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福气,享受三分
十分福气,享受三分
古人云:“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又望蜀。”欲望的追求无穷无尽,未拥有的希望得到,已经得到了又恐失去,患得患失已经无力去享受既得的幸福。所以要想感知幸福就要常常惜福,所谓的惜福就是不要去妄想,而要懂得感恩地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东西、每一件事物,不论时光如何变幻,都不要轻言丢弃与放弃。一个人越是懂得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他越是一个毗邻幸福的人。
世间万物的存在既然有因果,也就有被珍惜的理由,大到如白驹过隙的时光,小到微妙的草芥,它们存在的价值于人而言都是等量的,因此都应该值得好好去珍惜。
曾经有三位禅师结伴而行,要找到可度化之人前去向他传授佛法。常言佛法难闻,这自然是个好机会,只是不知何人可以有这样的造化。
三位禅师相互商量着究竟要去哪里传法化缘,恰巧经过一条河流时,赫然发现河里自上游缓缓飘过来一片菜叶,菜叶清新碧绿,丝毫没有被丢弃的理由,于是三位禅师便望着这片菜叶议论开来。
其中的一位禅师说:“你们看,这河中的菜叶自上游漂流而来,显然上游是有人家居住的,不如我们就去那里化缘讲经好了。”另一位禅师摇头叹息说:“这菜叶新鲜碧绿尚可食用,可是却有人让它白白地随波流走,实在是可惜啊!”第三位禅师也摇了摇头说:“如此好的菜叶,竟然有人不懂得珍惜,随意丢弃,看来上游的人家是不懂得惜福的,既然不懂得惜福,也就不值得我们去教化了,我们还是选择去别的地方吧。”
其他两位禅师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第三位禅师所说的,于是三人整装正欲离开。忽然,一个青年匆匆忙忙地向他们这个方向跑来,见到三位禅师后忙问:“诸位师父!你们可曾在水中看见了一片菜叶?我真是不小心,刚才在水中洗菜之时,竟然一失手将它掉落在水中了,我现在追过来就是要找到它,不然实在是太可惜了。”
三位禅师听完青年所言,又看到青年那焦急的样子,就点点头哈哈大笑起来,并不约而同地说:“如此惜福的人,定是深具慧根的,我们三个就去他家讲法吧!”
区区一片菜叶能值多少钱,竟然让三位得道禅师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有慧根,又或是让一个青年从上游追踪下来,并且焦急万分。
其实世间的万物皆不可以用金钱来计量,一旦在你的内心中把万事万物都设定了金钱价值,那么你就是在内心中设置了藩篱将幸福隔绝开了。你无法用正常的心态去感知拥有平常之物的喜悦,你又怎么会有能力去感知幸福呢?要明白,这虽然是微小的一片菜叶,可它也是自然界最伟大的馈赠,它可以饱腹,这就是它的价值,就是它带给人的幸福。
懂得感恩惜福的人,是用心在与人、与物、与整个世界交流,因此万事万物在他们眼中都是异彩纷呈的,不存在因为不满、自私、贪婪所带来的痛苦和折磨。他们也定是知晓,既然能在特定的时空里与人、与物、与事相遇,就是缘分,珍惜了这份缘分,就是珍惜了幸福。
把人生难填的欲壑摆脱掉,以知足的心态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一切,那些就是你的财富。不要去攀比别人,那样自己的欲望就不会被放纵,也就让心灵时刻保持了一种从容的境界。时时用感恩的心去感受自己的富足,你就会包容一切,感激所有,那样你的幸福感才不会稍纵即逝。
弘一大师谈惜福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
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
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我的哥哥时常教我念这句子,我念熟了,以后凡是临到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而且我母亲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当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这因为母亲和哥哥怕我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
诸位可晓得,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我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一时不爱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也还保守着这样的习惯。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民国九年在杭州时候,一位打念七佛的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民国初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哩!不过,我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须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从前常有人送我好的衣服或别的珍贵之物,但我大半都转送别人。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
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自己总不愿意吃,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别人问他:“法师!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他说:“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他老人家——印光法师,性情刚直,平常对人只问理之当不当,情面是不顾的。前几年有一位皈依弟子,是鼓浪屿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饭。这位居士先吃好,老法师见他碗里剩落了一两粒米饭,于是就很不客气地大声呵斥道:“你有多大福气,可以这样随便糟蹋饭粒!你得把它吃光!”
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二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南无阿弥陀佛
邪淫最直接的报应:卑微下贱,处处受人欺负
邪YIN最直接的报应:卑微下贱,处处受人欺负邪淫之人必定:面目丑陋、低贱卑劣、不被人重视、处处遭人呵斥、处处受人排挤、处处被刁难、人人皆敢欺负、做事情慌乱不堪、说话总是逻辑不清,办事总是费力不讨好!以上种..
