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和气四瑞

繁体

释迦牟尼佛:和气四瑞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叫嘎西,那里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有一只羊角鸟、一只山兔、一只猴子,还有一头大象,四只动物和睦相处,从不争吵,欢乐、祥和地生活着。

一天,四只动物商量说:“我们应该恭敬年纪最大的。”于是经过相互协商,大家一致同意用古树作参照,对比相互之间的长幼顺序。羊角鸟建议说:“大家都应该谈一谈,自己小时候所见到的树的高度。”

大象首先发言说:“我小时候看到的这棵树,它有和我现在的身体一样高。”

猴子紧接着发言:“我小时候和猴群看见的这棵树,和我现在的身体一样高。”

听完他们的发言,大家一致公认道:“象和猴子比较,猴子的年岁比较长。”

山兔接过话说:“我小时候,这棵树还只有两片嫩叶。我还舔过这两片叶子上的露水。”

于是大家评议说:“与前二位比较起来,山兔应该算年龄比较老的。”

羊角鸟最后说:“无论怎样,这棵树你们小的时候都见过。但我以前吃过这种树的种子,在这个地方撒下粪便后,它才能破土而出,并且一天天长大。”

其他三位伙伴一起说道:“我们当中数你的年岁最长,大家理所当然,应该对你恭敬,听你的话。”说完,猴子首先对山兔、羊角鸟礼敬一番,接着,山兔对羊角鸟恭敬顶礼,最后,大象对所有的同伴都恭敬顶礼。

从此,四只动物无论日常起居或者外出行走,都按长幼顺序依次相伴。有时候走到山势较陡的地方,大象的身上就蹲立猴子,猴子肩扛山兔,山兔头顶站立羊角鸟,和谐有序。

四只动物共同发愿要断恶行善。羊角鸟说:“我们应立刻断除杀生。”大家听了都问它:“怎样才能做到?”羊角鸟解释说:“我们即使只吃水果、野草,也有杀生和不杀生两种可能。从今往后,我们只应该以不杀生的方式进食。另外,我们应该断绝偷盗,不是我们的东西坚决不拿。平时,还要戒除说谎、饮酒等过失,就连有些含有能使人眩晕陶醉的东西,比如某些树叶、水果,也不应该吃。”

于是,四个伙伴开始守持戒律,一直坚持不懈。羊角鸟后来又鼓励同伴们说:“我们不但要自己守持,还应该动员其它众生严守五戒。”接下来,山兔便开始劝所有山兔,猴子就开始劝所有猴子,大象则对同类及老虎、狮子等猛兽苦苦相劝,希望它们都能守护戒律。这时羊角鸟就对它们说:“所有你们无法劝告的无脚、四足、飞禽等等,都交给我,我会想方设法让它们都守戒律。”

几位好伙伴从此想方设法让大家都能守戒。在它们的带动、劝告下,动物们都能渐渐做到互不损害、和谐地在森林中安详度日。因此,天神也适时降下雨水。整个大地庄稼丰饶、植物茂密、鲜花遍地盛开,国家喜获丰收、财富日增。

人们都亲眼目睹了国泰民安的景象,国王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自己治理国家的功劳,而王妃、太子们、大臣、城里的人民,也认为这是他们各自的功劳所致。国王后来了解到这种情况,想去一位看相的人那里问个究竟。但看相的人也无法看出其中的奥妙所在。

离鹿野苑不远处有一座园林,有一位仙人居住其中。国王又亲自来到这里问这位仙人:“目前在我们国家,众生安详、和睦相处、安居乐业,风调雨顺,以至于林木茂盛、庄稼丰饶。我认为这是我能英明主持国政的结果,但王妃、城里的人民等等,各自都认为这是他们的功劳。请问到底是谁引来这么吉祥的景象?”

仙人最终一语道破天机:“这并不是依靠国王、王妃或太子等人的能力就能得到的,实际上,是你的国土中的四只动物的威力所致。”

国王不觉心生好奇:“我倒想看看它们究竟有什么神奇的?”

仙人回答说:“没什么奇异的地方可以让你看的,它们只是严守戒律而已。如果你能这样做,也会给你和国家带来无穷的利益。所谓五戒,是指戒杀生等……”仙人接着便向国王宣说了五戒的教义。

国王听了便发愿说:“我一定严守戒律。”以国王为榜样,从王妃到太子们以及城中的民众,人人都开始以五戒规范个人的行为。

听到梵施国王和眷属相继守持五戒,邻国也把这个消息辗转相告,以至各国的许多众生都渐渐以五戒作为日常行为规范。

行持五戒的众生死后都转生到天上,天神就对眷属宣说原因:“受人恭敬、在森林中苦行的羊角鸟,率先受持戒律后,引导世间很多众生都守持戒律。因此,才有这么多众生死后转生到天界。”

那只羊角鸟就是佛陀的前世,而山兔就是后来的舍利弗,猴子是后来的目犍连,大象是后来的阿难。


——改编自《释迦牟尼佛广传·持戒品》


注释:

顶礼:以额触地礼拜或以手接触被礼者之足,以示虔信专注,恭敬至诚,是佛教徒的最高礼节。从前,一位比丘顶礼有佛陀头发、指甲的佛塔,阿难尊者请问释尊他顶礼的功德,世尊答言:“他这样顶礼一次,将获得自己身下所压面积直至金刚大地以上所有微尘数量的转轮王位,然而这还不能达到其顶礼功德的边际。”

