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的智慧

繁体

忍辱的智慧

1.一个人要累积福德的最好方式,就是实践爱与慈悲。

2.对治瞋心的解药就是安忍。

3.所有外在的挑战都是对一个人性格的考验,用来测试我们修鍊的耐力与包容力精进到何种程度。

4.修鍊安忍,并不是孤绝於眾人之外独自修行可得的,安忍所含藏的特质必须在与人群中互动焠炼而来。

5.只有当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时,才算真正修得忍辱。

6.忍辱不是被动的顺服,而是正面迎向挑战的积极态度。

7.如果我们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苦难,那麼即使遭逢巨变之痛,我们仍能在其中找到正面的意义。

8.我们要更进一步去关心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和我们的敌人,因为他们给我们机会去修鍊安忍。

9.若我不主动结怨伤害别人,那麼会来伤害我的人也就很少。

10.忌妒心的强度会随著成功的到来而水涨船高。

11.產生快乐的因缘偶尔才发生,但造成痛苦的因素却极其多,如果我们不具备容忍力,那生命将会变得悲惨不堪。

12.每个人内心那种不满足感和不对劲的感觉,正是我们產生愤怒和瞋恨的根源,我们应该避免这种不快与不满足感的生起。

13.无论愤怒何时生起,我们要做的只是去认知它。

14.在与别人和解之前,应该先以慈悲的甘露滋养自己,慈悲来自於了解,了解对方也正在受苦。

15.所谓好的修行人,不是指心中没有愤怒、痛苦的人,而是懂得如何在愤怒、痛苦生起时,立刻照顾它们的人。

16.聪明才智与满腹经纶都无法帮助你改变习气;只有透过觉知、智慧观照与转化的修持,才能真正地帮助你。

17.觉知自己的习气,念念分明地观照它,并成功地转化它。

18.我们要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痛苦,才不会让它四处扩散。

19.真正的智慧与慈悲来自接触真实的苦痛,这样的佛法是适切而有效的,能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

忍辱的智慧—二海涛辑

1.安忍心可以使人產生爱和慈悲的能力。

2.当我们修行安忍时,就是在进行一场对抗瞋恨和愤怒的战争。

3.对治贪欲,真正的解毒剂乃是满足之心。若人拥有强烈的满足感,无论实质上他是否得到这样东西,都还是觉得心满意足。

4.谦卑心是指一个人虽有能力报復,但却决定不这麼做。

5.让自己随顺改变态度,才能真正拥有喜悦的泉源。

6.服务所意味的不只是自己享受幸福,还要去帮助其他有情眾生得到更多幸福。

7.面对那些心怀恶意而想要不利於我的人们,我无法对他们生起悲心,但我也不因此而生瞋恨心。

8.一个人应该把痛苦当作耳边风,因为一个人痛苦的程度,有很大一部分在於他如何回应痛苦的情况。

9.我们往往把日常生活里的一些芝麻小事看得太认真,而在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严重问题时,反倒是轻忽了事。

10.人的本性总是先归咎他人、只想找一个藉口搪塞责任,这种倾向往往让我们只归因於某项因素,试图为自己卸责。

11.对讥毁起而反击之人才是真正的输家。

12.情感不见得就是负面的东西,情感可分为破坏性和建设性两种,我们应当努力的是消灭破坏性的情感。

13.若一个人面对伤害时,心中不起瞋恨,反而修习安忍心,那麼虽会暂时感受不适或伤害,但这份短暂苦痛却能使自己免於往后更大的灾难。

14.心中不受忌妒垢染的人,就会是个活得更快乐,并且乐於与人群相处的人。

15.只有当你除去心中的伤害之后,才能真正有益於他人。

16.回归自我是为了看清楚发生的事情,而禪修正是要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保持清醒意识。

17.正念并非用来打击愤怒与绝望,而是要觉知愤怒与绝望的存在。一旦我们能觉知自己的愤怒,就可以用正念与慈悲拥抱它。

快绝望了,但只有忏悔改过才有用

我结婚两年了,和公婆分开过的,我丈夫有个哥哥没结婚(智障),我们有个可爱的宝宝,今年一岁多。我们99年认识,到结婚只用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听父母的,会选择他!我们吵架如家常便饭!结婚前两天是第..

想发财,却不去做能发财的事[达真堪布]

拼命地想发财,为了发财付出了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但是能发财的事情却不去做。佛法多圆融,多方便啊!都可以做布施,我们还不做,多愚痴,多可怜啊!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太可怜了,不会学,不会修,自..

陈大惠居士:16行偈

陈大惠居士:16行偈*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生命已入倒计时, 首先就要破情执;家亲眷属全是债,讨债还债这一世;身外之物全是假,若能带走是愚痴;放下万缘精进修,灾难只是来考..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弟子问:师父,我每天早课诵普门品、念佛,也有时候早课内容想多加一部地藏经,请问:念完普门品、念完佛后念三皈依和回向,然后诵地藏经后再多念一遍三皈依回向,这样行吗?师答不用,念完地藏..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作者:秦东魁一切外部环境都会随着内部能量场进行转变。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跑成冠军。他的这个能量场非常强,他能被万物所滋润,不因为身残,就..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修善益增慈悲心 要常修善法,善法就是培养我们超越苦的资粮。面对苦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情愿的去面对,那个苦就会产生种种的烦恼;一个是欢喜的接受,那苦就好像慈悲心。要对众生慈悲是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睹纤毫而周性海』,纤毫是什么?就是一微尘,他看一微尘,遍法界虚空界他都知道。真的,惠能大师的报告,不就是显示这个吗?他报告很简单,见性,真放..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示诸众生一切智慧」,就是让众生能接触到一乘了义,接触到一乘佛法,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示诸众生一切智慧。」这「示」就是为众生开示,让他了解佛法、了解大乘..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大乘佛教里面有很多表法。每一尊菩萨都是德,这些全部菩萨的品德总和,就是佛。 所以我们要修,透过一个德的门进入。譬如,透过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进入,一门深入,通达到实相。 这个要打..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