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

繁体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第九门是历明传译,历是经历,明是明白,传是传授,译是翻译,意思是将本经辗转流布的经过,说个明白。

说起这部经的因缘,是很长远的。早于天台智者大师研诵法华而创立三观,后遇梵僧,与智者曰:此与天竺楞严意旨相符。智者闻后辄向西方叩拜,冀能一观楞严的意旨,不料这么一拜便拜了十八年,而终未能得见这部楞严经。

原来这部楞严经当时在印度是属于国宝,乃龙树菩萨到龙宫去取出来的一部经典,故视作稀世奇珍,禁传国外。本经的译者般剌密谛法师后来曾企图把它流传到外国去,尤其是具有高深文化的中国,但初次被边关官员查获,带不出来;随后他想出另一个办法,乃用最柔细的白毡,把经写好,用蜡封妥,割臂潜藏皮下,及创口平复,再携出国,俟抵中国广东省,适与被贬的丞相房融相遇,于是为房相请到寺中,翻译这部经典,此乃传译本经的一段困难经过。

如今,我们得以研读此经,实多亏这位般剌密谛法师的一番苦心,各位想想:这部经是多么的重要呢!再说,智者大师获悉天竺有此经,即虔心遥拜十八年,但终未曾一见,我们现在却不拜而遇,并且能一同读诵参研,如此因缘,又是多么的殊胜呢?希望大家珍重!

唐,是唐朝,唐朝的什么时候呢?是开则天退位,中宗皇帝嗣位的神龙元年。

中天竺是印度的中部,沙门乃印度语,华译勤息,即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如是行藏,即属沙门。

佛在世的时候,有马胜比丘,穿袍搭衣,行经道上,舍利弗在路上遇见他,大为赞叹他的庄严威仪,遂向他探询,马胜比丘答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听他这么一说,便随他到祇树给孤独园,拜佛为师,出家修行了,故佛行勤息,是亦号沙门。

这位般剌密谛法师多行勤息,化及有情,固足以称作沙门,他把本经潜带入中国,又须从速地译完它,为什么呢?因他匿经去国,不久国王当会降罪于边官,故这位法师打算赶快回国,以认其罪,毋令贻害他人,由此可见这位法师的高行雅操,也可见他对本经的贡献,功德是如何的大了。我们今日得见是经,实赖谛师此项广大功德所赐,故谨在经首,将这位元沙门的一段宏法经过,先向大家介绍。

同时,我们也应向这位沙门学习。学习什么呢?学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何谓勤修戒定慧呢?首先应皈依三宝,继应谨持五戒,并且依戒修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五戒,就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这五条戒是学佛的准绳,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都能修持五戒,就不会失落自己的本份。

可能有人说:前四戒,看来是应该守的,但为什么喝酒也要戒呢?甚至有很多人就是为了喜欢抽烟喝洒,由于有这么一项戒酒的规条,就宁可不亲近佛法,然而,却不去自自一下:抽烟对不对呢?喝酒应不应该呢?又或许有人会说:人人都喝酒,人人都抽烟,此乃人之所发好,有何不对呢?殊不知买焉不察,染习成风,无知蠢动,迹近盲从,及至习以为常,尚懵然不觉,于焉人云亦云,终至移形换格,癖病日深,积习难除,犹自狡辩,强护其短,这确实是弥足悲叹的事。须知即或未酿成大病,但已具小病,纵然未演成大病,也属毛病了,各位看看,这是多么的愚痴呢?

为什么我们需要戒酒呢?这里给各位讲一则故事:

有个人发心学佛,并受五戒,唯独好酒,且恶习未除之余,一天举杯欲饮,却苦无下酒之菜,适见邻鸡,搜啄而来,乃大喜过望,捕而烹之,这么一来,只为杯中物,转瞬间接连地犯下了盗戒与杀戒,迨畅饮之余,邻妇过门查询了,此君复频频摇首,口口称无,更于酒气翻腾之下,见美色而起淫心,竟强而污之,由是,妄语戒及淫戒也一并犯了,事后,拘于官,绳于法,系于囹圄。你们看!只为一点小毛病,便使一个佛子接二连三地把五戒全犯了。此乃因酒能乱性,到时身不由己,即胡天胡地,而招致大祸临头,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呢!各位不可不慎,也不可不戒!

