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谨:被轻贱的前因后果
南怀谨:被轻贱的前因后果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个大问题啊!佛告诉须菩提,假使有人诚诚恳恳学佛,研究金刚经,结果一辈子倒楣,为人轻贱。有人事业很好,生意也做的很大,功名也很好,偏要跑来学佛,我说你不要搞啊!这个事情不是好玩的,学佛就要倒楣的。他说菩萨会保佑发财;我说佛不管这个事,因为佛学是空道,你要学只有放下。当然也有些人学佛反而发了财,大部分都是遭遇更多困难。不但学佛如此,信别的宗教也是一样的,很多人说自己一辈子作好事,结果倒楣透顶,什么坏事都到他身上。
历史上司马迁也怀疑这个问题,善人做好事,偏要倒楣;坏蛋个个好得很,身体又健康,精神又好又发财,又有办法,这个世界上因果报应到那里去了呢?这是个大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佛法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佛法讲的因果是讲三世,认为生命是连续不断的,不是现在这一生,佛在别的经典里答覆过这个问题。有人问过佛说,为什么世界上有许多人做好事,结果却那么惨呢?佛说因为他过去的恶业还没有报完,所以先还这个恶报的债。他现在又做好人又做好事,那是将来或他生来世要去收帐的。
讲到三世因果,大家很不容易相信,因为看不见的原故。其实很容易看,我告诉你一个办法,可不是神通啊!不要瞪起眼睛,以为有个法子传你。
你只要看看我们自己一生就晓得了,尤其我们在座中年以上的朋友,我们中年所遭遇的环境,是年轻时候已经埋伏下的因;晚年所得的果,也就是年轻及中年自己所作所为的结果。把人生分三个阶段,二十岁前当前生,二十到四十当这一生,四十到六十当后生。这个三世因果也差不多了。或者看近一点,昨天就是前生,今天就是现在生,明天就是来生。
我们很多同学常常跑来跟我开玩笑,老师啊!我前生究竟是什么变的?我又没有神通,但是你自己可以看得见啊,「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你这一生所遭遇的事,就是前生的果报,「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佛法最难之处就是这个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它承认生命是永恒的,但生命的现象则是变来变去的。
中国文化易经也讲因果,可是易经的因果,与三世不同。像代表儒家的孔孟学说,与代表道家的老庄学说,个个都谈到因果的道理。金刚经的这一节,特别提出来,假使有人读念这个经典,结果为别人轻贱,被人家看不起,就是笑你,甚至说现在的时代,最落伍的是学佛的人。
随便搞一个玩意都好,怎么去学佛?好像一学佛,这个人在社会上已经被打出去了,落伍到极点,处处被人家轻贱、看不起。佛说你要知道,以因果报应来讲,是因为这个人先世的罪业,应该堕于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换句话说,将功折罪,抵那个罪。因为现在做好人、做好事,把过去生的业报减轻了,消灭了,而另外得一个果报;这一个果报太不容易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要成佛。
我们听了佛这个话,只好对他老人家说,你老人家说的是对啦!但是我是不敢啦!只好客气一点。你要晓得,世间的福报已经不容易了,何况要想大彻大悟而成佛呢!但是禅宗的顿悟观念很流行,一般人都想学禅,而且每个年轻人学禅,都等在那里开悟。还有个同学说,已经坐了一个月了,怎么还没有开悟?我说慢慢等吧!再等下去吧!
金刚经现在告诉你,你看懂了吧!要把过去、现在,自己身心的业报清理完了,开悟的那一点消息才会来,所以永嘉禅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结果。所以金刚经这一点,大家不要轻易的看过去了,这是反转来告诉我们,要如何修持才有结果;必须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报,智慧才能启发。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智慧是启发不了的;因为你还在受罪,所以不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会大彻大悟。
发自内心的忏悔,各位师兄回头是岸啊
发自内心的忏悔,各位师兄回头是岸啊发自内心的忏悔,望各位师兄回头是岸啊!回想过去的种种恶行自己太不是人了,再一个就是怕发出来污了大德师兄们的法眼。今天,蒙佛菩萨慈悲哀佑,鼓起勇气发露忏悔自己有生以来的..
