艺馆主讲《色即是空》的佛学讲座,以量子力学测不准定理、相对论等现代自然科学理论,阐述大乘佛教的心要经典《心经》,其深入浅出的精彩妙解,博得满堂上千各界听众的阵阵喝彩,一时间在香江掀起《心经》热,人们纷纷争相购买和阅读他的著作《心经与生活智慧》、《心经与现代管理》和《佛教与人生》,以及《十二因缘》讲座录像光盘。

潘宗光表示,现代社会人身处在疾风般变化万千的环境,如何使心灵平静自在不受困扰,从而提高心智的效率,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课题。佛教中有个故事,旗幡在疾风中飘动,幡下的人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答案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在动!这故事并非否定风动或幡动的外在环境变化,却是告诉我们佛教不是以外物,而是以心灵作为首要对象。

无常无我的“空”性

谈到《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时,潘宗光解释,佛说的“色”即“物质”;物质不能离开空性而存在,空性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空”作为佛教用语,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意,不容易用语言固定它的含义。

他说,有些人听到佛教讲“空”,就以为是虚无缥缈什么都没有的意思,其实并非如此!这就像我们对“零”这个数字的错觉一样,表面看来它好像什么都没有,其实却是包罗万有,变化多端,任何数字与零结合起来,都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例如:在100的后面加上0,就马上增大变成1000;“零”亦可吞噬一个数目让它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要把一个数目乘上零,它便会消失得只剩下零的答案;但若以“零”除一个数目,也可以将之变为无限大;“零”亦可以对其他数目保持中立而不作干预,因为任何数目加上或减去零也不会改变其本身数值。“空”就好像“零”一样富于包容性。

随后,潘宗光又分别以现代自然科学理论量子力学、测不准定理、相对论、物质与能量可以互相转变的原理,深入浅出地阐述“空”的无常性、无独立性和包容性。

潘宗光谈到无常无我时说:在我们的世界里,牛顿定律规限着我们的思维。我们认为,任何可触摸到的东西,都可以准确量度其长度、高度、重量和速度。其实,任何东西都由分子组成,而分子是由更细小的原子、粒子等组成。而在微观世界,牛顿定律就不合用了,要用量子力学才能了解它的运作。

潘宗光表示,在量子力学中,最基本的原理是“测不准定理”。这个原理指出,在处理很微细的粒子时,根本不可能量度到它的真正位置、方向、大小等等。它的存在是或然率式的存在,是变幻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由此可见,在极微小的空间里,物质是无常、无我的。

潘宗光又表示,在宏观世界,我们也能体会无常、无我。例如我们坐飞船作星际旅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当飞船的速度接近光速时,整个宇宙空间在不断缩小。换句话说,我们所认识的宇宙会依我们的飞行速度而变幻。

潘宗光指出,既然,在微观世界,物质是无常、无我的;在宏观世界,也是无常、无我的;由此推论,在我们所生活的空间,可以触摸到的世界,也应该是无常、无我的,因为既然两端是无常、无我的,中间便不会是恒常不变的了。

潘宗光说,爱因斯坦还认为,物质的质量与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变的,世界上有很多现象、事件都是因为能量、质量的互相演变产生出来的,核能发电就是一个例子。

因此,综上所述,潘宗光认为,所以世事是变幻莫测,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个体,一切事物都是无常、无我的,没有一个定数。既然没有什么是不变的,还有什么可执着的呢?!

潘宗光指,基于因缘所生法,事物呈现出变化无常的表面现象,由好到坏,由爱到憎,看似两边对立,其实是互动依存,佛教称之为“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就是不要执着表面现象的任何一边,要深入认识其中的因缘,从而超越两边的对立,这就是与“空”相应。

佛教和科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潘宗光自一九九一年至今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他还是多家中外大学的名誉教授。他早年从香港大学毕业后,先后再入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及南加州大学深造,获伦敦大学化学科哲学博士学位,后因其著作及研究成果卓著,再获伦敦大学颁授科学博士的资深博士学衔。

有人对他这位理学博士、名副其实的自然科学家学佛感到好奇,问他:作为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是否会与学佛有抵触?

