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大将的降魔壮志
竹林紫苑
不论是历朝历代还是现代,志气通常是一个人最大的内在美,志气有高下,高的是为国为民甘愿牺牲自己,小的则是俗话讲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不论大小亲疏,都有各自的志气,最常见的莫过于正在奋斗的年轻人,莫不是胸怀大志。
这种志气也适用于佛教的修行者身上,即佛教修行讲究离欲,对于暂时无法舍身出家的人佛陀亦订制在家修行,用方便手段令平等齐达觉地,然而无论在家出家,其实都很难,原因是自己当初所发起的“凌云壮志”会随着事物的变迁而淡薄。
何谓事物的变迁,即如今教内诸多大德都会引用冠以种种名相之词的“世事无常之态”。
最耳熟能详的当属阿难尊者与摩登伽女,这是宿缘所感,虽说阿难尊者是由于中了先梵天咒,但其实也是他的道心不定,故而佛陀才会说楞严咒让文殊菩萨去救阿难尊者,并且七处征心,让阿难尊者心得开悟道心坚固。
这是教内几乎公认的经典典故之一,即没有人会再说阿难尊者的错处,反而会感谢他的宿缘引导出楞严经,但是同来教内的后辈弟子就没有如此幸运,几乎世人对于他们始终是带着有色眼镜定义。
江山代有才人出,这句话用来形容佛教并不为过,即佛教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弟子去继承弘扬,当中的出类拔萃者后世莫不尊称其为祖师大德。
如同翻译过很多佛经,以言辞优美着称的鸠摩罗什法师,他当时的名声已经散步到中原地区,而当时的历史正在经历最为黑暗的朝代,五胡乱华造就十六国并立,鸠摩罗什法师原本就是贵族后裔,好不容易发心修行,弘扬佛法。
可随着他的名声广布,前秦君主苻坚派遣吕光灭了西域抢夺鸠摩罗什法师,吕光原本对鸠摩罗什法师无感,对他进行百般凌辱,更是命人以酒强行灌醉鸠罗摩什,将他和龟兹国公主一起关进小黑屋,鸠摩罗什法师就如此破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戒。
对于一个虔诚的修行者,破戒无异于是人生最大的污点,如同古代的囚犯在脸上刺字,虽然懊恼,痛苦,可好在鸠摩罗什法师并未意志消沉,而是忍辱偷生,最终在十余年后后秦新君姚兴以国师之礼迎接鸠摩罗什,于草堂寺讲经说法并且翻译出大量佛经。
可以说后世流传的鸠摩罗什法师娶妻亦是帝王想要令他留后,法师此刻已证得不以身体为身体的境地,方顺此恶缘,更能以吞针不伤惊退欲效法者的邪心,鸠摩罗什法师以出家身所遭遇的一切,即为世事无常态之一。
现代社会中,世事无常态更加明显,即不论在家出家,纵有胜因缘能够发起修行之心,可所遇对境实难跨越,如海涛法师说过如果哪天你回家看到自己的老公(老婆)在和别人上床,假的,眼睛业障重,这句话经常被其它宗教用来诟病,认为佛教修行在自欺欺人。
实则这句话说的并没有毛病,有毛病的是看待的人,佛教里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你当下拥有的一切,妻子,钱财在你一气不来就不在是你的,而现代社会讲究法制,如果你的老公(老婆)有人了,被你撞到,你不淡定处置亦会麻烦不断,家丑不可外扬是其一,打人也要受法制,能有其他人也说明和你感情不是最初,你越是激动那就越是一团糟。
如果是修行佛法的人,已经深达诸法实相的尚影响不大,未达诸法实相地步者就会心恨难平,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纵然是佛菩萨此刻现身,亦难以唤其回头。
在密教中的大元帅明王,也被称为鬼神大将,很多人下意识都知道此尊是降魔第一护法,可魔从何处降伏却是很多人都不知晓的核心秘密。
大元帅明王的本地原本是空王佛座下的在家居士,他生活富饶,家庭和谐,有一天见到世人受苦的太多,故而告别妻子在六十年里救人饥渴,有一天路过荒野遇到强盗,强盗杀害他,他并未升起任何的嗔怒冤仇之心,而是自念本无罪过而受无辜横死,当做大力勇猛之神,降伏一切恶人鬼神。
其实大元帅明王的因地之缘就已经揭露了这个秘密,即他原本就是深信佛法的修行弟子,勤行六十年并无一丝一毫的过失,但世事的变迁无常却令他无辜横死,他并未如同一般世人一样的被这个世事给拘束,而是借助此世事从自己推及于人,本来是横死恶事反而成就了他。
而大元帅明王所谓的降魔,就是护念自心的清明于世事无常态中坚定不变,心魔不生则外魔不起,纵有前来诱导的外魔亦会被大元帅明王的大力勇猛给惊退,而大元帅明王更是深具救苦救难,六道现身,济度所求,扶危抗厄等等无量利益功德,令众生修行的凌云壮志并不虚过。
大元帅明王随心密护真言
嗡,阿噜尼,阿噜尼,密dei库类,吽,阿踏哇库呀,斯哇哈。
人在修行的时候多会阅读祖师大德的传记,在叹服祖师大德并以其为标准的时候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祖师大德的考验和磨难,如虚云法师曾经乘船睡通铺却被少妇勾引,虚云法师能够立即坚守本心并念诵楞严咒,若是一般人早已心志动摇并诱发出诸多障碍。