受戒,应怎么受呢?并不是自己看看书上所说的,怎么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就算受了戒,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随便的,也不是在佛前上了炷香,或烧几个香疤,就算是受戒了。而是必须请求一位高僧大德,为你正式地依法主持,说戒作证,授你戒体,才属受戒,然后更需依法修行,这样,才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此部经的宗旨,是教我们修习坚固大定,因为修定便可智慧大开,如果没有定力,便得不到慧力,没有慧力,又怎能学佛呢?那么,定力又从何而来呢?乃是从戒而来,平素不滥于情,而用道心处事,是为定;修定,源于受戒守戒,方能在修行之中,与法相应,获致法水的灌溉,而得以欣欣向荣。

沙门共分四类:(一)胜道沙门,凡修行证果的,如证阿罗汉,或证菩萨果等是。(二)说道沙门,凡宏法利生的,像我现在给各位讲经,称做宏法,能使一切众生得到利益的,便叫利生。(三)活道沙门,凡精持戒律,注重修行的,即所谓以道过活之意。(四)污道沙门,凡开斋破戒、违背佛律,对佛教有所染污,而生毁坏,甚且令一般人不生信心的,便属有污佛道的出家人了。

般剌密谛是主持翻译这部经的人,梵语为名,华言极量,意谓智慧、才能,均极丰富圆满。为什么称他做译主呢?因为当时一同进行翻译这部经者,不止他一个人,而是聚集很多法师大德,一起工作的,谛师乃此译场的首座故。

译者,变易之义,意即从梵语转易为中文,这位主理翻译的谛师,当时是在广州的一座大寺院制止寺进行工作,故在历明传译这一门中,先提到他的名字。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在谛师主译的译场中,有一位助手,是来自乌苌国的沙门,名叫弥伽释迦。乌苌国也是当时古印度的一个国名,是前阿输迦王的花园,旧称乌场,在印度北部的地方。弥伽释迦,中译降伏,这位元法师是助理语音翻译的工作、确定由梵音变易成华语的适宜词句,他是担当译场要务的一员。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罗浮山,是广东省名山之一,南楼寺是沙门怀迪法师所住的地方。在怀师的师父为分取这法名的时候,望他能精进用功,故用此名,因怀者抱负之意,迪者进取之谓,具有常怀精进、刻意修行之义。怀师学问渊博,平素广览群经,深研佛典,融会贯通,兼擅梵语,故能当证译之职;虽然,般剌密谛与弥伽释迦两师均谙梵华语文,但是,缘于甫抵华夏,犹恐未适,为得以彻底明了,故特用一位中国法师,来协助参证译文,以求尽善尽美。

不过,在最近的经本中,就没有提到怀师的名字了,古本上是有的,至于为何略去呢?则无从查考,但我希望以后我们研读或讲演这部经时,仍该知道这位担任证译的法师。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菩萨戒共有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是修学菩萨道的戒法,亦属大乘的戒法,是出家人、在家人都应受的戒。梵网经有云:无论国王百官,在受位时,都应受菩萨戒。房融以宰相之身,因深明佛义,因以佛作父,以菩萨为兄,而于受戒后自称为弟子。

前即以前,正议在史册中称正谏,官名也,是对朝政国务任谏议之职,故亦称谏议大夫,又称言官、大夫,官职之谓也。

同中书门下的同字,具有两义:(一)兼同之意。即说房相兼掌中书及门下这左右两相府的事务。(二)共同之谓,意乃与同僚等共理职事。中书,是职掌帝言御劄。门下,为主理政务。

平章事,平即平均,章是彰显,事乃事务,串起来的意思是:均理政事,彰显法度等务。

清河地方名,也就是房融的家乡,房融,人名,姓房名融,有子房琯,他们父子均先后官拜宰辅,房融的事略极少,有之多出自其子琯的记载中。

笔受是以其文笔,润色经文之意,使章名语法,文理词义,同致佳妙故此,楞严经的行文措词,都极为优美,堪称诸经之最,各位如有志研学中文,这部经亦足为你们的范本。

第十门是别解文义,这是将全经的含义,析别分解,都判三分,计:(一)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

这一分判,始于晋朝高僧道安法师,因后秦主苻坚曾挟十万师之众,直取襄阳,以得亲近安师为乐事,故后人提及安师时,亦称苻秦道安。

初序分,属于经前的序介起缘,正宗分为阐明经中的宗趣,流通分是经后劝信与流布的文字,安师这一分判,曾得证于亲光菩萨的佛地经论,由是可知,梵华高德,所见雷同,故以后的法师皆依此判,而经弘教化。

以上所讲的,都属经前方便,现在我们循此三分,正说经文。

虚云老法师对楞严经的开示

★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的说尽了..

