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众生平等
佛法众生平等
佛法中所谓的众生平等,是指众生法性平等,对众生的慈悲喜舍心平等,在因果规律面前,众生平等,而非说众生的际遇平等,祸福平等。众生的差别,站在因果这个大环境下,就可以理解了,而且来得自然,也能让人心服口服。
有一对勤劳善良、年近花甲的盲眼老夫妇,他们无儿无女,只有二个人相依为命过日子。光阴一天天过去,老俩口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他们决定到深山去修行,以求得到来世的解脱。但是,让他们忧虑的是,山高路远,对两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是多危险的啊!
「有人想修行是好事,但是他们看不到路,如果掉在山谷里怎么办呢?如果遇到野兽又该如何是好呢?」有一个年迈的修道人知道了这对老夫妻的心愿后,非常同情他们,于是想将来做他们的儿子,照顾他们。
修道人死后便如愿投胎到老夫妇家。
夫妻俩老年得子,高兴得不得了。他们给孩子取名为眹子,付出全部心血来精心抚养他。老夫妻有了儿子,生活过得无忧无虑,他们逐渐淡了进山修行的心愿。
眹子十岁时,跪在父母跟前说:「以前父母曾经有过进山修行,以求永生永世解脱苦难的心愿。后来,因为我的出生,父母似乎放弃了进山修行的志愿。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生命不能永世长存,如不赶快进山修行,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希望父母不要放弃原来的志愿,我会和父母一起进山,侍奉你们,让你们安心修道。」
眹子的一番话重新唤起了他们进山修行的想法。他们准备了简单的行装,并把家中的所有的财物和用具都施舍给穷人,一家三口便启程进山。
到了山里,眹子用柴草修了一间茅屋,一家人便在山中居住下来。
山林中百鸟齐鸣,群兽起舞,到处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给眹子一家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一点儿也感觉不到远离人群的孤寂。
一天,眹子到泉边去汲水,一群鹿看到眹子,便跑到他的身边簇拥着他。来到泉水边,眹子和小鹿们一起嬉水玩耍。
迦夷国的国王恰巧打猎路过这里,远远地看到一群鹿正在水边嬉戏。国王引弓搭箭,瞄准一只鹿一箭射去。
「啊!」没想到那应声倒地的猎物却发出人的叫声。国王赶紧跑过去下马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原来自己射中的不是鹿,而是人。
眹子胸前的伤口不断地流血。国王十分懊悔地说:「可怜的孩子,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只要能救活你的性命,我愿付出所有的财产,甚至王位。」
眹子看到国王惊恐的神色,他明白,是国王误射了他。奄奄一息的眹子断断续续地对国王说:「也许是我前世作了孽,今生得到报应。我死不足惜,可是我年迈的父母,双目失明,一旦失去我就无法活下去了。」
国王听了眹子的话,心中悔恨莫及,没想到自己一时的快乐,竟给眹子一家带来如此的痛苦。国王羞愧地跪在眹子身边哭泣,他向眹子发誓:
「如果我不能救活你,那么我今生再也不回王宫,我要长住在山中,侍奉你的父母,让他们像你在世时一样生活得舒适快乐,直到百年。让天地鬼神作证,我决不违背誓言!」
「让陛下亲自替我奉养父母,实在过意不去。不过如果你真能这样做,一定能消除一切罪孽,得到无量的福报,我也死而无憾了。」眹子强忍着痛苦说道。
由于国王的话使眹子得到莫大的安慰,他痛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眹子抬起手臂指着一条小路说:
「顺着这条小路,走不多远便能看到一座茅屋,我的父母就住在那里。请陛下少带几个人,慢慢走过去,不要惊吓了两位老人家。请您告诉我的双亲,我不能侍奉他们了,愿天地鬼神保佑他们,使他们不遇到灾难,快乐地生活,健康长寿。」说完,眹子便闭上眼睛安详地死去。
这时,在眹子的家中,老夫妇俩正在茅屋中十分焦虑地等待着儿子归来。
「眹子去打水怎么还没回来啊?该不会发生了什么意外吧?」两位老人正在家中担心着。
「是谁来啦?」外面传来了「沙沙」的脚步声,两位老人从声音中分辨出,来人不是眹子,老人们的心情更加忐忑不安。
「老人家,我是迦夷国王,听说你们在这里修行,特地前来拜访。」国王向两位老人施了礼。
眹子的父母听了这话,感激地对国王说:「感谢陛下光临寒舍,祝陛下和王后、太子们健康长寿。」
「谢谢你们的祝福。你们在深山修行,生活一定非常艰辛,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谢谢陛下的关心。我们有个儿子,平日都是他照料我们的饮食起居。这孩子十分孝顺,我们什么都不缺,过得很好。他刚才出去汲水,应该快回来了。」
国王听了眹子父母的话,更加悔恨自己的鲁莽。他忍不住掉下泪来,悲痛地说:「老人家,我今天进山打猎,不幸误伤了你们的儿子,他现在已经死了,我对不起你们」
这突如其来的恶耗,像晴天霹雳一样把两个老人吓呆了。好半天,他们才清醒过来,痛哭失声地说:「我们的眹子是天下最好、最孝顺的孩子,为什么要让他遭受这样的横祸呢?」两位老人悲凉的哭声使在场的人个个都落下泪来。
国王跪在老人面前,沉痛地说:「老人家,是我给你们造成了如此的不幸。我已经向眹子发过誓,要奉养你们终生。我会像眹子一样孝敬你们,请您们节哀保重身体。」
「我们想陪陪眹子。」二老央求国王指引他们到眹子遗体旁。
眹子躺在泉水旁边,群兽围绕在他尸体的四周哀叫,众鸟落在他的身上,轻轻舐着他胸前的血迹。
两位老人扑倒在地,紧紧抱住儿子的尸体,用颤抖的手摸着儿子的身体放声大哭。哭声撕人心肺,震天撼地。老夫妇的丧子之痛,震惊了生活在忉利天上的天神。天神往人间一看,原来是一对盲眼的修道人正在哀悼自己的儿子,百鸟群兽、花草树木也在悲鸣低泣。天神即刻下凡来到人间,掏出灵丹妙药,灌入眹子的口中。药刚一入口,顷刻之间,箭便从伤口中跳了出来,眹子复活了。
两位老人听到儿子死而复生,突然感到眼前一阵明亮,他们俩的眼也一下子恢复光明。国王和侍从们看到这一切,都发出惊异的欢呼。从此,国王视眹子为亲兄弟,敬眹子的父母为亲父母。国王并且下令,从此以后不准任何人滥杀弱小的生命。使迦夷国内,到处都充满了慈悲吉祥的气氛。
净土法门法师:在梦中、或在定中出现这种现象,这是感应
净土法门法师:在梦中、或在定中出现这种现象,这是感应念佛的人,或在梦中、或在定中,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都是感应。不是有意、不是去求,但是信心十足,相信佛说的话,真话,不是假话,西方真有极..
