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繁体

 什么才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人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仍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咱们从别的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欲则能刚烈,你“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就能“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无”不是没有,“无”是无限量、无穷尽。那么,咱们怎样有一个“无”的日子呢?有四个修行办法:

榜首、诸恶无染:“染”有渐进的力量,不简单使人发觉,因而,关于全部的恶习、恶念、恶事、恶友,咱们不要去感染,一旦感染,就不简单舍离。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只需为人正派,不应做的工作,不要去做,天然不会招惹无谓的费事。

第二、诸行忘我:孔子说:“天忘我覆,地忘我载,日月忘我照”。六合忘我,所以成其大;日月忘我,所以能遍照。人生假如想要有一番作为,你凡事只想到自己,只有招致自私的结果,没有人缘、没人帮忙,势单力薄,难以成事。反之,若是心念作为皆能为大众设想,天然会有大众的缘由共同来成果,结果必定会更好。

第三、诸心无住:假使咱们往常的举心动念都住在五欲六尘里,念念在金钱上,念念在爱情上,念念在名位上,必定患得患失,不得安定。《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无所住,就能无所不住,“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如虚空一般,生命必定扩展无比。

第四、诸情无执:一般人与人互动支付时,总期望能取得对方相等分量的回报,用情愈深,等待愈大,假如没有契合自己所预期,烦恼也就越多。释教则建议用沉着净化爱情,用慈悲提高爱情。你的爱情提高了,你不执着,就不会有情执。古人有谓“情到浓时反为薄,情到深处无怨尤”;佛门也说“莫嫌佛门茶饭淡,僧情不比俗情浓”;你没有执着,看起来好像无情,其实平平淡淡最是真,平往常常最永恒,其间蕴含无限慈悲,无限智慧。

“无”是释教修行的最高境地,吾人薄地凡夫虽尚未能体证,至少在日常日子中,应该努力做到四种“无”。

培育柔软心分两个视点进行。

榜首,从理体视点,要证得空性,诸法相等。万法都是自己本性所具足的,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都是未来佛,所以,应当恭顺跟柔软。柔软心最重要的是要降伏自己,对人家好是要提高自己,对人家好是要对得起自己的灵性,相等心对待他人是佛弟子的一个根本的修养。

第二,从事相的视点,观想全部的众生都是我过去生的爸爸妈妈、兄弟、姊妹来转世的,没有必要用嗔恨心来对待他们,应当用柔软心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兄弟、姊妹。

假如没有柔软心,咱们就度不了众生,全部的众生都不期望看到对方自豪和傲慢的情绪,自豪和傲慢不光自己的道业和心性会被伤害,一起也无法引导他人入于正道。

咱们修学佛法的意图是为了成办三世之高兴即今生高兴、临终安闲、未来愈加美好,他涵盖了世出人间的全部内容。这才是崇奉释教的悉数。

无妨先回忆一下,在咱们进入佛门之前,所从事的全部,无论是日子仍是工作,其意图不便是期望能得到美好和高兴吗?而现前咱们崇奉释教也是奔向同一个结尾,便是去成办美好和高兴,因而佛法与日子并不相违。

往昔有一位刚入门的信众问我:“对一个释教徒而言,释教最高的境地应该是什么?”当然,若以释教名词解说,那么所谓的最高境地便是为了往生西方神仙世界、成办摆脱以及成佛等等。可是我信任对佛法不太了解的人会对这个解说感到很苍茫,也会觉得佛法离自己很悠远,甚至还会发生许多诸如西方神仙世界到底在哪里、怎么往生、怎么摆脱等疑问,对佛法的了解也就更迷糊了。

因而当时我回答这位信众,释教最高的境地并不偏袒于某一方面,而是总括性的,现前我是站在其间一个立场之中而作解说。比方咱们现前在面临各自的日子时,心里难免会发生许多烦恼和苦楚,这是很现实的。可是在这些烦恼和苦楚面前,许多人束手无策,有时因为某些缘由,甚至还会加剧烦恼和苦楚。而当时咱们进入佛门的意图,便是能在面临许多烦恼之时处理这些烦恼。因而,若以日子作为比方,释教最高的境地便是在面临日子之时,日子并不会束缚自己的心里,此刻便是西方神仙世界。也便是说,不论你往常成办什么工作,外面的全部形象都不再束缚你心里的时候便是摆脱,便是释教的最高境地。这种安闲便是释教最高的境地,也是咱们在具备暇满人身之后应去成办的高兴。

