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故事:慧霖苏州拜印公,老人因果论最详
印祖故事:慧霖苏州拜印公,老人因果论最详
文/huolian
四川谢子厚(1882—?)居士,是知名士绅,1914年,曾与刘洙源等诸居士,发起创设成都佛经流通处,及少城佛学社。1921年又请佛源法师到重庆长安佛学社讲经。
谢居士民国十年就开始与印光大师通信,到民国十七年的时候,发心皈依印光大师,大师给他取的法名叫慧霖。大师的回信说:“汝既欲皈依,且作将错就错之计,今为汝取名慧霖。盖以火宅烈焰,非智慧霖雨不能息灭。自行化他,悉皆如是,且勿曰吾何有此大力哉。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不治,匹夫有责。果能依儒释圣教而行,未有不群起而应之者。”
谢居士爱好儒学,关心世道,谢居士自题中有这么几句:“有安天下之志,无安天下之才,入世愿学孔子,出世皈命如来。六经为我仰思之事,华严为吾悲愿之胎。”所以他与大师通信中讨论儒学颇多,而大师开示则注重提倡因果报应和家庭教育。如大师民国十一年(1922年)元月廿一给谢居士的信中谈到:“至于弘法一事,当观时机。当国家太平,人心淳善时,宜多分依实际正弘。当此惨无天日之世代,当先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化其刚强,旁攻侧激,动其良心。知所法戒之后,再用正弘,方为唯一无二之道。”
民国十九年(1930年)大师给谢居士的信中分析了儒教灭亡的原因在于破斥因果、执理废事。大师说:“佛教事理,性相,修证,因果等,不相混滥。宋儒专取其最深之理谛,其余事相,概皆抹杀。以故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谓天即理也,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由此一般眼中无珠者,奉其学说,大家皆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佛诳人之法。纵有见得及者,以门庭虚荣心盛,欲百年后主入文庙,亦不得不人云亦云。道学之明由宋儒,道学之灭亦由宋儒。自兹以后,多半人,皆以因果生死轮回为渺茫,以致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向无欧风,尚可支持人道。近来欧风东渐,竟公然废经,废伦,废孝,免耻,杀父,杀母之学说,与其实事,通通演出。此之祸根,完全从宋儒来。光每一思及,不禁为儒教痛。偶与一二知己者言此义,绝无一人谓为不然者。在彼当日倡此学说,其意恐人谓儒教之义,浅于佛教。得此义以维持,庶不至天下后世之人,完全崇奉佛教,而藐视儒教。不知数百年后,竟得此之结果。所谓欲大明儒教,适成其灭除儒教也。哀哉。”
1932年秋,谢居士携内弟邓幼庵一起从重庆顺江而下,直达上海,分别拜访聂云台、叶伯皋、陈真如、熊十力等知名人士和学者,各有请益。随后赴宁波和普陀山朝礼,接着到杭州拜访马一浮居士。马一浮先生所论儒家涵养和察识工夫给谢居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先生说:“所言涵养者,以敬为主,平日齐明严恪,收敛此心,不令放失,工夫纯熟,自无一毫人欲之私足以乱之。瞬有存,息有养。此心未发如明镜止水,其发则无不中节,即朱子所谓日用本领工夫是也。所言察识者以察识端倪为下手处,其日用意趣常在动处。”
9月19日,早晨七点钟,明道法师陪同谢慧霖居士一行人乘京沪火车赴苏州。上午九点钟,火车到达苏州。进城的时后,谢居士忽然醒悟到一句佛名放下一切,绵密持念,就已经包括涵养、察识等一切工夫在内,不必格外用心另作涵养、察识工夫。明道法师带着大家到护龙街南段穿心街报国寺内,拜见印光老法师,当天留住寺中。老法师年七十有三,精神内敛,言辞恳切。谢居士当面聆听了老人对宋明理学的评论。老法师指出:
“宋明理学持论太过,不足以接引初机。不信因果轮回,尤为错误。今日人心肆无忌惮,酿成浩劫,何莫非此种语言为厉之阶。盖因果者,世间、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救度众生所示之至理,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无丝毫错误。世之治乱安危,事之吉凶得失,如来之证一乘,众生之堕三途,皆始于初因,成乎后果。人多忽略而不深察,是以人心日坏,世界日乱,可不惧乎。”
谢居士说:“理学家不信开悟,亦自有其寂然不动虚灵不昧景象,恐其尚在根本无明住地,未能彻底掀翻。”
老法师说:“理学家于见思惑恐尚未断,遑论尘沙无明惑也。果然大公无私,不执门户之见,其造就当不止此。”
谢居士转述马一浮先生的话“以有轮回心,乃有轮回事。果能息下轮回之心,直向心源上用功,则轮回可以不问。”
老法师说:“至于‘我无轮回心,自无轮回事’之言,是佛菩萨境界,学人未易及此。但须好生念佛,一切功用自在其中。”
第二天早晨八时,谢居士内弟邓幼菴以及张鹿鸣归依印光老法师,谢居士随同参加了皈依仪式。老人以三皈和念佛谆谆相勉。接着又论及理学家不明因果精微之理,反肆毁谤,为今日世道人心之患,皆此等议论有以致之。其造就不能深邃,正心诚意不能笃实,亦缘于此,务须引以为戒。
9月21日早晨,老法师命明道法师带领谢居士一行去开元寺礼拜迦叶、维卫二世尊像。老法师说:此像于晋代浮海而至,迎供寺中。极为灵异。其事详载邑乘。日本僧侣多来瞻礼,苏州人士反多不知也。礼拜迦叶、维卫二世尊像之后,谢居士回到报国寺,向印光老法师告别,搭火车赴无锡,继续其南北漫游之旅。谢居士有诗记这次拜见印光大师的感受说:“印公悲智万流望,因果精微说最详,但使弥陀常在念,无明涤尽见心王。”
以后,谢居士更加坚定地依止印光大师修习净土,凡有所疑,通信请决。1934年,谢居士觉得四川居士危险,想到苏州定居,向大师请示。大师回信分析苏州也不安稳,安家费用不能随身携带,汇款费用占30%,不值得。大师叫谢居士“至诚念观音一日,拈阄问其进止,或吉或凶,再做道理。” 谢居士接到大师的信后,全家斋戒敬诵观世音圣号一日,然后在佛前拈阄,连拈三次,皆为留成都吉,遂罢东下之议。
点点滴滴聚禅心
禅定是心专注、不动摇。有时候我们也在固定的时间、环境中修禅,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修禅。在日常生活中修禅,就是要提起善念,提起正念,保持正知正见,然后专注。作为佛弟子,我们都有一些正知正见,应该提..
