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繁体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

慈心,就像父母保护子女一般,不管子女是否孝顺父母,是否有过叛逆过激行为,做父母的还是会疼爱自己的孩子。慈心,就是将众生当成自己的儿女,无论是六道的任何一个众生,都希望他们获得如自己希求一般的快乐和平安,舒适与便利。

慈心,要应用于身口意三门。修慈身业、慈语业、慈意业。《入菩萨行论》中说:“眼看众生时,真诚慈视之。”告诉我们,看众生的眼神,都要充满慈祥,和颜悦色,绝对不能嗔恨怒目。佛经中云:“反目视圣者,实将堕地狱。”问题是你并不知道哪个是圣者,如果斜着眼睛、翻着白眼儿对待圣者,那就造下了去地狱之因。

慈心,体现在身体的威仪上,温文儒雅,寂静调柔,让人感到舒心惬意,不做伤害众生的行为。慈心,体现在言说美语、悦耳怡人,不以恶语伤人,不以谎言骗人,不以两舌挑拨,不以妄语蛊惑,毫无讽刺与轻蔑,毫无藐视与侮辱。

慈心,体现在意念清净,内心纯洁,常存利益众生之心,而没有损人利己的念头。要常常发愿:“愿我生生世世都不要损害任何众生,愿我连一根汗毛都不要伤害他们。”慈心,是自然而然,真切实在的,绝无虚伪的行为、语言和意念。

慈心,还体现在对眷属、仆人、宠物等一切众生充满平等地仁心慈爱,让他们快乐安心地生活。如果依仗权势蔑视、侮辱别人,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待恶业成熟之时,会沦为他人的奴仆,受到欺凌与嫌弃。

慈心,特别对父母及久病患者,要以身口意之全力,仁慈对待,让他们感到欢喜安慰。阿底峡尊者曾说:“若能善待远方疲惫客人,照顾久病患者,伺奉年老双亲,即为等同实修空性大悲。”莲花生大士也说过:“切莫让老人伤悲,要恭恭敬敬慈意相对。”

悲心,《摄正法经》云:“若欲获佛果,学多法不成,唯当学一法,何为此一法,即为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获诸佛法,了如指掌亦。”

悲心,是相续中生起不共菩提心的不倒之因。我们一定要从各个方面,不同渠道,想法设法去修持悲心。修悲心,就像断失双臂的母亲看到独子被水冲走一样,想象自己就是那个无助的母亲,自己失去双臂,如何才能把孩子从激流中救回来?其实,六道中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儿女,现在他们全都被卷入痛苦的业力漩涡,沉溺于轮回苦海,我们却没有能力将他们解救出来,那么现在我们该怎么办?于是,你将学会无比虔诚,一心一意祈求上师三宝的加持,追随具德上师精进闻思修佛法,除此之外,别无它路。

什么是悲心?当你看到一只羊即将被屠宰,你当观想:如果这只羊是我的亲生母亲,我该怎么办?我的母亲就这样被人捆绑,无助地哀鸣,将被残忍地杀害,我该怎么办?当你诚心诚意地观想并情不自禁生起悲悯之心,你要知道虽然这只羊不是你今生的母亲,但是它真实不虚在过去世曾经做过你的父母。那时,她曾经如现世的母亲一样含辛茹苦,慈爱养育你,她曾经的大恩大德与你今生的母亲没有任何区别,她此刻是这样可怜,这都是往昔造作恶业的果报现前啊,如果她能马上脱离痛苦该有多好……由此发出猛烈的悲心,甚至忍不住流下眼泪。

修持悲心,要从对个别所缘境的观修,不断扩大到对一切众生的观修。如果只是漫不经心地想一下,不会有很深的体会。还有的人认为既然不要贪恋亲友,也不要嗔恨敌人,那就任由他们,不再想要将他们导入正道,这不是平等舍,不是没有分别,也不是慈与悲,而是无明舍,是一种麻木不仁的心态,如此会堕入无明愚痴,陷入轮回黑暗。藏族人形容这种人:“如果佛陀在天上飞,他不会产生虔诚的敬仰之心;如果众生的肠子已经暴露在外,他也没有什么感觉。”我们不要做这种人,要反观自省一下,自己的心是否已经陷入这样的无情之中。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一般我们做世间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时都要再三考虑,然后再做决定。我们帮助别人、利益众生是做好事,是佛菩萨的伟大事业。正因为如此,就更要小心谨慎,必须先观察、考虑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长水沙门子[王*(虍-七+(一/八/八/目))]集二破满慈执相难性显如来藏四。一致请三。一总述未了三。一展敬伸叹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

同性恋到底对不对?

同性恋到底对不对? 各位大德善知识 阿弥陀佛!! 不知道我的观点有什么不对,我觉得应该和大家相互探讨,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帖子会变成很笑的很不好意思为什么呢? 同性恋,只是爱的性取向有所不同,又没有伤害..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一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一卢景裕后魏卢景裕字仲儒,节闵帝初年,做国子博士,信奉佛教,解释周易、论语。跟着他的兄长拜神。因为乡人反叛,逼迫他一起去对付西魏,后被捕押在晋阳监狱。他诚心念金刚经..

阎王的感叹

有个事业有成的年轻人,正值壮盛之年,却被黑白无常带到阴曹地府。;为什么这么早就把我抓来?他忿恨不平地问阎王。;你的时辰到了啊!根据黑白无常提的报告书中这样写着:浑浑噩噩,四肢无力,满脸愁容,健康不佳,压..

史书记载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一

史书记载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一卢景裕后魏卢景裕字仲儒,节闵帝初年,做国子博士,信奉佛教,解释周易、论语。跟着他的兄长拜神。因为乡人反叛,逼迫他一起去对付西魏,后被捕押在晋阳监狱。他诚心念金刚经。..

同愿同行菩提道

同愿同行菩提道丽 群似水的暮春五月,阳光正暖,携一缕浅夏的芬芳走进菩提家园。5月28日,我们班迎来了进班以来第一次庆生会。班级共修结束之后,在慈善义工兰英师兄的精心安排下,为本班的六位师兄举行庆生会。熙攘..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然。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或者你有些家庭困扰,经常想哭,你责怪他人:“这个人不..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无论你学了多少天佛,念了多少天经,该业障现前的时候,还是会业障现前,这没什么不好,消业嘛!有些弟子学佛后,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却变得很奇怪,甚至有一点儿离谱。有个弟子..

吠陀婆本生

贪恋金钱享受是人生痛苦之源,佛家禁绝一切贪欲,并规劝世人不要追求身外之物,《吠陀婆本生》的主题即在此。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吠陀婆的法师,他精通一种巫术:每年,当天上星宿排列成一定形态时,他就念咒作法使天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好处

《心经》是一部非常简短的佛法经典。它主要讲述了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的表象其本质都是空的,我们不必执着于得到什么,也不用舍不得什么,也不要用自己的立场看待眼前的情境,这样人们就能少了很多烦恼,获得更多快乐。..

念诵药师经感应

念诵药师经感应是每个人都去感受到的,所以师兄一定要按照正确念诵药师经的步骤去诵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有感应出现,当师兄能够坚持的念诵的诵读时,也是能够全文都讲解了什么内容,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念药师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