杀生: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为十恶业之一。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不杀伤生命;不偷盗是不盗取别人的财物;不邪淫是不作夫妇以外的淫事;不妄语是不说欺诳骗人的话;不饮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类及毒品。

鹿野苑:地名,在中印度的波罗奈国,是佛最初说四谛法度五比丘的地方。

舍利弗:舍利华译为鹙鹭,弗华译为子,因其母之眼似鹙鹭,故被号为舍利弗,或舍利子,亦称身子,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目犍连:简称目犍连,或目连,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

阿难:华译庆喜,是白饭王的儿子,提婆达多的弟弟,佛的从弟,生于佛成道之夜,后来随佛出家,侍奉佛二十五年,为佛执事弟子,以多闻第一著称。

净土法门法师:在梦中、或在定中出现这种现象,这是感应

净土法门法师:在梦中、或在定中出现这种现象,这是感应念佛的人,或在梦中、或在定中,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都是感应。不是有意、不是去求,但是信心十足,相信佛说的话,真话,不是假话,西方真有极..

再大的功德,抵不过一念骄心 再大的罪过,抵不过一念悔意

再大的功德,抵不过一念骄心 再大的罪过,抵不过一念悔意不管这个人间有多少的劫难,都是你的意念所为。每一天,感恩的心,感恩有您~在浙江奉化有个雪窦寺,开山祖师叫妙高禅师。如今在雪窦寺山上还有一个妙高台,..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对付魔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对付魔障『魔』就是折魔、障碍。这个多半是讲我们内心的烦恼,烦恼魔、五阴魔、生死魔,使我们修道的道业上不能够精进,不能够延续,这就是魔。『怨』是冤家,是外面的人来找麻烦的。我想读经..

关于学密的感想

至于说到另一个感想,那就是有关学密的问题。现在,确实大家都在感慨,种种人都挂起牌子来称自己为上师,还四处传法。刚才我不就说了吗,有人刚刚皈依,他就说自己是上师了。这样的事情大家是熟视无睹了,这个事不是..

净土法门法师:“愿解如来真实义”需要爱心

净土法门法师:“愿解如来真实义”需要爱心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念老在这个批注里跟我们标榜的,这部《无量寿经》从头到尾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字字句句都是,不一样。你要用真诚心,万分..

净土法门法师: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

净土法门法师: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佛在《金刚经》上说了十几句,「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从这点我们就知道,完全能肯定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有中断。每天出去托钵有斋主供养,..

关于深入解释算命、看相、风水的一篇好文章

关于深入解释算命、看相、风水的一篇好文章先说风水——中国人都知道风水,也很认真的去了解、运用风水。风水的真相就是一句很老的话—— 福地福人居。你要是有福分,住在风水差的地方,风水会随你转好。你要是没福..

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

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第2章 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清多年古镜要磨功,垢尽尘消始得融;静念投于乱念里,乱心全入静心中。清普能嵩世界上从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叫烦恼,叫怨恨,只是因为人们的心性难免浮躁、焦..

再世情缘,爱情不过是聚散

再世情缘,爱情不过是聚散当我第二次看完台湾33集电视剧《再世情缘》后,内心的那份感动与触动,无以言表。顺亲王府的格格到崇恩寺进香,遇到玉琳法师,二人相见,四目交汇的那一刹那,眼中的那份依恋,唤醒了八百年..

本源法师:阿弥陀佛是人吗?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

本源法师:阿弥陀佛是人吗?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本源法师】任何一尊佛都是人,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阿弥陀佛同样也是一位圣人。阿弥陀佛圣诞,农历十一月十七,这个出生日期怎么..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超度他离苦?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超度他离苦?1 佛在《地藏经》上明白为我们开示,凡是梦到已经过世的家亲眷属或是熟人,这都是他与你有缘分,有求于你,你应当帮助他。2 不学佛的人,遇到这种情形,按照民俗,会为他烧纸钱,..

净土法门法师:“无明”是怎么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无明”是怎么来的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这个就是富楼那尊者在楞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无明”怎么来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说本来是佛是什么?六根根性。六根根性那本来是佛,为什么..

净土法门法师:不认识极乐世界不熟悉阿弥陀佛,你的信愿怎么会坚

净土法门法师:不认识极乐世界不熟悉阿弥陀佛,你的信愿怎么会坚第九个是「智自在所依真如。谓若得此真如已,于无碍解得自在故。」解是智慧,无碍是没有障碍,也是一般宗教里面所讲的,赞美神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将恶缘转成善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将恶缘转成善恶缘人哪里来?为什么跟人家结恶缘,你要明了,然后把这个结解开了,恶缘就没有了。所以转恶缘为善缘,最重要的是理智、忍让、布施。 你有智慧,你知道恶缘不是好东西,而且恶缘要是..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欲望愈少,日子愈好过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欲望愈少,日子愈好过1 释迦牟尼当年在世间,在雪山六年苦行,瘦得像皮包骨头,佛还曾经有三个月没有东西吃,托钵托不到,受马麦之报,人家喂马的粮食供养他,他也拿来吃。2 他身为王子,住在皇宫..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能不能成就,要靠精进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能不能成就,要靠精进1 学佛,最重要的是精进。精是纯而不杂,进是有进无退,不退转;不休息、不退转,精纯不杂,你的道业决定成就。2 佛说“人生是苦”这句话的意义,是要我们精进念佛,将苦多乐..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