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般若,什么是般若圆满

繁体

 般若(bōrě),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度脱愚痴,明见全部事物及道理的真实才智。般若在六度的最顶端,总括了前五度,《大智度论》说“五度如盲,般若如导”,它是六度的根本,能摄导五度入“波罗蜜”,布施等五度要成为度脱对岸的“波罗蜜多”,一定要以无所得的般若为导向而修。

对般若的功用,有许多妇孺皆知的表述,大智度论说“诸佛及般若,能利益全部;般若为之母,能出世哺育。佛为众生父,般若能生佛,是则为全部众生之祖母”,“般若是诸佛之母,菩萨之师”,“般若波罗密能生诸佛”(《般若经》),“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摄导无量无数无边难以想象积德行善令入全部智海”(《大乘经》),“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罗三藐三菩提”(《心经》),“是故菩萨求佛,当学般若波罗密”,“受持般若波罗密,则为受持曩昔、未来、现在诸佛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慧庄重故,能断全部别离妄见”,总之,般若是“全部诸才智中,最为榜首,无上无比,更无胜者。”

般若的相貌,《大智度论》说“世尊。何等是深般波罗密相。佛告欲界色界诸皇帝。空相是深般波罗密相。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垢。无所法。无相。无依止虚空相。是深般若波罗密相。诸天。如是等相。是深般若波罗密相。”

从不同的视点,般若能够有不同的区分,从主体可区分为凡夫般若、二乘般若、菩萨般若和诸佛般若四种。凡夫的般若,具正知正见,信因果罪福,闻正法能不轻毁;二乘的般若,了知四圣谛、十二缘由,能证声闻、缘觉等果位;菩萨的般若,知缘起性空之理,不厌不离,行度众事业;诸佛的般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空中映像,水中显月,随缘应现,湛然不动。

佛教般若的分类

从修证佛法的程度次序说,般若分为三种:榜首文字般若,是指从佛所说的经教文字,或佛弟子所说的全部言教,而引生的才智。般若经说:「般若当于何求,当于须菩提所说中求。」因须菩提解空榜首,最善说般若,般若是说全部法皆空的。这文字般若,便是解空的才智。但文字般若的规模甚广,不独指经典文字,凡是能代表正当思维的文字、言语、图表、符号等,借以修学佛法的方便作略,都能够摄入文字般若。

第二观照般若:是调查诸法事理的才智。关于人生社会全部事理,加以深刻调查、剖析、体验,而能辨对错,别邪正,然后实践修行的才智。大智度论说:「从初发心求全部种智,于其中心,知诸法实相慧,是名般若。」其性本空,实无有相知这无相,便是大乘相等的空慧。菩萨知这空慧,加以观照,而发大慈悲心,起大方便用,自行化他,便是观照般若。所以这观照般若,是悲智和融的般若,既非凡夫利害参半的俗慧,亦非外道徒劳无果的邪慧,更非小乘沉空滞寂的偏慧,而是大乘菩萨观照诸法空相而起的大悲方便的利生济物的妙慧。大智度论说:「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便是指观照般若,是从般若毕竟空的实智中所起的权智。权智,是从真出俗,庄重佛土,成果众生的殊胜作用。

第三实相般若:是指法界诸法照实的底细,换句话说,便是人生的真理,世界的理性。能从观照般若的修持,证悟这人生世界的真实才智,呼之为佛;迷此不知谓之凡夫。大智度论说:「般若者,即全部诸法实相,不行破,不行坏。」这便是说的实相般若,因这般若是契证诸法实相的本体,这本体的理性,常住不灭,法尔本然,牢不行破。般若心经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而生佛的悬隔,仅在迷悟之间而已。

从文字般若而引发观照般若,由观照般若而契证实相般若,是人生修学佛位的次序;因文字般若属闻慧,观照般若属思慧,实相般若属修慧。由闻法而运思,而修证,成了天然次序的学佛程序。

