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法师对楞严经的开示

繁体

★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的说尽了,所以熟读楞严经很有利益。★“现在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又全经前后所说,着重在一个“淫”字。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楞严经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化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做观,自得受用。古来行人,从此经悟道者很多。希望同参们,无论老少,常读楞严。此经是你随身善知识,时闻世尊说法,就和阿难作同参! ★楞严经说:“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色界已无淫欲,还有色身。楞严经说:“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但无粗色,非无细色。”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涅槃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楞严经云:“是四空天,身心尽灭,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了,三界六道,身量寿命,长短不同。非非想处天,寿长八万大劫,还是免不了轮回。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的修行。★楞严经中说凡说圣,说悟说魔,皆是阐明五阴非有,教我们照破五蕴皆空,最后知有涅槃,不恋三界,指出五阴魔邪,无一不是说五阴。色阴上,淫色是生死根本;杀、盗、淫、妄,是地狱根本。五阴照空,即脱生死,不复轮回。★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应知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而一切众生不成菩萨,皆由客尘烦恼所误。★色声香味触法为色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是为十二处。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为十八界。另地水火风为四大,再加空大、见大、识大为七大,合为二十五数。由二十五位圣贤分别自陈宿因、入道途径。★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几难免摩登伽之难,所以示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生。阿难见了如来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对摩登伽之女色而不爱乐。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见了男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自己终日思想,确可转移心境。★至葱蒜五辛,不可进食,未免助长欲念。所谓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增进,自能渐次成就。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家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能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修悟,不能假借。★不过吾人如能发心勤修勿怠。则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至十地,亦自得步步进益,以达等绝妙觉。而三界七趣,无非幻妄所现,原本不出一心。即一切佛之妙明觉性,亦不出一心。是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香严童子可说即是我鼻,憍梵菩萨可说即是我舌。二十五位圣贤因地,虽有不同,修悟并无优劣。不过现在时机发心初学,似以第二十四之大势至菩萨,及第二十五之观世音菩萨,二种用功方法,或更相宜。★观世音菩萨于阿弥陀佛退位时,补佛位。而大势至菩萨则候观世音菩萨退位时,补佛位。大势至菩萨以唸佛圆通,吾人学习应唸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因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诸众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至于观世音菩萨,则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上合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合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若有男子,乐持五戒,则于彼前,现男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则于彼前,现女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如是或现天人、或现声闻、缘觉,以至佛身。所谓三十二应,以及十四无畏,四不思议,经无量劫,度无量众生,众生无尽,悲愿无尽。诸位善体斯意可也。

以上就是虚云老法师对楞严经的开示了,我们修行的时候可以多看看这些讲解,这些东西是能够帮助我们很快的去理解和修行经文的,能够让我们知道楞严经的大意是什么,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修行的。

虚云老法师对楞严经的开示

★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的说尽了..

金地藏与九华山

金地藏与九华山佛陀住世时,有四大菩萨协助应化人间;他们分别是: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悲观音、大愿地藏。直到佛陀灭度后,他们还是本着那分悲智愿力,不断在人间显迹,救度众生。在中国有十分著名的四大名山,即..

药师经有超度的作用么

师兄在念诵药师经的时候,是有超度的作用,如果师兄想要超度灵魂的话,是要多多的念诵几遍效果才会明显,并且在念诵的时候,也是要非常的诚心,而且在坚持的念诵的时候,师兄也能够体会到念诵药师经有哪些好处。好处..

释迦牟尼佛:和气四瑞

释迦牟尼佛:和气四瑞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叫嘎西,那里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有一只羊角鸟、一只山兔、一只猴子,还有一头大象,四只动物和睦相处,从不争吵,欢乐、祥和地生活着。一天,四只动物商量说:“我..

药师经消业障的表现

《药师经》是佛经中的经典经文,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文,我们修持《药师经》对我们的好处是非常多的,修持《药师经》全文不但可以让我们获得福报,还可以为我们消除业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药师经》消业障的..

金刚经中的40句名言,日常诵持功德无量

金刚经中的40句名言,日常诵持功德无量金刚经的40句名言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4.应如是布..

金刚经经典名句

在金刚经当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句子,这6句名句,句句都足以让人开悟,值得反复去阅读!当年六祖惠能,在听完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马上就开悟了,可见金刚经有着开悟的功,希望可以所有学佛的人,都多读金刚..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第九门是历明传译,历是经历,明是明白,传是传授,译是翻译,意思是将本经辗转流布的经过,说个明白。说起这部经的因缘,是很长远的。早于天台智者大师研诵法华而创立三观,后遇梵僧,与智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最著名的一段话是什么

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文中经典名句是很多的,下面为大家做一些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对大方广佛华严经有更多的认识。1. 护持正法,不惜躯命..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十一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十一七十一、船师悔责《本行经》上说:有一天世尊安祥徐步,从闭塞城来到恒河岸边,时值河水暴涨,水深流急。世尊要渡河,来到摆渡的地方,向船师说:“劳烦你渡我过河。”船师说: “尊者要..

要如何学习楞严经

学习楞严经有很多种方法,每个人都会选择不同的方法,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所以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也是不同的,但是对于那些刚学习的人来说,并不知道要如何学习楞严经,那就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如何学习楞严经吧..

道证法师:她的慈悲和无我的真理相应,自然会感应出没有火灾的影像来

道证法师:她的慈悲和无我的真理相应,自然会感应出没有火灾的影像来在这里,可以向大家说一件真实的事情,给大家作参考——在上海,有一次发生一个大火灾,一大片相连、木材盖的房子,都烧掉了,但是其中唯独有一间..

邪淫的100个危害,有必要反复强调

邪YIN的100个危害,有必要反复强调1. 浪费金钱;2. 浪费时间;3. 浪费精力;4. 浪费身体;5. 人性渐渐丧失;6. 不务正业;7. 是非颠倒;8. 导致杀、盗等其它罪过;9. 自私自利心加重,在情感上患得患失;10. 导致嫉妒心加重;1..

讲楞严经的讲义

《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自唐译汉以后,成为汉传大乘佛学的一部重要经典,无论禅学,均极推崇。历代注疏,多达48种,仅次于《华严》、《法华》、《金刚》、《心经》之注解,在内容上..

巧骗

巧骗有一个老人看到庭园很脏,正好见到几位小孩在那里玩,即说:小弟弟们,你们很乖,很聪明,又听话的好小孩,我很喜欢你们!小孩子听到很高兴,就亲近了这位老人,老人即进一步说:这里庭院很脏,树叶很多,你们帮..

念多少遍大悲咒除业障

只要使自己能够很好的坚持去念大悲咒,就鞥使自己可以很好的消减业障,这样也是能使自己可以有着很好的改善,让自己能够很好的保持下去,这样也是能使自己可以很好的完成心中所愿,让自己能够有着更好的念想,这样也..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