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泳杉老师:教育必须遵守次第--首孝弟 次谨信

繁體

周泳杉老师:教育必须遵守次第--首孝弟 次谨信

而成就一个人必须讲求什么?讲求次第。所以他根据孔老夫子的《论语》,他讲『首孝弟,次谨信』,这个“首”跟“次”重要,这两个字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成就一个人不在于给他学习多少知识,不在于灌输他多少的技能,不在这个。首先成败就看哪里?首先成败看教育的先后次第。换句话说,没有依照次第,这个教化不能够成就。我们《大学》里面讲的“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论语》里面也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怎么生?务本。把根本找到了,道就生出去,问题在于有没有按照次第。我们刚刚说到整个世界现在濒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危机,这是因为人类没有爱护这个地球所造成的。而我们想,现在的教育普不普及?十分普及。这在一般人的心目当中,现在的教育是到达几千年来人类没有这么普及的教育,学校没有这么多,学生的人数没有这么多。但是为什么教出来的学生不懂得爱护地球?不懂得爱护自然?不懂得关怀其它的族群?为什么?这很显然的,我们认为教育出了问题。而它出了问题,不是在教育的内容出了问题,是在它的教育的次第出了问题,它没有知所先后,次第出了问题。

现在的教育先教什么?先教知识技能,忽略了什么?忽略了品格。过去有一位教育专家他告诉我们,他很语重心长的讲:现在的教育什么都有了,就是缺德,缺少道德,就是缺德的教育。我们想一想有道理,我们的教育经费比五十年前增加了好几倍,我们教师的素质比起几十年前也是大幅度的提升,各种软硬件设备也都怎么样?也都非常的健全。可是我们想一想,我们的孩子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品格比较好,还是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品格比较好?如果答案是他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品格比较好,那我们要请问的是这十几年的义务教育给了他什么?他怎么会愈学品格愈差?

我们要想想看,古人那不一样,你看范仲淹夫子,他从年轻到他成年,他是怎么样?天天德日进,过日少,天天增长道德。等到他从穷秀才在破庙里面读书,我们知道的“饘粥餬口”,所谓饘粥就是把粥煮得很干,分成三等份,一餐就吃一等份。从这种饘粥餬口到达他最后出将入相,我们可以看得到,他一天一天在怎么样?在成长,这是什么?这是教育的成果,他拿出成绩单了。最后,他过世的时候,我们都读到“义田记”,里面讲到,“先生”,这个先生指的是范公,范文正公。这是他的一个族人帮他写的传记,里面讲到“先生忠义满朝廷”,他的忠、他的义在整个朝廷里面没有人不知道。为什么?都受过他直接或间接的提拔。“事业满边隅”,他的事业,连边疆地区都受他事业的恩泽,因为他出将入相。“功名满天下”,他的功名天下人都得到恩泽。可是他说“公殁之日”,文正公他过世的那一天,“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他的家人没有钱帮他办理丧事,买不起棺材!“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只有施舍贫人,救活族人的这个道义留给了他的孩子。你看这叫成人,他为什么能发挥这样的力量?因为他讲求“首孝弟,次谨信”的次第,他讲求这个次第,所以他成人,他成就了一代的完人。而一代的完人就一个,天下怎么样?受惠,苍生受益。我们想想看这个力量有多大。

所以我们肯定什么?肯定国家的兴衰、团体的兴衰关键在人才;而人才之有无,关键在道术;道术之存否,关键在教化,这我们很肯定,非常肯定。所以“首孝弟,次谨信”让我们真正明白了教育必须遵守次第;而遵守了次第之后,我们发现了什么?我们就发现事半功倍。

打赏 点赞
评论问答

净土法门法师:在梦中、或在定中出现这种现象,这是感应

净土法门法师:在梦中、或在定中出现这种现象,这是感应念佛的人,或在梦中、或在定中,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都是感应。不是有意、不是去求,但是信心十足,相信佛说的话,真话,不是假话,西方真有极..