发自心中的爱语
发自心中的爱语学习说爱语要从内心做起,心中有慈悲喜舍,所说的话便是慈悲喜舍! 口业如山,苦难担 当今社会人们对口业的观念愈趋薄弱,有些媒体充斥着不实的消息、互骂攻讦的言语,这些现象皆由于心中的嗔恨,挑拨..
想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更强、智慧更高。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想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更强、智慧更高。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问:想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更强、智慧更高。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索达吉堪布:如何使得心中涌现更多、更高的智慧呢?就是发广大的愿。可以说,发愿是获得成功..
净土法门法师:邪不胜正,自性本具的德相
净土法门法师:邪不胜正,自性本具的德相佛德就是自性本具的德相,为什么说它坚固?一切邪魔都不能够破坏,我们中国谚语所说的「邪不胜正」,自性本具的这是正法。一切事成就,这也是《楞严经》上所讲的意思,形容佛..
金刚经第十七品讲解
金刚经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经文,修行金刚经还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帮助,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经常去修行金刚经,这样我们才能够收获到很多的知识。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金刚经第十七品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升 天
从前,有个婆罗门娶了个年轻的妻子。他妻子容貌艳丽,性情淫荡,不太安分守己。婆罗门为了谋生,经常要出门,这就给了他妻子许多机会。可是家中还有一个婆婆,这使得婆罗门的妻子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个女人从早到晚都..
净土法门法师:诸佛菩萨的名号从哪里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诸佛菩萨的名号从哪里来的?【牟尼者,名也,此云寂默,三业俱寂默也。】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名号,实际就是他在这个阶段这个地区教化众生的宗旨。以这个宗旨做为他的名号,让我们见到这个名号、听到这..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无碍大悲心陀罗尼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咒)发愿稽首观音大悲主,愿力洪深相好身。千臂庄严普护持,千眼光明遍观照。真实语中宣密语,无为心内起悲心。速令满足诸希求,永使灭除诸罪业。龙天圣众同慈护,百千三昧顿..
净界法师:一句佛号具足三种功德力
净界法师:一句佛号具足三种功德力我们前面再三的强调,净土法门的特色,是一种他力门果地教。身为一个他力的法门,也就是一种本尊相应的法门,你整个修行的重点,简单的讲,就是要你能够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感应与相应之别
感应:感是感召,应是应现。谓我对佛菩萨有什么要求,如果心意至诚,便可以感召佛菩萨来应现,以满我之所愿。较偏重外相境界。 相应:指与上师、本尊、诸佛菩萨之身、口、意三密相应,是属内证境界。学佛行者常满心..
南怀谨:被轻贱的前因后果
南怀谨:被轻贱的前因后果【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个大问题啊!佛告诉须菩提,假..
起床后花1分钟就能补肾
起床后花1分钟就能补肾人体的一些重要穴位都分布在后脑勺上,经常按摩、弹敲可以缓解疲劳、预防头晕、促进听力、防治耳鸣。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以下三种。第一,敲打时将两手掌心分别按紧两侧耳朵,用三指(食指、中指、..
别人尊重你,是因为别人优秀
别人尊重你,是因为别人优秀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无数的人和事,好的坏的,温暖的回忆,渐长的伤痕,都无法拒绝,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不论是接纳一个人的出现,还是接纳一个人的从此不见。岁月不可..
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苦行
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苦行 无量时日之前,赐慰如来出世并为众生宣讲佛法,令众生得以摆脱老、病、畏惧之苦。他对贪欲炽盛众生宣说不贪法;对嗔心强烈众生宣说无嗔法;对愚痴众生宣说智慧法;对贪执禅定、灭尽处、次第等持..
善心动天地 积德又改命
善心动天地 积德又改命有位福寿双全的老先生,少年时极其贫困,常常几天无米下锅。考中解元那年,街上一位推理算命很准确的算命先生,告诉他说,白露节前,他要遭横祸而死,当时少年心中十分忧郁。试期将近,几个同学来邀约..
在心间播种公平
在心间播种公平在你和对手竞争时,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有人希望得到金钱,因为,毫无疑问有了金钱,就可以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也有人说希望得到智慧,因为只有智慧才是无价的财富;还有人说希望得到机遇,他们的理..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