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不认识极乐世界不熟悉阿弥陀佛,你的信愿怎么会坚
净土法门法师:不认识极乐世界不熟悉阿弥陀佛,你的信愿怎么会坚
第九个是「智自在所依真如。谓若得此真如已,于无碍解得自在故。」解是智慧,无碍是没有障碍,也是一般宗教里面所讲的,赞美神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对神的赞美,其实神还有所不知。见性的人才真正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得明心见性才行。这个地方说若得此真如,这就是明心见性,你得到,你见到了,你对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一切现象得无碍解,完全通达明白。佛教给我们用一个法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长时到什么时候?有没有止境?有。止于何时?止于你见性。或者我们这样说法,止于你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就见到真如。见到真如之后,就像此地所看到的,真如的德用你统统具足,这十种作用你统统具足。十在此地是表法,实际上真如作用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不止八万四千,八万四千也是表法的。确确实实你在虚空法界没有一样不知道,没有一样你做不到的。用我们现在一句话来说,恢复自性的本能,这十种真如不就是自性的本能吗?学佛为什么?就是为这个,绝对不是为名闻利养。如果人要是落到名闻利养去,就完了,真如全不见了,什么东西现前?烦恼现前,你的贪瞋痴慢现前,你的自私自利现前,你的名闻利养现前。在果报上呢?你的三途地狱现前,就全错了。
所以你一定要晓得,你要有能力辨别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真如是真的,真如所现这些幻相全是假的。不但六道十法界不动心,没有贪恋,没有瞋恚,就连一真法界、诸佛菩萨的实报庄严土也不可以贪恋,对它也不起心动念,你是真证得了。稍稍起心动念就堕落,一迷一切迷,一觉是一切觉,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一切法都是假的,你管它干什么?你去想它干什么?不需要了。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教我们,什么东西最可贵?清净心最可贵。你清净心为什么不能现前?妄念太多,疑惑太多。所以佛在经上常说,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因为有疑你才有问,你不疑就不问了。因为你有疑,你心不清净,清净心不能现前,什么时候不疑,清净心就现前。为什么不疑?全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不但世间一切法都是假的,佛真是讲得好,佛法是假的,《金刚经》上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什么?法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演的、所说的一切法,要放下,你才能够证得真如;你要不放下,永远不能证得。所以我们学佛,不要把佛法当作知识来学习,知识是什么?追根究柢。要把它当作什么来学习?当作契入心性来学习。它不是知识,它是真实智能,智慧从哪来?从清净心来的。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平等心起作用就是智慧,这经题上说得好,清净平等后面就觉了,清净是真心,平等是圆满的真心,后面自然朗然大觉,智自在所依真如就现前。这个智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不是从外来的,从外面来的都有碍,自性里面所悟的没有障碍,所以称之为自在。
末后一条,「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这个不得了,前面一条理事无碍,后面这条事事无碍。业是事,正在造作的时候叫做事,造完以后叫做业,所以事业通常是连在一起。事是讲心行,业是讲影响、后果,所以你造善,造善事后头就有善业,善业感来的善果;你造恶业,造作的时候是事,结的是恶业,恶业感得来是恶报。业自在,这还得了!这事事无碍,《华严》最高的境界。「谓若证得此真如已,普于一切神通作业总持定门皆自在故」。你真得大自在,没有一样不自在,这句话真的,一点不假,谁做到?明心见性的人做到了。这就是告诉我们,佛法无论是哪个宗派,无论是哪个法门,终极的目标就是叫你明心见性。
我在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有一次我提出一个心得报告,我是用图表画的,送给老师看,老师看了很满意,给我加了一个箭头。因为我们是求生西方净土,后面我也并列,两个并列,先求生净土,然后得什么?明心见性。老师把求生净土画一个箭头指着明心见性,这一个箭头,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这个报告就圆满了。也就是说,无量法门终极的目标是什么?是明心见性。念佛不例外,往生净土还是明心见性,这才是大圆满。明心见性你得的是第九理事无碍、第十事事无碍,这是《大方广佛华严》,这是真正的一乘法。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的学习方向、目标就确定,我要用什么方式来帮助自己早一天明心见性?这个方法在我们面前,就是这部经,就是这一句佛号。真正把这部经参透了,帮助我们两桩事情,第一个是信心不逆,第二个是愿心坚固,这两个保证你往生。蕅益大师讲的,能不能往生净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这才叫真信切愿。你对于净宗不了解,极乐世界不认识,阿弥陀佛不熟悉,你的信愿怎么会坚固?这不可能!你肯定还会想三想四,你心里犹疑不定。真正参透,定了,定了是什么?定的样子是什么?放下了,千经万论放下了,世出世法放下了,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这个经对我们起的作用就太大太大,决定我这一生成佛关键的所在。真正契入这个境界,这个世间什么样的灾难与我不相干了,毫无关系,我们已经在这个法门里头得到解脱。这经教的功德有多大?无与伦比!所以「普于一切神通」,一切神通就六根,天眼、天耳,所谓是六通三明。作业,这个作业是什么?教化众生的事业,佛的事业就是这一门。总持是总纲领、总原则抓到,总纲领、总原则是什么?我感激章嘉大师,头一天见面他就给我了,「看得破、放得下」,这是总纲领、总原则,不能不放下,放下就看破,看破你就更放下,你就放得好自在,身心世界一尘不染,不即不离,我在这个里面得大自在。不即是什么?心里头没有。不离是什么?我身在此地,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心里头丝毫不染。心是「清净平等觉」,事是跟大家一起过日子、过生活,快快乐乐,无忧无虑,无牵无挂。
病人的水果食用禁忌
病人的水果食用禁忌(文:转载)曾经有一位患有慢性肾炎的病人由于胃口很差, 很少进食。有一次, 朋友来医院看望他, 就送来一大挂香蕉。他想吃, 但老伴遵照医生的吩咐每次只给他一个。一次他趁老伴不在时, 一连吃了几..