三种般若,以观照为中心的主力,因观照是因,实相是果,文字则为初心的方便;如无观照的力行,则文字当然成了戏论,即实相亦空有其名,难以达到终究目的佛果。

还有分为五种般若的,除了上面三种外,加上眷嘱般若和境地般若。眷嘱般若,是从观照般若延伸出的,所谓眷属便是亲戚朋友,在此指六度万行,此六度万行与妙慧相应,而其成果般若,为观照慧性之眷属,故称眷属般若。境地般若,是从实相般若延伸出的,指全部诸法,为般若真智之境地,境无自相,由智显发,故称境地般若。

此外,般若还被分为共般若和不共般若两种。共般若,是三乘共有的般若。《大乘经》说“甚深般若波罗密多,通摄声闻、独觉、菩萨及等正觉”,《智度论》说“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解说涅盘盘道,皆从般若得”,《华严经》说“诸法实性相,常佳不变异,二乘亦得此,而不名为佛”,般若以实相为体,是三乘所共的实相,所以名共般若。不共般若,是只要菩萨享有,而不与二乘共有的。《华严经》说“菩萨虽入无生无灭,而不于实践作证,虽入三解脱门,而不取声闻解脱,虽观四圣谛,而不住小乘圣果;果能观甚深缘起,而不住终究寂灭,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这便是与二乘不共证不共闻的不共般若。《金刚经》说“是经有难以想象,不行称量,无边积德行善,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也是在说不共般若。

复次善男人。菩萨成果十种法得般若满意。何等为十。一者无我善巧。二者业果善巧。三者有为善巧。四者存亡流通善巧。五者舍离存亡善巧。六者得二乘善巧。七者大乘善巧。八者舍离魔业善巧。九者得不倒置般若。十者得无等般若。

善男人。云何菩萨得无我善巧。谓诸菩萨学般若故能正观色受想行识。调查色时生不行得。集不行得。灭不行得。如是调查受想行识生集灭法俱不行得。以胜义中不行得故。非于尘俗。胜义尘俗诸法自性但有言说实无可得。由是缘由菩萨长时不舍精进。为欲利益诸有情故如救头然。由是菩萨得无我善巧

云何菩萨得业果善巧。谓诸菩萨如是思惟全部人间自性皆空。如戏场处健达缚城。全部有情虽非实有。然执着我。由是不能灵通圣道。是诸有情如是思惟。若无有我及无有情命者生者意生士夫。若补特伽罗摩纳缚迦。若哺育者。即无善恶业异熟果体性可得。以正般若照实了知。是名菩萨得业果善巧。

云何菩萨得有为善巧。谓诸菩萨以正般若了知全部诸有为法。如是思惟诸有为法念念迁谢无久住相。犹如危露譬若瀑流。云何如是法中而生贪着即怀忧恼。若起执着易坏诸法。何名智者。由是缘由于灭坏法不乐执着起厌离心。是名菩萨得有为善巧。

云何菩萨得存亡流通善巧。谓诸菩萨如是思惟全部人间无明所覆。常处存亡为爱罥缚。由爱为因而生于取。由取为因生善恶业。由生业故令有相续。由有为因而起于生。由生为因故有老死忧悲苦恼。众苦集故如是展转相续不断。如汲灌轮上下反转。存亡相续亦复如是。由此菩萨以正般若照实了知。是名菩萨得存亡流通善巧。

云何菩萨得舍离存亡善巧。谓诸菩萨如是思惟。离无明故不着诸行。舍诸行故则无有爱。远离爱故则无有取。能离取故有不相续。舍彼有故则无有生。能离生故永断老死忧悲苦恼。由是菩萨以正般若照实了知。是名菩萨得舍离存亡善巧。

云何菩萨得二乘善巧。谓诸菩萨如是思惟。此法得能预流一来及不还果阿罗汉故。永尽诸漏断诸结习无复相续。存亡流通游履涅槃。思惟此法得辟支佛。如犀角喻。独一而行。全部菩萨以正般若了知此法。终不取证。何以故。若诸菩萨如是思惟。我为利益诸有情界。作师子吼。我当拔济住于存亡诸有情类。发大誓愿终不独一出离存亡。是名菩萨得二乘善巧。

