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性起”的理论依据,在《宝王如来性起品》里是怎么说的?
华严宗“性起”的理论依据,在《宝王如来性起品》里是怎么说的?
“性起”一词来自晋译《华严经》的《宝王如来性起品》,此品的“如来性起”原本是指如来的出现及其因缘。也就是说,华严宗所谈的“性起”思想并非《华严经》的原意,而是华严宗人的“义加”。后来唐译《华严经》从忠于经典出发,把此品改为《如来出现品》。澄观解释此事云:晋译虽为“性起”,但“梵本无”;“‘性’字虽是义加,未爽通理”气看来,“性起”思想尽管不是《华严经》的原意,但也并非是华严宗人的凭空臆造。
华严宗“性起”理论得以产生的深层土壤应是南北朝以来的以心性为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的本原的思想。日本学者镰田茂雄曾指出,“华严教学的‘性起’,可评价为如来藏思想之究极”。“自晋宋之际的道生大倡佛性论以来,佛教心性论逐渐演成中国佛教思想的中心议题气心性本原说也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心性论的特色所在气南北朝以来的心性本原说在备受华严宗人重视的《大乘起信论》中得到总结性的阐释。
《大乘起信论》中的“心”,又被称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法性真如”以及“心真如”与“生灭心”的合和等。《大乘起信论》指出,“心”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总摄一切法”,具“无量功德”等,也就是产生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的本原。若专从出世间法的立场观察,本原的“心”还具有“本觉”之义。
《大乘起信论》指出,“本觉”之“心”,“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觉心初起”是为“心起”,由此可“入净心地”乃至“如来地”而体认到“唯真如智,名为法身”的佛果境界。也就是说,众生的心性本来具有离念的、觉悟的功能与本性,可开发出其原本具有的“无量功德”而成就佛果。隋代净影慧远在《大乘义章》中也曾指出,与“阿梨耶识”同义的“如来藏”“自性净心”“真如”等,涵含法界恒沙佛法”,“出生大圣之所用”,“是虚妄法所依处”,同样把心性视为一切世间法(宇宙万有)、出世间法(包括佛果境界)的总根源。
这种心性本原思想在《华严经》和华严宗中也得到特别的渲染和强调。《华严经》所言的“心”具体是指真心还是妄心,学术界尚有争议;但《华严经》的“心”多被当作世间法、出世间法的本原,确是无疑。(《华严经》的这种“唯心”思想,对华严宗人影响至深,“唯心”由此成为华严宗人的根本思维方式。如智俨就基于以上的“心”提出“唯心回转善成门”的思想,径直把“心”视为“如来藏性”、“清净真心,并认为此“心”是产生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的总根。法藏同样把“心”视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认为此心可生出一切(世间、出世间)万法。
作为“性起”思想最直接的思想来源的《华严经宝王如来性起品》,则更加强调“心”作为出世间法的本原一面。“成等正觉,出兴于世”是《宝王如来性起品》所说的“如来性起法”的主要涵义。“成等正觉”就是开发本具之觉性与功德而成就正觉佛果,“出兴于世”即是“如来智慧”、“诸佛功德”或“如来种姓”、“如来性”的显现,也正是“成等正觉”的果用现起。这是华严宗“性起”思想的直接依据之一。
那么,如何成等正觉、显现其如来性及其功德呢?《宝王如来性起品》指出,“诸佛菩提”“如来智慧”原本就存在于一切众生的心性之中,只是被妄想颠倒所缠而不能觉察而已;“如来”之所以出现,就是要引导众生开发心性本具之“佛菩提”、“如来性”而成就佛果。《宝王如来性起品》开篇就曾突出“发心”的意义,强调“发心”就是开发本具之觉性与功德以趋向佛果。这也正是《华严经》中所言的“如来智慧大药王树”在“一切如来种姓中生长”的含义。《华严经》这种开发本具之觉性与功德以趋向佛果的演说,成为华严宗人创立“性起”思想的又一直接依据。
《宝王如来性起品》还特别强调“如来智慧”无处不至,着意把“如来性起正法”与宇宙的万有存在联系起来,认为“如来性起正法”摄尽一切法,充满十方、自在满足,与世界等同;由“发心”证得佛果、菩提身,将获得“如来性起正法”的境界,即摄尽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与整个宇宙等同的意境。由此,“心”便成为生成宇宙万有的本原。这也正是南北朝以来的心性本原思想在《华严经》中的体现。这成为华严宗人创立“牲起”思想的又一直接依据。此外,《华严经》中“心”的这种本原性地位,与《华严经》中的“如是一切皆能现”的“海印三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点点滴滴聚禅心
禅定是心专注、不动摇。有时候我们也在固定的时间、环境中修禅,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修禅。在日常生活中修禅,就是要提起善念,提起正念,保持正知正见,然后专注。作为佛弟子,我们都有一些正知正见,应该提..
