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魄太子出家修道
慕魄太子出家修道
诗曰:
祸从口出业如山,一语招愆酷苦艰;
呼救无闻难得死,心寒胆裂畏偿还。
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当过印度波罗奈国的王太子,名叫慕魄。
慕魄太子出生后,便知道自己的宿命,无数劫以来的一切善恶苦乐,以及寿夭美丑等事,都记得很清楚,好像就发生在眼前似的。因此,他对恶报心存怖畏,一向寡言。
太子十三岁的那一年,忽然大为转变,即时闭口不语,如聋、如盲、如痖似的,好像木偶和泥人一般。
国王只有这么一位太子,而且普受举国敬爱,不久就要继承王位。国王眼见太子,虽用衣食,不说饥寒,虽有耳目,不存视听,本来是个聪明智慧的人,如今却变成和石人一样。国王非常的悲伤、忧虑,于是请教有学识的婆罗门教徒,问他们说:太子为什么不能说话?
相师胡乱的回禀说:太子的相貌虽端正,可是身藏祸殃,欲害父母,危国灭宗。他所带来的严重后患,不久将至。
相师又说:国王之所以没有生育其他的太子,都是因为这个恶子妨碍的缘故。应该把他活埋,才能保国存宗,再生贵子。否则,国王和国家,都非常危险。国王听信相师的妖言,为此深感忧愁,坐卧不安,于是召集亲信老臣,共议此事:究竟是将太子远弃深山,还是把他沉溺于河水中?
有一位大臣建议说:我们可在荒郊野外,造作一个深坑地室,将太子关禁在其中。另外派五个人,照顾他的起居饮食。国王采纳了这个意见,因为比较合乎父子亲情。
此时,太子非常悲愍大众的疑惑,但既已锁口不语,即任由他们所为,不起计较之心。
太子的母后,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悲伤,她捶胸流泪说:我儿命薄,才会遭遇这种灾殃!她自叹无权制止,只好把太子的衣服、珠宝璎珞等日常用物,全部装箱运往地室,更挑选了五个良善的宫人,咐嘱他们好好的伺候太子。
国王派车把太子载往郊野,当时那间地室尚未完成。慕魄太子在车上,作是思惟:父王和母后,都以为我真是个痴痖,和木石没有两样的人。殊不知我之所以不说话,是为了要脱离口业,安身避祸。如今反而因此被邪人诬害,如果再不加以纠正,便会危害到更多的人。
于是,太子随即自取璎珞宝珠等饰物,安详自在的走到水边去浴身。然后,穿著乾净的衣服,佩挂璎珞宝珠,来到掘坑造地室的地方,问工人说:你们干么造这个地室?
工人们说:国王有一个太子,名叫慕魄,喑痖聋痴,他年已十三岁,尚不能说话,我们造作这个地室,是要把他关禁在这里。
太子说:我就是慕魄。
工人们不相信,跑到太子的车上去查看,太子已经不在车里。大伙儿又回到造地室的地方,仔细观察太子的威仪、言语、行动等,都和常人一样,使他们深感诧异。
太子即问他们说:你们详细观察我的形态、容貌、言语和行动,是不是像那般邪人所说的外貌端正,内怀不祥,欲害父母,危国灭宗呢?为什么你们也如此迷乱,相信他们的狂妄之言,而造此地室来关禁我呢?太子神情安详,谈吐文雅,而且和蔼诚挚,大家先是惊疑,继而惶惧,伏地哀求赦罪。
太子说:奉领行事,没有罪咎。并对劝请太子回宫的随从人员说:我既已被弃,就不愿意再回宫中了。
随从人员立即飞奔回宫报告,国王和王后听了之后,立刻乘车前往迎接。国王尚未到达之时,慕魄太子自念:如今已经脱离王宫的束缚,正好在此,一心学道。
国王和王后就驾车来到。国王远远地遥见太子端身静坐于树下,慕魄看到父王和母后亲自莅临,赶忙起身迎接,恭敬作礼。国王和王后,看见太子举止安详,出言文雅,不禁兴奋莫名,欣喜无比,即时催促太子回宫。
慕魄惊怖的退避数步,合掌而对父王和母后说:慕魄出生至今十三年,我的多生往事,一切业报,都尽在眼前,记忆犹新,没有一件忘失。人之所以遭受地狱痛苦,都是由于口业造出来的。一生中如果有一言失检,就会遭受千万年的罪报痛苦,我深畏地狱的罪报惨苦,所以出生以后,就很少开口说话,如此经过十二年。当我想到祸从口出这一句话时,我虽然寡言,但非究竟,不如无言,才能断绝祸根。所以,我就锁口不语,以免再造是非口业。
慕魄又说:父王母后!我于往昔,曾经是一个国王,名叫须念。我以正法治国,奉行众善。杀人凶器,禁绝不用;惠施仁爱,救济困穷。当时很多的小国王看见须念王的大慈悲、大喜舍,一致感恩戴德,真诚来归。须念王为此大宴宾客招待各小国的国王。厨师为了准备各类佳馔美食,必须屠杀牛羊等六畜,因此禀白须念国王。须念王本来仁慈不杀生,但是为了款待嘉宾,事非得已,即点头表示说:好吧!由此一言之失,死后即堕于大地狱,偿还杀生的血债。六万余岁当中,遭受煎煮剥裂等罪报,惨苦难忍!呼救没有人听到,求死不得死,谁能分担我的惨苦呢?受尽地狱种种酷刑之苦,罪报尽了,才再次得生为人。这是我在过去世,因一言而受无量剧苦的事实经过。
我慕魄,为了要永远断绝一切痛苦,所以决心出家学佛。因为我每当忆及因一言而受大痛苦的业报事实,就会心寒胆裂,冷汗直流,惟恐重蹈覆辙,由于畏惧地狱的痛苦,所以才闭口不言。
国王知道慕魄太子的心志坚定,也就同意他去出家修道。慕魄太子一心精进,累积功勋,遂至成就佛道。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没有通?你是在枝叶上学的,没在根本上学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没有通?你是在枝叶上学的,没在根本上学「净明心」,心上称为净明,净就是不染的意思,《心经》里面讲「不垢不净」,这才叫真净;明就是不迷、不昏。这是说明,本来没有染著、没有障蔽的本觉,..