地藏经和药师经可以一起念吗
地藏经和药师经都是佛经当中很重要的经典,各自都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不建议 一起念,因为这样在修行的时候是会有影响的。所以大家在念这两部经文时,可以分开念,当把一部经书念完后,再去念另外一部,这样才能很..
道本无界 诛仙2仙魔佛阵营转换系统
道本无界 诛仙2仙魔佛阵营转换系统仙魔无界,谁能辨我是正邪?《诛仙2》仙魔佛造化阵营转化系统精彩启动,雾气萦绕的仙家之地、六根清净的佛门禁地、萧杀神秘的魔之领域,重新选择你的进修之地!成仙、修佛或是入魔..
道证法师:学佛人,你喜欢坐电梯还是走楼梯?
道证法师:学佛人,你喜欢坐电梯还是走楼梯?下面我们打个比方来说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坐电梯”,不论是脚力很好的,或是脚受伤很难走的,或是坐轮椅的,或是用推车送的病人,不论是好人、坏人,只要有信愿,搭上..
楞严经浅释卷二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当尔之时,阿难及在会诸大众,听闻佛所教诲后,心和身都非常舒适自在。又回想无始劫以..
酒醉念佛,也能驱鬼
酒醉念佛,也能驱鬼自流井街市狭窄,往往后临溪上,以木支板,为楼居之,开窗则可俯视溪水,比屋皆然,触目无异。篾工某,夜作,闻两鬼相语于水际曰:我明日得替代,当脱苦去矣。他鬼曰:为尔贺,其人云何?鬼曰:午..
道是无情却有情:张雅轩丧子实为善报
道是无情却有情:张雅轩丧子实为善报你比如张雅轩,他是王凤仪先生最得力的弟子,他也是办女学使女学倡兴大发展的最得力的助手。他原来出身是一个马贩子,马贩子就是贩卖马匹,贩卖牛啊、驴啊、骡子、马啊这些东西。..
这才是一切痛苦的来源
这才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有名的东园鹿子母讲堂的捐赠者毘舍佉,因为孙女苏达坦不幸逝世而十分难过,就前去向佛陀叙说她的悲通之情。佛陀安慰她:“毘舍佉,妳看看舍卫城里一天有多少人去世?如果他们都是妳的孙女,妳岂..
遇事发脾气,就跟地狱的缘断不了
遇事发脾气,就跟地狱的缘断不了人要修行,首要断贪。贪心很可怕,贪心要不断,就跟饿鬼道的缘分没有断。无论贪什么,世间名闻利养,甚至于佛法,贪佛法也不行。不论你贪的对象,问题是你有贪心,你只要有贪爱,你跟..
钟茂森博士:以恶为能
钟茂森博士:以恶为能【以恶为能。】 这是以造作恶业为能事。我们现在看当今社会,社会大众好像都把贪瞋痴为能事。你看大家所争的、所比的都是谁赚钱最多,这是贪;谁更霸道,这些都是『以恶为能』。这一条太上老君..
这是否与一门深入的原则相抵触
问:平时念《阿弥陀经》及佛号,有时帮莲友临终助念结缘《地藏经》,这是否与一门深入的原则相抵触?大安法师答:修行净土法门,宜专精。善导大师提出专修的五种正行:一心专门读诵净土经典;一心观想忆念阿弥陀佛及..
方海权:为什么功德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方海权:为什么功德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摘自《人生改造命运要义》我们改命求福之人,必须福慧双修。修福我们已经明白应该怎么做,而修智慧就是要深入佛圣贤所讲的教典,使自身明心见性。并且要以念阿弥陀佛的方法..
人矛盾的心理
人矛盾的心理人生每个人都有希望,希望的将来是美丽的,可是失望却是最痛苦的。要实现未来的希望,现在必须付出努力的代价。必须要劳心劳力和忍耐,甚至准备尝尝失败的痛苦,最后才有享受成功的快乐。人类的心里往往..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障碍太多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障碍太多怎么办?这桩事情只有佛搞清楚、搞明白了,教我们远离,不受外头的环境干扰,我们念佛功夫才得力;如果还受外面干扰,我们念佛的功夫被它破坏了。这是要很高很高的警觉。如果这个障碍太多,..
钟茂森博士的九大孝愿
钟茂森博士的九大孝愿一. 我从今日至未来际,对于父母,倾尽所有,乃至身命,以至诚心,礼事供养,昼夜六时,心不间断。若对父母,或因悭吝不舍,或贪利养名闻,不勤奉事,我则名为欺诳如来。 二. 我从今日至未来际,..
道安——佛教文化忠诚追随者
道安——佛教文化忠诚追随者道安——佛教文化忠诚追随者说起为佛教文化进入中国,在中国得以落地生根并且能够让佛教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变得易于传播的人物,不得不提起道安的名字。他是佛学在中国得以打下广泛群众基础..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