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人间佛教的社会运动

繁体

第十五课 人间佛教的社会运动

人间佛教重视现实的生活。佛陀是人间的佛陀,千生万世于人间结缘布施,成就佛道。佛陀也是人间佛教社会运动的先驱,打破印度「种姓制度」,倡导「四姓出家,同为释种」的思想,揭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平等真理。

现今社会乱象丛生,让大家深感失望和无奈,为令社会大众远离恐惧不安,拥有平安喜乐的生活环境,因此,佛光山透过国际佛光会发起一系列净化人心的人间佛教运动。今略述其所举办之各项活动意义如下:

一、把心找回来

监于目前社会治安、家庭伦理日益恶化,为唤醒社会大众正视此问题,举办讲座,于全国电视台、广播电台访问各行各业人士,拍摄国、台语宣传短片,与中央日报合办征文活动等,结合各宣传媒体,呼吁社会大众关爱社会家庭,要先把自己的佛心找回来,用这无尽的能源宝藏,扩大包容一切众生,把我们本自具足的慈悲喜舍、惭愧感恩的真心找回来。

运动的意义:

1.爱惜生命,惭愧感恩。

2.自然保育,节约惜福。

3.知足不贪,拥有圣财。

4.找回真心,无限美好。

二、七诫运动

本运动以净化人心,建立祥和社会、杜绝毒品泛滥、敦厚伦理道德、创造全民安和乐利的生活为主旨。净化人心七诫运动为:一诫烟毒,二诫色情,三诫暴力,四诫偷盗,五诫赌博,六诫酗酒,七诫恶口。其主要内容:于各地戒护所协助戒毒工作;发动全国民众参于七诫宣誓签名活动;举办七诫篮球义赛,将所得悉数捐给有关的单位,支持防毒戒毒工作的推展。七诫运动是没有期限扫毒净心的救国救民运动,如〈七诫歌〉所言:

社会问题何时了,净化人心最重要;

七诫运动若遵守,何愁乱象不能消?

一诫烟毒把命保,健康长寿是目标;

戒烟戒毒我做到,家庭社会一定好。

二诫色情没污染,夫妻恩爱到头老;

可怜雏妓我要保,助人助己菩萨道。

三诫暴力不动怒,处处祥和有礼貌;

凡事忍让一步想,必得顺心好果报。

四诫偷盗不贪心,知足常乐没烦恼;

谨守此戒得富贵,拥有那有享有好?

五诫赌博除贪念,沈迷牌桌被钱钓;

日夜颠倒不工作,纵赢钱财输妻子。

六诫酗酒不狂饮,保有清醒的头脑;

智慧常明体安康,家庭美满第一招。

七诫恶口防是非,爱语布施是妙宝;

给人欢喜常赞歎,犹如莲香到处飘。

生活素质要提升,七诫运动要记牢;

社会大众齐努力,佛光净土看今朝。

三、慈悲爱心列车

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佛光人,由于关心社会治安的恶化,及防止「白晓燕惨案」再度发生,因此,在佛光山召开会议时,决议发起净化心灵运动,名为「慈悲爱心列车」,以环岛街头布教的方式,展开全省巡回宣导,在都市乡村各个角落,散播慈悲爱心的种子,带给社会光明和希望。

由于慈悲爱心列车受到社会大众的热烈欢迎,故再度发起「慈悲爱心人」宣誓活动,是日有来自全省八万民众及数十友教、异教团体等共襄盛举。大会圆满后,有二千位的慈悲爱心人宣导师,每周二小时,身揹慈悲爱心旗帜,并高唱慈悲爱心人之歌--「恭逢心灵要净化,重整道德兴吾家,找回良知不自夸,安定社会爱中华」,及散发传家之宝的传单,推行谨守七诫、去除十恶和日行一善,如每日一元,行善结缘;交诚实的朋友,做慈善的义工,用正当的金钱,过正常的生活;与人为善说好话,从善如流做好人,心甘情愿行好事,皆大欢喜存好心。以实际的行动,行慈悲爱心,推己及人,让大家净化心灵,道德重整,找回良知,使社会走向安定幸福。

活动的意义:

1.慈悲爱心,走上街头。

2.救心救国,全民运动。

3.去除十恶,修身齐家。

4.日行一善,共成净土。

四、三好运动

由于社会功利主义挂帅,导致价值观念严重偏差,造成种种脱序的现象。有些人主张「乱世用重典」,但严刑重罚只能收一时治标之效;正本清源,则是以宣扬因缘果报的观念为治本之道。故有净化人心三好运动之发起,即: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用三好去三毒,化暴戾为祥和,化嫉妒为赞美,化贪欲为喜舍,化浊恶为清净。

三好运动在「恭迎佛牙舍利显密护国祈安法会」上,经星云提出后,当场便获得连战副总统的赞同,带领十万民众,共同宣誓奉行三好运动。身口意三业,身多做好事,口多说好话,意多存好心,奉行三好,让社会充满无限美好。

活动的意义,如〈三好歌〉所言:

人间最美是三好,学会三好最自豪,

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三好无比好。

你听!

