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心中的爱语
发自心中的爱语
学习说爱语要从内心做起,心中有慈悲喜舍,所说的话便是慈悲喜舍!
口业如山,苦难担
当今社会人们对口业的观念愈趋薄弱,有些媒体充斥着不实的消息、互骂攻讦的言语,这些现象皆由于心中的嗔恨,挑拨离间的恶念,因而造下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口业。有些人不仅自己喜欢动口造业,还乐于邀约大众一起讨论。如此,仅因好奇、无聊,而让是是非非占据己心,不仅纷扰心念,不得自在,甚至动之于口舌,造下口业,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因此,若周遭友人喜好谈论是非,自己应当保持正念、觉性,不随之附和,否则同流合污,造了口业,将来就要承受苦果。内观自省,口业清净
所谓“守口摄意身莫犯”,在修行中,口业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十善中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业──不贪、不嗔、不痴,其中口业即占了十分之四。身欲造杀盗淫时,警觉性高者,一察觉马上就避免。可是在口业当中,有时我们不会马上看到言语对别人的伤害、影响,乃至未来的果报;反而容易轻忽而犯罪。古德云:“众生自无始以来,口业过恶,积如山海。”因此,千万不要忽略自己脱口而出的任何一句话,不要逞口舌之快,因为“口”具有传播及造恶的力量,其影响所及实不容轻忽。
收摄口业,可以令心保持正念及清净。清净口业的方法很多,例如在行住坐卧中,口念一句佛号或持咒,取代喜说是非、八卦、绮语的习惯,且诵念佛号及持咒,感得的即是清净的法界。此外,更要时时反省检讨──每天在睡前回想自己这一天说了那些话,是否犯了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的过失?是否真心赞叹别人?说话的目的及动机,是否都是为了利益大众?透过反省检讨,会让我们在下一次讲话时,更能提高觉性,注意讲话的内容、善加观察是否适时、适地、适人。如此,知时、知地、知人,说话得宜,不仅能令口业清净,更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说话,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智慧,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短短的一句话,能令大众和合,也能令彼此的关系破裂。曾有一对夫妇准备从高雄开车到台北,当太太一上车,看到车窗上厚厚的一层灰尘,便说道:“咦!玻璃很久没擦了!”先生立刻回道:“对呀!可是没有人帮我擦!”于是两人开始责怪对方,为了车窗的不干净,两人一路上足足吵了四小时。类似这样的情况,其实只要先生或太太说一句:“我们改天找个时间再一起清理吧!”则一切相安无事,但却没有一人愿意先退让一步。
佛法常说:“功德归三宝,好事归他人,坏事自己反省检讨。”遇到事情,如何解决问题才是重点,更何况多做一点并不吃亏,因为吃亏就是占便宜──占到的是平静、自在,宽大的心怀。所谓“施比受更有福”,布施的人总是为他人的利益着想,无形中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而自私的人总是想到自己,在斤斤计较中,与他人之间的冲突日益加深。
所谓“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学佛,就是学佛的身、口、意,学习佛菩萨的广大心量,以种种爱语,赞叹、包容大众。言语,同时是心念的反射,当心中充满赞叹及爱语,心则光明;若是心中怀着嫉妒排斥,则堕入黑暗。因此,若能学习每天发愿,愿口中所说出的言语,皆是正语、赞叹三宝,藉着不断地薰修与发愿,即能“生处转熟,熟处转生”,将原来不习惯以爱语赞叹、关怀他人的心,转成喜说爱语、柔软慈悲的心。所以,当心念不同时,所说的话也随之不同。
常说爱语摄众生
爱语,令闻者生起信心,赞叹与鼓励有着一股积极的作用。因为众生都有我执,皆希望别人对自己是赞叹、鼓励与肯定。爱语,便是因应众生的心,所讲出柔软、赞叹、鼓励的言语,令众生闻言心生欢喜,充满信心、希望。事实上,一般人听到责难时容易失去信心,而真正能够接受大众批评,且听闻批评后还能如饮甘露者,可说是少之又少。因为,对众生而言,要放下我执,毕竟是件不容易的事。例如有一位居士初次到精舍上禅修课,穿着时髦,如果当下就直接指责她的穿着不适合道场,不仅令对方难堪、不安,也枉费她对打点自己的用心;反之,若先赞叹她对衣着的别出心裁、品味独到,进而令其了解在道场简朴的衣着,更能让自己收摄六根,专注用功。如此一来,居士感受到道场对她的肯定及善意,即能产生信赖与好感,因而更喜亲近佛法。
心直口快,缺乏对他人的关照及体谅,说出来的话反而会有反效果。我们总以为直言进谏便是真心的表现,尤其看到他人种种的习气、烦恼时,总想劝谏对方,甚至不吐不快。其实,如此直接的指责,未必会达到预想效果。佛法是一种教育,其目的无非是希望对方接受佛法的教化,进而改变自己,开创积极、光明的人生。但在劝谏的过程中,常常不自觉的也混杂着个人的感受与情绪,因此尺度常拿捏不当,结果往往没有解决对方的问题,反而又令对方重增一层烦恼。
佛法中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以,劝谏他人时,如能善加观察,因应根机,采取对方最能接受的方式,如此流露的言语便是充满慈悲、包容与智慧。
真诚涌出的爱语
人与人真正的沟通是在于心,但是心念无形无相,感受不出来,则需透过语言文字来表示,这都是心的作用,也就是沟通的方式。语言当中有着许多不同的相状,或疾言厉色,或雄辩滔滔,或能言善道,或沉默寡言;有人说话结巴,但予人诚恳朴实的感受;有人讲话天花乱坠,却予人油腔滑调的感受;而当人们为令大众和合,或为鼓励他人用功而赞叹,或因恭敬心而由衷赞叹三宝,这些都是一种善法。反之,若为求自己的私利、升官发财、攀附关系而去赞叹,则是巧言令色。因此,语言的善恶,并非从话的表相来决定,而是要省视说话时的因心,是善、是恶。
学习说爱语要从内心做起,心中有慈悲喜舍,所说的话便是慈悲喜舍;反之,内心充斥愤恨斗争,说出口的话,便充满愤恨斗争。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起心动念,透过听经闻法,反覆薰修,心中具有正知正见,则说出来的话就是善语、净语,如此即能将众生心慢慢转成菩萨心、佛心。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持守清净口业,除了消极的不说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之外,更要积极的随喜赞叹,在合时宜的因缘下,自心中涌出真诚的爱语,能让闻者如沐春风,令周遭充满欢喜。
净土法门法师:在梦中、或在定中出现这种现象,这是感应
净土法门法师:在梦中、或在定中出现这种现象,这是感应念佛的人,或在梦中、或在定中,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都是感应。不是有意、不是去求,但是信心十足,相信佛说的话,真话,不是假话,西方真有极..