他回答“不会”之后,引用孙中山先生和爱因斯坦对佛教的看法作响应:

孙中山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爱因斯坦说:“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个人格化的神,扬弃了死板的信条教义及宗教理论,涵盖着整个自然与精神,它应该是建基于对万有的体会而生起的宗教意识,将自然与精神结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佛教就正符合这些条件。”

谈到他的佛缘,潘宗光说,虽然他的母校圣保罗男女中学是一间基督教中学,但读书时每日听早会对基督教也起不了共鸣。而十多年前的一个悠闲的日子,偶然去听了一个佛教讲座,讲座的讲者讲得非常的好,潘宗光由此发现,佛教的义理跟自己看事物角度及生活态度很配合,于是对佛教产生了兴趣。

潘宗光说:后来深入研究佛学,发觉佛教是很科学的宗教。佛教不要求信徒信一个主,佛教相信,世界没有主宰,而是靠人,人类自己帮自己。理论中的佛陀并不是神,而是二千多年前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了解宇宙的变动,将世界的一些问题整理成为理论,并将之简化,教世人如何修行;而修行的同时,也配合了宇宙的发展。

从事科学研究数十年,研修佛学十多年的潘宗光说:佛教和科学的范畴虽然不同,但两者对因缘的探索是不谋而合的,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所说的“科学”,说的也是将宇宙的变幻规律约化为一些方程式,这种方式的哲理跟佛教是一样的;佛教的一些基础义理都是很科学的,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跟佛教义理很配合。

潜心佛学体验修行

潘宗光表示,通过多年来的学佛,他深切的体会到,佛教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而是一门深奥渊博的哲学,很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深入学习。仅仅空谈信佛还不够,还需要多方面而恒久的实践。

积极推动佛教人间化理念的潘宗光,还将《心经》运用在现代管理上,他在《心经与现代管理》的自序中表示:如果我们能按《心经》的指示把心灵管理好的话,要把事业管理好也就不太难。他希望对管理有兴趣的朋友藉此对佛学产生兴趣,同时亦希望对佛学有兴趣的朋友能把佛法应用在管理工作上。

潘宗光表示很喜欢《金刚经》其中一段经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并把它放在办公室座位后面,提醒自己处事勿太执着。

潘教授潜心佛学之后,亦体验过修行的生活,曾到台湾、缅甸等地禅修参学;2000年赴中国河北省皈依柏林禅寺住持净慧法师。潘宗光近年来通过著书和讲座录像光盘等出版物,引导读者正确了解佛教大义,启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体味佛法,实践佛陀倡导的利己利人精神。

以上就是潘宗光讲解心经了,其实我们修行心经的时候可以看看这些的讲解,这些讲解是能够让我们知道心经的意思是什么,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修行,从而改变我们的命运。以上只是作者对文章的一些理解,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海涵。

净土法门法师:在梦中、或在定中出现这种现象,这是感应

净土法门法师:在梦中、或在定中出现这种现象,这是感应念佛的人,或在梦中、或在定中,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都是感应。不是有意、不是去求,但是信心十足,相信佛说的话,真话,不是假话,西方真有极..

再大的功德,抵不过一念骄心 再大的罪过,抵不过一念悔意

再大的功德,抵不过一念骄心 再大的罪过,抵不过一念悔意不管这个人间有多少的劫难,都是你的意念所为。每一天,感恩的心,感恩有您~在浙江奉化有个雪窦寺,开山祖师叫妙高禅师。如今在雪窦寺山上还有一个妙高台,..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对付魔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对付魔障『魔』就是折魔、障碍。这个多半是讲我们内心的烦恼,烦恼魔、五阴魔、生死魔,使我们修道的道业上不能够精进,不能够延续,这就是魔。『怨』是冤家,是外面的人来找麻烦的。我想读经..

