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念佛人念念是阿弥陀佛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念佛人念念是阿弥陀佛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1 修行人应当随遇而安,随缘而不攀缘。
2 在一切境缘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切随缘。随缘就自在,随缘就不起烦恼。
3 佛在大乘教里常常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我们用分别执着对这个境界,就是攀缘。
4 离开一切分别执着妄想,就是随缘。随缘里面才能见性,攀缘是决定不能见性的。
5 随缘而不攀缘,你的生活会过得非常自在、非常快乐,离苦得乐真的就得到了。
6 在一切境缘里面,随缘而不攀缘,你一天到晚欢欢喜喜,法喜充满,你怎么不自在呢?
7 随缘就自在,攀缘就烦恼。攀缘是什么?我一定要这样,我一定要那样。
8 你这个“一定”,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就是造业。
9 明朝遍融和尚传授给莲池大师的心法,只有三句话:“不贪利,不贪名,不攀缘权贵”。
10 真正修行人,要把名闻利养舍尽。要能够甘心于淡泊的生活,道业才能成功。
11 佛法第一个大目标就是要求一心不乱,就是要求心不颠倒,换句话说,就是修定、修慧。
12 如果常常攀缘,诸位想想,你的定怎么能得到?你那个心怎么会清净?不可能!
13 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我们心才能得到清净。
14 随缘而不攀缘,心地清净,这是正法。
15 正法跟邪法,实在讲不难辨别。正法里面没有贪嗔痴慢,心是清净的。
16 邪法里面有染污,带着贪嗔痴慢、名闻利养这些东西。
17 莲池大师教给我们,真正修行人决定不攀缘,决定不贪恋名闻利养。
18 学佛的人,五欲需要,随缘随分,不强求,不攀缘,得过且过就够了。
19 学佛的人,应该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换句话说,把我们天天心里面攀缘的五欲六尘给它换过来,换成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就是老实念佛!
20 佛法固然叫你要多行善事,可是你要知道,好事不如无事!最好的事情就是老实念佛,没有比这个更好。
21 做好事,随缘去做,决定不攀缘。什么叫攀缘?找事做就是攀缘。
22 事来了我不退让,我把它尽心尽力做好,这叫随缘做,不去找事做。
23 找事做,那是好(hào)事,不是好事。攀缘,你那个心怎能清净?
24 真正念佛人要记住一个原则:少事。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
25 分内的事情要作,分外的事情最好不要去攀缘。不要去找事,你的心才会清净,无事找事,这是很苦的事情!
26 印光大师一生不搞道场、不传戒、不收出家弟子,他一生没事!所以他那个佛号念得好,他念得成功。
27 要是常常攀缘,常常想如何把佛教来推广,不但不能帮助众生,自己也毁掉了。
28 念佛法门,教我们一天到晚就是抱着一句佛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好修!
29 世出世间一切善法,六度万行,我们随缘修,绝对不攀缘。
30 随分随力,遇到有这个机会我们就做;没有了,不去找,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
31 如果这个缘太多,找的人太多,你要有智慧,请别人去做去。这好!
32 不要什么事情都揽着自己来做,那个麻烦就大,怕的是把你的清净心给扰乱了。
33 弘法利生的事情要不要做?要做。 我们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念念圆满功德,这个多自在!
34 如果你一味向外头攀缘,你的心不清净,这个功德永远不圆满。
35 念佛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放得下。所谓放得下,就是真正没有妄想,一切都随缘,决定不攀缘。
36 什么叫攀缘?攀缘就是你放不下。我心里一定要怎样怎样做,这就是攀缘。
37 随缘,是随顺环境,逆来顺受。为什么?随缘心是清净的、平等的。
38 攀缘的心不清净、不平等,这个对于我们念佛往生有决定性的关系。
39 随缘度日,什么都放下,眼前生活什么都好,真正在境界里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这三种心,决定帮助我们往生。
40 真正要想往生,什么都要放下,随缘度日,老实念佛!
41 不要说是世间事情要放下,出世间事情也要放下,弘法利生这个事情也得要放下,随缘做,不要攀缘。攀缘就是放不下,这个要知道!
42 真正念佛人,心之所思、意之所念,只有一个阿弥陀佛,只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
43 除了阿弥陀佛跟西方极乐世界,一切都不攀缘,一切都放下。
44 我们一切随缘,随缘就是放下。放下,不是什么事都不问了,这个诸位要搞清楚!放下是什么?不再攀缘,这就是放下。
45 从今以后随缘度日,把整个时间用来念佛,要办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
46 出世间法里面所有这些经论也要放下,不要再去搞了,费那些脑筋划不来!
