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这个业还没有成熟,你就有机会改造它
在业力没有变成现果报之前,是可以通过忏悔、皈依、发愿去改变,在死亡到来之前,我们都还有机会。
净界法师
业当然它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它只是在酝酿当中,它还没有成熟,那这就是你的机会;第二个,它已经成熟了,已经变成果报了,那就不能改变了。
所以,我们忏悔的时机,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活络的业它还在酝酿,但是被你抓到了,这个业有问题了,它还没有得果报,就是处理这一块。
当这个业成熟了,那你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认命了!凡是这个业得果报了,佛法叫作认命。
所以你看佛法、佛教的修行重点都是放在未来、来生,佛教是一个活在未来的宗教。
讲实在话,你今生能改变的有限。你今生是什么呢?就是这个业已经成熟了。你打开经典看看佛陀的开示,佛陀说的所有的功德,绝大部分都在讲来生的事情。
你今生很难改变了,因为它是一个成熟的业,一群成熟的业起现行了。所以佛教的思想观是这样让你放弃今生,注意来生。
我们凡夫刚好相反,我们太重视今生。我们是重视果报,凡夫是重果报而轻忽因地。
我们是宁可重视今生而放弃来生,在果报上计较。其实你今生会投生在什么家庭,会跟谁结婚,会生几个小孩,谁做你的子女,你今生的财富有多少,基本上都固定了;
你今生很快乐,不要太得意,你要感谢前生的你,那是你有一个美好的过去。你今生很痛苦,也不要怀忧丧志,也不能怪今生的你,那是因为你过去一时的糊涂。
前生的你创造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去创造来生的你。当然你现在还没有创造,你现在叫酝酿来生的你,但是如果你到了五十岁以上,大概差不多了。
当然你可以通过佛法去改变忏悔、皈依、发愿去改变,所以在死亡到来之前,你都还有机会。
举一个例子。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释提桓因。当然佛陀在世有很多释提桓因,其中有一个释提桓因他五衰相现。天人是很安稳的,他突然间不安本座坐在他的座位上,坐不住了,心很躁动。他知道自己的寿命将尽,福报享尽了,他就很紧张。
当然帝释能够找的就只有一个人,找大梵天。大梵天说:这个生死的问题我没办法。那怎么办呢?刚好有佛陀出世,你赶紧去求佛陀。
所以,释提桓因赶快在生命结束之前,用神通力飞到佛陀的精舍,去面见佛陀,然后向佛陀忏悔,念了一句皈依佛,然后就往生了。
往生以后,他就堕入到一个母驴的肚子里去了。因为他在业力成熟之前忏悔、发愿、皈依了,那个母驴突然就像发疯一样,把主人的一个瓶子给打破了。这个女主人一气拿棒子就打驴子,这个母驴就流产了。
流产以后,这个释提桓因得果报的那个驴,那个小驴就死掉了,又重新回到释提桓因去,再来一次的寿命。这个是在经典里面典型的公案,在业力没有得果报之前最后的机会了,赶上最后一个机会。当然他运气好,遇到佛陀出世了。
那我们今天要讲什么事呢?就是说,只要这个业还没有成熟,你就有机会。所以,忏悔业障最好的时机,就是它不能得果报。
现在在酝酿当中,你随时可以破坏它,你随时可以按开关,按STOP(停止),它就停止了。
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做!也就是说,要得果报,它必须是一个不断在增长辗转的业力,就像滚雪球。
你每一次在造作都深生好乐,这个力量在形成的过程当中你都没有出手去阻止它,直到得果报为止,那么这个业就是一个临终的障碍了。
即便这个时候的业在你心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循环,在死亡到来之前你都还有机会。
长明灯供灯共修
长明灯,即供于佛前日夜常明的灯。积福慧应众生因缘,六时燃此长明灯。通过供灯的方式启发自性功德,与佛菩萨之功德互含互摄,破无明业障、种善根福德,自他皆获殊胜利益。
初发心和回向是一回事吗
初发心和回向是一回事吗我们在身、语、意积聚了一定功德后,一定要做结行的回向。要依靠发愿的力量来印持住这些业,使得它唯一趣向无上菩提。要以这样的方便,来使我们的大乘慧命不中断。换句话说,业的趣向主要由愿..
闲人才是贵人
闲人才是贵人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佛说无量寿经》定位生命的价值是一桩非常严肃而重大的事情,凡夫的知见太狭劣,往往认假为真。芸芸众生都在迷惑颠倒中狂热追求五欲六尘,你跟他..
