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藏与九华山
金地藏与九华山
佛陀住世时,有四大菩萨协助应化人间;他们分别是: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悲观音、大愿地藏。直到佛陀灭度后,他们还是本着那分悲智愿力,不断在人间显迹,救度众生。
在中国有十分著名的四大名山,即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这四座名山就是四大菩萨在中国显迹、度化的道场。而九华山是地藏菩萨所显迹的地方。
地藏菩萨在九华山显迹,大约是在释迦佛灭度后的一千五百年间,那时在新罗国——就是现在的南韩,王族中有一位年轻人,名字叫金乔觉,他因喜好佛学而出家修行。出家后他想:一定要到中国才能求得佛法。所以,他搭船带着白狗“善听”,渡海到中国安徽省,在沿海遇到一阵大风将船吹至岸边。这位年轻的比丘就弃船、带着白狗,向山的方向前进,不知不觉中来到山岭处,放眼一看,山下尽是一片平原,风景十分优美。他就停留在山中以洞穴为家,而且一停留就度过了七十五年的时间。
他在山中的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因欠缺粮食,仅以野草、山果充饥,甚至在传说中他曾吃土维生,称为“观音士”,这是传奇的记载。不过其生活的刻苦由此可以想见。山洞中又缺水,需要到山崖下五百公尺处才能提到一桶水,一天之内为了取水而必须上上下下,非常的辛苦。
在传奇中还有一篇小故事,有一天早上当金乔觉打坐时,忽然被一条虫咬到,他吓一跳出定后,见到一位身穿黑纱的妇人,在他面前叩头跪拜说:“非常忏悔,我的儿子不懂事,冒犯了圣体。为了表示忏悔和恭敬之心,所以在石崖边化出一条清水,供您取用以表示他的心意。”妇人说完话即消失了,之后果然离洞口不远的山崖出现一股清水,源源不断地流下来:听说无论如何的干旱,泉水仍是不断流出,这也是传奇之一。
金乔觉比丘在九华山修行经过多年,有一群诗人到那里游山玩水,想寻找灵感作诗,忽然间在山洞口看到一口破锅子放在石头上,柴火已熄灭了。看看锅内,只有野菜混杂着观音土,大家又探头往洞内看,原来有一位修行者在那里打坐。大家在洞口静静地等待,一直到中午时分,修行者终于出定,走出洞来。他看起来不太像中国人,据传奇的记载地藏菩萨的相貌很特别,他的身高约七尺高,额头很高很宽,所以那些诗人问他从何处来?比丘即自我介绍,并说他来自新罗国。
那些诗人听了觉得很惭愧,因为他们就住在山下,竟然不知道有一位远道而来的修行者已在山上住了好多年,而让他过着这么刻苦的日子,从此那群诗人就成为他的护法,又去禀告山主——闵公。
闵公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知道山上有一位有道高僧时,心里非常欢喜,于是赶紧去拜访。看他住在那么简陋的山洞内,闵公也觉得很不忍心,因此决定和诗人们一起为修行者盖一座简单的精舍。
金乔觉比丘生活安定后,他更加用功修行、研习佛法,护法的这群人也常来请教佛法。尤其是闵公,他非常敬重三宝,每天都要供养一百位僧众;但是,不管如何努力去邀请,总是只有九十九位,一定要专程去邀请金乔觉比丘,才会正好满一百位,长此以往金乔觉比丘经常到闵公家里应供。
闵公对这位高僧非常恭敬,于是让儿子随他出家。有一天,闵公向金乔觉比丘说:“您应该扩大修行的道场,因为前来求法的信众愈来愈多,将来也会有人来此安住修行,是不是要扩建道场呢?”金乔觉比丘说:“只要有足够的地方就可以扩建。”闵公说:“您看,这整座九子山都是我的呀!您需要多大的地方都可以。”
金乔觉比丘说:“我只要有一件袈裟大的范围即可。”闵公说:“那一点点怎么够呢?”金乔觉比丘说:“这件袈裟的影子能盖住的地方,就够用了。”闵公不甚解地答应了。金乔觉比丘就把身上的袈裟脱下来,向空中扬去,一阵乌云遮住了阳光,整座山被乌云遮盖犹如被袈裟遮蔽一般。闵公既惊讶又欢喜地把整座山奉献给金乔觉比丘:这群诗人即思惟着:到底怎么为这座山命名呢?应称为“九子山”还是“九方山”?若以看莲花的心看这座山,它就像九瓣层叠的莲花,于是大家提议以“九华山”定名。
从那时起,护法的人愈来愈多,道场也很顺利地扩建完成,这位金乔觉大师在当时度人无数,从韩国渡海来跟随他出家修行的人也很多,而且一年年增加,后来僧众太多,发生缺粮的情况,而“僧多粥少”这句成语就由该地传衍出来。金乔觉比丘想把僧众分一些出去,但是大家好乐佛法,虽然生活困顿,还是为法忘躯要跟随金乔觉法师,不愿离开九华山,有所谓“枯槁众生”用来形容在那儿好乐求法的人。
为什么后来大家会称他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呢?因为,白天他为弟子们说法,一到黄昏时他就入定了:据说,到了夜晚九华山的周围常常会发出地狱刑具的声音。所以,很多人传说金乔觉法师夜晚时分,会到幽冥界去度众生,所以称他为“化迹的地藏菩萨”,也有人尊称他为“金地藏”。
他自二十四岁上九华山,直到九十九岁的七月三十日圆寂:在九华山度过了七十五年的岁月,可见地藏菩萨和中国的众生特别有缘。
,虚云老法师对楞严经的开示
★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的说尽了..