说好话,慈悲爱语如冬阳,

鼓励赞美,就像百花处处香;

你看!

做好事,举手之劳功德妙,

服务奉献,就像满月高空照;

你想!

存好心,诚意善缘好运到,

心有圣贤,就像良田收成好。

台湾,台湾,台湾是宝岛,

大家一起来,人人学三好;

我说好话,你做好事,他存好心,

你也好,我也好,他也好,大家一起好,

平安就是我们的人间宝。

人间最美是三好,实践三好最重要。

人间佛教的社会运动,除了有把心找回来、七诫宣誓运动、慈悲爱心列车、三好运动外,还有每年的佛学会考,同步于五大洲举办,让百万人熏修佛法,升华道德。监狱的布教传戒,与重刑犯恳谈,及戒毒村的辅导,都令受刑人迷途知返,重新走入社会。另外,短期出家修道会、假日修道会、在家五戒菩萨戒等活动,也都是长远性的人间佛教社会运动。

佛陀四十九年的弘法利生,向国王、大臣、商人、农夫、妇女、儿童、外道教徒等宣扬真理,其中蕴含的意义,正是一场又一场净化人心的人间佛教社会运动。

2024-03-17 13:52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梵网经》 第五、不教悔罪戒「若佛子。见一切众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毁禁。七逆。八难。一切犯戒罪。应教忏悔。而菩萨不教忏悔。同住。同僧利养。而共布萨。同..

每日持诵楞严经感应有哪些

诸位师兄都知道楞严经是佛学的经典之一,而且楞严经作为佛学的万法根本,它自己本身就有着莫大的威力。所以就会有很多的人进行诵持楞严经。而就在很多人修习楞严经的时候他们都会在修持的时候遇到莫大的感应,因此很..

我的心理保健操——刘心武

我把自己城内的居处称做“绿叶居”。居室里的巴西木和大叶绿萝都表明了我对绿叶的偏爱。早在1979年,我就写过一个短篇,叫《我爱每一片绿叶》。爱叶之心,至今不变。我一般在晚上10点开始写作,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之中..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明朝时候,有一个逃难的落魄家族,姓柳。因为祖上战乱,饥荒,散失了土地,成为流浪家族,一路流浪,从四川流浪到湖南。为了生计,他们从事商业,手工业,私人贩子。后来,..

恣意追逐功名利禄五欲,则苦患无穷

佛陀时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静坐中思惟:世间上很少有人得到丰厚的俸禄却不心生憍慢,很少有人不贪着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很少有人不因嫉妒而恼害他人;大部分的人功成名就后总是骄傲自满,对于五欲之乐总是..

我是这样求子的

我是这样求子的我算过命,说我的婚姻不好,命里有三个孩子。我已经有一个女儿,而且,我过去愚痴,曾经堕胎两次,罪过极大。我的婚姻的确很不美满,在闹离婚期间,开始接触佛法。丈夫很想要第二个,最好是儿子。因为..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慈是悲的母亲,慈悲是佛的祖母。 佛的母亲是谁啊?是摩耶夫人,佛的生身(即色身)是摩耶夫人怀胎然后生子所得。 但是佛之所以能够成就清静的、圆满的功德法身,是因为智慧,所以佛法身的母..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学习了忍辱学处后,正好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切身体会了一次法义中讲到的“众生被嗔心控制不能自主”的感受。周日去公司加班,计划是审阅上周五下属要提交给我的工作成果,结果一看心里怒火就燃烧起..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在我国神话体系中,一直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存在。这二位是中国佛教以及道教共同承认的两尊阴间神祇。他们的形象分别为牛头人身和马头人身。此二尊阴神专..

读地藏经怎么回向

每次读完地藏经后,大家都要记得回向,这样不但能让你的功德会变得更大,还能让你进行祈愿,帮别人超度等等,总之读完地藏经后回向好处是很多的。而读完地藏经后要怎么回向,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读地藏经怎么发愿

师兄在念诵地藏经前是需要发愿的,这个内容可以是师兄自己的心愿,直接念诵出来,也可以是念诵固定的发愿文,不管师兄是选择哪种发愿方法,都是要去进行这个步骤的,那么下面我就简单的为师兄分享一下发愿文吧!“祈..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