念地藏经可以回向家人的冤亲债主吗
念诵地藏经是可以回向给家人的冤亲债主的,但想要顺利回向给家人的冤亲债主,是需要大家修功德的,也是需要大家用心去做回向的,这样回向才能顺利进行。而且在回向时可以说:愿将此次功德回向给家人的冤亲债主,希望..
抄地藏经最好的时间是什么
抄写地藏经的时间是没有限制的,所以师兄是能够在任何的时间的抄写地藏经的,但是师兄在抄写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并且也是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这样我们抄写地藏经的效果才会更加的好,下面我们就去简..
钟茂森博士:施与后悔。假借不还
钟茂森博士:施与后悔。假借不还【施与后悔。假借不还。】 这句话是讲布施给人,心里就后悔了;借了人家的财物就不愿意还。要知道布施是修福,布施怎么样才能修福?要有真正一个慈悲心,愿意帮助别人,那是真心、诚..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 第十二章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 第十二章 请掀开经本五十九面,最后一行。「占察经云,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这是世尊在《占察经》里面给我们一段的开..
菏泽神会
荷泽神会(公元670年-758年)是湖北襄阳人,俗姓高,他对维护慧能的法统及禅宗的通俗化的贡献很大,并使得提倡顿悟的南禅压倒了渐悟的北禅。他十三岁时便去参拜慧能。慧能:"你千里跋涉而来,是否带来你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你..
金刚经注音版诵读
金刚经注音版诵读也是让我们更好的了解金刚经,这样也是使我们对金刚经有好的见解,让我们能够怀有好的人生信念,从而能够让我们一直坚持去学习金刚经,从而能让我们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诵读金刚经的时候我们一个是要..
嫉恨的故事
嫉恨的故事嫉恨别人的人,其实内心是阴暗不健康的,不妨静下心来,审视自己,人何不活出一份从容,一份淡然,一份优雅,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呢!菩萨曾转生在一个贫苦的穷人家中。他的降临,使这户本来就衣不遮体..
孙陀利相好庄严缘
孙陀利相好庄严缘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教化众生时,波斯匿王的夫人生下一名容貌端严、为世少有的男孩,他的双目如拘那罗鸟般地清澈明亮,因此国王为他取名为「拘那罗」。波斯匿王十分喜爱这个儿子,不仅为他..
菩萨杀生
小和尚问老和尚道:菩萨还杀生吗?心中却在想:师父一定回答不杀,哪有菩萨破戒杀生之理!不料老和尚郑重地回答:杀!菩萨常常杀生,不知疲倦!什么!小和尚瞪大了眼睛,支起了耳朵,好像听到了天外来音,菩萨怎么会杀生,还常常杀..
只要这个业还没有成熟,你就有机会改造它
在业力没有变成现果报之前,是可以通过忏悔、皈依、发愿去改变,在死亡到来之前,我们都还有机会。净界法师业当然它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它只是在酝酿当中,它还没有成熟,那这就是你的机会;第二个,它已经成熟了,..
释迦为什么创立佛教,佛学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也来说说
释迦为什么创立佛教,佛学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也来说说佛教的开创,是迦毗逻卫国,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为了要解决自己及众生的生死问题,二十九岁毅然出家,三年修学禅定,又三年修苦行,均未能达成,后在菩..
采宝船返航遇险,居士自杀救众人感动天帝救他活命
采宝船返航遇险,居士自杀救众人感动天帝救他活命过去,佛陀曾是位居士,他与五百商人一起出海采集珍宝,数月之后,采了满满一船。可就在返航途中,船只遇到了风浪,天空电闪雷鸣,云集而来的海神围在船舷四周,好像..
闽菜佛跳墙,家庭简易版的做法,味道也不差
闽菜佛跳墙,家庭简易版的做法,味道也不差佛跳墙绝对是闽南菜系中最为出名的一个,在很多的美食节目里,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佛跳墙一般都会被当作大菜,用来招待特别重要的贵客,一般家庭里不会吃这道菜,因为制..
菏泽神会:身缘在路
荷泽神会禅师往见六祖惠能大师,六祖问:「从何所来?」神会答:「无所从来。」六祖又问:「汝不归去?」神会答:「一无所归。」六祖叹说:「汝太茫茫。」神会答:「身缘在路。」荷泽神会是六祖晚年最年轻的沙弥弟子,非常聪明..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