大元帅明王是隐居人师父密修的本尊,这一尊拥有无量无边的利益功德,这一条随心密护真言就是隐居人师父所传,并无诸如其它本尊一般的复杂仪轨,只要能把真言执持即得大元帅明王随身不离,此条真言通一切用,即不论是有缺财,鬼神障,病苦,还是为了度亡亦或者想要抽身脱离复杂的因缘缠绕,皆可忆持此真言,并多多诵持“拿摩阿吒薄俱鬼神大将”名号,必定受益无穷。
2024-03-17 13:54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一般我们做世间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时都要再三考虑,然后再做决定。我们帮助别人、利益众生是做好事,是佛菩萨的伟大事业。正因为如此,就更要小心谨慎,必须先观察、考虑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长水沙门子[王*(虍-七+(一/八/八/目))]集二破满慈执相难性显如来藏四。一致请三。一总述未了三。一展敬伸叹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
同性恋到底对不对?
同性恋到底对不对? 各位大德善知识 阿弥陀佛!! 不知道我的观点有什么不对,我觉得应该和大家相互探讨,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帖子会变成很笑的很不好意思为什么呢? 同性恋,只是爱的性取向有所不同,又没有伤害..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一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一卢景裕后魏卢景裕字仲儒,节闵帝初年,做国子博士,信奉佛教,解释周易、论语。跟着他的兄长拜神。因为乡人反叛,逼迫他一起去对付西魏,后被捕押在晋阳监狱。他诚心念金刚经..
阎王的感叹
有个事业有成的年轻人,正值壮盛之年,却被黑白无常带到阴曹地府。;为什么这么早就把我抓来?他忿恨不平地问阎王。;你的时辰到了啊!根据黑白无常提的报告书中这样写着:浑浑噩噩,四肢无力,满脸愁容,健康不佳,压..
史书记载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一
史书记载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一卢景裕后魏卢景裕字仲儒,节闵帝初年,做国子博士,信奉佛教,解释周易、论语。跟着他的兄长拜神。因为乡人反叛,逼迫他一起去对付西魏,后被捕押在晋阳监狱。他诚心念金刚经。..
同愿同行菩提道
同愿同行菩提道丽 群似水的暮春五月,阳光正暖,携一缕浅夏的芬芳走进菩提家园。5月28日,我们班迎来了进班以来第一次庆生会。班级共修结束之后,在慈善义工兰英师兄的精心安排下,为本班的六位师兄举行庆生会。熙攘..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然。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或者你有些家庭困扰,经常想哭,你责怪他人:“这个人不..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无论你学了多少天佛,念了多少天经,该业障现前的时候,还是会业障现前,这没什么不好,消业嘛!有些弟子学佛后,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却变得很奇怪,甚至有一点儿离谱。有个弟子..
吠陀婆本生
贪恋金钱享受是人生痛苦之源,佛家禁绝一切贪欲,并规劝世人不要追求身外之物,《吠陀婆本生》的主题即在此。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吠陀婆的法师,他精通一种巫术:每年,当天上星宿排列成一定形态时,他就念咒作法使天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好处
《心经》是一部非常简短的佛法经典。它主要讲述了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的表象其本质都是空的,我们不必执着于得到什么,也不用舍不得什么,也不要用自己的立场看待眼前的情境,这样人们就能少了很多烦恼,获得更多快乐。..
念诵药师经感应
念诵药师经感应是每个人都去感受到的,所以师兄一定要按照正确念诵药师经的步骤去诵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有感应出现,当师兄能够坚持的念诵的诵读时,也是能够全文都讲解了什么内容,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念药师经..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