金地藏与九华山

金地藏与九华山佛陀住世时,有四大菩萨协助应化人间;他们分别是: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悲观音、大愿地藏。直到佛陀灭度后,他们还是本着那分悲智愿力,不断在人间显迹,救度众生。在中国有十分著名的四大名山,即..

药师经有超度的作用么

师兄在念诵药师经的时候,是有超度的作用,如果师兄想要超度灵魂的话,是要多多的念诵几遍效果才会明显,并且在念诵的时候,也是要非常的诚心,而且在坚持的念诵的时候,师兄也能够体会到念诵药师经有哪些好处。好处..

释迦牟尼佛:和气四瑞

释迦牟尼佛:和气四瑞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叫嘎西,那里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有一只羊角鸟、一只山兔、一只猴子,还有一头大象,四只动物和睦相处,从不争吵,欢乐、祥和地生活着。一天,四只动物商量说:“我..

药师经消业障的表现

《药师经》是佛经中的经典经文,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文,我们修持《药师经》对我们的好处是非常多的,修持《药师经》全文不但可以让我们获得福报,还可以为我们消除业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药师经》消业障的..

金刚经中的40句名言,日常诵持功德无量

金刚经中的40句名言,日常诵持功德无量金刚经的40句名言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4.应如是布..

金刚经经典名句

在金刚经当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句子,这6句名句,句句都足以让人开悟,值得反复去阅读!当年六祖惠能,在听完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马上就开悟了,可见金刚经有着开悟的功,希望可以所有学佛的人,都多读金刚..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第九门是历明传译,历是经历,明是明白,传是传授,译是翻译,意思是将本经辗转流布的经过,说个明白。说起这部经的因缘,是很长远的。早于天台智者大师研诵法华而创立三观,后遇梵僧,与智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最著名的一段话是什么

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文中经典名句是很多的,下面为大家做一些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对大方广佛华严经有更多的认识。1. 护持正法,不惜躯命..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十一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十一七十一、船师悔责《本行经》上说:有一天世尊安祥徐步,从闭塞城来到恒河岸边,时值河水暴涨,水深流急。世尊要渡河,来到摆渡的地方,向船师说:“劳烦你渡我过河。”船师说: “尊者要..

要如何学习楞严经

学习楞严经有很多种方法,每个人都会选择不同的方法,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所以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也是不同的,但是对于那些刚学习的人来说,并不知道要如何学习楞严经,那就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如何学习楞严经吧..

道证法师:她的慈悲和无我的真理相应,自然会感应出没有火灾的影像来

道证法师:她的慈悲和无我的真理相应,自然会感应出没有火灾的影像来在这里,可以向大家说一件真实的事情,给大家作参考——在上海,有一次发生一个大火灾,一大片相连、木材盖的房子,都烧掉了,但是其中唯独有一间..

邪淫的100个危害,有必要反复强调

邪YIN的100个危害,有必要反复强调1. 浪费金钱;2. 浪费时间;3. 浪费精力;4. 浪费身体;5. 人性渐渐丧失;6. 不务正业;7. 是非颠倒;8. 导致杀、盗等其它罪过;9. 自私自利心加重,在情感上患得患失;10. 导致嫉妒心加重;1..

讲楞严经的讲义

《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自唐译汉以后,成为汉传大乘佛学的一部重要经典,无论禅学,均极推崇。历代注疏,多达48种,仅次于《华严》、《法华》、《金刚》、《心经》之注解,在内容上..

巧骗

巧骗有一个老人看到庭园很脏,正好见到几位小孩在那里玩,即说:小弟弟们,你们很乖,很聪明,又听话的好小孩,我很喜欢你们!小孩子听到很高兴,就亲近了这位老人,老人即进一步说:这里庭院很脏,树叶很多,你们帮..

念多少遍大悲咒除业障

只要使自己能够很好的坚持去念大悲咒,就鞥使自己可以很好的消减业障,这样也是能使自己可以有着很好的改善,让自己能够很好的保持下去,这样也是能使自己可以很好的完成心中所愿,让自己能够有着更好的念想,这样也..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