金地藏与九华山
金地藏与九华山佛陀住世时,有四大菩萨协助应化人间;他们分别是: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悲观音、大愿地藏。直到佛陀灭度后,他们还是本着那分悲智愿力,不断在人间显迹,救度众生。在中国有十分著名的四大名山,即..
药师经有超度的作用么
师兄在念诵药师经的时候,是有超度的作用,如果师兄想要超度灵魂的话,是要多多的念诵几遍效果才会明显,并且在念诵的时候,也是要非常的诚心,而且在坚持的念诵的时候,师兄也能够体会到念诵药师经有哪些好处。好处..
释迦牟尼佛:和气四瑞
释迦牟尼佛:和气四瑞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叫嘎西,那里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有一只羊角鸟、一只山兔、一只猴子,还有一头大象,四只动物和睦相处,从不争吵,欢乐、祥和地生活着。一天,四只动物商量说:“我..
药师经消业障的表现
《药师经》是佛经中的经典经文,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文,我们修持《药师经》对我们的好处是非常多的,修持《药师经》全文不但可以让我们获得福报,还可以为我们消除业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药师经》消业障的..
金刚经中的40句名言,日常诵持功德无量
金刚经中的40句名言,日常诵持功德无量金刚经的40句名言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4.应如是布..
金刚经经典名句
在金刚经当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句子,这6句名句,句句都足以让人开悟,值得反复去阅读!当年六祖惠能,在听完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马上就开悟了,可见金刚经有着开悟的功,希望可以所有学佛的人,都多读金刚..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第九门是历明传译,历是经历,明是明白,传是传授,译是翻译,意思是将本经辗转流布的经过,说个明白。说起这部经的因缘,是很长远的。早于天台智者大师研诵法华而创立三观,后遇梵僧,与智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最著名的一段话是什么
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文中经典名句是很多的,下面为大家做一些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对大方广佛华严经有更多的认识。1. 护持正法,不惜躯命..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十一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十一七十一、船师悔责《本行经》上说:有一天世尊安祥徐步,从闭塞城来到恒河岸边,时值河水暴涨,水深流急。世尊要渡河,来到摆渡的地方,向船师说:“劳烦你渡我过河。”船师说: “尊者要..
要如何学习楞严经
学习楞严经有很多种方法,每个人都会选择不同的方法,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所以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也是不同的,但是对于那些刚学习的人来说,并不知道要如何学习楞严经,那就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如何学习楞严经吧..
道证法师:她的慈悲和无我的真理相应,自然会感应出没有火灾的影像来
道证法师:她的慈悲和无我的真理相应,自然会感应出没有火灾的影像来在这里,可以向大家说一件真实的事情,给大家作参考——在上海,有一次发生一个大火灾,一大片相连、木材盖的房子,都烧掉了,但是其中唯独有一间..
邪淫的100个危害,有必要反复强调
邪YIN的100个危害,有必要反复强调1. 浪费金钱;2. 浪费时间;3. 浪费精力;4. 浪费身体;5. 人性渐渐丧失;6. 不务正业;7. 是非颠倒;8. 导致杀、盗等其它罪过;9. 自私自利心加重,在情感上患得患失;10. 导致嫉妒心加重;1..
讲楞严经的讲义
《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自唐译汉以后,成为汉传大乘佛学的一部重要经典,无论禅学,均极推崇。历代注疏,多达48种,仅次于《华严》、《法华》、《金刚》、《心经》之注解,在内容上..
巧骗
巧骗有一个老人看到庭园很脏,正好见到几位小孩在那里玩,即说:小弟弟们,你们很乖,很聪明,又听话的好小孩,我很喜欢你们!小孩子听到很高兴,就亲近了这位老人,老人即进一步说:这里庭院很脏,树叶很多,你们帮..
念多少遍大悲咒除业障
只要使自己能够很好的坚持去念大悲咒,就鞥使自己可以很好的消减业障,这样也是能使自己可以有着很好的改善,让自己能够很好的保持下去,这样也是能使自己可以很好的完成心中所愿,让自己能够有着更好的念想,这样也..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