云何菩萨得大乘善巧。谓诸菩萨于学戒中观学者不行得。所学亦不行得。戒所得果亦不行得。然不执空堕于断见。是名菩萨大乘善巧。

云何菩萨而得舍离魔业善巧。谓诸菩萨远离全部不善丈夫。亦不住彼恶国之中。又能远离随尘俗见修习咒术。而求利养及尊重供养。复能远离障菩提法诸烦恼等。而能修习诸对除道。是名舍离魔业善巧。

云何菩萨得不倒置般若。谓诸菩萨修习般若。于诸人间经书咒术工巧处中。常为教化诸有情故。终不为已求知解故。亦不为身得名闻故。又复不为得利养故。为开演圣教大威德故。终不欲为显己德故。专起思惟殊胜正教。于如来制毗奈耶中示现积德行善。终不堕于异道诸见。是名菩萨得不倒置善巧。

云何菩萨得无等般若。谓诸菩萨所学般若超越二乘。全部人间天魔梵世及诸外道婆罗门等八部诸众全部有情。而无等于菩萨般若。惟除如来应正等觉。是名菩萨无等般

善男人。菩萨能成果此十种法。得般若满意。

2024-03-17 13:54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修善益增慈悲心 要常修善法,善法就是培养我们超越苦的资粮。面对苦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情愿的去面对,那个苦就会产生种种的烦恼;一个是欢喜的接受,那苦就好像慈悲心。要对众生慈悲是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睹纤毫而周性海』,纤毫是什么?就是一微尘,他看一微尘,遍法界虚空界他都知道。真的,惠能大师的报告,不就是显示这个吗?他报告很简单,见性,真放..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示诸众生一切智慧」,就是让众生能接触到一乘了义,接触到一乘佛法,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示诸众生一切智慧。」这「示」就是为众生开示,让他了解佛法、了解大乘..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大乘佛教里面有很多表法。每一尊菩萨都是德,这些全部菩萨的品德总和,就是佛。 所以我们要修,透过一个德的门进入。譬如,透过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进入,一门深入,通达到实相。 这个要打..

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

我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达真堪布答:自己多去忏悔嘛!身体多病,这是杀业的果报;心里总是有恐惧,这也是杀业的果报。其实谁都有这个业力,只是现在还没有显现。你现在显现了,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是往昔..

憨山大师: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憨山大师: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波逐流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古人参方行脚,访寻知识,单为究明己躬下事。今人行尽天下,历遍丛林,唯鼓粥..

千万不要堕胎,堕胎的女性往往多病!

千万不要堕胎,堕胎的女性往往多病!世间的女子医院、各大医院,电视荧屏充斥着无痛人流、快速人流等等琳琅满目的广告,诱导男男女女们认为堕胎是一件越来越轻松和不必承担任何后果的事情。很多人不相信佛法、大法师..

常说的天堂和地狱到底在哪里?

常说的天堂和地狱到底在哪里?天堂和地狱可以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当我们内心被喜悦充满时,这一刻就是天堂;当我们内心被烦恼占据时,这一刻就是地狱。天堂和地狱也可以在人间,有些人过得无牵无挂,洒脱自在,就如身..

嘎玛仁波切:怎样才能得到真佛的慈悲加持?

嘎玛仁波切:怎样才能得到真佛的慈悲加持?佛教的历史已经过去了2500多年,这里面有很多比我们聪明的人,比我们能力大的人,他们都在信佛、学佛。如果信佛、学佛没能给他们带来实质的好处,还有人会延续下去吗?当一..

善,有一千张面孔!

善,有一千张面孔!一在香港上班的时候,最常见到的现象就是一个个打扮精致的女人从ifc购物中心出来,穿过天桥走去四季酒店。就是那短短的一段路上有很多乞丐。他们其中的一个是一个年迈的老奶奶,没有下肢,一寸寸..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