再大的功德,抵不过一念骄心 再大的罪过,抵不过一念悔意
再大的功德,抵不过一念骄心 再大的罪过,抵不过一念悔意不管这个人间有多少的劫难,都是你的意念所为。每一天,感恩的心,感恩有您~在浙江奉化有个雪窦寺,开山祖师叫妙高禅师。如今在雪窦寺山上还有一个妙高台,..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对付魔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对付魔障『魔』就是折魔、障碍。这个多半是讲我们内心的烦恼,烦恼魔、五阴魔、生死魔,使我们修道的道业上不能够精进,不能够延续,这就是魔。『怨』是冤家,是外面的人来找麻烦的。我想读经..
关于学密的感想
至于说到另一个感想,那就是有关学密的问题。现在,确实大家都在感慨,种种人都挂起牌子来称自己为上师,还四处传法。刚才我不就说了吗,有人刚刚皈依,他就说自己是上师了。这样的事情大家是熟视无睹了,这个事不是..
净土法门法师:“愿解如来真实义”需要爱心
净土法门法师:“愿解如来真实义”需要爱心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念老在这个批注里跟我们标榜的,这部《无量寿经》从头到尾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字字句句都是,不一样。你要用真诚心,万分..
净土法门法师: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
净土法门法师: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佛在《金刚经》上说了十几句,「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从这点我们就知道,完全能肯定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有中断。每天出去托钵有斋主供养,..
关于深入解释算命、看相、风水的一篇好文章
关于深入解释算命、看相、风水的一篇好文章先说风水——中国人都知道风水,也很认真的去了解、运用风水。风水的真相就是一句很老的话—— 福地福人居。你要是有福分,住在风水差的地方,风水会随你转好。你要是没福..
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
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第2章 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清多年古镜要磨功,垢尽尘消始得融;静念投于乱念里,乱心全入静心中。清普能嵩世界上从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叫烦恼,叫怨恨,只是因为人们的心性难免浮躁、焦..
再世情缘,爱情不过是聚散
再世情缘,爱情不过是聚散当我第二次看完台湾33集电视剧《再世情缘》后,内心的那份感动与触动,无以言表。顺亲王府的格格到崇恩寺进香,遇到玉琳法师,二人相见,四目交汇的那一刹那,眼中的那份依恋,唤醒了八百年..
本源法师:阿弥陀佛是人吗?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
本源法师:阿弥陀佛是人吗?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本源法师】任何一尊佛都是人,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阿弥陀佛同样也是一位圣人。阿弥陀佛圣诞,农历十一月十七,这个出生日期怎么..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超度他离苦?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超度他离苦?1 佛在《地藏经》上明白为我们开示,凡是梦到已经过世的家亲眷属或是熟人,这都是他与你有缘分,有求于你,你应当帮助他。2 不学佛的人,遇到这种情形,按照民俗,会为他烧纸钱,..
净土法门法师:“无明”是怎么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无明”是怎么来的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这个就是富楼那尊者在楞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无明”怎么来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说本来是佛是什么?六根根性。六根根性那本来是佛,为什么..
净土法门法师:不认识极乐世界不熟悉阿弥陀佛,你的信愿怎么会坚
净土法门法师:不认识极乐世界不熟悉阿弥陀佛,你的信愿怎么会坚第九个是「智自在所依真如。谓若得此真如已,于无碍解得自在故。」解是智慧,无碍是没有障碍,也是一般宗教里面所讲的,赞美神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将恶缘转成善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将恶缘转成善恶缘人哪里来?为什么跟人家结恶缘,你要明了,然后把这个结解开了,恶缘就没有了。所以转恶缘为善缘,最重要的是理智、忍让、布施。 你有智慧,你知道恶缘不是好东西,而且恶缘要是..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欲望愈少,日子愈好过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欲望愈少,日子愈好过1 释迦牟尼当年在世间,在雪山六年苦行,瘦得像皮包骨头,佛还曾经有三个月没有东西吃,托钵托不到,受马麦之报,人家喂马的粮食供养他,他也拿来吃。2 他身为王子,住在皇宫..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能不能成就,要靠精进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能不能成就,要靠精进1 学佛,最重要的是精进。精是纯而不杂,进是有进无退,不退转;不休息、不退转,精纯不杂,你的道业决定成就。2 佛说“人生是苦”这句话的意义,是要我们精进念佛,将苦多乐..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