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怎么过年?

繁体

1、一切转为道用

我们现在把法本上学的这个思路,套用到过年的走亲访友上面。思来想去,亲友对你有恩德、有恩情,丝毫不管不理确实过意不去,既然走亲访友无法避免,干脆就尽量把它转为道用,也比自己一味觉得“我在浪费时间、浪费暇满,我的亲人真是我修道的障碍”得好,这种想法多了,反而负面效应大。评判一件事情、一种说法、一种想法,负面效益大还是正面效益大,要学会自己去调整。

怎么调整?运用在过年走亲访友上,一方面顺便还账,一方面尽量给自己再开创点更好的修行空间,让家人接纳你继续学佛,有诸多必要。然后主要是借用这个来修心,转为道用。

2、要学会发愿

在给家人做饭时,学会发愿,既然这个饭不得不做,与其带着烦恼、嗔恨、愤怒去做,把家人视为怨敌,还不如去发愿。观想我的亲友、家人对我的恩德非常大,你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做,做的时候发愿:“今世我经常以饮食,滋养他们的生命,到了未来,我一定要以佛法去滋养他们的慧命。”这些都是佛陀本生传、《白莲花传》传记当中,佛陀曾发过的大愿。我们这样发愿就是随学。而不是自己炒着菜,嗔恨心跟锅底下的火一样大,天天带着一种无奈、一种厌烦,摆脸色给家人看,以这样的状态去做,还不如调整自己的心态。

比较实际的,做饭要会发愿。在平时或者逢年过节,你切一刀菜,念一句佛,炒一下菜念一句佛,这些饭菜上桌以后,就跟加持品没有什么区别,是被阿弥陀佛或者其他本尊的心咒、名号加持过的食物,你自己心里默默地发愿,愿家人或朋友吃了我做的菜之后,都能够离苦得乐。这个发愿,就叫做修行转为道用。你当时炒的每一下,都是菩提资粮。

3、感恩家人孝养父母

带着感恩的心给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或者是丈夫去买衣服,买点过年礼品,这是你的一份心意。作为在家佛教徒,这个方面不能完全什么都没有,最好还是能表现自己高品质的素养。不光过年,平时过节,还有家庭里一些特殊日子,父母的生日,妻子、孩子、丈夫的生日,你应该有所表示,表达你对他的感恩和珍惜。

如果你懂得掌控自己的心,外相的行为该做还是要做,而且会变成一种资粮。自己躲在小屋里看书,不一定就是不浪费暇满的唯一选择。认为给自己的家人一定程度的付出和关怀是没必要、浪费暇满,这种想法其实有过失。感恩一年来家人为家庭的努力付出,我在年底有所表示,这样家庭生活的质量会很好。

所以在究竟的意义上,佛教讲大孝,这个好理解,而且都知道。以前上师讲《弟子规》,讲过四层孝顺: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智。养父母之身是给钱、给物,在外相的受用上孝养父母,这是一孝。养父母之心就是说宽慰的话,能够让他得到安慰,让他不寂寞,这是一孝。养父母之志气是自己能功成名就,你生活得好了、有事业、家庭和睦,你把自己安排得很好,父母就认为孩子有出息,这样他们就觉得光宗耀祖,这是养父母之志气。养父母之智,是增长父母的智慧,在他夕阳西下、年老体衰的时候,让他有智慧认知到时命不久,要考虑无常,能坦然接受死亡,这叫养父母之智。最后这一层接近让父母学佛,那他一定会有正确的认知,虽然在心态上不一定有把握,还是会恐惧,但他必定会跟一般的世间人不一样。

4、送上真心的祝福

过年前家里必须要彻底大扫除,我们是佛教徒,我们是慈悲的化现!那么为了我家这几口子,也应该发自内心,为他们送上祝福,希望我的家人乃至一切众生能够清净无始以来的一切业障。送这个祝福是应该的,这个内心的动作别人不了解没关系,自己清楚就行。

还应该把家里装饰得漂亮一点,以此默默地供养三宝。我的每一个动作里面都有一颗你想供养的真心,过年把家里装饰得漂漂亮亮,去供养上师三宝,这是一种功德,也是菩提的资粮!

自己也应该打扮得漂亮,收拾得光亮,让人家看着魅力四射!

尤其过年,把自己打扮得漂亮、魅力四射不是过失,关键是你的发心。

5、把心放松行持中道

学会放下自己特别紧张的心,老觉得我的修行怎么办,我的闻思怎么办,我的这个那个怎么办,万一心把握不住了怎么办……把心稍微地放松,不是说放逸,换一个角度、理念去看,也并不是那么难操作,你可以尝试着去做。刚开始不一定把握那么好,但慢慢熟练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人生非常有质量,而且你的修行从来都没有退失过。这才叫做会学佛,佛教的智和悲本来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结语

因爱与尊重而发愿

生命,对任何众生来说都是最宝贵的,故不杀生真的非常重要!我们平时能吃素是最好了,即使无法完全做到,也请尽量不要点杀活物。十年前我曾发过一个愿:宁愿生生世世变成乞丐,也不愿成为一个杀生者。记得文字是这样写的:“愿我生生世世中,宁可转生乞讨者,切莫成为屠夫等,危害有情生命者。”

2024-03-17 13:52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李元一李元一,唐代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一个女儿住在另一个院中。半夜中忽然看见神人,惊吓而死,她的颜色并不改变。她的丈夫严讷从秦来,到达苍湖。恍恍惚惚地看见他的妻..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上师教言集:三殊胜的最后一个是“回向殊胜”。为什么要回向?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说个比如,以后生起一个嗔恨心的话会毁坏这个功德。回向的话,这个功德就不会毁坏,..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13):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要向内努力,要将内心当中的烦恼减少,最终去除。首先我们要把心沉淀下来,才能感觉到心中烦恼的存在,..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上师(微博)教言集: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执着,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你每做事情都会过分,别人也会很失望,没有人会理你,自己也痛苦。所以,要学会随顺别人,多想想..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在戒色方面,一谈及女性,似乎有人就会马上警觉,对女人要远离,女人不净,女人如何可怕等各方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戒色,并非一味地丑化女性,这样的方法,兴许对初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主要内容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又据《因果报应故事类编》材料汇编而成。白起生平事迹出自《史记》,而死后轮回三恶道之说分别出自《高僧传》《夷坚志》《群..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大般若经》云:「若于苦行作苦行想,终不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然诸菩萨摩诃萨众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有情作如父母、兄弟、妻子及己身想,为..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