瀑布看上去特别的壮观,风景是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的瞬间博爱
瀑布看上去特别的壮观,风景是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的瞬间博爱对于这大片的瀑布,看上去特别的壮观,特别的汹涌。这样美的景色,好像是有人在前面捂住了眼睛,看了这样的景色,就连我们的眼睛都不舍得眨了,好像,我们..
烧香没有固定的时间,这样是不是不好?
烧香没有固定的时间,这样是不是不好? 问:我没有皈依,但我这十几年来,每天只要在家,一般第一件事就是点上三根香,但就是很懒,有时候一觉睡到下午,烧香没有固定时间,请问这样是否不好?答:由于你还没有皈依,..
烦恼的根源是自己
烦恼的根源是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所以,每一次..
演华老居士:智度劫路人
演华老居士:智度劫路人夜晚,天黑风寒人稀,我背着装有《金刚经》的小包,衣兜里开着声音较小的念佛机,随着佛号声有节奏的独自走在一段无路灯的道上。突然,有人从背后拍了一下包,低低的声音,“有钱吗?”“有,..
法在当下
法在当下一切法都是空性,所以都可以显现;一切法都是空性,所以各自都可以以缘起的方式存在。现在很多人总说这个神奇,那个神奇,这个人示现神通了,那个人示现神通了,其实那些一点都不神奇,也不叫神通。我们能吃..
照料病人,千古典范
照料病人,千古典范隋朝的辛公义,新任岷州剌史时,看见当地人有害怕疾病的习俗:家里有一个人生病,全家都避开他。因此没有孝道和义气可言。 辛公义想要改变这不好的习俗,遇到有人生病,便派遣官人将病人连床用车..
炷香增福
唐朝的裴休宰相是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但是裴休不希望儿子这么早就飞黄腾达,少年进仕。因此就把他送到寺院里修行参学,并且要他先从行单(苦工)上的水头和火头做起。..
熄灭无明火,安心纠己错
缘聚禅莲恩师法语:佛法是心地法门,是内求法,遇到是非矛盾点,先反观自己,看自己哪里错了没有?犯错不可怕,怕的是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错误而及时改正。自己错了,要立刻改正,收心归原。忏悔不是口头的,是实际行动..
药师经可以半夜念吗
药师经是可以在半夜念的,但是我们在念的时候不要太晚了,念的太晚不仅能够打扰到别人的修行,而且还影响到了我们明天的精神,所以我们念药师经的时候不要念到太晚,所以我们尽量不要去半夜念药师经。那么,下面就让..
照德法师:佛为何胜魔
照德法师:佛为何胜魔佛没有嗔恨心,魔却有嗔恨心,不同之处就在于此。佛成佛是因为魔的帮助而成佛,因为佛在菩提树下,将要证道时,天魔生嗔恨心,派魔兵魔女来威胁来诱惑,可是佛不动心,用定力克服魔力,所以证得..
烦恼不断?教您六个方法来对治
烦恼不断?教您六个方法来对治烦恼从哪里来?有时是受外境引发而来,例如听不惯别人的话、看不惯别人的作风;另有一种是来自内心的烦恼,如疑惑、嫉妒、心量狭小等,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都是自己找来的..
淡化优势的成功哲学
淡化优势的成功哲学淡化优势的成功哲学央视挑战主持人节目进入到十六选十环节的第七场比赛时,有四位选手参与了角逐。一轮比赛以后,一个女孩被淘汰出局。剩下的三位选手中有位女孩的身材特别高,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站姿..
法藏法师:我们学佛法、出家的目的是什么?
法藏法师:我们学佛法、出家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出家的目的是了生死。首先是了生,了生才能够脱死。什么是了生?就是不要再醉生梦死,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对宇宙、人生看得很清楚、明白,生活得洒脱、自在。学了佛法以..
涅槃到底是什么意思?
涅槃到底是什么意思?佛法清净无染就是涅槃涅槃(梵语:nirvana),涅槃是佛弟子修学佛法,最终的归宿,最后的目标与终程,更是佛弟子的理念世界。《涅槃经》云:“夫涅盘者,名为解脱。”《涅槃经》云:“涅盘义者..
浴佛节的水能干嘛?居然还能这么用!
浴佛节的水能干嘛?居然还能这么用!浴佛每年农历四月八日,是佛教中至为重要的佛诞日和浴佛节,在这一天,各大寺庙都要在佛殿或露天净地举行浴佛的仪式,其中浴佛所用的香汤又称浴佛水,多由香料或药草煮炼而成,那..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