关于学密的感想

至于说到另一个感想,那就是有关学密的问题。现在,确实大家都在感慨,种种人都挂起牌子来称自己为上师,还四处传法。刚才我不就说了吗,有人刚刚皈依,他就说自己是上师了。这样的事情大家是熟视无睹了,这个事不是..

净土法门法师:“愿解如来真实义”需要爱心

净土法门法师:“愿解如来真实义”需要爱心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念老在这个批注里跟我们标榜的,这部《无量寿经》从头到尾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字字句句都是,不一样。你要用真诚心,万分..

净土法门法师: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

净土法门法师: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佛在《金刚经》上说了十几句,「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从这点我们就知道,完全能肯定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有中断。每天出去托钵有斋主供养,..

关于深入解释算命、看相、风水的一篇好文章

关于深入解释算命、看相、风水的一篇好文章先说风水——中国人都知道风水,也很认真的去了解、运用风水。风水的真相就是一句很老的话—— 福地福人居。你要是有福分,住在风水差的地方,风水会随你转好。你要是没福..

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

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第2章 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清多年古镜要磨功,垢尽尘消始得融;静念投于乱念里,乱心全入静心中。清普能嵩世界上从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叫烦恼,叫怨恨,只是因为人们的心性难免浮躁、焦..

再世情缘,爱情不过是聚散

再世情缘,爱情不过是聚散当我第二次看完台湾33集电视剧《再世情缘》后,内心的那份感动与触动,无以言表。顺亲王府的格格到崇恩寺进香,遇到玉琳法师,二人相见,四目交汇的那一刹那,眼中的那份依恋,唤醒了八百年..

本源法师:阿弥陀佛是人吗?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

本源法师:阿弥陀佛是人吗?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本源法师】任何一尊佛都是人,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阿弥陀佛同样也是一位圣人。阿弥陀佛圣诞,农历十一月十七,这个出生日期怎么..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超度他离苦?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超度他离苦?1 佛在《地藏经》上明白为我们开示,凡是梦到已经过世的家亲眷属或是熟人,这都是他与你有缘分,有求于你,你应当帮助他。2 不学佛的人,遇到这种情形,按照民俗,会为他烧纸钱,..

净土法门法师:“无明”是怎么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无明”是怎么来的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这个就是富楼那尊者在楞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无明”怎么来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说本来是佛是什么?六根根性。六根根性那本来是佛,为什么..

净土法门法师:不认识极乐世界不熟悉阿弥陀佛,你的信愿怎么会坚

净土法门法师:不认识极乐世界不熟悉阿弥陀佛,你的信愿怎么会坚第九个是「智自在所依真如。谓若得此真如已,于无碍解得自在故。」解是智慧,无碍是没有障碍,也是一般宗教里面所讲的,赞美神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将恶缘转成善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将恶缘转成善恶缘人哪里来?为什么跟人家结恶缘,你要明了,然后把这个结解开了,恶缘就没有了。所以转恶缘为善缘,最重要的是理智、忍让、布施。 你有智慧,你知道恶缘不是好东西,而且恶缘要是..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欲望愈少,日子愈好过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欲望愈少,日子愈好过1 释迦牟尼当年在世间,在雪山六年苦行,瘦得像皮包骨头,佛还曾经有三个月没有东西吃,托钵托不到,受马麦之报,人家喂马的粮食供养他,他也拿来吃。2 他身为王子,住在皇宫..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能不能成就,要靠精进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能不能成就,要靠精进1 学佛,最重要的是精进。精是纯而不杂,进是有进无退,不退转;不休息、不退转,精纯不杂,你的道业决定成就。2 佛说“人生是苦”这句话的意义,是要我们精进念佛,将苦多乐..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