净土法门法师:后得智是是根本智的起作用。八面玲珑,得大自在。
净土法门法师:后得智是是根本智的起作用。八面玲珑,得大自在。在《华严经》,你看善财一生圆满菩提,他在文殊菩萨这里得根本智,我们要懂得,他得清净心、得平等性,觉了。也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
父母恩 重如山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精舍,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萨摩訶萨三万八千人聚集,世尊引领大眾往南而行,忽然看见路边聚集了一堆枯骨。这时,世尊至诚恭敬地向这些枯骨五体投地礼拜。阿难尊者见状,合掌请问佛..
牛为求生流泪下跪屠夫绝情惨遭恶报
牛为求生流泪下跪屠夫绝情惨遭恶报临清李名儒说:我家乡有一个屠户,这一天买回一头牛,准备带回家中屠宰。那牛也有灵性,知道自己将被宰杀,怎么拉它都不肯往前走。屠户用鞭子抽打牛,牛就横冲直撞,直到闹得筋疲力..
犯了五戒能否重受,网络受戒可以吗?
犯了五戒能否重受,网络受戒可以吗? 问:请求法师开示,以前受了五戒,但犯了戒,能重新受吗?昨天下午讲课三皈五戒过程,都在电脑前跪听,也跟着法师的开示,喊自己的法名,一条一条的诚心受持五戒,不知道这样能..
独尊湛现:“往生”体现在有生之年
独尊湛现:“往生”体现在有生之年阿弥陀佛,大家好。昨天讲的是中阴期,如何相续未来,出生的方式。这也是说,如何往生。我们今天说的很简单,往生是体现在有生之年,在活着的期间,必须要往生。也就是说活着的时候..
献血是内财布施和无畏布施,还可以免除劫难
献血是内财布施和无畏布施,还可以免除劫难(血光之灾)佛法与献血血在佛法来讲是财布施,是无畏布施,因为,布施有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而财布施分外财和内财布施,血是人的内财,所以,献血是内财布..
死亡是个大迷雾
死亡是个大迷雾 人们来了又离开,来去匆匆,手舞足蹈,却不提一个死字。好得很,可是一旦大限来到--他们自己的死亡,他们的妻子、儿女、朋友的死亡--出其不意地抓着他们,让他们觉醒不过来,一无准备,然后情绪如狂..
齐豫《飞鸟与鱼》,空灵的嗓音以及配乐加一起,让人听了莫名感动
齐豫《飞鸟与鱼》,空灵的嗓音以及配乐加一起,让人听了莫名感动齐豫《飞鸟与鱼》,空灵的嗓音以及配乐加一起,让人听了莫名感动齐豫《飞鸟与鱼》,空灵的嗓音以及配乐加一起,让人听了莫名感动..
随风飞落的树叶居然让小和尚顿悟
随风飞落的树叶居然让小和尚顿悟随风飞落的树叶居然让小和尚顿悟编者按:许多人喜欢预支明天的烦恼,想要早一步解决掉明天的烦恼。明天如果有烦恼,你今天是无法解决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课要做,唯有认真地..
鱼篮观音的故事
鱼篮观音的故事鱼篮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种其中一种,它的法门和经典是非常多的,就是在生活种我们要坚持用心去修行,这样是对师兄是非常好的,能够增加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定力和注意力,可以更好的生活。那师兄..
顺应春气,养生之道,春季一天素食如何吃?
顺应春气,养生之道,春季一天素食如何吃?中医的春是生的季节,人顺应天地的法则,对天地万物要采取生而勿杀,予而勿夺的态度,因而君子不杀刚苏醒的幼虫,不折刚长出来的嫩芽。以上就是顺应春气,养生之道。如果违..
独尊湛现:在轮回的路上,众生平等
独尊湛现:在轮回的路上,众生平等阿弥陀佛,大家好。修行不论任何出身,也不论文凭,主要得具备深厚善根与福德。因为佛法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众生了脱六道生死轮回。也就是说让大家的内心脱离影像,不能被影像所束缚..
独尊湛现:我们发心度众生必须要契入佛的知见
独尊湛现:我们发心度众生必须要契入佛的知见大家早上好,吉祥如意,法喜充满。大家学习佛法的期间发心度众生,这个愿望非常好。还有的在家居士给众生施食等这个发心非常好。还有的到处传播佛法等,这些举动行为千万..
猴子弄巧遭祸
一群猴子住在江边的一座山上。这座山飞瀑流泉,树木繁茂,风景十分秀丽。每年春天过后,满山遍野都长着野果。说不清是什么年月,一群猴子来到这山上安家落户,从此以后,一直过着不愁温饱、悠然自得的生活。有一天,..
深信因果的人吃亏也是占便宜
深信因果的人吃亏也是占便宜现在有许多人反对“因果报应”和“因果法则”,他们从没有仔细地想一想这种见解给社会留下了多大的祸害。我们打开报纸瞧瞧,几乎每天都有杀人、抢劫或欺骗的事情发生,干这种事的人都是不..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