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
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
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善根。
发愿,是还没有作善根之前,为善根设定的目标。
回向,是将已经完成的善根,赐予一切众生,或转入完成自己目标的愿力。也就是说,还没有作善根之前的愿力,称为发愿;完成善根之后的愿力,称为回向。
很多高僧大德,前世没有好好回向发愿,这一世变成了凡夫俗子。有些高僧大德在这一世没有因缘利益众生,也是过去生没有发愿之故。直贡觉巴仁波切说:“二资如意宝,若无发愿拭,不生希求果,故当勤回向。”意思是,智慧与福德二种资粮,就像能满足愿望的如意宝,但若没有以发愿之布来擦拭,就不会产生我们所需求的果报,所以修行人一定要精勤回向。
同样的,如果我们为父母、亲戚、朋友作佛事,或为往生者作超度,不作回向,他们就得不到利益。
只要你作回向,他们绝对可以因为佛法而受益。
佛经里,也有很多对亡者作功德回向的典故。以前,印度广严城的居民,迎请佛陀第二天到城里应供午斋,佛陀答应了。居民离开之后,有五百个饿鬼来请求佛陀,希望能将广严城人明天供养的功德,回向给他们。
佛陀明知故问:“你们是谁啊?为什么要把别人的功德回向给你们?”他们说:“我们是广严城居民已经往生的父母们,因为生前太吝啬,自己不布施,也不让别人布施,堕入了饿鬼道。我们的子孙现在要作功德,希望能把功德回向给我们。”
佛陀就说:“那么,你们明天一起来作回向吧!”他们说:“我们是饿鬼,长得非常丑陋,十分羞愧,不敢现身给他们看。”佛陀说:“以前你们造恶业的时候,都不觉得惭愧,为什么现在恶报成熟为饿鬼之身,才感到羞愧呢?如果你们不来,我就无法把功德回向给你们。”饿鬼们回答:“那么我们一定会来。”
第二天,当佛陀应供完毕,问广严城的人们:“我可以将功德回向给一群你们看不见的众生吗?”他们说:“是什么样的众生呢?”佛陀马上用神通力,召来所有的饿鬼,他们一看,全都受到惊吓跑开了。佛陀叫他们回来,说:“你们不要害怕,这些都是你们过去往生的父母和家人,如果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就能得到解脱,你们愿不愿意呢?”大家一听,当然都愿意。
最后,佛陀用饿鬼的名义回向:“此施诸善根,愿彼利饿鬼,离饿鬼劣身,获得善趣乐。”结果当天夜里,那些饿鬼就死了,转生到三十三天。
密勒日巴尊者也说过:“深山中静修的大修行者,和世俗中供养的大功德主,两者都有成佛的因缘,这种缘起的精要即是回向。”只要他们修行或供养时,都有作回向,两者都会得到同等的功德。
事实上,作回向的自己、被回向的对象、所回向的善根等三者,体性上并非实有;以这样三轮体空,无执着的无相回向,是真实胜义的回向。如果对这三者之一,有所执着而回向,则是不清净的,是“具毒回向”。
如《汇集经》上说:“有如食用美食杂诸毒,佛说缘于善法亦复然。”吃了杂毒的美食,一定有伤害,而实执就是毒,如果回向时有实执,就会损害善根。所以,佛陀说缘于善法而回向时,一定要以三轮体空摄持。
但我们是初学者,还没有能力以无分别的智慧,作清净的胜义回向,若能以诸佛菩萨的方式作回向,就和三轮体空没有差别。
如《三十五佛忏悔文》说:“过去诸佛如何回向,未来诸佛如何回向,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我亦如是普皆回向。”《普贤行愿品》也说:“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总之,要让所行的善法,变成无上菩提的因,诀窍就是结行的回向。所以我们应该修持广大的回向。
读地藏经怎样回向父母
在诵读完地藏经之后,大家是可以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父母,而且回向文也是非常的简单,大家直接说出自己对父母的心愿就可以了,但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诚心的回向,这样佛菩萨才能感受到,并且帮助大家完成心..
陈坚教授:杨仁山的《论语发隐》
陈坚教授:杨仁山的《论语发隐》陈坚金陵刻经处创办人杨仁山(1837—1911)是中国近代着名的居士佛学家,有《杨仁山居士遗着》十二卷留世。该遗着为杨仁山的门人欧阳渐整理汇编而成,原由金陵刻经处木刻刊印,今人周继..