狮子与公鸡
大清早,狮王醒来了。它轻轻地摇了摇头,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然后慢慢地向河边走去。走着走着,狮王猛吼了一声。它用自己威严的声音通知森林里的居民们要安分些,不许把清澈的河水弄混浊。忽然,它听见一种不寻常..
獼猴与猎人
过去在一座深山裡,住著一隻獼猴,这隻獼猴不但有过人的力量,更有著出眾的智慧,同时心中时时怀著普济眾生的悲愿。 有一天,獼猴爬上树梢採集果子,远远地看到有个猎人被困在深谷之中,并且发出哀号求救的声音。獼..
现代因果实录一教书先生
太原市有一对年轻夫妇生了一子,已经两岁还不会走路,话也说不清楚。医生诊断孩子患有轻度脑瘫,夫妇二人万分焦急,特地委托我来请教妙法老和尚。妙法老和尚说:“这个孩子前生,有一世是地方上很有声望的教书先生,..
现代因果报应录:刻薄欺贫,惨死街头
现代因果报应录:刻薄欺贫,惨死街头六十一、刻薄欺贫 惨死街头云鹤著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邻居所发生的一件事。他说有一个邻居,平常为人非常刻薄,欺贫重富,十分势力。目前这一家已经娶了两个媳妇,一个由于家境较..
现报、生报、后报
;现报就是我这一世行善或者作恶,就我这个业报身去做,但做的呢,由于这个业力很大,它感的时间很短,今生就接受了这样的善因的善果,或者恶因的恶报。这就叫;现报。那来生报;生报是什么?就是我们今生的善恶的行为..
香道新贵
香道新贵香道新贵很多文玩爱好者们都只知道崖柏的养生价值,但是忽略了它的“香”,同样珍贵。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崖柏中的香料粉,它的“香”香味深受香道玩家们的追捧。关于香粉料的知识大家知道多少呢?..
、苏嚧苏嚧
(45)、苏嚧苏嚧(45)、苏嚧苏嚧〖 经文 〗苏嚧苏嚧〖 释义 〗苏嚧苏嚧:也是梵语;翻译过来叫甘露水。所以这就是甘露手眼。这甘露水,也有很大的用处;以前讲过,现在不必讲得太多了。甘露水能令一切的饿鬼得到饱..
静心咒是大悲咒吗
念诵静心咒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平静,使我们心中的杂念和罪业得到净化,也可以为我们增强信心和意志,使我们在面对人生的挫折时更加快速的恢复自己的本心,而且通过念诵静心咒还可以帮助我们化解一切的劫难的伤..
非分的感情即是债,保持正念诵持《金刚经》还
非分的感情即是债,保持正念诵持《金刚经》还非分的感情即是债,保持正念诵持《金刚经》还非分感情即是债,保持正念颂金刚经还 现在人的病多,身体和心理的,一般都跟欠债有关。除了可见的病以外,不可见的心理病,..
静坐念佛的感应
我们若是多多的念诵佛法肯定是非常好的,我们平时修行持诵的时候一定要多多的念诵,而且我们还要对佛菩萨充满信心。我们是可以多多的佛法的讲解的,这样是可以帮助我们修行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念佛的功德感应。念..
鱼骨刻的老鼠
鱼骨刻的老鼠在一个远方的国家,有两个非常杰出的木匠,他们的手艺都很好,难以分出高下。 有一天,国王突发奇想:“到底哪一个才是最好的木匠呢?不如我来办一次比赛,然后封胜者为‘全国第一的木匠’。” 于是,国..
金刚经抄写注意事项有什么
抄写金刚经,不仅是可以让人的内心清净的,也是能让我们对于金刚经有更多的理解的。但是人们在抄写金刚经的时候,都是对于抄写金刚经的好处比较感兴趣的,至于自己在抄写金刚经的期间要注意什么事情,好多人是不怎么..
楞严经必须要一天读完吗
楞严经不一定要一天读完,楞严经的全文字数有不少,如果时间不充足,那么可以把经文分成几天来读,但需要每天接着读,直到把整部经文读完。在读楞严经时,大家要正确读诵经文,这样读经的效果才会更好。那如何正确读..
道证法师:把我们内心清净的眼睛专心看佛,就没有事情,世界就会变得很清净
道证法师:把我们内心清净的眼睛专心看佛,就没有事情,世界就会变得很清净赞佛偈第四句说:「绀目澄清四大海」「绀目」,这个泔,就是青色的,有一种青色叫作绀色。绀目的目,就是眼睛,佛的眼睛是青色的,非常澄清..
退一步天地宽
退一步天地宽我们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累。原谅自己,别紧紧抓住自己的弱点、缺点、过失不放,要学会为自己松绑、解压。原谅别人,人和人之间难免有摩擦有矛盾,或许对方..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