再大的功德,抵不过一念骄心 再大的罪过,抵不过一念悔意

再大的功德,抵不过一念骄心 再大的罪过,抵不过一念悔意不管这个人间有多少的劫难,都是你的意念所为。每一天,感恩的心,感恩有您~在浙江奉化有个雪窦寺,开山祖师叫妙高禅师。如今在雪窦寺山上还有一个妙高台,..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对付魔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对付魔障『魔』就是折魔、障碍。这个多半是讲我们内心的烦恼,烦恼魔、五阴魔、生死魔,使我们修道的道业上不能够精进,不能够延续,这就是魔。『怨』是冤家,是外面的人来找麻烦的。我想读经..

关于学密的感想

至于说到另一个感想,那就是有关学密的问题。现在,确实大家都在感慨,种种人都挂起牌子来称自己为上师,还四处传法。刚才我不就说了吗,有人刚刚皈依,他就说自己是上师了。这样的事情大家是熟视无睹了,这个事不是..

净土法门法师:“愿解如来真实义”需要爱心

净土法门法师:“愿解如来真实义”需要爱心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念老在这个批注里跟我们标榜的,这部《无量寿经》从头到尾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字字句句都是,不一样。你要用真诚心,万分..

净土法门法师: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

净土法门法师: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佛在《金刚经》上说了十几句,「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从这点我们就知道,完全能肯定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有中断。每天出去托钵有斋主供养,..

关于深入解释算命、看相、风水的一篇好文章

关于深入解释算命、看相、风水的一篇好文章先说风水——中国人都知道风水,也很认真的去了解、运用风水。风水的真相就是一句很老的话—— 福地福人居。你要是有福分,住在风水差的地方,风水会随你转好。你要是没福..

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

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第2章 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清多年古镜要磨功,垢尽尘消始得融;静念投于乱念里,乱心全入静心中。清普能嵩世界上从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叫烦恼,叫怨恨,只是因为人们的心性难免浮躁、焦..

再世情缘,爱情不过是聚散

再世情缘,爱情不过是聚散当我第二次看完台湾33集电视剧《再世情缘》后,内心的那份感动与触动,无以言表。顺亲王府的格格到崇恩寺进香,遇到玉琳法师,二人相见,四目交汇的那一刹那,眼中的那份依恋,唤醒了八百年..

本源法师:阿弥陀佛是人吗?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

本源法师:阿弥陀佛是人吗?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本源法师】任何一尊佛都是人,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阿弥陀佛同样也是一位圣人。阿弥陀佛圣诞,农历十一月十七,这个出生日期怎么..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超度他离苦?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超度他离苦?1 佛在《地藏经》上明白为我们开示,凡是梦到已经过世的家亲眷属或是熟人,这都是他与你有缘分,有求于你,你应当帮助他。2 不学佛的人,遇到这种情形,按照民俗,会为他烧纸钱,..

净土法门法师:“无明”是怎么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无明”是怎么来的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这个就是富楼那尊者在楞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无明”怎么来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说本来是佛是什么?六根根性。六根根性那本来是佛,为什么..

净土法门法师:不认识极乐世界不熟悉阿弥陀佛,你的信愿怎么会坚

净土法门法师:不认识极乐世界不熟悉阿弥陀佛,你的信愿怎么会坚第九个是「智自在所依真如。谓若得此真如已,于无碍解得自在故。」解是智慧,无碍是没有障碍,也是一般宗教里面所讲的,赞美神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将恶缘转成善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将恶缘转成善恶缘人哪里来?为什么跟人家结恶缘,你要明了,然后把这个结解开了,恶缘就没有了。所以转恶缘为善缘,最重要的是理智、忍让、布施。 你有智慧,你知道恶缘不是好东西,而且恶缘要是..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欲望愈少,日子愈好过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欲望愈少,日子愈好过1 释迦牟尼当年在世间,在雪山六年苦行,瘦得像皮包骨头,佛还曾经有三个月没有东西吃,托钵托不到,受马麦之报,人家喂马的粮食供养他,他也拿来吃。2 他身为王子,住在皇宫..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能不能成就,要靠精进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能不能成就,要靠精进1 学佛,最重要的是精进。精是纯而不杂,进是有进无退,不退转;不休息、不退转,精纯不杂,你的道业决定成就。2 佛说“人生是苦”这句话的意义,是要我们精进念佛,将苦多乐..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