再大的功德,抵不过一念骄心 再大的罪过,抵不过一念悔意
再大的功德,抵不过一念骄心 再大的罪过,抵不过一念悔意不管这个人间有多少的劫难,都是你的意念所为。每一天,感恩的心,感恩有您~在浙江奉化有个雪窦寺,开山祖师叫妙高禅师。如今在雪窦寺山上还有一个妙高台,..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对付魔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对付魔障『魔』就是折魔、障碍。这个多半是讲我们内心的烦恼,烦恼魔、五阴魔、生死魔,使我们修道的道业上不能够精进,不能够延续,这就是魔。『怨』是冤家,是外面的人来找麻烦的。我想读经..
关于学密的感想
至于说到另一个感想,那就是有关学密的问题。现在,确实大家都在感慨,种种人都挂起牌子来称自己为上师,还四处传法。刚才我不就说了吗,有人刚刚皈依,他就说自己是上师了。这样的事情大家是熟视无睹了,这个事不是..
净土法门法师:“愿解如来真实义”需要爱心
净土法门法师:“愿解如来真实义”需要爱心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念老在这个批注里跟我们标榜的,这部《无量寿经》从头到尾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字字句句都是,不一样。你要用真诚心,万分..
净土法门法师: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
净土法门法师: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在行善之前先要断恶佛在《金刚经》上说了十几句,「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从这点我们就知道,完全能肯定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有中断。每天出去托钵有斋主供养,..
关于深入解释算命、看相、风水的一篇好文章
关于深入解释算命、看相、风水的一篇好文章先说风水——中国人都知道风水,也很认真的去了解、运用风水。风水的真相就是一句很老的话—— 福地福人居。你要是有福分,住在风水差的地方,风水会随你转好。你要是没福..
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
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第2章 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清多年古镜要磨功,垢尽尘消始得融;静念投于乱念里,乱心全入静心中。清普能嵩世界上从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叫烦恼,叫怨恨,只是因为人们的心性难免浮躁、焦..
再世情缘,爱情不过是聚散
再世情缘,爱情不过是聚散当我第二次看完台湾33集电视剧《再世情缘》后,内心的那份感动与触动,无以言表。顺亲王府的格格到崇恩寺进香,遇到玉琳法师,二人相见,四目交汇的那一刹那,眼中的那份依恋,唤醒了八百年..
本源法师:阿弥陀佛是人吗?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
本源法师:阿弥陀佛是人吗?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本源法师】任何一尊佛都是人,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阿弥陀佛同样也是一位圣人。阿弥陀佛圣诞,农历十一月十七,这个出生日期怎么..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超度他离苦?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怎样超度他离苦?1 佛在《地藏经》上明白为我们开示,凡是梦到已经过世的家亲眷属或是熟人,这都是他与你有缘分,有求于你,你应当帮助他。2 不学佛的人,遇到这种情形,按照民俗,会为他烧纸钱,..
净土法门法师:“无明”是怎么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无明”是怎么来的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这个就是富楼那尊者在楞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无明”怎么来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说本来是佛是什么?六根根性。六根根性那本来是佛,为什么..
净土法门法师:不认识极乐世界不熟悉阿弥陀佛,你的信愿怎么会坚
净土法门法师:不认识极乐世界不熟悉阿弥陀佛,你的信愿怎么会坚第九个是「智自在所依真如。谓若得此真如已,于无碍解得自在故。」解是智慧,无碍是没有障碍,也是一般宗教里面所讲的,赞美神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将恶缘转成善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将恶缘转成善恶缘人哪里来?为什么跟人家结恶缘,你要明了,然后把这个结解开了,恶缘就没有了。所以转恶缘为善缘,最重要的是理智、忍让、布施。 你有智慧,你知道恶缘不是好东西,而且恶缘要是..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欲望愈少,日子愈好过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欲望愈少,日子愈好过1 释迦牟尼当年在世间,在雪山六年苦行,瘦得像皮包骨头,佛还曾经有三个月没有东西吃,托钵托不到,受马麦之报,人家喂马的粮食供养他,他也拿来吃。2 他身为王子,住在皇宫..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能不能成就,要靠精进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能不能成就,要靠精进1 学佛,最重要的是精进。精是纯而不杂,进是有进无退,不退转;不休息、不退转,精纯不杂,你的道业决定成就。2 佛说“人生是苦”这句话的意义,是要我们精进念佛,将苦多乐..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