可能许多人会说:“这点并不难,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实际当中凡夫做不到。例如咱们晚上睡觉期间,晚上有梦仍是无梦,你能做到安闲吗?许多人会说自己往常很少有梦,但即使你没有梦,其实也仍是被梦牵着走,因为有梦仍是无梦你自己无法做主。这便是不安闲。

因而当全部闪现不再束缚自己心里的时候,也没有丝毫之苦楚,此刻便是西方神仙世界,便是安闲,便是摆脱,便是释教的最高境地!我信任关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信众,这样了解应该会觉得十分交心,实际上也的确如此。

有者以为释教的最高境地便是在一念不生中长时安住。此乃对释教不了解所致。释教不是教训咱们消沉避世,也不是让一个有情变成一个麻木不仁的无情,更不是在他方建立一个西方神仙世界,等待着何时可以往生。要知道,所谓释教最高的境地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而仅仅心里不散乱的境地,即使是人间禅定也可以具有,因而以他来作为判断境地规范仍是十分偏颇的。

释教的精华是智慧,是缘起性空之诸法实相,故世出人间法均圆融于释教教理之中。若能灵通此义,了知甚至证悟缘起性空,则知底细、外器全部闪现均为本体之庄严,显而无自性。若能执持此等见解,在面临日子时,无论苦乐贤劣任何闪现,自心均能不生烦恼分别,即使暂时生起烦恼亦能如法调伏。如此则能取得安闲与高兴,亦是西方神仙世界之密意。故释教的最高境地是面临现实日子,自心不受束缚的大安闲境地。

2024-03-17 13:54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作者:秦东魁一切外部环境都会随着内部能量场进行转变。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跑成冠军。他的这个能量场非常强,他能被万物所滋润,不因为身残,就..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修善益增慈悲心 要常修善法,善法就是培养我们超越苦的资粮。面对苦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情愿的去面对,那个苦就会产生种种的烦恼;一个是欢喜的接受,那苦就好像慈悲心。要对众生慈悲是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睹纤毫而周性海』,纤毫是什么?就是一微尘,他看一微尘,遍法界虚空界他都知道。真的,惠能大师的报告,不就是显示这个吗?他报告很简单,见性,真放..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示诸众生一切智慧」,就是让众生能接触到一乘了义,接触到一乘佛法,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示诸众生一切智慧。」这「示」就是为众生开示,让他了解佛法、了解大乘..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大乘佛教里面有很多表法。每一尊菩萨都是德,这些全部菩萨的品德总和,就是佛。 所以我们要修,透过一个德的门进入。譬如,透过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进入,一门深入,通达到实相。 这个要打..

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

我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达真堪布答:自己多去忏悔嘛!身体多病,这是杀业的果报;心里总是有恐惧,这也是杀业的果报。其实谁都有这个业力,只是现在还没有显现。你现在显现了,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是往昔..

憨山大师: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憨山大师: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波逐流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古人参方行脚,访寻知识,单为究明己躬下事。今人行尽天下,历遍丛林,唯鼓粥..

千万不要堕胎,堕胎的女性往往多病!

千万不要堕胎,堕胎的女性往往多病!世间的女子医院、各大医院,电视荧屏充斥着无痛人流、快速人流等等琳琅满目的广告,诱导男男女女们认为堕胎是一件越来越轻松和不必承担任何后果的事情。很多人不相信佛法、大法师..

常说的天堂和地狱到底在哪里?

常说的天堂和地狱到底在哪里?天堂和地狱可以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当我们内心被喜悦充满时,这一刻就是天堂;当我们内心被烦恼占据时,这一刻就是地狱。天堂和地狱也可以在人间,有些人过得无牵无挂,洒脱自在,就如身..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