推荐4本经典小说,大千世界,万道争锋,吾为大主宰!
推荐4本经典小说,大千世界,万道争锋,吾为大主宰!推荐4本经典小说,大千世界,万道争锋,吾为大主宰!《完美世界》精彩内容:老妪从怀中取出一块蛋壳,如玉质般细腻,晶莹有光泽,上有五色斑纹,霞光点点,正是太..
怀孕能念普门品吗
怀孕的时候,师兄也是可以修行普门品的,师兄可以将自己修行的成果回向给自己或腹中的宝宝,这样可以让师兄和腹中的宝宝两个人都受益,而且师兄在怀孕期间修行要多多注意身体。如果师兄在修行的时候,感觉身体略感不..
达真堪布:很想学佛,但为什么没有动力
达真堪布:很想学佛,但为什么没有动力问:有的时候真的很想把佛修好,但是为什么过了两天,就没有动力了呢?达真堪布答:还是不明理,佛讲的基本道理都没有明白。所以我们现在强调基础,从基础开始,一步步来,把佛..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廿六‧独受利养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廿六独受利养戒若佛子。先在僧坊中住。后见客菩萨比丘。来入僧坊舍宅城邑。若国王宅舍中。乃至夏坐安居处。及大会中。先住僧应迎来送去。饮食供养。房舍..
阿僧祇数是多少?
阿僧祇数是多少我们看佛经的时候往往会看到“阿僧祇”这个词。这个词在我以前的印象里面只是一个很大的数,认为是佛陀使用抽象来比喻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事实上,“阿僧祇”是佛陀时代定义的一个准确数量,具体是多少..
这十件事夏天不该做
这十件事夏天不该做 1、不宜坐木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使人易患皮肤病、风湿..
在家里可以听金刚经吗
在家里可以听金刚经,因为听金刚经是在任何一个地方,也可以是在随时随地听金刚经,而且在家里听金刚经还可以帮助我们去除邪气,使我们的家里充满正能量,同时听金刚经也能够让我们的增加信心。那么听金刚经的好处有..
在家读金刚经的步骤是什么
金刚经可以随时随地的念诵,所以除了在佛门中念诵,也是可以在家念诵的。只是在家念诵金刚经时也要多多的注意,不要随意的去念诵,以免给自身带来影响。那在家要如何念诵金刚经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吧!..
慈悲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威力无比!
慈悲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威力无比!以前曾听一些出家人说过:慈悲是一种高尚的心态,是一种智慧的表现。然而,在人世间对物质利益与名誉的追求之中,根本无法去理解和体会慈悲的真正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改..
嘎玛仁波切:佛法,是最好的心药,能遇到殊胜的佛法,更要极大的福报
嘎玛仁波切:佛法,是最好的心药,能遇到殊胜的佛法,更要极大的福报深陷无明之人,不会知道如何解决内心痛苦的方法,而伟大的佛陀之所以讲了众多经典,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从烦恼与痛苦中出离。学佛,就像生病的人找..
拜地藏像忏悔,获菩萨现身加持
这《地藏经》,古来因读诵、受持、供养、礼拜而获得实际受用的人,真不知有多少?在宋人所撰的《地藏灵验记》等,都可获得确凿的证据。平常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对许多灵迹如有怀疑,不能信受,顶好自己能死心踏..
慈心不杀有好报,肾脏破裂能复原
慈心不杀有好报,肾脏破裂能复原复原文/石澄清大约是一九九三年,也就是我三十九岁那一年的某一天,我双踩在桌子上工作,一不小心,桌面倾斜,我不但摔了下来,而且还被倾倒的桌面重击胸部,因而血流不止,紧急送往..
持戒与修善有区别,不能搞混了
持戒与修善有区别,不能搞混了“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如果我们能够如法持戒、如法发愿,有这种清净愿力的摄持,心中能够放弃恶求,放弃对五欲果报的追求,因地能够“清净行绝”,在果地上就能..
拯救我的良方
拯救我的良方学习完闻法轨则依六种想后,审视自己的内心,发现过去虽然也认识到佛法的重要性,但对自己是一个重病凡夫的认识并不深刻,多数时候停留在文字表面,因此在习惯性的麻木中时而清醒,时而沉睡。凡夫的习性..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