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断一切果求(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四、小结
最后,供养给大家冈波巴大师的两句开示和一个小故事作为结语。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说:为了满足此生私欲而装模作样去忍辱,就像猫躲老鼠一样毫无意义。猫为什么要躲着老鼠?是怕老鼠吗?当然不是,猫之所以要千方百计躲着老鼠,不让老鼠发现自己,是为了抓住老鼠、吃掉老鼠。猫在发动袭击之前,会不会走到老鼠面前说:“嘿,你准备好了吗?我马上要抓你了。”不会的。猫躲老鼠时,外表虽然谨小慎微,内心却充满了杀机。
猫躲老鼠的行为就类似于一个佛弟子的外在修行,猫内心的杀机相当于佛弟子内心的私欲。一个佛弟子,无论外表看上去多么虔诚、多么能忍辱精进,如果内心是为了谋求私欲,这样的修行是毫无意义的,这就是“果求”。
第二句开示:为了现世的名闻和供养而广修善业,就像用一个葫芦和一袋酒糟来交换无价的如意宝珠,毫无意义。
一颗葫芦和一袋酒糟能值几个钱?最多能换来一点食物吧。而如意宝珠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物,那么,用如意宝珠去交换葫芦和酒糟有意义吗?
佛法就像如意宝珠,我们无数劫以来千辛万苦地积德行善,才终于在今生遇到了佛法,佛法能给我们带来真实、永恒、广袤无边的利益。而今生的名闻利养就像一个葫芦和一袋酒糟一样低廉无价,这样的交换就是“果求”,是毫无意义的。这就是冈波巴大师对我们的教导。
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无价之宝。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起早贪黑地辛苦劳作,也不一定能劳有所获,即使能有微薄的收入,也不一定能归自己享用,世间法就是如此。佛法却不是这样的,只要能发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善行,也能获得不可思议的果报。
《贤愚经》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释迦牟尼佛曾在舍卫国的时候,国王、大臣和百姓们为佛陀和僧众举办了盛大的供养。有一位以乞讨为生的贫女,看到大家的供养之后,心里非常羡慕,她也想供养佛陀,但苦于身无分文。于是贫女不顾辛劳地四处乞讨,终于讨来一文钱,她用这一文钱勉强买了一盏小油灯,真诚地发愿说:“以此功德,令我来世得智慧照,灭除一切众生垢暗。”然后贫女把这盏小灯放在无数的供灯之中,礼佛而去。第二天,所有的油灯都燃尽熄灭了,只有这一盏小灯独放光明……佛陀看到以后告诉弟子们:“即使用四大海水来浇、用宇宙的罡风来吹,这盏灯也不会熄灭,因为这是发了大菩提心的人所施之物”。在经文中,佛陀继而给贫女授记说:“汝于来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名曰灯光。”据说这盏灯至今还在某个圣地燃烧着。
由这则故事可以看出,如果菩提心真实无伪且清净,积累福德、证得佛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们不用觉得这位贫女高不可攀,因为你、我、他,每个人都平等具备菩提心的种子,只要我们依照《修行七要》去努力修行,贫女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关键要把握住重点——菩提心。
曾有这样一些人,捐了几百万盖了庙宇,这是非常艰辛、非常难得的善业,本来可以圆满证得佛果的资粮。可惜这些人发心浅薄,要求必须要把他们的名字刻在石碑上,而且要放在所有人能看见的位置。这样一来,这么伟大的善业变成了“果求”,没有成为证得佛果的因素,反而像芭蕉一样终将枯槁,真是太令人惋惜了。“果求”对我们的修行、解脱和证得佛果真的是障碍很大。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努力修行,另一方面不能掺杂私欲。做事时,有多无私,功德就有多大;越无私,得到的结果越无限、越永恒、越真实、越究竟。因为做到了“断一切果求”。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2024-03-17 13:54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修善益增慈悲心 要常修善法,善法就是培养我们超越苦的资粮。面对苦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情愿的去面对,那个苦就会产生种种的烦恼;一个是欢喜的接受,那苦就好像慈悲心。要对众生慈悲是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睹纤毫而周性海』,纤毫是什么?就是一微尘,他看一微尘,遍法界虚空界他都知道。真的,惠能大师的报告,不就是显示这个吗?他报告很简单,见性,真放..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示诸众生一切智慧」,就是让众生能接触到一乘了义,接触到一乘佛法,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示诸众生一切智慧。」这「示」就是为众生开示,让他了解佛法、了解大乘..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大乘佛教里面有很多表法。每一尊菩萨都是德,这些全部菩萨的品德总和,就是佛。 所以我们要修,透过一个德的门进入。譬如,透过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进入,一门深入,通达到实相。 这个要打..
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
我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达真堪布答:自己多去忏悔嘛!身体多病,这是杀业的果报;心里总是有恐惧,这也是杀业的果报。其实谁都有这个业力,只是现在还没有显现。你现在显现了,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是往昔..
憨山大师: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憨山大师: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波逐流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古人参方行脚,访寻知识,单为究明己躬下事。今人行尽天下,历遍丛林,唯鼓粥..
千万不要堕胎,堕胎的女性往往多病!
千万不要堕胎,堕胎的女性往往多病!世间的女子医院、各大医院,电视荧屏充斥着无痛人流、快速人流等等琳琅满目的广告,诱导男男女女们认为堕胎是一件越来越轻松和不必承担任何后果的事情。很多人不相信佛法、大法师..
常说的天堂和地狱到底在哪里?
常说的天堂和地狱到底在哪里?天堂和地狱可以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当我们内心被喜悦充满时,这一刻就是天堂;当我们内心被烦恼占据时,这一刻就是地狱。天堂和地狱也可以在人间,有些人过得无牵无挂,洒脱自在,就如身..
嘎玛仁波切:怎样才能得到真佛的慈悲加持?
嘎玛仁波切:怎样才能得到真佛的慈悲加持?佛教的历史已经过去了2500多年,这里面有很多比我们聪明的人,比我们能力大的人,他们都在信佛、学佛。如果信佛、学佛没能给他们带来实质的好处,还有人会延续下去吗?当一..
善,有一千张面孔!
善,有一千张面孔!一在香港上班的时候,最常见到的现象就是一个个打扮精致的女人从ifc购物中心出来,穿过天桥走去四季酒店。就是那短短的一段路上有很多乞丐。他们其中的一个是一个年迈的老奶奶,没有下肢,一寸寸..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