瀑布看上去特别的壮观,风景是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的瞬间博爱
瀑布看上去特别的壮观,风景是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的瞬间博爱对于这大片的瀑布,看上去特别的壮观,特别的汹涌。这样美的景色,好像是有人在前面捂住了眼睛,看了这样的景色,就连我们的眼睛都不舍得眨了,好像,我们..
烧香没有固定的时间,这样是不是不好?
烧香没有固定的时间,这样是不是不好? 问:我没有皈依,但我这十几年来,每天只要在家,一般第一件事就是点上三根香,但就是很懒,有时候一觉睡到下午,烧香没有固定时间,请问这样是否不好?答:由于你还没有皈依,..
烦恼的根源是自己
烦恼的根源是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所以,每一次..
演华老居士:智度劫路人
演华老居士:智度劫路人夜晚,天黑风寒人稀,我背着装有《金刚经》的小包,衣兜里开着声音较小的念佛机,随着佛号声有节奏的独自走在一段无路灯的道上。突然,有人从背后拍了一下包,低低的声音,“有钱吗?”“有,..
法在当下
法在当下一切法都是空性,所以都可以显现;一切法都是空性,所以各自都可以以缘起的方式存在。现在很多人总说这个神奇,那个神奇,这个人示现神通了,那个人示现神通了,其实那些一点都不神奇,也不叫神通。我们能吃..
照料病人,千古典范
照料病人,千古典范隋朝的辛公义,新任岷州剌史时,看见当地人有害怕疾病的习俗:家里有一个人生病,全家都避开他。因此没有孝道和义气可言。 辛公义想要改变这不好的习俗,遇到有人生病,便派遣官人将病人连床用车..
炷香增福
唐朝的裴休宰相是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但是裴休不希望儿子这么早就飞黄腾达,少年进仕。因此就把他送到寺院里修行参学,并且要他先从行单(苦工)上的水头和火头做起。..
熄灭无明火,安心纠己错
缘聚禅莲恩师法语:佛法是心地法门,是内求法,遇到是非矛盾点,先反观自己,看自己哪里错了没有?犯错不可怕,怕的是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错误而及时改正。自己错了,要立刻改正,收心归原。忏悔不是口头的,是实际行动..
药师经可以半夜念吗
药师经是可以在半夜念的,但是我们在念的时候不要太晚了,念的太晚不仅能够打扰到别人的修行,而且还影响到了我们明天的精神,所以我们念药师经的时候不要念到太晚,所以我们尽量不要去半夜念药师经。那么,下面就让..
照德法师:佛为何胜魔
照德法师:佛为何胜魔佛没有嗔恨心,魔却有嗔恨心,不同之处就在于此。佛成佛是因为魔的帮助而成佛,因为佛在菩提树下,将要证道时,天魔生嗔恨心,派魔兵魔女来威胁来诱惑,可是佛不动心,用定力克服魔力,所以证得..
烦恼不断?教您六个方法来对治
烦恼不断?教您六个方法来对治烦恼从哪里来?有时是受外境引发而来,例如听不惯别人的话、看不惯别人的作风;另有一种是来自内心的烦恼,如疑惑、嫉妒、心量狭小等,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都是自己找来的..
淡化优势的成功哲学
淡化优势的成功哲学淡化优势的成功哲学央视挑战主持人节目进入到十六选十环节的第七场比赛时,有四位选手参与了角逐。一轮比赛以后,一个女孩被淘汰出局。剩下的三位选手中有位女孩的身材特别高,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站姿..
法藏法师:我们学佛法、出家的目的是什么?
法藏法师:我们学佛法、出家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出家的目的是了生死。首先是了生,了生才能够脱死。什么是了生?就是不要再醉生梦死,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对宇宙、人生看得很清楚、明白,生活得洒脱、自在。学了佛法以..
涅槃到底是什么意思?
涅槃到底是什么意思?佛法清净无染就是涅槃涅槃(梵语:nirvana),涅槃是佛弟子修学佛法,最终的归宿,最后的目标与终程,更是佛弟子的理念世界。《涅槃经》云:“夫涅盘者,名为解脱。”《涅槃经》云:“涅盘义者..
浴佛节的水能干嘛?居然还能这么用!
浴佛节的水能干嘛?居然还能这么用!浴佛每年农历四月八日,是佛教中至为重要的佛诞日和浴佛节,在这一天,各大寺庙都要在佛殿或露天净地举行浴佛的仪式,其中浴佛所用的香汤又称浴佛水,多由香料或药草煮炼而成,那..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