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华藏世界上首菩萨,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繁体

净土法门法师:华藏世界上首菩萨,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四弘誓愿末后一句「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要满足这一愿,决定念佛往生,如果不念佛往生,不修这个法门,成佛道的这个愿非常困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因此,华藏世界上首菩萨,普贤、文殊是华藏世界的上首,在华严会上他们两位都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都发愿要亲近阿弥陀佛。为什么?我最初读《华严》读到这一段经文,大惑不解,我想不通。如果说其他的菩萨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能想得通,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有什么理由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想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想出一个理由,这个理由想必也是真的,「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快,华藏世界虽然等觉慢慢修成佛,成佛的时间要长,没有极乐世界来得快,他们到极乐世界,一到就成佛了,而在华藏世界,那还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这是真的。所以一切菩萨没有一个不希望往生极乐世界的,希望早一点成佛,不要耽误这么长的时间,不要修行这么苦,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文殊、普贤不但自己愿意往生,他不吝啬、不吝法,他知道这个法门好,普遍的劝导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生净土,他搞这一套。

我们想想,这是毗卢遮那佛,文殊、普贤是毗卢遮那佛的得意弟子,得意弟子把他的徒众统统搞到极乐世界,搞到阿弥陀佛去了,把华藏世界搞得空空的,你说毗卢遮那佛生不生气?佛跟众生不一样,要是众生这个受不了,我这里法缘这么盛,你到这来一搞,都把我这个法缘搞没有了,都带到别的地方去了,这还得了吗?毗卢遮那佛不但不生气,还要赞叹。正如同我们这个经上所讲的,这经文还没讲到,世间自在王如来是法藏菩萨的老师,法藏菩萨在西方建立极乐世界自己成佛了,也把世间自在王会下那一些徒众,都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世间自在王不但不生气,还嘉奖,说他做对了。为什么?一切诸佛如来只有一个心愿,希望一切众生快快成佛,你到他那里成佛快,在我这里成佛慢,你到他那里去,对了,佛的本愿达到了。所以这个作法真正是畅佛本怀,做得没错、做得正确,佛心跟凡夫心确实不相同。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一生当中要满足四弘誓愿,唯有求生净土。在这个世间,我们要修学真实功德、第一功德,功德里面就包含福德。修第一等的功德、第一等的福德,给诸位说,无过於劝人念佛,这是大福德,无比希有的福德。我们今天有机会修、有缘分修,应当认真努力去修学。这一句「具足无量行愿」六个字,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大乘无量寿经 (第十四集) 1998/6/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34-014

净土法门法师:佛心

净土法门法师:佛心佛心我们要时时刻刻存着一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心。常常以此来检点、反省自己: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心?是这个心,就是佛心,就有资格学佛,有资格往生。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修行要守..

遇到灾难怎么办?

佛告诉我们,境随心转,世界的好坏是由人心善恶所感。我说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两样,这是真的。为什么那个世界世尊形容得那么好,有一个道理我们要掌握住,就是那个地方的居民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以极乐..

净土法门法师:佛教在世间就是这一个目标

净土法门法师:佛教在世间就是这一个目标净宗是大乘法,不是发菩提心的,小乘心的念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为什么?你跟极乐世界不相应,那个地方是大乘人,你是小乘心进不去,佛没有办法带你进去,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净土法门法师:华藏世界上首菩萨,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华藏世界上首菩萨,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四弘誓愿末后一句「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要满足这一愿,决定念佛往生,如果不念佛往生,不修这个法门,成佛道的这个愿非常困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因此,..

净土法门法师:你的信心在自己还是在阿弥陀佛?

净土法门法师:你的信心在自己还是在阿弥陀佛?还是先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我们正处在千丈高的悬崖峭壁之下,自己已是困苦潦倒、疾病缠身......周围又是虎狼狮子正在虎视眈眈......悬崖上面有一个大富长者用高音喇叭大..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化解我们的宿世余怨?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化解我们的宿世余怨?可是最重要的,是怎样化解我们宿世余怨,把我们过去生生世世这些冤家对头、怨怼,怎么能把这个问题化解?这个问题化解了,你才能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如果内..

净土法门法师:你的心本来是佛,现在你的心又念佛,他怎么会不作佛,他当然作佛。

净土法门法师:你的心本来是佛,现在你的心又念佛,他怎么会不作佛,他当然作佛。这几句话对我们现在的人比什么都重要,佛告诉阿难,阿难是我们的代表,就是告诉我们大家。住于念佛者,这是对于末法时期人来说的,末..

造作善业的人

造作善业的人今生喜悦,来生也喜悦;造作善业的人今生与来世都喜悦;他(她)们满心喜悦地察觉到曾经作过的善业。昙弥是舍卫城的佛陀信徒。他很有德行,并且非常喜欢布施。不论平常的日子或特殊的节日里,他都大方地布施食..

净土法门法师:感应道交,总要明白这个道理

净土法门法师:感应道交,总要明白这个道理【解】金刚护法,慈恩覆护,威德冥加。所以真正求佛有感应,必须要具足两个“缘”,没有这两个“缘”,你遇到释迦牟尼佛也会空过。这两个“缘”是什么?第一个是“孝亲”,..

读诵大悲咒功德有哪些

大悲咒共有84句,虽然全咒没有多少字数,但它的每一句咒语意思都是不同的。当大家经常读诵大悲咒后,是能得到菩萨庇佑的,也能从中获得智慧。而且几个经常读诵大悲咒的功德也有不少,那读诵大悲咒功德有哪些呢?下面..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寿乐无极第三十二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简体)寿乐无极第三十二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

没有什么可以羁绊住你

没有什么可以羁绊住你唐代的丰干禅师在当时颇有名望。一天,他在树林里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的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孩,衣服虽然不整,但相貌俊美。禅师问了附近村庄的人家,没有人知道..

洛桑陀美仁波切:不要管别人,管你自己

洛桑陀美仁波切:不要管别人,管你自己有的人顽固:“我的知见对!”你的知见对不对呢?你哪有最高的智慧呢?你哪里遍知一切呢?你不是佛,佛能遍知一切,自己要好好考虑,想想自己是什么样,这个世界实际上哪有对和错呢..

求几本关于佛教入门的书籍~~~

求几本关于佛教入门的书籍~~~别人向你推荐了很多,但不系统。 首先,想了解佛教就绝不能看大部分学者写的书,那些佛学研究者根本就不懂真正的佛法,一直以来不被佛教界所承认 。以马克思那套来研究佛法,吾未知其可..

永海法师:可敬之人

永海法师:可敬之人《增一阿含经》358经 白话解释: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向比丘们说:“有七种人值得世人侍奉、尊敬,这七种人是世间的无上福田。这七种人就是慈祥柔和的人、具有悲悯同情心的人、欢喜布施的..

永海法师:扫地的学问

永海法师:扫地的学问《增一阿含经》二九二、二九三经佛陀在舍卫国时,向比丘们说到:“扫地也是有学问的。扫地的时候,如果不注意五件事情,也是徒劳无功。扫地的人不知逆风,不知顺风,不知把垃圾聚集在一起,看到..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