47 多看几部经不如多念几句佛,为什么?你多看经不能增高品位,多念佛会增高品位。
48 我们的目标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学佛的人在这世间,千万要记住: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南无阿弥陀佛
狗牙变佛牙”,真信心得真加持
狗牙变佛牙”,真信心得真加持狗牙变佛牙”,真信心得真加持一切加持的来源是真实的信心和恭敬心,没有真正的信心无法引发佛菩萨的加持。佛菩萨的加持像太阳照耀大地一般,你的信心则像火镜一般,拿信心的火镜对着太..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父母爱护子女,那是天性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父母爱护子女,那是天性1 佛在经上说,你到这个人间来,父母是缘分,你跟父母没有缘就不会来。父母为缘,业力是因,因缘条件具足,我们就投胎到这个世间来。2 人都有本性,本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学佛是学觉悟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学佛是学觉悟1、《观无量寿佛经》三福的第三条,“发菩提心”,菩提是什么?菩提是觉悟,真正觉悟,不再迷惑。2、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在人事环境里面,不要问别人怎么对我,我们要用真诚心对人..
末法时期女众只能在家修行吗?
学员问:七日禅修很殊胜,特别是晚上听尊者讲法很欢喜。在即将离开这里之前有几个学佛上的疑问。尊者在概要问答中提及出家修行是最佳选择,而在北传佛教高僧大德多说,末法时期女众最好在家修行?恭请尊者慈悲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念佛人念念是阿弥陀佛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念佛人念念是阿弥陀佛一切随缘而不攀缘1 修行人应当随遇而安,随缘而不攀缘。2 在一切境缘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切随缘。随缘就自在,随缘就不起烦恼。3 佛在大乘教里常常教给我们..
净土法门法师:不跟人比物质享受,比精神的享受
净土法门法师:不跟人比物质享受,比精神的享受在我们这个世间,你要想你的生活过得舒适一点,美化一点,那你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房子虽然很漂亮,房子是主人,住房子的人是佣人!是那个房子的佣人。你们想想这个味道!..
净土法门法师: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净土法门法师: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 就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讲的那一段最精彩的开示,他说的。他告诉龙王,我在讲解的时候跟诸位说过,龙王是我们大众代表。为什么要用龙王?龙是善变..
农历四月初八 恭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
农历四月初八(5.9) 恭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释迦牟尼佛(Buddha Shakyamuni)释迦牟尼佛,净饭王太子,名为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全名悉达多乔达摩(Siddhārtha Gautama)。释迦牟尼佛以..
阿德经解析《金刚经》让你明心见性
阿德经解析《金刚经》让你明心见性阿德经解析《金刚经》让你明心见性《金刚经》是佛教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黄梅寺的五祖弘忍大师一生都在论述《金刚经》的奥义,在弘忍大师的传播下,佛教禅宗弟子都在《金刚经》..
首愚法师开示准提法念咒要诀
首愚法师开示准提法念咒要诀准提法的究竟在于身口意三密相应。论统摄身心,咒语便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敲门砖。真懂得观想,就可在念咒当中达到目的了。念咒的最高目标是金刚念诵,它可以让你到达与空相应的境界。易言之..
达真堪布:我们有把握修来人天福报么
达真堪布:我们有把握修来人天福报么达真堪布:我们有把握修来人天福报么学佛修行就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不能虚伪啊!如果虚伪了,你无论修多少、念多少,都是白修白念,有什么用?很多人修行了那么多年,最终连人..
陈大惠:心好面相就好,有福报就有美貌
陈大惠:心好面相就好,有福报就有美貌陈大惠:心好面相就好,有福报就有美貌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财富来自施舍,尊贵来自谦恭一样,美丽的容颜来自柔和善良的性情。 人到中年以后,就显现出现世性格影响..
那长期吃素对身体到底还有没有什么副作用呢?
那长期吃素对身体到底还有没有什么副作用呢? 长期吃素,究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何?是有害?是有益?不少社会人士及素食家们对此问题非常关心。特别是近年来,血管硬化问题严重地威胁了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在许多国家因..
非遗诗历丨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
非遗诗历丨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非遗诗历丨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忘忧,疗愁,欢娱,宜男,眉黛,高堂……文艺圈里,大约没有哪种植物,各种内涵比萱草更丰富、更不搭界了。其实,在读这么多诗以前,我也只知道它是黄..
道证法师:一个由肿瘤科医师变成一个肿瘤病患的人,何去何从?
道证法师:一个由肿瘤科医师变成一个肿瘤病患的人,何去何从?道证法师:一个由肿瘤科医师变成一个肿瘤病患的人,何去何从?癌细胞可以变成快乐的佛细胞 患癌、或重病,何去何从? 假如您是一个信佛念佛已经很开心欢..
净土法门法师:其他宗教照样可以学习佛教
净土法门法师:其他宗教照样可以学习佛教我们一定先要晓得,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他超越了一切宗教。佛陀当年如果要想成为一位宗教的教主也完全可以,但是佛没有那样。因为宗教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宗教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